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诗篇 69:1-4 含义

大卫恳求上帝拯救他,免遭即将来临的危险,这些危险像洪水一样威胁着他的性命。他哭得筋疲力尽,周围还有许多不公正地反对他的敌人。

为合唱团指挥所作;根据 Shoshannim。大卫的诗篇(题词)

根据题词,大卫是诗篇第 69 篇的作者。

大卫小时候就被膏立为以色列未来的国王。不久之后,他杀死了非利士人歌利亚。以色列现任国王扫罗嫉妒大卫的声望,试图杀死大卫,迫使大卫逃离国王。后来大卫确实成为了以色列国王。作为国王,他代表以色列打了很多仗。大卫的生活很危险,有很多敌人——来自国内和国外——威胁他的生命。大卫是这首诗的作者。

这首诗篇似乎是为敬拜音乐而作,因为它是写给唱诗班指挥的。根据《Shoshannim》的说法,这句可能是指一种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但大卫文化时代的人们不知道的特定音乐旋律或曲调。

诗篇 69 与大卫的其他诗篇相似,诗篇作者迫切地向主呼求,诉说敌人不公正的苦难,并赞美主拯救了我们。诗篇 69 也预言了弥赛亚耶稣的苦难和拯救,就像诗篇 22、31 和 35 一样。

《圣经说》对诗篇 69 的每篇注释都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将解释这首诗如何预示诗篇的作者大卫;另一部分将解释这首诗如何预言耶稣是弥赛亚。为了便于浏览,这些部分将用粗体标题标记。此外,诗篇 69 的注释将试图指出大卫的祷告与弥赛亚的预言关联。

诗篇 69:1-4 适用于大卫。

诗篇第 69 篇以一个紧迫但简单的请求开始:

神啊,求你拯救我(1a 节)。

诗篇作者大卫直接向上帝祈求。他请求上帝从肉体上拯救他,使他免受敌人对他的伤害。

在提出这个开场请求后,大卫描述了他的情况:

因为水威胁了我的生命(第 1a 节)。

在许多古代文化中,包括以色列,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象征“混乱”。这里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诗篇作者请求上帝拯救他脱离威胁生命的混乱环境。

大卫详细阐述道,我已陷入深深的泥潭,没有立足之地(第 2a 节)。

泥沼这个词描述的是沼泽般的泥浆,既滑又厚。把一个人的体重压在泥沼上会导致他的脚和腿陷入泥沼。泥沼通常会形成一个泥浆真空,当人们试图把自己拉出来时,泥沼会把人的脚吸下去——这使得人们的脱身变得极其缓慢和困难。

陷入泥潭可能意味着陷入泥潭至胸口甚至脖子——这不仅不方便,而且可能致命。诗篇作者说没有立足点。如果陷入泥潭的人发现没有立足点,他们可能会被困住或继续下沉。

大卫这个形象的效果是——我已深陷泥潭,没有立足之地——他陷入了越来越脆弱和危险的困境。

诗人继续阐述他所处的境况的严峻性: “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 (第 2b 节)。

大卫在诗中第二次描述了自己身陷险境。这一次他说自己身处深水,不是泥潭深水指的是大海的深处。大卫可能感到迷失方向,或者远离安全的海岸,看不到陆地。同样,因为可以表示“混乱”,所以深水这个表达可以表示大卫身处深深的混乱之中。

诗篇作者说洪水淹没了我

洪水让人想起上帝在挪亚时代审判世界的方式(创世记 7:17-18)。翻译为洪水的希伯来语术语描述了一股湍急的水流,它席卷了沿途的一切。大卫将他的烦恼比作一场上涨的洪水,洪水泛滥并将他卷走。

接下来,大卫描述了这些麻烦给他带来的损失:

我哭泣困倦,喉咙干燥。
我等候上帝的时候,眼睛失明了(第 3 节)。

他的烦恼使他非常心烦。他通过哭泣来表达他的悲伤。希伯来语中翻译为哭泣的词更多地描述用声音呼喊和哀叹,而不是描述哭泣的眼泪。大卫因痛苦的哭泣求助而身体疲惫,情绪疲惫。

大卫说: “我的喉咙干涸了” 。这可能意味着他的声音可能因为缺水或哭喊太多而变得嘶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诗人哀叹“我的眼睛失明了,我等候我的上帝” 。这可能指的是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或者这也可能暗示大卫在等待上帝的干预时,很容易失去希望,无法预料到好事的到来。

最后,大卫将他遭遇困境的直接原因归咎于他的对手:

无故恨我的,比我的头发还多;
那些想要毁灭我的人很强大,他们错误地与我为敌(第 4a 节)

诗人将他的敌人描述为“无缘无故恨我毁灭我的人”大卫敌人众多,数不胜数——他们比我头上的头发还多;他们很强大。而且,他们没有正当理由去伤害大卫。他们无缘无故地,是他的敌人

最后,在这部分经文中,大卫上帝呼喊,讲述他的敌人如何不公正地对待他:

我没有偷的东西,我必须归还(v 4b)。

根据摩西律法,如果法庭判定某人犯有偷窃罪,部分惩罚是偿还或归还受害者所偷的东西(甚至更多)。这一原则被称为“赔偿”:

“若人偷牛或羊,宰了或卖了,应当五牛赔一牛,四羊赔一羊。”
(出埃及记 22:1)

通过哀叹:我必须归还我所没有偷走的东西——诗人正确地抱怨说,他因自己没有犯下的罪行而受到指责和惩罚。他的敌人对他的指责是无辜的,但他却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和不公正的惩罚,好像他有罪一样。

诗篇 69:1-4 是弥赛亚的预言

《圣经》指出,诗篇 69:1-4 中的八个弥赛亚预言已由耶稣实现。

  1. 当弥赛亚处于混乱、危及生命的境况中时,他会呼求上帝拯救他。

上帝啊,拯救我,
因为水威胁了我的生命(第 1 节)。

当弥赛亚耶稣的生命在混乱的环境中受到威胁时,他呼唤上帝拯救他。

在《旧约》中,常常象征着“混乱”(《创世记》 1:2、《诗篇》 18:16、124:4-5、《以赛亚书》 43:2)。

耶稣指认犹大是背叛他的人(马太福音 26:20-25,约翰福音 13:21-30),从而揭露宗教领袖们精心策划的谋杀他的阴谋(马太福音 26:3-5,约翰福音 11:47-57)之后,他去了客西马尼园祈祷(马太福音 26:36,约翰福音 18:1-2),而他的敌人则在逾越节之夜乱作一团,争先恐后地逮捕他并定他的罪。

紧急谋杀耶稣的阴谋的混乱在耶稣的前两次宗教审判中显而易见——第一次是在亚那的家里(约翰福音 18:12-24),第二次在该亚法的家里(马太福音 26:57-66,约翰福音 18:24)。混乱在该亚法家里的夜间审判中尤为明显,控方非常混乱,以至于他们很难找到两个指控一致的假证人(马太福音 26:59-60),直到大祭司非法干预(马太福音 26:63-66)。

要了解更多有关耶稣宗教审判的混乱和非法情况,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审判,第 3 部分。耶稣审判的 5 个阶段。

当他的敌人惊恐地聚集在一起,准备在他们的邪恶阴谋被揭露并冒着被废黜的风险之前夺走他的生命时,耶稣祈祷上帝拯救他免受威胁生命的洪水的侵袭:

“耶稣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马太福音 26:39)

  1. 如果没有神的干预,弥赛亚将陷入致命的困境,无法摆脱困境。

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足之地;
我已进入深水,洪水漫过我身(第 2 节)。

这个预言在弥赛亚耶稣的一生中有两次基本的实现。

首先,耶稣被他的敌人包围,他们决心要取他的性命。他没有任何世俗的诉求或立足之地,因为该国最高法院——犹太公会(马太福音 27:1,马可福音 15:1,路加福音 26:66-71)和犹太的罗马统治者彼拉多(马太福音 27:26,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24,约翰福音 19:15-16)判处他死刑。

耶稣被敌人包围,深陷泥潭,他们滔滔不绝的诬告(马可福音 14:56)和“钉死他!”请求(马可福音 15:14,路加福音 23:21)“开始得胜”(路加福音 23:23)。就反对的力度而言,耶稣可以像大卫一样说:洪水淹没了我。

第 2 节弥赛亚预言的第二次实现是耶稣的死亡。

当耶稣低下头,灵魂离世时(约翰福音 19:30),他陷入了死亡的泥潭。他的身体不再有任何部分活着。他失去生命立足点。除非有神迹,否则他不可能复活。

耶稣陷入了死亡的深水。当耶稣交出灵魂时,死亡的洪流夺走了他的生命(路加福音 23:46)。

  1. 弥赛亚将因悲伤和向上帝的呼喊而精疲力尽。

我因哭泣而疲倦(第 3a 节)。

当弥赛亚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时,他向门徒吐露:“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马太福音 26:38),因为他所遭受的苦难。说完这话后不久,耶稣“俯伏在地祷告”,向上帝呼求,希望上帝能让他摆脱这杯苦难(马太福音 26:39)。

路加补充说:“他的汗珠如血点”(路加福音 22:44),天使从天上来加添他的力量(路加福音 22:43)。耶稣的言行、身体反应以及加添他力量的天使都表明耶稣向上帝呼求有多么疲惫

  1. 在遭受苦难时,弥赛亚的声音会变得嘶哑和干涸

我的喉咙很干(第 3b 节)。

当弥赛亚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大喊:“我渴了”(约翰福音 19:28b)。脱水是钉十字架最常见的痛苦之一。在十字架上被钉了六个小时后,耶稣的喉咙会变得干渴

约翰评论说耶稣说:“我渴了”(约翰福音 19:28b),“为要应验经上的话”(约翰福音 19:28a)。诗篇 69:3 — 我的喉咙干渴 —是耶稣说“我渴了”(约翰福音 19:28b)时应验的经文之一。

约翰还观察到,耶稣说完这些话之后,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的口。”
(约翰福音 19:29)

耶稣被给予一块浸满酸酒的海绒,这应验了诗篇 69:21b 中的经文:“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

要了解更多关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五句话以及它与诗篇第 69 篇的关系,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第五部分:痛苦的话语”。

  1. 当弥赛亚等待上帝时,他将会感到灰心。

我等候上帝的时候,眼睛失明了(第 3c 节)。

我的眼睛失明这个表达指的是缺乏身体视力或精神视力,或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这个表达指的是肉眼视觉,那么当耶稣的眼睛因泪水、疲惫、脱水或身体肿胀而变得模糊时,这句话就可能实现了,而这些肿胀都是在审判和钉十字架期间遭受的虐待造成的——而耶稣一直在等待上帝

如果这个表达指的是精神幻象,那么它很可能指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被诱惑放弃希望。这种诱惑可能最明显地体现在祂在十字架上的话语中:“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27:46,马可福音 15:34)。

要了解更多关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四句话,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第四部分:令人沮丧的话语”。

尽管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到诱惑,但他没有屈服于诱惑——耶稣通过信靠上帝战胜了诱惑(约翰福音 16:33b,希伯来书 12:2,启示录 3:21b)。耶稣不依靠自己的神圣力量,而是信靠上帝,甚至至死都服从他的父(腓立比书 2:7-8)。

尽管耶稣像我们一样在各方面受到诱惑,但他没有犯罪(希伯来书 4:15;哥林多后书 5:21)。因此,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将摆脱罪恶和死亡的惩罚(约翰福音 3:14-16)。

  1. 弥赛亚的敌人将会众多而强大

无故恨我的,比我的头发还多;
那些想要毁灭我的人很强大,他们错误地与我为敌(第 4a 节)。

正如大卫所预言的,耶稣、弥赛亚的敌人众多,数不胜数——比我头上的头发还多。那些无缘无故恨耶稣的人包括:

  • 撒都该人——控制圣殿建筑群并负责献祭的祭司阶层。
  • 法利赛人——犹太传统和摩西律法的教师和守护者,负责管理当地的犹太教堂。
  • 文士——宗教律师,他们与法利赛人密切合作,起诉任何违反他们规则的人,同时为自己创造漏洞以便利用他人。
  • 公会由撒都该人(祭司长)、法利赛人(长老)和文士中的领袖组成。公会非法密谋,非法逮捕耶稣,并非法判处他死刑。

要了解更多有关耶稣宗教审判的非法性,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审判,第一部分。宗教领袖所违反的法律:摘要。”

  • 希律党人——效忠于希律王朝的罗马化犹太人——统治以色列的罗马傀儡政府。希律党人处死了耶稣的表弟施洗约翰(马太福音 14:1-12),他们还辱骂和嘲笑耶稣(路加福音 23:8-11)。
  • 彼拉多——罗马帝国的犹大总督,他审判、惩罚了耶稣,并下令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尽管他宣称耶稣是无辜的(路加福音 23:22)。
  • 罗马军团士兵——他们鞭打并残酷地嘲弄耶稣(马太福音 27:26-31,约翰福音 19:1-3),并在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分他的衣服(马太福音 27:35,约翰福音 19:23-25)。
  • 犹大——耶稣最亲密的门徒之一,背叛了他的拉比(马太福音 26:25)。
  • 犹太人群众——在耶稣受审时要求彼拉多“将他钉在十字架上”(马可福音 15:12-14)。
  • 众多嘲笑者——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们从他身边走过并嘲笑他(马太福音 27:39-40)。耶稣被钉在耶路撒冷城门附近(希伯来书 13:12),由于当时正值逾越节,所以几乎所有以色列人都看到了耶稣。据估计,随着犹太人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耶路撒冷的人口激增至一百多万。

考虑到有多少人无缘无故地憎恨弥赛亚,大卫的预言“他们比我头上的头发还要多”无疑是比喻意义上的准确,尽管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准确。

同样,那些想要毁灭耶稣的人也是非常强大的

  • 彼拉多——罗马的犹大总督
  • 该亚法——大祭司
  • 亚那——该亚法的岳父,祭司王朝的族长
  • 犹太公会——以色列最高犹太法庭。

 

  1. 弥赛亚的敌人将会错误地反对他。

无故恨我的,比我的头发还多;
那些想要毁灭我的人很强大,他们错误地与我为敌(第 4a 节)。

弥赛亚耶稣的敌人不仅众多、强大,而且他们还错误地反对他、无缘无故地憎恨他。

耶稣是弥赛亚,他来拯救以色列,建立他的公义和繁荣的王国。宗教领袖——法利赛人、文士和祭司——本应是第一批认出并崇拜他的人。但正如约翰所说:

“他(耶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约翰福音 1:11)

基督的敌人不但不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反而错误地试图消灭他。

根据耶稣的“家主的比喻”(马太福音 21:33-41),葡萄园主(宗教领袖)没有像他们应该做的那样听从家主儿子(弥赛亚)的话,而是无缘无故杀死了耶稣(马太福音 2:39)。

至于彼拉多和钉死耶稣的罗马军团士兵,他们是由耶稣创造的(约翰福音 1:1-3)。尽管“世界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约翰福音 1:10)。

耶稣来拯救的犹太人却将他视为罪犯并要求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巡抚问他们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那么,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该怎么办呢?’他们都说:‘钉他十字架!’”
(马太福音 27:21-22)

他们拒绝接受耶稣作为他们的救世主,犯了亵渎罪,宣称:“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 19:15)。

犹大毫无理由地背叛了耶稣,并错误地成为他的敌人。犹大是耶稣亲自挑选的“十二使徒”之一,是他最亲密的门徒(马太福音 10:2-4)。他是耶稣的“朋友”(马太福音 26:49-50)。然而,尽管耶稣对他倾注了责任和爱,犹大还是错误地将耶稣出卖给了他的敌人(约翰福音 13:29,5)。

弥赛亚耶稣的敌人错误地反对他。

  1. 弥赛亚将为他未曾违反的法律付出不公正的代价。

我没有偷的东西,我必须归还(v 4b)。

耶稣,弥赛亚,因他未曾违反的法律而受到不公正的惩罚并付出了代价。

宗教领袖们非法宣称耶稣犯了亵渎罪,从而将耶稣判处死刑(马太福音 26:63-66,马可福音 14:60-64,路加福音 22:66-71)。耶稣并没有犯亵渎罪——他就是他自称的弥赛亚和上帝之子。然而,他因如实回答宗教领袖的问题而被定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祭司该亚法指控耶稣的方式,按照犹太人的习俗犯了亵渎罪。

要了解更多关于该亚法亵渎指控的讽刺性非法性,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审判,第五部分。被违反的实践法律。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政治罪名是叛乱。十字架上耶稣头顶的罪名是:“这是犹太人的王”(路加福音 23:38)。主持此案的罗马巡抚彼拉多曾两次亲自面见耶稣,他反复宣称耶稣是无辜的(路加福音 23:4、14、15、22)。

彼拉多屈服于群众的要求(路加福音 23:23),无论如何还是将耶稣钉上了十字架(路加福音 23:24)。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彼拉多拒绝张贴敌人指控他犯下的罪行,而是张贴“这是犹太人的王”,以揭露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真正根源——犹太领袖的嫉妒(约翰福音 19:19-22)。

在宗教和民事审判中,耶稣都因没有犯下的罪行而受到惩罚,正如大卫对弥赛亚的预言: “我没有偷窃,则必须归还。”

但是大卫的预言对于弥赛亚耶稣而言是真实的,其意义远远超出任何人类法庭或定罪所能授权的范围。

这是因为耶稣完美地遵守了律法(马太福音 5:17、希伯来书 4:15、约翰一书 3:5),他牺牲自己为世人所有的罪孽付出了代价(以赛亚书 53:5-6、10-12、约翰一书 2:2)。

“上帝使那位无罪的耶稣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哥林多前书 5:21)

弥赛亚耶稣因他没有偷窃而被判刑,但他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可以恢复世界(马太福音 20:28、罗马书 5:8、提摩太前书 2:5-6、彼得前书 3:1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