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阿摩司书 5:21-27 含义

阿摩司报告了耶和华对祂的盟约子民所说的话。耶和华拒绝以色列的虚假崇拜,并表示祂将把他们流放到大马士革以外的地方。

以色列人虽然实行社会不公和偶像崇拜,但仍然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进行宗教仪式。他们显然认为,尽管他们行为邪恶,但宗教仪式可以取悦上帝,使上帝保佑他们。但宗主(统治者)上帝对以色列的宗教崇拜并不满意,因为这是虚伪的。因此,他说,我恨恶、拒绝你们的节日,也不喜欢你们的庄严集会。恨恶”和“拒绝”这两个动词一起使用,以显示上帝对以色列节日或节日的强烈反对。崇拜的正确目的是使人心与正义行为保持一致。上帝明确表示,这种崇拜是无用的。

在旧约时代,每年有三个主要的朝圣节日——逾越节和除酵节、七七节和住棚节(出埃及记 23:16-17;申命记 16:1-17)。以色列人参加这些宗教节日是为了纪念他们从埃及被救赎,并感谢上帝赐予丰收的粮食。在这些活动中,以色列人有机会敬拜他们的宗主(统治者)上帝,他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吃饭。但是,这些原本是用来敬拜耶和华的方式并没有给上帝带来任何快乐,因为这些敬拜不是出自真诚的心。这种敬拜并没有引导人们过上正义的生活。因此,上帝拒绝了以色列的节日,也不喜悦他们的庄严集会

耶和华也表示他强烈反对以色列人献祭,其中有三种祭物被特别点名。他宣称, “即使你们向我献上燔祭和素祭,我也不悦纳;你们用肥畜献上的平安祭,我也不看。”

燔祭(希伯来语“ʿolah”)直译为“升起的东西”,意为祭品中冒出的烟。献祭的敬拜者通常会把手放在祭品上,因此燔祭的赎罪利益属于他(利未记 1)。这样的礼物必须是“无瑕疵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物理损伤(利未记 1:3;1:10)。燔祭要在祭坛上完全烹制。然后,部分燔祭要完全烧掉,其余的要吃掉(申命记 12:27)。

谷物祭(希伯来语为“minḥāh”)是祭祀者向宗主上帝献上的礼物,用小麦或大麦制成,以表达对宗主上帝的感激和奉献。谷物祭是“细面粉”,不含任何酵母(利未记 2:1,11)。但祭祀者必须“浇上油,加上乳香”(利未记 2:4,13)。只有一部分被烧在祭坛上;其余的由祭司保留,祭司在“圣洁的地方”吃掉(利未记 6:16;10:12-13)。

平安祭是敬拜者、百姓和祭司共享的祭祀餐。敬拜者献祭是为了向上帝表达对所受祝福的感激之情,或是为了履行誓言(利未记 7:11-18)。平安祭通常在燔祭之后献上,象征上帝与他的盟约子民的团契(申命记 27:7)。

在阿摩司书中,耶和华说他不会接受任何这些祭品,因为这些祭品不是诚实和真诚的。它们只是宗教仪式,并不反映人民的精神状况。它们并没有导致人们遵守上帝的盟约法,彼此相爱,为所有人寻求正义,并为他们中不幸的人提供机会。耶和华不仅拒绝了以色列的节日祭祀,还拒绝了他们在敬拜仪式中使用音乐。他说,不要让我听到你们歌声的声音;我甚至不会听你们的竖琴的声音竖琴(“nēbel”)是一种弦乐器。根据诗篇,竖琴有十根弦(诗篇 33:2;144:9)。

音乐和歌曲是古代以色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经常伴随着普通的家庭活动,正如《创世纪》中所解释的那样,拉班对雅各说:“你为什么暗暗地逃跑,欺骗我,并不告诉我,使我可以欢欢喜喜地、用歌曲、用鼓、用琴送你回去?”(创世纪 31:27)。

音乐和歌曲也用于战争,特别是战后的胜利庆祝,如出埃及记 15 章记载的摩西之歌。但它们也用于宫廷生活。例如,大卫曾多次被召到扫罗的宫廷,以抚慰国王的忧郁:“从上帝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弹奏。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也离开他”(撒母耳记上 16:23)。

虽然音乐和歌曲在以色列的宗教崇拜中很重要,但耶和华要求以色列人远离它们。耶和华不要求他的盟约子民保持忠诚,而是要求他们忠于上帝,他说: “让公平如水滚滚而来,让正义如江河滔滔而去。”上帝敦促以色列人关心他们中较弱势的人。他希望他们实践正义和正义,让正义和正义永不停息,就像永不干涸的水和江河一样。正义和正义必须渗透到以色列人的生活。这种态度比宗教仪式重要得多。

耶和华回忆起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时的敬拜历史,问他们说: “以色列家啊,你们四十年在旷野,岂是将祭物和素祭献给我吗?”这个反问句的答案显然是“没有”。除了《民数记》9:2 中提到的一次逾越节献祭外,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期间显然没有遵循上帝的指示来敬拜他。这似乎表明,在旷野献祭完全是自愿的,除了这一次之外,以色列选择忽视它们。

这也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出:四十年来在旷野出生的以色列男孩没有一个在第八天按照命令接受割礼(约书亚记 5:5)。耶和华在进入应许之地之前命令约书亚为所有在旷野出生的男子进行割礼。上帝说:“今天我把埃及的羞辱从你们身上滚去了”(约书亚记 5:9)。我们也从以西结书中得到了这样的见证;上帝解释了他如何威胁要毁灭以色列,因为他们不服从和偶像崇拜:

“我在旷野向他们起誓,必不领他们进我所赐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就是万国中最荣耀之地。因为他们厌弃我的典章,不遵行我的律例,干犯我的安息日,他们的心常常随从偶像。然而我的眼却爱惜他们,不灭绝他们,也不在旷野将他们灭绝。”
(以西结书20:15-17)

当以色列人进入他们占领的土地时,宗教仪式似乎被视为义务。然而,如果心不正,义务崇拜就和忽视崇拜没什么区别。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都没有寻求主。

新约谈到宗教仪式的不足。希伯来书告诉我们,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曾说过诗篇 40:6 中的话:“祭物和素祭是你不喜悦的”(希伯来书 10:5)。这段经文继续说,耶稣以人的身份来到世上,是为了成为最后的祭品,带走我们所有的罪孽(希伯来书 10:10)。用宗教仪式来操纵上帝完全偏离了重点。重点是将信徒的心转向永生的上帝,我们的救赎主。

耶和华在阿摩司书中提出“以色列家啊,你们四十年在旷野,岂是将祭物和素祭献给我吗?”这个反问句,是为了提醒以色列人,他们在旷野流浪时忽略了向他献祭(却向别的神献祭)。他们的心在金牛犊事件中显露出来(出埃及记 32:1-6)。阿摩司指出,从出埃及到阿摩司时代,以色列一直在崇拜偶像(以西结书 20:7-26;使徒行传 7:39-43)。阿摩司指出,虽然祭物和素祭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耶和华要求的本质。耶和华要求的是忠诚,而忠诚要通过服从来表达。

此外,耶和华说,你们还带着你们的王 Sikkuth 和你们的偶像 Kiyyun,你们为自己制作的神星。Sikkuth一词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的星神。亚述战神通常被称为“Adar”,也被称为 Sakkut。同样, Kiyyun一词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星神 Saturn 的绰号或称谓之一。该术语在阿卡德语文本中以kajamanu的形式出现,意思是“坚定的人”。亚述人崇拜被称为 Kaiwan 或 Saturn 的星神的历史悠久。因此,以色列人似乎也受到了美索不达米亚星神崇拜的影响。

翻译为“带着”的动词表示一种持续、连续的行为。上帝似乎在告诉他们,从他们悖逆地在旷野流浪时起,他们就一直将假神与对祂的崇拜混为一谈,直到今天。他们继续崇拜这些假神( SikkuthKiyyun ),而不是崇拜真神。这当然与阿摩司书中谴责的对穷人的不公正行为完全一致。偶像是供我们自己操纵的神。它们使剥削行为合理化。

以色列有机会寻求耶和华,是耶和华将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但他们忽视了这个机会。因此,他们将受到上帝的审判。正如上帝所说, “我将使你们被掳到大马士革以外的地方”,耶和华,他的名字是万军之神,说道大马士革当时和现在都是同一个城市。它距离现代以色列的东部边界大约 40 英里。全能的耶和华将把以色列人连同他们的星神一起驱逐出境。这次驱逐发生在公元前 722 年左右,当时以色列被亚述攻陷。当时,以色列人被流放到大马士革东北部的亚述。

阿摩司在本章的结尾将这些话归功于耶和华,他的名字是万军之神。翻译为“耶和华”的单词是雅威,意思是“存在”,即我是。这是与以色列立约的人。雅威也是万军之神。翻译为“万军”的术语可以翻译为“军队”。耶和华是万军之神,他即将指挥一支外国军队入侵以色列并对他们实施审判,按照他与他的人民之间的契约条款。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