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诗篇 51:16-17 含义

大卫明白,如果没有真心,上帝不会在乎动物献祭和宗教表演。上帝的喜悦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上帝希望我们谦卑地生活并顺服他。他希望我们憎恨罪恶,从内心开始爱他、服从他。

我们看到,在旧约中,上帝的子民所举行的仪式崇拜通常包括献祭。人们会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动物或农产品)带到礼拜场所,作为上帝祭品。有时,人们会用香和燔一起献祭,以表示对上帝的愉悦之气,希望上帝会接受祭品并宽恕人们的罪孽(见利未记 1、4、5)。

大卫一生中都会参加这样的敬拜,所以当希伯来人读到大卫在第 16 节的话时,可能会大吃一惊,

因为你不喜欢牺牲,不然我就奉献;
你不喜悦燔祭(第 16 节)。

大卫也在诗篇第40篇中表达了这个想法:

“祭物和素祭是你不喜悦的;
你开通了我的耳朵;
燔祭和赎罪祭不是你所要求的。”
(诗篇 40:6)

希伯来书第 10 章引用了这首诗篇,是耶稣作为人类来到世上时所说的一句话(希伯来书 10:5-7)。

当扫罗违背上帝的命令时,撒母耳也对扫罗说了同样的想法,他借口说自己保留了一些被命令销毁的东西,以便献祭上帝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吗?
就像听从耶和华的声音一样?
听命胜于献祭,
比公羊的脂油更值得留意。”
(撒母耳记上 15:22)

看来圣灵通过大卫运用了这一教训,预言了耶稣进入堕落的创造物时所说的话,以便拯救它。

新约信徒可以应用大卫的话,通过新造心灵的眼睛来看问题。然后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在马太福音5:8中告诉我们的话:“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如果上帝不想要祭祀,他也不喜悦燔祭,那么他想要他的崇拜者做什么呢?

下一节经文回答了这个问题,

上帝的牺牲是破碎的灵魂;
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第 17 节)

希望他的信徒有一颗跟随他的,寻求追随他的道路。因为我们的心犯了罪,我们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的唯一方法就是谦卑、破碎,直到痛悔地承认自己的罪。

如果我们这样做,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他必赦免我们的罪(约翰一书 1:9)。大卫在这里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他写道: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如前所述,上帝希望我们遵循他的道路通往生命的道路。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打破走自己道路的习惯。我们必须首先为我们的罪而心碎

这反映了贯穿圣经的主题,即信仰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哈巴谷书 2:4)。破碎的心灵是一种放弃“我知道什么对我最好,我不需要听你的”的想法的心灵。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任何三岁孩子都会表现出这种精神。通往信仰的道路(上帝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什么对我们更好)是通过破碎和悔恨的心。这是一颗愿意看清现实的。这是一颗愿意听从上帝(他无所不知)而不是要求成为上帝(这是一种幻觉)的

大卫敏锐地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存在于时间中的躯体。他的精神——关于大卫最重要的一切,他的关系承诺和精神取向,他的灵魂——最能定义他是谁。诗篇作者是人类的一员,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他的灵魂是为了与他的创造者永恒而充满爱意的陪伴(传道书 3:11)。男人和女人有能力在创造秩序中作为自由人行事,这常常导致一种错误的印象,即个人只对自己负责。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加拉太书 6:3)。这是大卫最大的自欺欺人,这种错误导致了一种顽固的傲慢精神,冒犯了上帝(出埃及记 33:3;耶利米书 17:23)。

耶稣在马太福音 5:3 中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他们的。”破碎的心灵、痛悔的心和“虚心”反映的是同一个意思。虚心的人认识到人类理性和弱点的有限性,并向寻求指引和力量。

“精神贫乏”意味着谦卑。寻求侍奉上帝(和他人)而不是自己。这与骄傲或自私相反。希腊语中翻译为“有福”的单词是“Makarios”(G3107)。“Makarios”描述了生活中完全彻底的满足。它不是指转瞬即逝的幸福或好运。它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或状况,是不可撼动的。

精神贫乏的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自己和上帝的真实身份。他们寻求与上帝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真正的满足。精神贫乏的人认识到自己的破碎(来自罪),就像大卫在这篇诗篇中所做的那样。但精神贫乏的人也认识到我们人类的弱点,需要依靠上帝来做所有的事情(约翰福音 15:4-5),就像大卫的后裔耶稣在他的整个尘世生活中所做的那样——但也许最明显的是在客西马尼园(路加福音 22:40-42)。当精神贫乏的人这样做时,他们实际上会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一切,从而带来快乐。

“心灵贫乏”是指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罪时,上帝面前不自负。对于大卫来说,呼求“坚定”和“愿意”的精神,是一种承认要继续保持破碎的精神悔改的心。崇拜将帮助他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保持正确的观点,即上帝的视角。

当我们想到敬拜时,我们可能会想到周日早上教堂礼拜时唱歌。对于大卫、保罗和基督的追随者来说,敬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敬拜是一种承认现实的生活——尤其是承认上帝对万物的主权。

耶稣在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中指出,敬拜是一个全面的概念: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约翰福音 4:23)

我们也在马太福音中看到圣经以这种方式谈论崇拜:

“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见他,拜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马太福音 8:2)

这里,麻风病人承认耶稣是上帝,承认他的力量(真理),并服从它——这一切都是对现实的承认。

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为我们指明了敬拜生活方式的方向。他在第 12 章中说道: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罗马书 12:1)

保罗在这里断言,为上帝牺牲自己、充分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来取悦上帝合理的。保罗的“因此”指的是罗马书前几章的论点,这些论点断言,充分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来取悦上帝会带来生命、满足和巨大的回报。为自己、肉体和世俗的回报而活就是浪费生命;它会导致死亡、损失和奴役/成瘾。当面对我们是喜欢生还是喜欢死的问题时,合理的答案是“生”。保罗认为,要获得生命,就需要像牺牲一样活着——一个人的行为要让上帝喜悦

我们要把日常生活——起床、上班、上学、去健身房、去商店、与家人互动,无论我们做什么——都献给上帝,作为敬拜的活祭。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益处。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待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可以看到大卫所说的新的、洁净的(诗篇 51:10)的形成;一颗救赎和敬拜的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