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那鸿书 3:14-19 含义

那鸿描述了尼尼微最终的毁灭,并用讽刺的口吻敦促她为即将到来的围攻做好准备。

当先知描述敌人对尼尼微城的最后攻击时,他用讽刺的修辞手法挑战尼尼微人做好围城准备。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讽刺是一种作者说一件事但意思却相反的情况。虽然那鸿命令尼尼微人做好围城准备,但他知道他们的努力将是徒劳的。因此,讽刺的目的是嘲笑他们,以表明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厄运面前是多么无能为力。

在这段经文中,先知用一系列命令鼓励尼尼微抵抗即将到来的入侵。他首先说,为自己打水以备围城之用!在这种情况下,打水意味着填满城内巨大的蓄水池,为敌人的到来做准备。在古代世界,确保围城期间有足够的水供应以度过难关非常重要。

口渴会削弱战场上士兵的士气,甚至迫使人民流亡。尼尼微的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和渡槽系统,但城墙外的敌人可能会阻碍供水。因此,先知呼吁她足够的水来围困。这就是为什么希西家修建隧道将水改道耶路撒冷城墙内,为亚述入侵做准备(列王纪下 20:20)。那鸿将列举尼尼微将采取的准备措施,但明确指出所有这些准备都将徒劳无功。

那鸿还嘲笑尼尼微,说,加强你们的防御工事!翻译为加强的动词可以翻译为“修复”,用于表示有破损的东西,如洞或漏洞。那鸿书这里的意思很可能是这个意思(参见尼希米记 3:19)。尼尼微人会检查他们的城墙,加固薄弱之处,加固弱点,为入侵做准备;但这对他们没有帮助。由于亚述人使用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他们需要收集更多的砖来修复尼尼微的防御工事

接下来的两个嘲讽命令谈到了制作尼尼微城墙所需砖块的各个部分。那鸿敦促尼尼微人进入粘土并踩踏灰浆粘土一词表示由各种类型的泥土与水结合而成的基本建筑材料,可制成用于建筑、雕塑、陶器、玩具或书写板的砖块。

陶匠收集黏土,用脚踩,使黏土达到合适的稠度。先知还要求尼尼微人拿砖模模子指的是人们将砖块放入其中以塑造砖块的木制容器。实际上,那鸿告诉尼尼微人踩踏他们用来做砖的黏土并准备砖模。那鸿列举了这座古城为应对入侵和围攻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无法成功。

尽管先知鼓励尼尼微做好围攻的准备,但他知道,无论她如何加强防御工事,她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们的准备就像是堆木柴生火。正如他所说, “火会吞噬你,剑会砍倒你。”

这个词象征着上帝的审判(阿摩司书 1-2)。它描绘的是失败和毁灭。这个词是士兵用来杀死敌人的武器。简而言之,先知明确表示,会摧毁尼尼微的建筑,而攻击者的会屠杀尼尼微的人民。

那鸿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敌人的将如何毁灭尼尼微的人民:敌人的剑将像蝗虫一样吞噬你们蝗虫是一种能够对农作物和其他植物造成巨大破坏的昆虫(申命记 28:38;以赛亚书 33:4)。蝗虫经常成群结队。这幅图描绘的是一支入侵的军队,就像蝗虫的灾难一样。因此,敌人的将像蝗虫吞噬农作物一样摧毁尼尼微。

那鸿再次讽刺地敦促尼尼微像蝗虫一样繁衍,像蝗虫一样繁衍。这似乎是在嘲笑尼尼微招募额外的军队。尼尼微已经征服了许多民族,因此想必会从帝国各地招募身强力壮的男子来保卫他们的城市。

那鸿命令尼尼微人这样做,并宣称, “你使商人比天上的星还要多。”

圣经经常使用“天上的星星”来形容数量庞大或丰富。在《创世记》第 15 章中,上帝要求亚伯兰“仰望天空”,看他能否数清星星的数量(创世记 15:5)。这是对大量数量的隐喻,因为人类无法数清星星的数量,因为它们太多了。

在我们的经文中,经文说尼尼微的商人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以表明当时这座城市的商业繁荣。然而,当尼尼微的进攻者到来时,她的商人将被摧毁,就像庄稼被蝗虫吃掉一样,蝗虫掠过土地,飞走。尼尼微的商业财富将被彻底摧毁。

那鸿继续用蝗虫作比喻,说: “你的卫兵好像蝗虫成群;你的元帅好像成群的蚱蜢。”卫兵元帅这两个词是亚述人的称谓,那鸿借用它们来强调效果。蝗虫群在近东历史上周期性地侵扰近东。

那鸿说,尼尼微的卫兵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躲在石墙上的蝗虫。寒冷的天气会影响蝗虫,因为寒冷会使它们麻木。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蝗虫会躲在石墙上,因为石头会保暖。它们躲藏起来以躲避寒冷。尼尼微的卫兵元帅也是如此。他们会躲藏起来,希望能活下来。这描绘了一幅惨败的画面,甚至连尼尼微的顶尖部队都躲了起来。

蝗虫在夜间保持安静,像蜜蜂一样在灌木丛和篱笆上成群结队,直到早晨的阳光将它们晒暖。当太阳升起时,它们就逃走了,没有人知道它们在哪里。尼尼微的卫兵也会因此而逃离敌人的攻击,逃离战场。

那鸿以对尼尼微的绝望和对列国的欢欣来结束他的预言。与之前预言中针对尼尼微城的部分不同,这一部分是针对亚述国王的。此外,语言从第 15-17 节中的蝗虫转变为牧羊人的语言。

先知直接对亚述统治者说: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正在睡觉。你的贵族们正在躺下。” 上帝所指的牧人是亚述帝国的统治当局。

牧羊人是放牧羊群的人。在古代,牧羊人通常会随身携带一些物品,以帮助他照看羊群。其中一件物品是牧杖,一根结实的棍子,一端有一个旋钮。牧羊人用牧杖保护羊群免受野生动物或其他威胁。牧羊人还携带一根长棍,以便在需要时指挥羊群。简而言之,牧羊人的责任是照顾羊群,确保它们安然无恙。

在我们的经文中,牧羊人这个词是用来比喻亚述的领袖。同样,贵族这个词指的是亚述土地上的高官。睡觉躺下这两个词在这里是同义词,用来描绘死亡中的寂静。亚述的领袖将无法领导人民。

因为没有领袖,亚述帝国将不复存在。那鸿说得很清楚,你的人民散布在山上,没有人重新聚集他们。亚述帝国的人民将像没有牧人的羊一样。

动词“分散”的意思是亚述人民无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被驱散了,牧羊人把他们带回家。情况如此令人担忧,以至于先知对亚述王说: “你的崩溃无法缓解,你的伤口无法治愈。”

先知用这句话强调了亚述国王及其臣民所遭受的致命伤。尼尼微的伤势没有药物可以治愈,因为她正处于上帝的审判之下。尼尼微,强大的亚述帝国的首都,将会沦陷。帝国也将随之沦陷。巴比伦将取而代之。

尼尼微的陷落对那些长期遭受亚述帝国压迫的国家来说意味着好消息:所有听到 为你鼓掌。在那鸿预言的时候,其他在耳边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遭受了这位压迫世界的暴君的迫害。各国会很高兴知道亚述的压迫、剥削和暴力将结束。尼尼微被击败的消息会促使他们为她鼓掌,庆祝她的失败。亚述的失败意味着周边国家将从她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那鸿以一个问题结束了这本书,因为你们的邪恶没有持续地降临到谁身上?隐含的答案是“没有人。”

邪恶的尼尼微城残酷无情。她长期威胁以色列,并最终于公元前 722 年攻占撒马利亚,将以色列人俘虏(列王纪下 17:5-7)。甚至犹大也遭受尼尼微军队的威胁和击败,使上帝的子民生活在恐惧之中。没有人能逃脱她的残酷。

现在,伟大的尼尼微城终于失去了权力。所有的牧羊人/领袖都将死去。当尼尼微人四散流落山中时,没有人能将他们带回家园。尼尼微将沦陷,永远无法崛起。所有听到这个好消息的人都将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曾是尼尼微残酷行为的受害者。(尼尼微于公元前 612 年沦陷,沦陷于巴比伦人和米底人的联盟。)

尼尼微城被攻陷的记载,在亚述的牧羊人和以色列的牧羊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亚述的牧羊人不复存在,但“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诗篇 121:3)。的确,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保护者和保护者,直到永远(诗篇 121:5-8)。

和以色列一样,今天的信徒也有好牧人耶稣基督,他是以色列的上帝派到地球上来拯救世界的。耶稣基督是“为羊舍命的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我们可以欢喜,因为我们的牧人永远不会“抛弃”我们,也不会“抛弃”我们(希伯来书 13:5)。

我们所侍奉的上帝是多么强大和忠诚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