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阿摩司书 8:11-14 含义

阿摩司预言,一场大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将席卷以色列国。这不是食物匮乏或水源匮乏,而是听不到耶和华的话语。

这个神谕以“看哪,日子将到”这句话开头,提醒以色列人即将发生的事情。加上“主耶和华说”这句话,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阿摩司所说的话必定会实现,因为它来自耶和华,以色列的主人,他所行的一切都是完全和公义的(申命记 32:4)。

耶和华通过先知说,他将使饥荒降临这片土地。阿摩司在前面的章节中说,耶和华将饥荒降临到以色列人的土地上,饥荒覆盖了他们所有的城市和所有的地方(阿摩司书4:6)。上帝还使他的子民经历干旱,即长时间的异常低降雨导致缺水(阿摩司书4:7)。上帝这样做是为了惩罚他的盟约人民,看他们是否愿意悔改。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在阿摩司书第8章中,耶和华威胁要再次用饥荒和干旱来打击他的盟约人民。然而,这一次不是因面包或水而饥荒而是因听从耶和华的话而饥荒

宗主上帝兴起先知(如阿摩司、以赛亚、何西阿等)来服侍他的盟约子民。先知们反复要求人们远离邪恶,以信仰和服从转向上帝,以避免上帝的审判。先知的信息就像一封“催款信”,是为了执行合同而发出的:“支付逾期款项,否则我们将根据合同条款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在这种情况下,心中的协议是上帝与以色列的约定。以色列同意遵守上帝的契约法(出埃及记 19:8)。契约的本质是遵循上帝的方式,爱人如己(利未记 19:18)。以色列违反了协议,现在上帝警告他们,补救条款即将被援引,这需要征服和流放以色列(申命记 30:17-18)。

但以色列人拒绝听从先知的警告。他们继续过着不尊重他们的盟约伙伴耶和华的生活。他们没有以公正的方式对待彼此,特别是对待穷人,而是像周边的国家一样互相剥削。因此,耶和华不会派他的先知代表他说话,这导致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不是身体上的滋养,而是精神上的痛苦。

看来上帝决定,如果他们不听,上帝就会停止说话。上帝的子民将失去精神食粮来滋养他们的灵魂。结果,他们就没有机会在上帝的恩典和知识中成长(彼得后书 3:18)。

这样的缺失将使以色列从海到海摇摇欲坠。在圣经中,“从海到海”这个短语通常描述从西边的地中海到死海或约旦河的距离(诗篇 72:8;撒迦利亚书 9:10)。这可能与在美国说“从海岸到海岸”相同。这可能意味着上帝的子民会到处寻找他的真理,从西到南,从北到东。他们会来来回回地寻找的话语但他们找不到上帝的话语无处不在。这也可能表明,由于他们中间缺乏上帝的话语以色列所有人的生活都会摇摇欲坠

此外,到那时,美丽的处女和年轻人因口渴而晕倒。推论是,这些年轻人会因对上帝之言的渴望而晕倒,从而失去活力。他们会因缺乏属灵智慧而缺乏活力。青年男女是社会的骨干。他们代表着每个国家的未来,因为他们充满力量、精力和活力,并且通常准备好在长者消失时更新和维持长者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然而,阿摩司告诉他的听众,美丽的处女和年轻人在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会晕倒。

阿摩司最后描述了邪恶的以色列人起誓的方式,这暴露了他们的核心问题。他们拒绝了上帝的约,上帝的约要求他们公正地生活,公平地对待穷人,爱邻如己。相反,他们剥削他人,像周围的国家一样行事。阿摩司指出,以色列人不指着他们上帝的耶和华起誓,却指着撒玛利亚的罪孽起誓,说:“但啊,我指着永生你的神起誓”和“我指着别是巴的道起誓”。以色列人没有遵守上帝的约法,因为他们不尊重上帝。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遵循他的道路(申命记 6:4-5)。如果错过了这一点,就永远无法达到第二条诫命,即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

在圣经时代,发誓是指某人在神面前发誓,宣布他要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意图(创世记 14:22;21:23)。撒马利亚的罪孽可能是指在撒马利亚(可能是在伯特利圣所)崇拜的异教神灵。何西阿提到那里制作的偶像,告诉他的听众“这是工匠做的,所以不是神”(何西阿书 8:6)。因此,以色列人没有以耶和华的圣约之名发誓(申命记 6:13),而是以外国神的名义发誓,说“但啊,我指着永生你的神起誓,又指着别是巴的道起誓” 。但神的誓言可能是指耶罗波安一世在境内建立的对铸牛犊的崇拜(列王纪上 12:28-30)。 [请参阅侧栏“相关文章”部分,阅读有关但金牛犊考古遗址的文章]

的领土原本位于南部非利士海岸,但支派向北迁移到名为但的城市地区,该城市位于加利利海以北,与巴珊相邻,即今天的戈兰高地(士师记 18:27-29)。但现在是以色列最北端,靠近黎巴嫩边境。

以别是路的生命起誓很可能是指位于别是巴城的宗教场所,以色列人在那里进行礼拜,尽管它位于犹大领土的最南端。短语“但到别是巴”有时被用来指代整个以色列,从北部边界到南部边界(士师记 20:1;撒母耳记上 3:20;撒母耳记下 3:10)。这可能表明,以色列全民都陷入了崇拜偶像的泥潭,因此过着剥削他人的生活,而不是相互服务。

宗主上帝一直对他的盟约子民保持耐心。他派遣先知向他们宣告审判,看他们是否会悔改自己的罪孽。他给了他们一封“要求信”,告诉他们再次开始遵守他们与他所立的约的要求。但以色列人拒绝了预言信息,继续生活在对上帝和彼此的罪孽中。因此,上帝承诺将根据他们同意的盟约条款审判他们(出埃及记 19:8;申命记 30:17-18)。在阿摩司书的最后几节经文中,上帝的审判将以精神饥荒的形式到来,这将使那些向异教神灵发誓的人堕落,不再复活

公元前 722 年,亚述征服了以色列北部王国,即撒马利亚,并将其人民驱逐出境。留在撒马利亚的少数人与外族通婚,成为新约中的“撒马利亚人”。直到 1948 年现代以色列国成立,北方王国的十个部落才返回这片土地居住。因此撒马利亚沦陷,再也没有崛起。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