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诗篇 35:19-21 含义

大卫请求上帝不要让他的敌人因诽谤他而逍遥法外。他的请求预示了弥赛亚耶稣在受审期间如何受到诽谤。

诗篇 35 是大卫向耶和华献上的祷告,祈求耶和华拯救他脱离那些不公正地寻求毁灭他的敌人。诗篇 35 的这一部分是诗人大卫的第三篇连祷(祈求清单)的开始。

诗篇35章概要如下:

  • 第一连祷(诗篇 35:1-8)
  • 第一个赞美(诗篇35:9-10)
  • 第二连祷(诗篇 35:11-17)
  • 第二首赞美(诗篇35:18)
  • 第三连祷(诗篇 35:19-27)
  • 第三次赞美(诗篇35:28)

诗篇 35:19-21 大卫的祷告

诗篇 35 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连祷文包含向耶和华的七个请求,并对大卫的敌人提出指控

圣咏第 35 篇第三祷文的第一祈求是:

求你不要让那些无理仇视我的人夸耀我;
也不要让那些无缘无故恨我的人恶意地眨眼(第 19 节)。

大卫将他的对手描述为那些无端与我为敌的人和那些无缘无故恨我的人。这一描述与他之前对对手的描述相呼应,诗篇作者说他们无缘无故地为他设下陷阱诗篇35:7),并且“他们以恶报善”(诗篇 35:12)。

这些记载表明,诗篇作者的敌人曾经是他的朋友,大卫从未做任何伤害他们的事情,但他们却无缘无故地背叛和憎恨他

大卫请求上帝不要敌人得逞。如果他们成功消灭大卫,他们就会为大卫和他的毁灭而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的阴谋是邪恶或非法的,所以他们倾向于在他们之间保密。因此,阴谋者会互相眨眼,以恶意地分享他们对大卫所做的事情的满足感。

诗人恳求耶和华不要这些事情发生。如果那些恨他的人不欢喜,也不恶意地眨眼,那是因为大卫已经逃脱了他们的伤害。

提出这个请求后,诗人大卫对他的敌人提出了指控。他的指控解释了他为何请求耶和华与他们作对,挫败他们的计划。

大卫指控他们诽谤他,

因为他们不讲和平,
他们却想出诡诈的话来攻击地上的安静人(第 21 节)。

正如整篇诗篇第 35 篇一样,代词“他们”指的是诗篇作者的敌人那些恨他的人。

诗人指责敌人不讲和平

这节经文中翻译为“和平”的希伯来语是“shalom”的一种形式。

“Shalom” 是以色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词语。它描述了上帝所希望的世界——一切都井然有序、和谐一致。在这个世界里,爱与正义是每个人际交往的自然产物。当弥赛亚建立他的王国时,“Shalom” 的概念预示着这种完美的和谐状态。

“是的,他必建造耶和华的殿,必担当尊荣,坐在宝座上掌权。他必在宝座上作祭司,平安的筹算必在两职之间。”
(撒迦利亚书 6:13)

犹太人的问候语几乎都表达了对“shalom”的希望和渴望。当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遇到某人时,他们都会说“shalom”这个词作为友好的问候,以此表达问候者祝福所见之人的意图。

当诗篇作者说他的敌人不讲“平安”时,他并不是说他们只是粗鲁无礼。他指责他们错误地试图破坏和谐与社区。他们制造不和——与“平安”相反。这样做,他们违反了最基本的诫命之一——“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

大卫详细阐述了他们的意图。他们不说和平之而是用谎言欺骗土地上的平静之人

在地上安静的人那些尊重自己的人,他们乐于爱上帝,服务他人。在地上安静的人不会试图给别人添麻烦或骚扰。

诗人的敌人用诡计来攻击忠于耶和华的人。他们不仅是大卫的敌人,也是耶和华子民的敌人他们“平安”的敌人

随后,诗人引用证据来证明他的指控:他们讲的是纷争而不是和平

他们向我张大嘴巴;
他们说:“啊哈,啊哈,我们亲眼看见了!” (第 21 节)

表达方式“他们张大嘴巴攻击我” ——意思是大声喊叫或尖叫愤怒或仇恨的话语攻击某人。当某人大喊大叫时,他们会张大嘴巴来发出声音。某人大喊大叫意味着大声喊出有害的话语并反对那个人。

大卫的敌人胆大包天,敢大声斥责。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只对付大卫,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安全的位置,可以公开发泄对大卫的仇恨,而不会因此受到严重惩罚。

大卫引述他的敌人的喊声: “啊哈,啊哈,我们亲眼看见了!”

感叹词:啊哈,啊哈表达了诗人敌人的恶意惊讶和喜悦。他们对大卫的仇恨已经积聚了很长时间。他们不得不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毁灭他,也许已经不止一次失败了。但现在突然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立刻相信他们现在可以毁灭他。他们亲眼看到的事情让他们欢呼大卫的毁灭即将发生。

因为他们突然看到他们认为将会是大卫的毁灭,所以他们大声叫喊并恶意地庆祝。

大卫受耶和华膏立为以色列王。作为国王,他要向耶和华负责,运用他的权力,通过执行上帝完美的律法来促进“shalom”(和平与和谐)。通过恶意策划和庆祝耶和华膏立的国王的垮台,大卫的敌人实际上是在愚蠢地庆祝上帝王国的受阻。


大卫在诗篇 35:19-21 中的连祷如何与弥赛亚耶稣相对应

《圣经说》对这段经文的注释将继续列举诗篇 35 中预言耶稣(弥赛亚)的各种方式。诗篇 35 的弥赛亚预言列表始于《圣经说》对诗篇 35:1-3 的注释。这段经文以诗篇 35 中的21 个弥赛亚预言开始。

21.弥赛亚的敌人不会战胜他

求你不要让那些无理仇视我的人夸耀我;
也不要让那些无缘无故恨我的人恶意地眨眼(第 19 节)。

耶稣,弥赛亚将战胜他的敌人

这不仅包括撒旦——对手(罗马书 16:20),也包括那些错误地视为敌人的人。从广义上讲,这指的是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主所造,也是为主所造(诗篇 100:3,歌罗西书 1:16)。

但更具体地说,那些无缘无故憎恨弥赛亚耶稣的可能是指以色列那一代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的。这包括祭司长、文士和议会长老,他们非法密谋将耶稣判处死刑(马太福音 26:2-3,路加福音 22:68-71)。也可能包括耶稣的门徒犹大,他无缘无故地背叛了耶稣。新约圣经对犹大决定背叛他的拉比的原因保持了沉默。看来他确实无缘无故地这样做了

犹大背叛后不久便深感悔恨,并自杀身亡(马太福音 27:3-5)。尽管宗教领袖们暂时为弥赛亚耶稣的死而欢欣鼓舞,但很快他们就因耶稣从死里复活而感到恐惧(马太福音 28:11-15)。

在耶稣复活后的四十年内,罗马在公元 70 年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正如耶稣所预言的那样(马太福音 24:2)。耶稣预言这将发生在那个时代(马太福音 23:35-36)。当代历史学家约瑟夫斯估计,在这场灾难中,有超过 100 万犹太人被屠杀或饿死(约瑟夫斯。《犹太人之战》第 6 卷。第 9 章。第 4 节)。当时,所有憎恨耶稣弥赛亚的宗教权威都没有欢欣鼓舞。

要了解更多有关马太对犹大交易的解释,请参阅《圣经说》对马太福音 27:6-10 的注释

当弥赛亚耶稣再来时,他将审判所有人(马太福音 25:31-32)——包括那些策划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到那一天,没有人会恶意地眨眼

这个预言将弥赛亚的对手描述为那些错误地与为敌以及无缘无故地憎恨他的,这与诗篇 35 中的第五和第十个关于弥赛亚的预言相呼应,这暗示他将被出卖。

(5)弥赛亚的敌人会无缘无故地寻求毁灭他
(诗篇 35:7)

(10)弥赛亚将是善良的,但他的敌人会利用他的善良来欺骗他
(诗篇 35:12)

大卫对敌人的指控预言了弥赛亚。

22.弥赛亚的对手反对“shalom”(和平)。

因为他们不讲和平,
他们却想出诡诈的言语来攻击地上的安静人(第 20 节)。

耶稣是弥赛亚,是“平安”的使者。他将使天地和好,使万物达到完美的和谐(彼得后书 3:13)。他是主的受膏者,他将建立弥赛亚王国,并带来遵守上帝完美律法所带来的一切祝福。

作为弥赛亚,耶稣来是为了实现律法(马太福音 5:17)。耶稣的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宣告了他的王国原则——描述和平——“shalom”。马太用来记录耶稣所说的“正义”一词——本质上意味着万物与上帝(良好)设计的和谐。当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马太福音 6:33)时,他劝告他们寻求“shalom”(和平)并寻求真正的和平,而这只有通过与上帝的统治和生活设计和谐相处才能实现。

耶稣向所有跟随他并接受他统治的人免费提供“Makarios”(纯粹的幸福和祝福)(马太福音 5:3-10)。但尽管有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恩赐,有些人却无缘无故地恨他

弥赛亚的敌人不寻求和谐、宣扬和平,而是想控制和剥削他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马太福音 23:14)。他们憎恨耶稣。他们拒绝接受他的王国的祝福。

通过无缘无故地反对耶稣为弥赛亚,他的敌人必然会反对弥赛亚王国的“shalom”(和平)——首先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在土地上平静的人

耶稣对那些在他的国度里“有福”的人的描述,可能与他在登山宝训开始时那些在地上安静的人的描述一样:

  • 心灵贫乏的人(马太福音5:3)
  • 那些哀恸的人(马太福音5:4);
  • 温柔的(马太福音5:5)
  • 那些饥渴慕义的(“shalom”/和平)(马太福音5:6)
  • 慈悲的人(马太福音 5:7)
  • 心地纯洁的人(马太福音 5:8)
  • 和平缔造者(“shalom”缔造者)(马太福音5:9)

这些人“为义 [和他们所寻求的“shalom”/和平] 而遭受迫害”,而他们的敌人图谋欺骗他们(马太福音 5:10)

土地上的宁静可能仅仅指那些寻求和平生活的人。这表明弥赛亚的敌人实际上对那些喜欢和平生活的人施暴。这充满讽刺意味,因为耶稣的敌人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他们必须对耶稣施暴才能保护他们的国家(约翰福音 11:48)。

耶稣鼓励他们,当祂的敌人用谎言攻击那些安静的人时,那些被诽谤的人是有福的(“Makarios”),“当人们因我辱骂你们,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的时候”(马太福音 5:11)。耶稣告诉他们,当这种看似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为什么会得到祝福:

“你们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逼迫他们。”
(马太福音 5:12)

弥赛亚耶稣的敌人迫害并杀害了他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10:24-25、10:28,使徒行传 4:1-3、5:18、5:40、6:12-7:60、8:3、9:1-2、12:1-2、12:3、14:2-5、16:22-23,使徒行传 21:27-使徒行传 28:31)。教会传统教导说,十二门徒都因信仰而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殉道。

23.弥赛亚的对手将会大声反对他并庆祝他的毁灭。

他们向我张大嘴巴;
他们说:“啊哈,啊哈,我们亲眼看见了!” (第 21 节)

在耶稣的一生中,这个弥赛亚预言至少有三次可能的实现。

第一次是在耶稣在该亚法家中接受第二次宗教审判时。在找不到可以判处耶稣死刑的罪名(马太福音 26:59)之后,耶稣的控告者面临着他们对耶稣的非法阴谋被揭露的危险。

如果他们的非法行为和邪恶阴谋被公众曝光,很可能会导致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的毁灭。他们迫切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然后,大祭司该亚法非法滥用他作为法官的权力,开始起诉耶稣,让他发誓作证他是否是基督(马太福音26:63)。

要了解关于这次冤假错案的更完整解释,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审判,第五部分。被违反的实践法则。

耶稣如实回答了大祭司(马太福音 26:64)。这时大祭司立即张大嘴巴耶稣说了亵渎的话(马太福音 26:65)。福音书没有具体说该亚法在提出这一指控时大喊大叫,但确实说他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这是震惊和情绪的非法身体爆发(马太福音 26:65)。考虑到当时的紧张程度,所表达的紧张程度似乎与张大嘴巴对耶稣的画面所表达的情感相吻合

然后大祭司转向那些“聚集”反对耶稣的(诗篇35:15,马太福音26:57) ,问他们:

“‘我们还需要证人吗?你已经听到了亵渎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他们都判他死刑。”
(马可福音 14:63-64——另见马太福音 26:65-66)

祭司和长老们的反应与大卫在诗篇35:21中所写的基本上一样—— “啊哈,啊哈,我们亲眼看见了!”他们已经放弃了获得两三个证人来定罪的法定要求(申命记17:6)。他们现在所需要的只是在自己眼中证明自己是正义的

事态突然转变,简单地宣布耶稣有罪,而那些恨耶稣的却疯狂地庆祝这一转变(马太福音 26:67-68)。

这个预言的第二次可能实现与第一次几乎完全相同,只是这一次发生在耶稣的第三次宗教审判期间。这次审判被称为公会前的日出审判。这是耶稣的正式宗教审判,但其合法性并不比 他在亚那家的初步审判或在该亚法家的夜间审判更高。

耶稣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宗教审判,没有寻找罪名来定他的罪,只是重复了该亚法几个小时前发现的诉讼程序。那次审判也以议会说的一句话结束,基本上是:啊哈,啊哈,我们亲眼看见了!他们表达了这种情绪:“我们还需要什么证言呢?因为我们亲自从他口中听见了”(路加福音 22:71)。

第三个可能的弥赛亚预言实现是在耶稣民事审判的最后阶段,那些无缘无故恨耶稣的张大嘴巴反对他并喊道:

  • “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路加福音 22:21)
  • “他的血要归到我们和我们子孙的身上!” (马太福音 27:25)
  • “除掉他吧……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 19:1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