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那鸿书 2:1-2 含义

那鸿敦促尼尼微城居民提高警惕,做好战斗准备,因为敌人正在逼近。

先知那鸿宣告尼尼微的敌人来了。他用第二人称女性代词来指代这座城市,并宣称,“散布的人已经来到你们这里” 。 “散布的人”这句话翻译自希伯来语“mēp̱îṣ”。它表示散布细小、轻盈的物质。先知以赛亚用了这个词的一种形式来表示散布种子(以赛亚书 28:23-29)。

在我们的经文中,那鸿使用“散布者”这个短语来指尼尼微的敌人,即前来围攻这座城市的人。先知用过去时态谈到散布者的到来,就好像散布者已经在尼尼微城门口,等待合适的时机围攻它。圣经先知经常用过去时态谈论未来事件,以此来证明他们预言的确定性;他们的预言是如此确定,就好像它已经发生了一样。

散布者攻击你们这句话中,翻译为“上来”的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ālâh”。它的意思是“上去”或“上升”。然而,圣经在军事语境中经常将动词与介词“对抗”连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意思是“攻击”,这可能是这里的应用(列王纪上 14:25;15:17;以赛亚书 36:1)。 “对抗你们”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当面攻击你们”。因此,当那鸿说散布者正面攻击尼尼微时,他描述的是即将发生的攻击。

虽然那鸿的预言没有告诉我们谁是散布者,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是巴比伦人和米底人的联盟。巴比伦将成为新的世界帝国。

当然,上帝是最终的攻击者。上帝最终任命了地球上的所有权威(罗马书 13:1)。上帝将使用巴比伦人和米底人作为他的工具来“报复他的敌人”,为犹大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全(那鸿书 1:2)。

在宣布尼尼微的敌人到来后,那鸿用讽刺的修辞手法发出了四重命令。那鸿嘲讽尼尼微,邀请他们做好防御准备,即使他们的准备将化为泡影。意思是亚述人不再听从上帝的话,所以上帝告诉他们“尽你所能为这次袭击做准备——但按照我的话,你们会失败的。”

首先,那鸿说,守卫堡垒。这里翻译为“守卫”的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守卫”。所以,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守卫堡垒”或“守卫城墙”(哈巴谷书 2:1)。堡垒这个词指的是城墙的宽阔顶部。通过这个命令,那鸿鼓励尼尼微人守卫他们的城门——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鸿是在邀请尼尼微人去做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他们对其他许多国家所做的事,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

第二,那鸿说,要留心看路!动词“留心”的意思是看守或注意。在古代,守望者负责守卫一座城镇,保护它免受敌人的突然袭击。在《列王纪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例子。“守望者站在耶斯列的楼上,看见耶户带着大军前来,就说:‘我看见一队军兵。’”这个例子表明守望者要保持警惕(《列王纪下》9:17;(诗篇 127:1))。同样,尼尼微人也要留心看散兵何时会来围攻这座城市。尽管他们对此无能为力,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第三,先知说,要坚固你们的脊背,字面意思是“使你们的腰强壮”。在圣经时代,腰被视为力量的源泉,正如《历代志下》中的以下摘录所表明的那样。当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询问如何减轻人民的税收负担时,年轻人告诉他要对人民说,

“我的小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我父亲把重轭加在你们身上,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责打你们。”
(历代志下10:10-11)

在我们的经文中,那鸿命令尼尼微人聚集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约伯记 40:7)。尽管他们聚集的力量将是徒劳的。

第四,那鸿宣告,要召集你们所有的力量!这句话与第三句话(加强你们的后方)相呼应。意思是尼尼微人要召集军队进行战斗。这些都是亚述人会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

那鸿敦促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持警惕并做好战斗准备,因为敌人已经向他们袭来。亚述国虐待了许多古代近东国家。但现在轮到她了。上帝告诉他们“继续相信自己的力量,你对别人所做的恶事将要得到很大的报应,现在这些恶事将落在你自己头上。”

虽然先知敦促尼尼微人保卫他们的城市,相信自己的力量,但他知道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正处于耶和华——伟大的复仇者的愤怒之下(那鸿书 1:14-15)。上帝的愤怒通常以两种方式之一倾泻:1)上帝满足人们的愿望,导致他们自我毁灭(罗马书 1:24、26、28),或者 2)上帝让人们将他们希望降临到别人身上的邪恶降临到他们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尼尼微将被围攻和征服,就像他们对许多其他国家所做的那样。

在下一节经文中,上帝坚称尼尼微的陷落将导致复兴,因为耶和华将恢复雅各的辉煌,就像以色列的辉煌一样

恢复意味着将某物带回来。它通常意味着厄运的逆转(何西阿书 6:11)。雅各这个名字可以代表犹大南部王国或整个以色列(俄巴底亚书 1:18)。在历史上的这一时刻,以色列北部王国或撒马利亚已被亚述在公元前 722 年击败。大约十年后,亚述袭击了犹大,但上帝介入拯救了以色列(列王纪下 19:35)。那鸿是在那件事发生后不久写的。因此,以色列的辉煌可能指的是以色列整个民族复兴的承诺,这一承诺在整个圣经中经常被重复。

雅各这个词有时被用来指北方王国,这似乎支持了“耶和华将恢复雅各的辉煌,就像以色列的辉煌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整个以色列的复兴(阿摩司书 6:8,8:7)。雅各是以撒的第二个儿子的名字,他通过他的兄弟以扫对他的遗产的冷漠获得了长子权(希伯来书 12:16)。他的名字后来从雅各(“取代者”)改为以色列(“上帝胜利”)(创世记 32:28)。所以也许这里所指的不是北方与南方的对比,而是前后对比。当以色列完全复兴,弥赛亚登上王位时,大地将充满正义,上帝将胜利。

翻译为辉煌的词语也可以译为“威严”或“荣耀”。这也可以用作先知所说的,耶和华将恢复犹大(雅各)昔日的荣耀,正如他曾承诺要为以色列所做的那样,以色列也是北方王国的名字,也被称为撒玛利亚(何西阿书 14:5-7),当时他们在大卫的领导下统一。以色列和犹大都将恢复昔日的荣耀,尽管毁灭者已经摧毁了他们并摧毁了他们的葡萄树。然而,新的荣耀将拥有新的辉煌,甚至更加伟大,因为大卫之子将登上以色列的王位(使徒行传 1:6-7)。

以色列和犹大曾遭受过亚述这样的破坏者的蹂躏,但上帝会让他们再次振作起来。那鸿描绘的画面是破坏者摧毁了他们的葡萄树。这实际上可能是指破坏者摧毁了以色列和犹大种植农产品的能力。葡萄树的枝条代表农产品或人民的物质祝福(如何西阿书 2:12, 15)。这意味着,当上帝利用亚述人作为惩罚他立约的子民的工具时,他们也夺走了收成。

葡萄园和葡萄树在圣经中也经常以隐喻的方式使用。耶稣在约翰福音第 15 章中用葡萄树来比喻上帝。上帝有时用葡萄园来比喻以色列(以赛亚书 5:1-7)。就以色列北部王国而言,在预言之时,它已被亚述摧毁。被破坏者摧毁的葡萄树枝条可能指的是以色列和犹大繁荣的能力。上帝在这里承诺,以色列和犹大的活力终有一天会恢复。

亚述帝国自提格拉特毗列色(又名“普尔”)掌权以来一直统治着以色列和犹大,大约公元前 740 年,大约在那鸿的预言之前 100 年。亚述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以肆无忌惮的残酷和专业效率而闻名。

《历代志上》提到了玛拿西半支派,以及定居在约旦河以东的三个以色列支派——吕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由于他们的不忠,“以色列的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心,他就将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掳去”(《历代志上》5:26)。后来,大约公元前 722 年,亚述人继续征服,并在击败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后将其他七个支派流放。这是在以色列国王叛乱并拒绝向亚述进贡(税收)之后发生的(《列王纪下》17:5-6)。

在犹大首都耶路撒冷,希西家王亲眼目睹了北方王国的覆灭。他知道自己也很容易受到攻击。为了防范亚述的入侵,希西家修建了一堵巨大的城墙来加固城市的西郊。他通过一条 1700 英尺长的隧道将基训泉的水引向城市防御工事内的一个水池,从而确保了城市的供水(以赛亚书 22:8-11;列王纪下 20:20;历代志下 32:30)。他还加强了犹大军队,并提供了储存物资的补给系统来抵抗亚述军队。

公元前 701 年,即撒马利亚(北方王国,也称以色列)陷落约 20 年后,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率领他的军队向南进军,直逼犹大南部王国。形势起初似乎毫无希望,但先知以赛亚鼓励希西家王坚持下去,让他知道犹大不会陷落。

随后,耶和华介入并饶恕了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死亡天使“出去,在亚述人的营中击杀了十八万五千人”,导致亚述王西拿基立离开以色列(列王纪下 19:35-36;以赛亚书 36-37)。正如圣经经文所表明的那样,亚述人用武力夺走了以色列的财产,就像人们剥去并摧毁葡萄树枝条一样(例如列王纪下 18:9)。现在上帝将扭转局势,让亚述人遭受失败和羞辱。

耶和华是公义的神。他总是“行公义的事”(诗篇 103:6a)。他曾利用亚述帝国作为工具来管教他的盟约子民,以便他们能够凭着信心回到他身边。然而,上帝却利用亚述的傲慢和骄傲。上帝将惩罚尼尼微,为他的盟约子民的血报仇。

这与先知哈巴谷的信息相似,哈巴谷向犹大预言巴比伦人即将入侵犹大。哈巴谷首先问上帝,为什么他不因他所看到的一切不公正而审判犹大。上帝回答说,他打算通过巴比伦人的入侵来惩罚犹大。哈巴谷接着问,为什么上帝要用一个更加腐败的国家来惩罚腐败的犹大?上帝回答哈巴谷说,巴比伦也将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审判。所有骄傲的人都将如此:

“看哪,至于骄傲的人,
他的灵魂不太正常;
但义人必因信而活。”
(哈巴谷书 2:4)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