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27:17-18 含义

“逾越节赦免”:彼拉多第二次试图释放耶稣。彼拉多让众人选择他通常会释放哪个囚犯:臭名昭著的囚犯巴拉巴或被称为基督的耶稣。马太指出,彼拉多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犹太人出于嫉妒而指控耶稣。马太福音 27:17-18 开始了马太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记述。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可福音 15:8-10 和约翰福音 18:39 是福音书对这一事件的平行记述。

在插入了有关罗马总督在逾越节向犹太人释放一名囚犯的习俗的信息,并提到他们当时拘留了一个名叫巴拉巴的臭名昭著的囚犯(马太福音 27:15-16)之后,马太回来叙述他对耶稣民事审判的叙述。

马太的插话出现在他对耶稣审判第一阶段(马太福音 27:11-14)和他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马太福音 27:17-26)的叙述之间。马太和马可、约翰一样,跳过了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二阶段,可能是因为这对结果没有影响。路加福音是唯一一本详细记录第二阶段的福音书(路加福音 23:8-12)。

耶稣民事审判的三个阶段是:

  1.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马太福音 27:1-2, 11-14;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1-7,约翰福音 18:28-38)
  2. 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觐见
    (路加福音 23:8-12)
  3. 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15-26,马可福音 15:6-15,路加福音 23:13-25,约翰福音 18:38-19:16)

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总督府,即希律王宫殿的旧址,现在被彼拉多使用,也用作罗马士兵的营房(约翰福音 18:28,19:9)。审判开始于清晨,很可能是早上 8:00 左右(根据马可福音 15:24,耶稣在早上 9:00 被钉在十字架上)。根据犹太历法,审判日期可能是尼散月 15 日——除酵节的第一天。按照罗马历法,审判日很可能是星期五。

要了解这些事件的时间和顺序,请参阅《圣经》中的“时间线:耶稣的最后 24 小时”。

耶稣宗教审判的第三阶段开始于耶稣从加利利(耶稣的家乡)分封王希律安提帕的宫廷回到罗马犹太总督彼拉多那里之后。

在民事审判的第二阶段,耶稣被希律王嘲笑,并穿着一件“华丽的长袍”(路加福音 23:11)。路加福音 23:11 中翻译为“华丽长袍”的希腊语表示它是白色的,这很可能表示王位继承人可能穿的白色衣服。希律王让耶稣穿着这样的衣服回来,可能是他讽刺地宣布判决的方式:耶稣没有犯叛乱罪——他是一个想要当国王的人。

路加报道说,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三阶段始于彼拉多对整个审判过程的总结。彼拉多提醒他们,他们把耶稣带到面前,以煽动人民叛乱的罪名对他进行审判审问了,但根据他们的指控,没有发现有任何罪过。此外,他家乡加利利的统治者希律·安提帕恰好在耶路撒冷,也发现耶稣没有做错事。

因此耶稣不会被处死(路加福音 23:13-15)。但彼拉多意识到大祭司们对这些无罪判决的深切怨恨和愤怒,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姿态。尽管罗马总督和分封王都没有发现耶稣有罪,但彼拉多还是提出要先用罗马鞭刑严惩耶稣,然后再释放(路加福音 23:16)。

但如果彼拉多认为这一非凡举措能够平息他们的仇恨,那他就错了。

马修就在此时重新开始叙述这些事件。

彼拉多的提议
当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第 17 节)

马太的表达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这是他报道耶稣审判第三阶段正在进行的方式。读者可能还记得,在马太插话之前(马太福音 27:15-17),当耶稣与彼拉多站在一起时,祭司长和长老们指控耶稣许多事情(马太福音 27:12-14)。当马太结束对这些事件的讲述时,每个人都聚集在一起。

现在,马太继续叙述,他首先说的是当人们(再次)聚集在一起时。这意味着他们在第 14 节末尾和第 17 节开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解散并重新聚集。

路加记述了彼拉多耶稣送到希律那里,以及希律将耶稣送回彼拉多那里(路加福音 23:7-11),这不仅证实了他们分散又重新聚集;而且还描述了他们为何分散、去了哪里分散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们为何在彼拉多面前重新聚集

这也是马太第一次像路加一样使用“人民”这个词来描述群众(路加福音 23:13)。在描述耶稣民事审判的前两个阶段时,两位福音书作者都专门使用“祭司长”、“长老”、“文士”或“全体 [ 公会 ]”等术语来描述耶稣民事审判中的群众(马太福音 27:1、27:12,路加福音 23:2、23:4、23:10)。

马可似乎也对宗教牧师、长老和文士与“群众”做出了类似的区分,他在福音书叙述的同一时刻开始提到“群众”(马可福音 15:1、15:8、15:10)。

现在,当马太和路加开始描述耶稣审判的第三阶段时,他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群体,他们称之为“百姓” 。这似乎表明,随着审判的进行,审判地点在城市的另一边又返回,随着早晨的到来,人群从只有密谋者扩大到包括普通民众他们可能对这么早的骚动感到好奇。

阴谋者可能利用耶稣被送往希律王那里的时间招募支持者,以煽动人群。也许这些人就是阴谋者为耶稣的宗教审判招募的(未成功)“假证人”(马太福音 26:59-60)。

随着人群的增长,这使得宗教领袖的任务变得更加危险,因为他们不仅要实现他们的目标——说服彼拉多处决耶稣——他们还必须以一种不会激怒民众的方式做到一点

鉴于法利赛人的政治精明(路加福音 20:23),并考虑到事件的结果,这群人很可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不能指望这些随机的坚持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而他们不一定对耶稣怀有敌意,甚至不完全钦佩他,他们自己又避免越过制造叛乱的界限。

如果他们以失去他们想要控制的人民的尊重为代价处死耶稣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的首要目标。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保住他们的权力(马太福音 23:45、26:3-5、约翰福音 11:48-50)。他们需要穿针引线。他们通过仔细重新构建对抗来做到这一点。

随着人群的增多,宗教领袖们精明地决定操纵民众,可能是利用民众对彼拉多和罗马的天生厌恶,让他们加入犹太与罗马式的冲突。框架非常重要。他们不希望这场斗争成为“宗教机构对抗耶稣,即人们所期待的弥赛亚”。他们会输掉这场斗争。他们需要它成为犹太领导层/犹太爱国主义与罗马领导层的冲突。

我们从其他福音书的记载中得知,巴拉巴实际上是一个叛乱分子(马可福音 15:7,路加福音 23:19)。这只会增加讽刺意味,也可能表明彼拉多清楚这一指控是虚假的,犹太领袖们试图将耶稣作为叛乱分子钉死在十字架上,同时却主张释放真正的叛乱分子。但巴拉巴并没有威胁到他们的宗教权力,而耶稣却威胁到了(约翰福音 11:48)。犹太阴谋家现在错误地将巴拉巴提升为真正代表犹太民族的人,同时声称耶稣破坏了他们的宗教。

他们想将这场冲突框定为“你想追随谁:你的犹太宗教领袖还是压迫性的非犹太人政客?”他们框定了巴拉巴耶稣之间的选择,将巴拉巴描绘成一个憎恨罗马的英勇起义者(就像人群一样)。他们将这位“民族英雄”与耶稣进行了对比,将耶稣描绘成一个自负的亵渎上帝的人。通常情况下,谁赢得了公开斗争的框定,谁就赢得了公开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公开斗争就是释放或钉死耶稣的审判

从表面上看,争取民众的支持有两个重要的好处。首先,这可以保护他们的邪恶阴谋不被揭露,因为民众的怀疑将指向彼拉多而不是他们自己。其次,这可以让犹太人团结起来,与彼拉多对抗,大大增强他们的论据和声音,帮助他们获胜(马太福音 27:23-24a,路加福音 23:23)。

虽然犹太领袖们避免煽动暴乱的风险很大,但彼拉多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他与罗马统治者的政治立场不稳。犹太领袖们将利用这一点采取“将军”行动,他们将彼拉多的判决定性为在将耶稣钉死十字架上以忠于凯撒和放走凯撒之间做出选择。他们的“将军”行动将是做出这样的断言:“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 19:12)。

更讽刺的是,根据犹太人自己的法律,宣称凯撒是犹太人之王实际上是亵渎神明;他们应该只宣称唯一的真神是王。因此,犹太人威胁要发动叛乱,并主张释放叛乱分子,以便诬告耶稣犯有叛乱罪,同时又犯下真正的亵渎罪,以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以弥补他们诬告耶稣犯有亵渎罪的罪名。他们的邪恶无边无际。

彼拉多和犹太领袖都认识到,要赢得审判,必须赢得民众的支持。双方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彼拉多似乎先发制人。他提出释放耶稣,就是为了离间宗教领袖和民众

因为他(彼拉多)知道他们(宗教领袖)因为嫉妒而将他(耶稣)交给了人(第 18 节)。彼拉多知道这是诬告,并试图在与犹太领袖保持政治休战的同时,耶稣伸张正义。

马克也有类似的看法:

“因为他知道祭司长是因为嫉妒才把他交给人的。”
(马可福音 15:10)

马太和马可的观察表明彼拉多知道耶稣民众中极受欢迎。作为犹大的总督,他很可能已经获悉耶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的消息,因为“合城都轰动了”(马太福音 21:10)。彼拉多可能也知道耶稣在圣殿公开教导时吸引了众多群众,并听到了耶稣在祭司长和长老们试图陷害时屡屡羞辱他们的消息(马太福音 21:23-23:39)。

此外,当该亚法和祭司长们前一天晚上去见彼拉多,请求罗马大军协助逮捕耶稣(约翰福音 18:3)时,他们可能提到了耶稣在圣殿里推翻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马太福音 21:12)作为耶稣对现状构成威胁的一个例子

彼拉多很精明。他知道祭司们把耶稣交给他时是出于嫉妒显然他也知道还有其他犹太人深深地崇拜耶稣。马太和马可告诉我们这些事情,表明狡猾的政客彼拉多如何试图挑拨这两组犹太人(耶稣的控告者与耶稣的崇拜者)互相对抗,试图在不引起全面暴乱的情况下释放耶稣

马太和马可的观察或许至少能部分解释彼拉多为何不愿迅速将耶稣交给人钉上十字架。他不想让那些敬仰耶稣的不高兴

彼拉多可能率先采取行动来赢得民众的支持,但宗教领袖们很快就采取了精明的反制措施(马太福音 27:20,马可福音 15:11)。他们在争取民众支持方面也有几个强大的优势。首先,他们可能已经招募了一些已经站在他们一边的人(马太福音 26:59-60)。他们还利用了民众对犹太的忠诚和对罗马的厌恶,他们认为罗马是占领军。

另一个好处是宗教领袖(以及他们招募的人)人数似乎更多,而且分散在人群中。他们混杂在人群,这给了他们更多机会操纵民众,而彼拉多则被撤离,只能在远处与他们交谈。

此外,罗马总督虽然拥有唯一的法律权力,但他必须亲自领导民众,并将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审判的进程上,而大祭司和长老们则可以分工,一些人专注于审判,另一些人则负责劝说民众。

根据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彼拉多的提议的演变
有趣的是,其他三本福音书似乎都表明彼拉多是在对事件作出回应,而不是提出这一建议。

马可福音似乎表明,人群中的一些(他们可能至少最初同情耶稣)向彼拉多建议使用他惯常的“逾越节赦免”来释放耶稣

“人群走上前来,开始要求他做他过去为他们所做的事情。”
(马可福音 15:8)。

约翰福音与马可福音的这一指示相符。当彼拉多第一次向犹太人解释他将如何援引这一惯例释放囚犯时,耶稣在提议中唯一提到的名字

“彼拉多回答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犹太人的王给你们吗?’”
(马可福音 15:9)

“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难道你们愿意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约翰福音 18:39)

综合马可和约翰的记述,似乎人群中有人建议彼拉多用他的赦免来释放耶稣,而作为一个精明的政客,彼拉多可能试图利用这个想法,并询问人群是否愿意通过使用这种惯例赦免来接受释放耶稣——希望人群中的会“投票否决”耶稣的控告者。

如果这是彼拉多的本意,而且这一策略奏效了,那么这将是彼拉多和罗马的一次政治胜利——尤其是如果这个想法最初来自一些——因为总督将对他已经三次被宣布无罪的囚犯使用他的传统“赦免”,而不必释放真正有罪的罪犯。

在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巴拉巴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耶稣的控告者的喊叫声中。

“他们却同声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路加福音 23:18)

“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
(约翰福音 18:40)

此外,彼拉多唯一一次提到巴拉巴的名字是在马太福音中(马太福音 27:17、27:21)。在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巴拉巴的名字只在要求释放他的人群(而不是耶稣)或叙述者中被提及

马可、路加和约翰描述的场景表明,当彼拉多第一次向群众提出他的“逾越节赦免令”时,这位总督只提出了耶稣作为选择。但当彼拉多询问群众答案时,群众意外地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巴拉巴作为即将被释放的囚犯

换句话说,他们接受了彼拉多的提议,并将其从宗教领袖与耶稣的对立框架中重新定义为更有利于他们目标的选项。它不再是“释放耶稣”或“处决耶稣”,而是“释放罗马提供的囚犯或犹太想要的囚犯”。

彼拉多分心听他的妻子讲述她关于耶稣的令人不安的梦时,祭司长和长老们似乎利用了这一点;宗教领袖们可能煽动人群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马太福音 27:19-20,马可福音 15:11)。

彼拉多终于向群众询问答案时,他似乎被他们突然提出的建议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他又问他们:“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马太福音 27:21)。通过向群众提出这个问题,他采用了对手的框架,因此输掉了这场斗争。一旦罗马总督接受了他们对他最初提议的重新表述,他使用“逾越节赦免”释放耶稣的努力似乎注定会失败

这也似乎是彼拉多在争取民众支持释放耶稣的斗争中失败的时刻从那一刻起,似乎每个人都反对他。宗教领袖们有效地赢得了争取民众支持他们的斗争。

彼拉多继续(但失败了)试图通过审判来决定是处决还是释放“犹太人之王”——即他们的弥赛亚。祭司长和宗教领袖成功地阻止了人们采用这种框架——讽刺的是,他们甚至亵渎地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 19:15)。

马太福音中彼拉多献祭与赎罪日的主题联系
马太的记述并没有描述彼拉多向众人提议在耶稣和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的演变过程。从一开始,马太似乎就展示了彼拉多在总督考虑到众人的重新表述之后提出的成熟和最终提议,其中两个囚犯都作为选择出现(马太福音 27:21)。他在写到:“你们要我释放谁给你们——巴拉巴,还是耶稣?”时提出了这一点。

马太可能为了简单起见,省略了描述彼拉多提议演变的细节。然而,简单性并不是马太只陈述彼拉多的最终/成熟提议而不是像其他福音书那样描述其演变的唯一原因。他似乎试图将这一事件与《利未记》中的重要主题联系起来,以吸引他的犹太读者目标群体。

具体来说,马太似乎试图将大祭司释放巴拉巴和定耶稣罪与每年赎罪日的祭司仪式联系起来。在这个年度节日里,祭司们选择一只山羊献祭,另一只山羊释放。利未记 16 章描述了这一仪式。

大祭司要“从会众中取两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利未记 16:5)。大祭司在为自己献上一头公牛作为祭物后(利未记 16:6),然后“将两只山羊牵来,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这两只山羊拈阄,一拈归耶和华,一拈归阿撒泻勒”(利未记 16:7-8)。

在希伯来语中, יְהֹוָה (H3068——发音:“Ye-hō-vâh”)和עֲזָאזֵל (H5799——发音:“az-āw-zēl”)这两个词被用来指代每只山羊。“Yehovah”是上帝的正式名称,在这节经文中被翻译为“主”。根据犹太传统,利未记 16 中被翻译为“替罪羊”的“Az-āw-zēl”一词源自路西法堕落天使之一的名字。利未记 16 用这些术语表达的意思是,其中一只山羊是耶和华(主)的山羊,另一只山羊是 Azāwzēl 的山羊。

祭司要把耶和华的山羊作为赎罪祭(利未记 16:9)。这赎罪祭是“为百姓”而献的(利未记 16:15)。耶和华的山羊要被献祭,“因为以色列人的污秽,和他们一切罪孽的过犯”(利未记 16:16)。

至于 Azāwzēl 的山羊(翻译为“替罪羊”)大祭司:

“要把双手按在活着的山羊的头上,承认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和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孽;他要把这些都放在山羊的头上,交给准备好的人,把它送到旷野去。”
(利未记 16:21)

其意象是,阿扎夫泽尔的山羊被允许远离人们,在荒野中自由野外生活,尽管它承担了人们所有的罪孽(利未记 16:22)。

释放 Azāwzēl 的山羊的人“应洗衣服,用水洗身”(利未记 16:26)。

根据拉比传统,这两只山羊必须是完美匹配且尽可能一模一样。

那么,马太福音似乎暗示了摩西律法中规定的赎罪日仪式与彼拉多提供的耶稣巴拉巴之间有什么主题联系呢

他似乎在暗示耶稣是耶和华的山羊,被祭司们选中宰杀,而巴拉巴是阿扎夫泽尔的山羊,被释放以获得自由。

考虑一下耶稣是如何履行耶和华的山羊的角色的,它在赎罪日为以色列人的罪而被献祭:

  • 耶稣是以色列人之一(马太福音 1:1-17)。
  • 耶稣是耶和华——主——他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 20:28)。
  • 以赛亚预言“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以赛亚书 53:6)。此外,以赛亚还预言弥赛亚将:
    • “像被牵到宰杀之地的羔羊一样” (以赛亚书 53:7)
    • “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以赛亚书 53:8)
    • “以自己为赎罪祭” (以赛亚书 53:10)
    • “使许多人称义,因为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 53:11)

  • 耶稣被钉十字架那年的大祭司该亚法“预言耶稣将要为这一国而死,也不但为这一国而死,也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翰福音 11:51b-52)。
  • 当祭司们指挥群众要求彼拉多“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时,他们选择耶稣作为要被杀死的主的山羊(马太福音 27:22)。
  • 耶稣将为不敬虔的人而死(罗马书 5:6),作为我们罪孽的赎罪祭(约翰一书 2:2)。
  • 耶稣“不知罪,不能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哥林多后书 5:21)。
  • “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也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希伯来书 9:14)

考虑一下巴拉巴在赎罪日是如何充当“Azāwzēl 的山羊(替罪羊)”的:

  • 人们普遍认为巴拉巴是以色列人之一。
  • 巴拉巴被释放。
  • 当彼拉多问众人“这两个人,我要给你们释放哪一个?”(马太福音 27:21)时,祭司们指挥群众大喊“巴拉巴”,从而选择释放巴拉巴
  • 巴拉巴被判犯有叛乱罪时,他的头上就被承认了叛乱罪。阿扎泽尔的山羊头上承认了国家犯下的罪行。叛乱是以色列对上帝犯下的基本罪行,而叛乱将是罗马在四十年后毁灭以色列的罪行。
  • 耶稣受审时提到的许多人物不同,巴拉巴从此销声匿迹。即使是早期教会也对他的下落保持沉默。(直到一千年后,中世纪基督教才开始追溯巴拉巴获释后的生活,编造各种关于他的传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巴拉巴就像被放逐到历史荒野的阿扎泽尔山羊。
  • 负责释放巴拉巴(彼拉多)用水洗净(马太福音 27:24),就像负责释放 Azāwzēl 山羊的人在释放它之后用水洗净一样(利未记 16:26)。

此外,正如《圣经说》对上一段(马太福音 27:15-16)的注释中提到的,耶稣巴拉巴表面上是相同的——正如拉比传统在选择两只山羊之前对它们的要求一样。耶稣巴拉巴都拥有相同的头衔——“父亲的儿子”;他们可能也有相同的名字——“耶稣”;即耶稣“称巴拉巴”(马太福音 27:16);和“被称为基督的耶稣”(马太福音 27:22)。

所有这些事情都表明,马太之所以选择以主题的方式向犹太听众解释彼拉多的提议,是为了将这一提议与赎罪日的两只山羊联系起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马太拒绝像马可、路加和约翰那样解释彼拉多提议的演变。

要了解关于这一主题联系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赎金和救赎:耶稣和巴拉巴作为赎罪日的象征”。

巴拉巴和耶稣之间的其他讽刺和主题
正如先前的评论(马太福音 27:15-16)所指出的,巴拉巴耶稣之间的讽刺和主题令人震惊。

巴拉巴可能不是这名囚犯的真名。这可能是一个绰号,或者其他用来形容他的表达方式或术语。

巴拉巴(Barabbas)一词源于阿拉姆语。其字面意思是“父亲的儿子”( Bar =“儿子”; Abbas =“父亲的”)。

因此,这个臭名昭著的囚犯巴拉巴拥有与耶稣相同的头衔,与每个未得救的人拥有相同的地位。

  • 巴拉巴——“天父之子”,就像耶稣一样,耶稣是“天父之子”。
  • 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是代表每一个罪人的普通人。

有趣的是,教会传统认为巴拉巴的名字是“耶稣”。早期教会领袖,例如奥利金,声称巴拉巴名字是“耶稣”。马太福音 27:16 和 27:17 的一些晚期希腊手稿写为:Ἰησοῦν Βαραββᾶν(“耶稣,巴拉巴”)。

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臭名昭著的囚犯和弥赛亚都有相同的名字和头衔:“耶稣,父之子。”如果彼拉多的两个囚犯(臭名昭著的叛乱分子;和弥赛亚)都共享同一个名字——“耶稣”——那么马太写下“一个臭名昭著的囚犯,名叫巴拉巴”就说得通了(马太福音 27:16)。

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彼拉多人民提出建议时的表情。总督问道 你们要我释放谁?巴拉巴呢?还是那称为基督的耶稣?”(马太福音 27:17)。同样,这节经文的一些希腊文手稿直译为:“耶稣巴拉巴,或那称为基督的耶稣。”

彼拉多可能问过人们:“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耶稣给你们:是称为巴拉巴的耶稣,还是称为基督的耶稣?”附加描述对于区分两者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是完全相同的(正如两只山羊一样)。

此外,巴拉巴犯有叛乱罪,耶稣也是因同样的罪行被判刑并被钉上十字架(尽管他被宣布无罪)。

反抗上帝的统治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路西法堕落的原因是他试图登上至高者的宝座,将自己置于上帝之上,而不是服从上帝(以赛亚书 14:12-14)。亚当和夏娃看到禁果会让他们变得像上帝一样,于是他们反抗了上帝的命令(创世记 3:5-6)。

每当我们顺从自己邪恶的心,而不是顺服上帝完美的统治时,我们每个人都犯下了同样的叛逆和不法的基本罪孽(约翰一书 3:4)。这就是为什么忏悔我们的罪孽,来到上帝面前接受他的怜悯以净化我们的良心是很重要的(约翰一书 1:9,希伯来书 10:19-22)。

彼拉多最终释放巴拉巴(臭名昭著的囚犯,与耶稣同名,本质上犯了与每个人相同的罪)并处决上帝的独生子(马太福音 27:26、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25、约翰福音 18:40、19:16)时,这是耶稣为人类替代性赎罪和赦免的个人和生动的写照

所有的罪都与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歌罗西书 2:14)。耶稣为全世界的罪而死,因为上帝爱世人(约翰福音 3:16)。耶稣的牺牲和巴拉巴的释放或许是上帝通过耶稣为人类赎罪的生动写照。这是上帝用公羊代替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创世记 22:13)这一更为广为人知的画面的补充。用公羊代替以撒的牺牲描绘了耶稣作为上帝的羔羊代替我们被牺牲的场景(约翰福音 1:29)。

有罪的囚犯巴拉巴被释放并被允许活下去,因为无辜的弥赛亚自愿接受死刑(约翰福音 10:18)。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为要使我们得平安,他所受的管教都落在他身上,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了医治。”
(以赛亚书 53:5)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都陷入罪孽之中
落在他身上。”
(以赛亚书 53:6)

“他将自己倾倒,以致死亡,
他也列在罪犯之中;
他却担当多人的罪,
并为罪人代求。”
(以赛亚书 53:12)

“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马太福音 20:28)

“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了世人的罪孽!”
(约翰福音 1:29)

“神藉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显明他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罗马书 3:25)

“然而,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上帝却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的爱,基督为我们而死。”
(罗马书 5:8)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哥林多后书 5:21)

“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我们的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歌罗西书 2:13-14)

“如今,在时代的终结,他已经显现一次,通过牺牲自己来消除罪恶。”
(希伯来书 9:26b)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彼得前书 3:18)

“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
(约翰一书 2:2)

“我又看见宝座与长老中间站立着一只羔羊,像是被杀过的。”
(启示录 5:6上)

彼拉多提出释放巴拉巴耶稣这是他第二次试图释放耶稣。(他第一次试图鞭打耶稣,尽管耶稣宣称自己无罪——路加福音 23:16)。罗马总督将继续寻求释放耶稣,直到屈服于群众的要求。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