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23:13 含义

耶稣向文士和法利赛人说出了八大祸中的第一大祸。这是因为他们拒绝进入上帝的国度,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马太福音 23:13 的平行记载可以在路加福音 11:52 中找到。

当耶稣向众人和门徒讲话时(马太福音 23:1),他警告他们不要像文士和法利赛人(马太福音 23:2-3)。他将他们的虚假正义描述为无情的(马太福音 23:4)和痴迷于形象的(马太福音 23:5)。他们对权力的渴望使他们嫉妒上帝(马太福音 23:6-10)。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不要像法利赛人那样抬高自己,而是要通过取悦上帝、谦卑地为他人服务来寻求真正的伟大(马太福音 23:11-12)。

接下来,耶稣开始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很可能是人群中的听众,耶稣发出了一系列预言性和悲痛的感叹。这一系列通常被称为“八祸”(马太福音 23:13、14、15、16、23、25、27、29)。

祸灾是口头插入语或突然感叹,会打断说话者的交流。它在古代世界中很常用。在圣经语言中,它传达深切的悲伤或绝望。它描述了与有福或(希腊语为“Makarios”)相反的状态。虽然八祸是一种语言上的对应,但它们不太可能与耶稣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3-12)开头的诗意八福形成直接对比。(八福的负面对应可以在路加福音 6:24-26 中找到)。然而,八祸确实让我们瞥见了八福的替代方案。

如今,祸患一词的现代用法通常是一种幽默或俏皮的讽刺表达,表达了我们对第一世界问题的担忧(例如“我真可怜,我的 wifi 连接速度很慢”)。但我们不应让当代术语蒙蔽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古代世界和圣经中的祸患所传达的严重警告、痛苦的哀叹或深刻的绝望感。它们没有任何俏皮或讽刺的意味。

圣经通常以两种方式来表达祸患

圣经使用祸患的第一个方式是,受苦的人因灾难性的境遇而绝望。这种用法的一个例子是,当以色列军队将约柜抬进他们的营地时,非利士人害怕上帝的力量和存在:“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大神的手呢?”(撒母耳记上 4:8a)。另一个例子是,先知以赛亚在上帝面前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罪孽,“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以赛亚书 6:5)。

圣经使用灾祸的第二种方式是作为对灾难性后果的预言性警告。圣经中发现的大多数灾祸都是警告。

“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的人有祸了。”
(以赛亚书 5:20上)

“凡不按公义建造房屋的人有祸了
他的楼上没有正义,
(耶利米书 22:13)

“愚昧的先知有祸了,他们只随从自己的心意,却什么也没看到。”
(以西结书 13:3b)

“地和海有祸了!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了,就非常愤怒地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启示录 12:12b)

耶稣在马太福音 23 章中对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说的八大祸患都是预言性的警告。这八大祸患中至少有一些是耶稣在其他场合说过的——包括一次耶稣与法利赛人共进午餐时说的(路加福音 11:37-52)。

根据耶稣在每次灾祸之后所说的话,显然祂是怀着极大的情感说这些话的。基督的情感表现是我们看到上帝之子是人类的另一种方式。这并不意味着上帝除了是人之外就没有喜悦或悲伤等情感——只是这是耶稣如何完全具有我们人类形象的又一个例子(希伯来书 2:17)。

耶稣在这八个祸患中表现出的情绪似乎是愤怒和悲伤。上帝深切关注真正的正义(诗篇 33:5;以赛亚书 61:8)。真正的正义是当一个社区互相关心,并给予每个人尊严和价值。为了实现真正的正义,当权者必须关心他人的福祉。耶稣对以色列的宗教领袖滥用他的律法来作恶、利用他们本应服务的人感到愤怒。上帝理解无辜者的苦难,他理解他们的痛苦(诗篇 34:18;诗篇 147:2-6;以赛亚书 49:13)。耶稣为法利赛人对他的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而感到悲痛。

马太福音 23 章中第一个(八个)预言性的祸灾是: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把天国的门关闭了,自己不进去,也不让别人进去(第 13 节)。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也说过类似的哀歌。它责备了“律法师”(文士):

“你们这些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拿走了,自己不进去,也阻挡那些要进去的人。”
(路加福音 11:52)

这个祸灾(就像马太福音 23 章中的八个祸灾中的七个一样)是针对你们文士和法利赛人的。

文士是宗教律师。他们对律法(旧约圣经,尤其是摩西五经)和传统(犹太教“米什那”,是拉比口头教导的书面记录,延续到摩西时代,是在巴比伦流亡后发展和编纂的)规定的道德准则一丝不苟。文士们搜索律法和传统为自己制造漏洞,同时制定一长串规则来控制人民。

法利赛人是犹太道德文化的维护者和推动者。他们在当地的犹太会堂里领导和教导。他们被视为犹太信仰的捍卫者和典范。法利赛人严格遵循他们和文士对律法和传统的解释。他们镇压任何不遵守规则或敢于违抗规则的人。

文士拥有立法和司法权,法利赛人则拥有行政权,有权将文士对律法的解释强加于民众。两者合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腐败宗教弊端势力。

耶稣称他们为伪君子。伪君子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演员”。伪君子是指假装是某种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种人。它描述了虚伪的人。耶稣用这个词来形容文士和法利赛人,称他们为宗教骗子。

在登山宝训中,他用这个词来谴责虚假的宗教行为(法利赛人的行为),但他当时并没有明确指出法利赛人伪君子(马太福音 6:2;6:5;6:16;7:5)。后来,当法利赛人和文士质问耶稣,说他的门徒在安息日摘麦穗(马太福音 15:7-9)时,当他们与希律党人联手陷害他,要求他缴纳人头税(马太福音 22:18)时,耶稣就不那么狡猾了。

在八场灾祸中的第一场中,耶稣称文士和法利赛人为假冒为善者,因为他们阻挡了天国的门,不让世人进入(第 13 节)。这些宗教领袖假装跟随上帝,但实际上他们只对促进自己的社会封地感兴趣。他们拒绝弥赛亚和他的使者(施洗约翰),后者宣扬天国的到来(马太福音 3:2;4:17)。他们诽谤耶稣(马太福音 12:24),图谋毁灭耶稣(马太福音 12:14;路加福音 11:53-54),并赶走那些承认他是弥赛亚的人(约翰福音 9:22),积极试图将天国与人民隔绝(第 18 节)。他们不引导人们信仰上帝,反而篡夺上帝的地位,将人们引向他们自己。他们篡夺了上帝作为人民的父亲、领袖和拉比的地位。

天国描述了基督降临所开创的上帝与祂的子民之间全新而完美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源自君王耶稣的统治。祂的基本规则是要以对待自己的同样爱和尊重对待他人(马太福音 7:12)。它呼吁人们服务于每个人的需求,并以爱寻求他们的最大利益(马太福音 22:39)——包括敌人(马太福音 5:44)和弱者(马太福音 19:14)。

天国是耶稣的核心信息(马太福音 4:23;6:33;9:35)。他在登山宝训中宣讲并教导天国价值观(马太福音 5:3;5:10;5:19;5:20;6:10;6:13;6:33;7:21)。他委托门徒传播这个消息(马太福音 10:7;16:19;28:18-20)。他用比喻来教导天国(马太福音 13:11;13:24;13:31;13:33;13:44;13:45;13:47;18:23;20:1;22:2)。他还与群众和寻求天国的人讨论天国(马太福音 8:11-12;11:11-12;19:23)。

马太福音的核心主题是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他来建立他的永恒王国,以拯救以色列。

文士和法利赛人通过他们的持续否认拒绝了耶稣和他的王国邀请(马太福音 12:28;22:3)。他们选择走宽路,宽门,这导致毁灭(马太福音 7:13-14)。在这种情况下,毁灭包括以色列重建王国的机会(使徒行传 1:6,3:19)。他们选择不将世俗之物从他们的生活中割断,全身心地进入火热的地狱,而不是因世界体系的损失而残缺地进入王国(马太福音 5:29-30)。

上帝尊重每个人跟随或拒绝祂和祂的奖赏的决定。但法利赛人的拒绝达到了一种高尚的程度,因为他们假装亲近上帝并支持祂的国度。但耶稣指出,你们不要进去(第 13 节)并亲自参与其中。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称他们为伪君子

此外,他们竭尽全力阻止那些即将进入天国的人进入天国(第 13 节)。他们诽谤耶稣和他的信息。他们积极迫害那些试图跟随他的人。他们是信徒的绊脚石。

在其他地方,耶稣警告说,任何人使“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在进入他的王国的路上跌倒,都会有另一个祸患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其中有绊脚石!因为绊脚石是免不了的,但那绊脚石绊倒人的人有祸了!”
(马太福音 18:6-7)

但是,尽管文士和法利赛人竭尽全力阻止任何人进入天国,他们还是无法阻止上帝的工作。人群在欢呼,孩子们在唱“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马太福音 21:9,15)。税吏和妓女在他们非常羡慕的目光下进入天国(马太福音 21:31)。天国正从文士和法利赛人手中被夺走,并交给一个会结出果实的民族(马太福音 21:43)。

在他们看来,这一定就像是岩石在哭泣一样(路加福音 19:40)。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