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信任之言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马太和马可都强调了耶稣临死前大声说出的最后话语,
“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马太福音 27:50)
“耶稣大声喊叫,断了气。” (马可福音 15:37)
但只有路加记载了耶稣在交付他的灵魂之前真正呼喊的话,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完这话,他就断气了。” (路加福音 23:46)
乍一看,这些话似乎是在残酷的死亡面前发出的失败的呐喊,但经过进一步思考,我们发现这恰恰是被征服的反面。基督的最后话语是他拥抱胜利的甜蜜果实。耶稣的最后话语包含着层层意义,这些意义深深植根于旧约中救赎的信仰和希望。它们也是耶稣在片刻前宣布“成了”时开始的宝贵希望的首次实现(约翰福音 19:6)。
路加详细描述了耶稣喊出“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a)之后发生的事情,然后他写道:“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加福音 23:46b)。
耶稣没有被杀。他选择了牺牲生命的那一刻(约翰福音 10:18)。耶稣的最后陈述是放弃了他的灵魂。约翰写道,耶稣“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了”(约翰福音 19:30b)。请注意,耶稣在放弃灵魂之前先低下了头。通常,一个人的头是在死亡之后或死亡的结果中垂下的。但耶稣先低下了头。然后他放弃了他的灵魂。
耶稣的最后陈述表达了圣经的两个中心主题及其对人类的好消息;它描绘了福音信息的一个持久形象。
但在我们充分考虑这些事情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诗篇 31 是如何作为我们主的遗言的框架的。
耶稣的最后陈述和诗篇第31篇
关于耶稣最后一句话,首先要认识到的一件事是它与诗篇 31:5 有着明显的联系。诗篇 31 是大卫写的。在诗篇 31:5 中,大卫将自己完全交托给耶和华,告诉他:
“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诗篇 31:5上)
一世纪的犹太人会立即将耶稣的临终遗言与诗篇 31 篇联系起来。当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时,他不仅仅是在重复诗篇 31:5a。他甚至在将大卫充满信心的祈求变成自己的祈求时,也暗指诗篇 31 篇的全部内容。
他在十字架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大卫表达信仰的自我化表达。基督的话是如此深刻和恰当,以至于耶稣似乎不是在引用诗篇第 31 篇,而是在说出大卫在一千年前写下的话,这些话是弥赛亚在放弃精神时表达信仰的特定目的。
诗篇 31 是一首赞美和信靠上帝的歌,当时正值极度悲伤和痛苦。它所描述的悲惨和不公的情况与导致弥赛亚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悲惨和不公的情况具有预言性相似。
请考虑以下圣经对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的描述:
尽管他们的可怕境遇相似,但大卫和基督对上帝的非凡信仰却使他们在诗篇第 31 篇中最强烈地团结在一起。
耶稣的话不仅反映了大卫的请求,而且也植根于诗篇 31 的整个内容,其中信任,屈服和对上帝忠诚的坚定信心与救世主的最后一口气交织在一起。基督的信仰宣言强调了旧约和新约之间的无缝连续性。
诗篇 31 中,大卫至死甚至死后都对主绝对信仰,这成为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真实背景,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位宣称“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的人的内心。
考虑一下诗篇 31 中大卫的一些信任表达——这些表达同样适用于耶稣和他对主的信仰,因为他在前往十字架和离开十字架的路上忍受着非法的审判,残酷的虐待和屈辱的痛苦。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让我永不蒙羞,凭你的公义搭救我。” (诗篇 31:1)
寻求上帝公义的庇护这一主题为贯穿整篇诗篇的更广泛的信任叙事奠定了基础。诗篇作者通过承认上帝坚定不移的爱,进一步展现了信任的叙事。耶稣投靠了主,当他从死里复活时,主证明了他的清白(罗马书 1:4),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蒙羞,因为主会将他高举在万名之上(腓立比书 2:8-11)。
诗篇作者在苦难中赞美上帝的慈爱,预示着耶稣在十字架上屈服的救赎叙事。耶稣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天父,接受了上帝坚定不移的爱的终极表达,最终救赎了人类(马太福音 20:28, 约翰福音 3:16, 10:11, 15:13)。
大卫是主的受膏仆人。他祈求上帝赐福,救赎他脱离敌人。作为弥赛亚,耶稣是主的仆人。耶稣受洗时(马太福音 3:16-17),在变像山上(马太福音 17:5)以及上十字架前不久(约翰福音 12:28),他父亲的面容都闪耀在耶稣身上。现在,在十字架上,耶稣呼求他的父拯救他的灵魂(路加福音 23:46)。
在这赞美诗中,预示着最终被围困的城市——耶路撒冷,在那里,耶稣,上帝奇妙慈爱的化身,在十字架上面对罪恶和死亡的冲击(马太福音 20:18-19, 约翰福音 12:32, 腓立比书 2:8-9, 希伯来书 13:12-14)。
“所有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坚强,让你们的心充满勇气。” (诗篇 31:24)
总之,耶稣在十字架上的陈述与诗篇31之间的联系编织了一个信任,屈服和胜利的叙述。
通过刻意呼应诗篇作者的话语,耶稣不仅将自己与寻求上帝庇护的人类经历联系起来,还揭示了面对最终考验时对上帝的信任的深刻延续性。作为反思十字架叙事的信徒,我们在诗篇 31 中发现一个永恒的邀请,将我们的灵魂托付给上帝忠实的双手,从上帝坚定不移的爱和救赎的永恒真理中汲取勇气和希望。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到您的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话语体现了他对天父的绝对信任和依赖,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交到你手中”这个表达是屈服或投降的用语,意思是放弃控制权。这个短语在旧约中经常用来表示军队的彻底失败(创世记 14:20, 出埃及记 23:31, 申命记 2:24, 约书亚记 6:2, 撒母耳记上 23:4 等)。
将一个人的灵魂交到上帝手中象征着放弃完全的控制权,承认上帝是最终的守护者和救赎者。
在这一生中,我们强烈渴望控制一切。我们常常屈服于这样的诱惑,相信我们控制的东西比我们实际控制的要多得多。事实上,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只有三件。这三件事是:
在十字架的高潮时刻,耶稣谦卑地接受了上帝掌握一切的现实。他最后的举动强调了他与天父之间深厚的信任。他的最后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天父旨意的顺服,并让我们瞥见了标志着他在世使命的顶峰的精神臣服。
当耶稣在世上时,他只做和教导父让他做的事或说的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除非他看见父所做的事;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 (约翰福音 5:19)
“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样听见,就怎样审判;并且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约翰福音 5:30)
“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就是那一位。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 (约翰福音 8:28)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说话,而是差我来的父亲自给我命令,让我说什么,讲什么。” (约翰福音 12:49)
耶稣教导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b)。
耶稣的行为并非脱离上帝的指引,也并非主要依据自己的胃口(马太福音 4:2-4)或欲望(马太福音 4:8-10, 16:21-23)或感觉(马太福音 26:38, 约翰福音 12:27-28a)来做事,而是谦卑自己,相信上帝能够满足他日常的需要(马太福音 6:11, 6:25-32, 6:34),并寻求完成他父的正义旨意(马太福音 26:33)。
直到耶稣在十字架上说出最后一句话之前,也许没有什么比在客西马尼的痛苦中更清楚地表达基督的信仰和承诺了。当时耶稣问天父,除了十字架上的折磨和羞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取悦上帝——耶稣向天父保证:“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
耶稣一生专注于完成父派他去做的工作。他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在十字架上的第六句话:“成了!”(约翰福音 19:30)证明了他的成功。
祂的生死如是。鉴于耶稣在生前始终对上帝抱有绝对的依赖和信仰,祂在临终之际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这完全合乎情理。
耶稣的最后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天父旨意的服从,并让我们看到了标志着他在世使命的顶峰的精神屈服。
通过将他的灵魂交到他父的手中,耶稣表明了他相信上帝会让他从死里复活的信念。
耶稣是神化为人(约翰福音 1:14, 腓立比书 2:7, 希伯来书 2:9, 14, 17)。作为人,耶稣拥有人的身体,人的灵和人的灵魂。
有时,当圣经描述人类的灵或灵魂时,会将它们描述为彼此不同的(帖撒罗尼迦前书 5:23, 希伯来书 4:12)。有时,圣经将它们混为一谈,以区分人类的物质身体和非物质部分(哥林多前书 15:44)。
耶稣的临终遗言似乎是第二种情况。当他将自己的灵魂交到父的手中时,他似乎将自己的非物质精神和灵魂与肉体区分开来。耶稣所说的“我的灵魂”是指他的非物质(即他的精神)存在。
当人类肉体死亡时,他们的非物质精神和灵魂便会与肉体分离。他们的精神/灵魂不再栖息或赋予他们的身体活力,也不再通过他们的身体与物质世界互动。“死亡”是我们用来描述这种分离的术语。
圣经教导说,当一个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进入阴间或地狱——死者的拘留所——在那里等待最后的审判。根据耶稣的“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地狱似乎为恶人和信徒设立了不同的隔间(路加福音 16:19-26)。好隔间被称为“亚伯拉罕的怀抱”(路加福音 16:22),很可能就是耶稣告诉忏悔的罪犯“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 23:43)时所指的。坏隔间可能类似于或与“塔塔罗斯”——“黑暗的深渊”——上帝将有罪的天使投入其中(彼得后书 2:4)。“塔塔罗斯”是彼得在彼得后书 2:4 中用来描述“地狱”的希腊词的音译。
要了解有关这些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地狱是什么?圣经中的冥界和塔尔塔罗斯。”
尽管耶稣因亵渎罪被可耻地处死(非法和欺诈)(马太福音 26:63-66, 路加福音 22:66-71),但他是无辜和正直的。他死时,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以及他的精神,都交给了上帝的审判。
“求你侧耳听我,使你的脸光照仆人;凭你的慈爱拯救我。” (诗篇31:2上,16)
但更重要的是,当耶稣将他的灵魂交到他父的手中时,他正在期待他的复活。
甚至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会从死里复活:
“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 (马太福音 12:40)
“从那时起,耶稣才向门徒表明,他必须去耶路撒冷,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马太福音 16:21)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约翰福音 2:19)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约翰福音 11:25-26)
耶稣相信,当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时,他会将他的灵魂带回他的肉身。耶稣在早期的传道生涯中解释说,他之所以舍命是“为了他羊的生命”(约翰福音 10:13),他舍命并放弃他的灵魂“是为了让我再取回来”(约翰福音 10:17)。
此外,耶稣最后的话引用了诗篇 31:5 中的大卫的表达,似乎预见了复活的可能性。诗篇 31:5 全文如下: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已救赎了我。” (诗篇 31:5)
翻译为“你已救赎我”的希伯来语是 פָּדָה (H6299—发音为:“paw-daw”) 的一种形式。有趣的是,“pawdaw” 经常用于描述复活或从死亡中获救/重获新生。
“但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势,因为他必接待我。细拉。” (诗篇 49:15)
“耶和华救赎的人必归回,欢呼归到锡安,他们的头上带着永恒的欢乐。他们会找到快乐和喜悦,悲伤和叹息都将消失。” (以赛亚书 35:10)
“我能把他们从地狱的权势下赎回来吗?我能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吗?哦,死亡,你的荆棘在哪儿?阴间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怜悯之心将从我的眼前消失。” (何西阿书 13:14)
上帝并没有使用肉体复活来拯救大卫脱离他的政治敌人。上帝在他们处死他之前就将他从他们的手中拯救出来,大卫最终在长期统治结束时以老人的身份去世(列王纪上 2:10-11)。但上帝利用第二个大卫(耶稣)的肉体复活将整个世界从罪恶和死亡的敌人手中赎回(哥林多前书 15:3-4, 20-22, 51-57)。
耶稣将诗篇 31:5 的前半部分用他的气息来拟人化(“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他知道诗篇 31:5 的后半部分“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将会实现,因为他既会被“诚实的神”所“救赎 [复活]”,而且他的死会支付赎金(马太福音 20:28),这将使所有相信他的人复活(约翰福音 11:25-26)。
耶稣的最后祈祷重新建立了圣父和圣子之间的亲密联系。
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始终称上帝为他的父亲,强调他们之间独特的纽带。这种关系贯穿了他的最后时刻,强调了上帝之子死在十字架上时存在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耶稣在临终前向上帝祈祷时,使用了“父亲”这个家庭祈祷词。这个祈祷词意义重大,但又很容易被忽视。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耶稣经常称上帝为他的父亲。
为什么这个最后的例子比其他场合更特殊或更重要,包括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 23:34)?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之前刚刚发生的事情,即三个小时的可怕黑暗(马太福音 27:45, 马可福音 15:33)和耶稣痛苦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27:46, 马可福音 15:36)。这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第四句话。耶稣在成为世人的罪孽(以赛亚书 53:4-6, 哥林多后书 5:21)并作为我们的逾越节羔羊承受上帝的愤怒(以赛亚书 53:7, 10a,罗马书 5:8-9, 哥林多前书 5:7)时说了这句话。耶稣的第四句话是在“约在第九个小时”说的(马太福音 27:45, 马可福音 15:33),当时羔羊在圣殿里被献祭。
正是在那可怕的黑暗和/或耶稣痛苦的哭喊中,父与子之间的神圣关系被打破了。
当父神抛弃祂的儿子时,我们可以推断,这是永恒中神格第一次分离。破碎的团契——神的抛弃——这种深不可测的分离也许最好被描述为耶稣的精神死亡。(死亡意味着分离。)
耶稣痛苦的呼喊是为了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这种分离的深刻性。在分离的痛苦中,耶稣没有呼喊“我的父亲”。他呼喊的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马太福音 27:46, 马可福音 15:36)。
但现在,耶稣在最后一口气中再次呼唤他的“父亲”。这表明耶稣作为上帝之子与上帝之父之间的亲密关系已经恢复。换句话说,耶稣不再被上帝抛弃;罪债已偿还。神圣的团契不再被破坏,世人的罪孽已得到救赎(哥林多后书 5:21)。黑暗所象征的分离和精神死亡不再有效。这意味着耶稣与他的父亲团聚,并在他身体还活着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
耶稣在肉体死亡和复活之前,其精神已经死亡,但又在精神上复活。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灵性复活,为第三次复活添加了意义,即诗篇 31:5 中的“你救赎了我”,这是耶稣最后一句话所引用的经文,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主啊,真理之神啊,你已经救赎了我。” (诗篇 31:5)
如前所述,诗篇 31:5 中翻译为“你救赎了我”的希伯来语是“pawdaw”。“Pawdaw”通常用来表示“复活”。当“你救赎了我/复活了我”这句话被用在耶稣身上时,我们解释了它是如何预言性地暗示的:
但鉴于耶稣回到父神身边,我们现在看到,诗篇 31:5 中第三个预言暗示“pawdaw”及其翻译:“你救赎了我/使我复活”,与耶稣的灵性复活有关。它暗示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经历的三个小时的黑暗中从灵性的死亡和分离中复活。
在圣子成为世人的罪孽之后,圣父恢复了他的生命,这彰显了上帝永恒的仁慈。
天父在可怕的愤怒中心软了。尽管那三个小时的黑暗很可怕,但那不是永远的。上帝的离弃不是永远的。
正如耶利米在哀歌中提醒自己,主的怜悯每天早晨都是新的,
“耶和华的慈爱永不止息,因为他的怜悯永不失败。每天早晨它们都是新的;你的诚实何其广大。” (耶利米哀歌 3:10-11)
再说一遍:
“因为耶和华必不永远丢弃人,如果他造成悲伤,然后他就会同情。” (耶利米哀歌 3:31-32)
三个小时后,父神怜悯他的儿子。他们神圣的亲密关系得以恢复,耶稣最后的祷告“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就是明证。
通过上帝儿子的牺牲,上帝永恒的仁慈得以充分惠及世人。
以赛亚在他的第四首仆人之歌中预言了这些事情。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为要使我们得平安,他受了刑罚,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了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我们各人走自己的路;但耶和华使我们众人都犯了罪孽落在他身上。” (以赛亚书 53:5-6)
在神的愤怒中,“耶和华喜悦将耶稣压伤”(以赛亚书 53:10),因为他承担了我们的过犯和罪孽。但是“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苦楚,便心满意足”(以赛亚书 53:11a)。鉴于耶稣的苦难和正义,“他必使许多人称义,因为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 53:11b)。
彼得引用以赛亚书第 53 章,解释了上帝如何利用耶稣的牺牲来给予我们怜悯: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彼得前书 2:24)
在罗马书中,保罗解释了我们如何能够接受上帝仁慈的这份不可思议的礼物,并因耶稣的牺牲而变得正义,尽管我们都犯了罪,没有达到上帝荣耀的标准(罗马书 3:23)。
我们“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与神重新和睦相处)。”(罗马书 3:24)“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罗马书 3:25a)。因此,耶稣“既是义人,又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 3:26)。
要获得上帝的仁慈和恩典——永生的礼物,我们必须做的就是信任耶稣。也就是说,我们相信耶稣是上帝,相信他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将拯救我们(约翰福音 3:16, 哥林多前书 15:3-4)。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对待耶稣本质上就像耶稣对待他的父亲一样——我们将我们的灵魂交托在他手中(诗篇 31:5, 路加福音 23:46)。
要了解有关永生礼物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什么是永生?如何获得永生的礼物”。
耶稣的最后请求除了是信仰的表达和上帝仁慈的证据之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周围是痛苦和蔑视时,他不仅体会到了人类所经历的苦难,而且实现了人类完全信任上帝的目的,即使面对着极其痛苦的考验。因此,十字架,这种受苦和羞辱的工具,成为了耶稣最终屈服的舞台。他愿意服从天父的意志,甚至至死不渝,这是服从和爱的典范。这样一来,耶稣就成为了我们在遇到自己的考验和磨难时可以效仿的信仰和爱的完美典范。
基督最终将他的灵魂交付给上帝,这与他教义中贯穿的牺牲之爱和顺从之信任的主题产生了共鸣。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劝诫他的追随者们要用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去爱。他教导他们要仁慈(马太福音 5:7);要善于和解(马太福音 5:23-26);要诚实(马太福音 5:34-37);要宽恕(马太福音 5:39-41, 6:12, 14-15);不要评判他人(马太福音 7:1-5)。他命令他们从心底爱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敌人(马太福音 5:43-44)。他说,如果他们不做这些事情,不去像他教导他们那样去爱,那么他们就会与世人没有区别,他们就无法像耶稣那样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奖赏(马太福音 5:46-47)。
约翰福音强调了这种爱,将耶稣描绘成为了救赎人类而甘愿献出生命的人(约翰福音 10:11-15)。约翰分享了耶稣教导门徒的最后一个教训,那就是“遵守我的诫命(教导)”(约翰福音 15:10)。然后耶稣向他们总结了他的教导:“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翰福音 15:12)。基督定义了他呼吁他们拥有的伟大爱:“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 15:13)。
不到二十四小时后,当耶稣“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约翰福音 19:30b)到他父的手中时,他就把这份最伟大的爱献给了他的门徒。
约翰亲眼目睹了这些事件(约翰福音 19:26-27)。几十年后,年迈的约翰显然是想到了耶稣那强有力的牺牲之爱的典范(约翰一书 1:1),他写道:“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神若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一书 4:10-11)。
当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无私地彼此相爱时,他也教导他们顺服上帝的旨意并完全信任他。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劝诫门徒要完全信靠上帝和他的国度。耶稣教导他们,每当有人迫害他们,将生命献给上帝时,他们就认为自己是有福的(“Makarios”)(马太福音 5:10-12)。他一次又一次地解释,他们最好信靠上帝,寻求上帝的奖赏,而不是寻求人的认可(马太福音 6:1-4, 6:5-6, 6:16-18, 7:13-14, 7:21, 7:24-27)。他教导他们在他的国度而不是世界中找到安全感,财富和心灵(马太福音 6:19-21, 33)。耶稣鼓励他的追随者不要担心自己的生活,提醒他们上帝关心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马太福音 6:25-32, 34)。
顺从的信仰和服从上帝旨意的主题是耶稣教义的核心,在四福音书中重复最多: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必须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9:23-24——另见马太福音 10:38-39, 16:24-25,马可福音 8:34-35, 路加福音 14:27 和 约翰福音 12:25-26)
在十字架上,当耶稣面对被钉十字架的深深黑暗,将自己的生命托付到天父的手中时,这种信任被提升到了顶峰。
耶稣践行了他的教诲。他有信心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并按照天父的意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耶稣是放弃我们的意志并在所有事情上信靠上帝的最高典范——无论发生什么。
保罗以耶稣为榜样,劝诫腓立比人“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 2:5)。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做了同样的事,他劝勉读者:“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 12:1b-2)他告诉他们:“你们要思想,他忍受罪人这样顶撞,免得疲倦灰心。”(希伯来书 12:3)
彼得将基督在苦难中表现出的顺从信仰作为“你们的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得前书 2:21)。
在启示录中,耶稣劝诫老底嘉教会要谦卑地顺服上帝,并有信心克服他们的考验“就像我得了胜一样”(启示录 3:21)。
当耶稣将他的灵魂交付给他的父时,他不仅拯救了世界,他还因他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和爱的牺牲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当耶稣将自己的灵魂交托在父的手中并从死里复活后,他告诉门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 28:18)。
当基督在拔摩岛上再次出现在约翰面前时,耶稣安慰他的年迈的门徒:“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示录 1:18)。
因为耶稣信靠他的父“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 2:8-9)。
作为我们信仰的创始者,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这意味着耶稣因其忠诚而获得奖赏,被赋予统治的权力(希伯来书 12:2)。
在耶稣降生为人之前七百年,先知以赛亚就预言了弥赛亚的非凡信仰和荣耀的奖赏:
“我的仆人将使许多人得救,正如他将承担他们的罪孽。因此,我要使他与位高权重的人同得一份,他要与强者均分战利品;因为他将自己倾尽,以致死亡。” (以赛亚书 53:11b-12a)
在以赛亚书三百年前,大卫在诗篇第 22 篇的结尾预言了耶稣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和奖赏:
“后人将侍奉他;主将会把这件事传给后代。他们将会来宣扬他的正义对于将要出生的民族来说,他已经完成了这件事。” (诗篇 22:30-31)
当我们效法基督的榜样,信靠上帝并牺牲自己去爱他人时,我们也将得到上帝巨大的奖赏。
耶稣应许,凡为他舍命,凭信心背起十字架,效法他榜样的人,都能救自己的性命(马太福音 16:24-25)。他应许说:“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马太福音 19:29)。
耶稣的福音包括“永生的礼物”和“永生的奖赏”。
要了解更多关于永生的礼物和奖品的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永生:接受礼物与继承奖品”。
耶稣的死是为了给我们“永生的礼物”。他凭着信仰生活,牺牲自己的灵魂,这就是如何继承永生奖赏(或奖赏)的典范。这就是保罗所写的内容:“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生命的榜样得救。”(罗马书 5:10)
在他的寓言中,耶稣以指数形式描述了效仿他的信仰和爱心所获得的未来回报(马太福音 13:23, 13:44, 13:45-46, 25:21)。
保罗将永生的奖赏描述为与现今的苦难相比无比巨大的荣耀(罗马书 8:18),并且将其描述为与我们所经历的任何“至暂至轻的苦楚”相比“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17)。
保罗在他的多封书信中敦促读者:
正如耶稣因信靠上帝而获得权柄,愿意牺牲自己去爱别人一样,我们也将被赋予权柄与他一同统治他的国度。正如保罗告诉提摩太:
“我们若与他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如果我们否认他,他也会否认我们;如果我们不信,他仍然忠实,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 (提摩太后书 2:11b-13)
耶稣的例子“我将我的灵魂交托给神”(路加福音 23:46),在更广泛的基督教教义背景下具有额外的意义。在罗马书中,信徒被鼓励将他们的身体献上作为活祭,是神圣的,是神所喜悦的(罗马书 12:1)。灵魂的交托,呼应了耶稣的话,成为基督徒门徒的典范,呼吁信徒将他们的生命完全交给我们天父的神圣旨意。每一刻都是顺服他的旨意,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将我们的灵魂交托给我们天父的机会。
彼得鼓励他的读者“要大大喜乐”(彼得前书 1:6),因为他们所经受的苦难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因为这给了他们锻炼信仰的机会,这种信仰具有“比金子更宝贵”的购买力(彼得前书 1:7a),可以赐予他们不能朽坏,不能玷污的基业(彼得前书 1:4),这基业将在基督再来时显现(彼得前书 1:7b)。
《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告读者“你们要思想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耶稣,免得疲倦灰心”(希伯来书 12:3),以免像以扫一样挥霍我们的遗产(希伯来书 12:16-17)。他提醒信徒: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忧愁;但为那些经练过的人,后来却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 12:11)
启示录也有类似的信息——成为像耶稣一样的得胜者,这样我们才能继承上帝为我们准备的永生的全部奖赏(启示录 3:21, 21:7)
新约圣经一贯鼓励信徒们努力继承永生的奖赏,因为这些信徒只需简单地信耶稣,就得到了永生的礼物,而这礼物是基督所完成的工作所赐予的,是不可撤销的,是永恒的。我们:
效仿耶稣的榜样,背起我们的十字架,为他献出我们的一切(罗马书 8:17b,启示录 3:21)。
只要我们按照耶稣的信心和爱心的榜样,按照神的旨意分担基督的苦难(彼得前书 4:13),我们就将我们的灵魂托付给信实的造物主,做正确的事(彼得前书 4:19)。
愿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天,甚至最后一口气时都效仿耶稣的榜样,就像他在十字架上用最后一口气呼喊的那样:“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
要了解更多关于耶稣在被钉十字架途中的预言,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在走向十字架的路上:耶稣的预言警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 2024 圣经说,保留所有权利。|使用权限-隐私政策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信任之言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马太和马可都强调了耶稣临死前大声说出的最后话语,
“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马太福音 27:50)
“耶稣大声喊叫,断了气。”
(马可福音 15:37)
但只有路加记载了耶稣在交付他的灵魂之前真正呼喊的话,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完这话,他就断气了。”
(路加福音 23:46)
乍一看,这些话似乎是在残酷的死亡面前发出的失败的呐喊,但经过进一步思考,我们发现这恰恰是被征服的反面。基督的最后话语是他拥抱胜利的甜蜜果实。耶稣的最后话语包含着层层意义,这些意义深深植根于旧约中救赎的信仰和希望。它们也是耶稣在片刻前宣布“成了”时开始的宝贵希望的首次实现(约翰福音 19:6)。
路加详细描述了耶稣喊出“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a)之后发生的事情,然后他写道:“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加福音 23:46b)。
耶稣没有被杀。他选择了牺牲生命的那一刻(约翰福音 10:18)。耶稣的最后陈述是放弃了他的灵魂。约翰写道,耶稣“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了”(约翰福音 19:30b)。请注意,耶稣在放弃灵魂之前先低下了头。通常,一个人的头是在死亡之后或死亡的结果中垂下的。但耶稣先低下了头。然后他放弃了他的灵魂。
耶稣的最后陈述表达了圣经的两个中心主题及其对人类的好消息;它描绘了福音信息的一个持久形象。
但在我们充分考虑这些事情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诗篇 31 是如何作为我们主的遗言的框架的。
耶稣的最后陈述和诗篇第31篇
关于耶稣最后一句话,首先要认识到的一件事是它与诗篇 31:5 有着明显的联系。诗篇 31 是大卫写的。在诗篇 31:5 中,大卫将自己完全交托给耶和华,告诉他:
“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诗篇 31:5上)
一世纪的犹太人会立即将耶稣的临终遗言与诗篇 31 篇联系起来。当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时,他不仅仅是在重复诗篇 31:5a。他甚至在将大卫充满信心的祈求变成自己的祈求时,也暗指诗篇 31 篇的全部内容。
他在十字架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大卫表达信仰的自我化表达。基督的话是如此深刻和恰当,以至于耶稣似乎不是在引用诗篇第 31 篇,而是在说出大卫在一千年前写下的话,这些话是弥赛亚在放弃精神时表达信仰的特定目的。
诗篇 31 是一首赞美和信靠上帝的歌,当时正值极度悲伤和痛苦。它所描述的悲惨和不公的情况与导致弥赛亚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悲惨和不公的情况具有预言性相似。
请考虑以下圣经对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的描述:
尽管他们的可怕境遇相似,但大卫和基督对上帝的非凡信仰却使他们在诗篇第 31 篇中最强烈地团结在一起。
耶稣的话不仅反映了大卫的请求,而且也植根于诗篇 31 的整个内容,其中信任,屈服和对上帝忠诚的坚定信心与救世主的最后一口气交织在一起。基督的信仰宣言强调了旧约和新约之间的无缝连续性。
诗篇 31 中,大卫至死甚至死后都对主绝对信仰,这成为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真实背景,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位宣称“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的人的内心。
考虑一下诗篇 31 中大卫的一些信任表达——这些表达同样适用于耶稣和他对主的信仰,因为他在前往十字架和离开十字架的路上忍受着非法的审判,残酷的虐待和屈辱的痛苦。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让我永不蒙羞,凭你的公义搭救我。”
(诗篇 31:1)
寻求上帝公义的庇护这一主题为贯穿整篇诗篇的更广泛的信任叙事奠定了基础。诗篇作者通过承认上帝坚定不移的爱,进一步展现了信任的叙事。耶稣投靠了主,当他从死里复活时,主证明了他的清白(罗马书 1:4),他的名字永远不会蒙羞,因为主会将他高举在万名之上(腓立比书 2:8-11)。
诗篇作者在苦难中赞美上帝的慈爱,预示着耶稣在十字架上屈服的救赎叙事。耶稣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天父,接受了上帝坚定不移的爱的终极表达,最终救赎了人类(马太福音 20:28, 约翰福音 3:16, 10:11, 15:13)。
大卫是主的受膏仆人。他祈求上帝赐福,救赎他脱离敌人。作为弥赛亚,耶稣是主的仆人。耶稣受洗时(马太福音 3:16-17),在变像山上(马太福音 17:5)以及上十字架前不久(约翰福音 12:28),他父亲的面容都闪耀在耶稣身上。现在,在十字架上,耶稣呼求他的父拯救他的灵魂(路加福音 23:46)。
在这赞美诗中,预示着最终被围困的城市——耶路撒冷,在那里,耶稣,上帝奇妙慈爱的化身,在十字架上面对罪恶和死亡的冲击(马太福音 20:18-19, 约翰福音 12:32, 腓立比书 2:8-9, 希伯来书 13:12-14)。
“所有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坚强,让你们的心充满勇气。”
(诗篇 31:24)
总之,耶稣在十字架上的陈述与诗篇31之间的联系编织了一个信任,屈服和胜利的叙述。
通过刻意呼应诗篇作者的话语,耶稣不仅将自己与寻求上帝庇护的人类经历联系起来,还揭示了面对最终考验时对上帝的信任的深刻延续性。作为反思十字架叙事的信徒,我们在诗篇 31 中发现一个永恒的邀请,将我们的灵魂托付给上帝忠实的双手,从上帝坚定不移的爱和救赎的永恒真理中汲取勇气和希望。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到您的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话语体现了他对天父的绝对信任和依赖,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交到你手中”这个表达是屈服或投降的用语,意思是放弃控制权。这个短语在旧约中经常用来表示军队的彻底失败(创世记 14:20, 出埃及记 23:31, 申命记 2:24, 约书亚记 6:2, 撒母耳记上 23:4 等)。
将一个人的灵魂交到上帝手中象征着放弃完全的控制权,承认上帝是最终的守护者和救赎者。
在这一生中,我们强烈渴望控制一切。我们常常屈服于这样的诱惑,相信我们控制的东西比我们实际控制的要多得多。事实上,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只有三件。这三件事是:
在十字架的高潮时刻,耶稣谦卑地接受了上帝掌握一切的现实。他最后的举动强调了他与天父之间深厚的信任。他的最后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天父旨意的顺服,并让我们瞥见了标志着他在世使命的顶峰的精神臣服。
当耶稣在世上时,他只做和教导父让他做的事或说的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除非他看见父所做的事;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
(约翰福音 5:19)
“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样听见,就怎样审判;并且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约翰福音 5:30)
“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就是那一位。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
(约翰福音 8:28)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说话,而是差我来的父亲自给我命令,让我说什么,讲什么。”
(约翰福音 12:49)
耶稣教导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b)。
耶稣的行为并非脱离上帝的指引,也并非主要依据自己的胃口(马太福音 4:2-4)或欲望(马太福音 4:8-10, 16:21-23)或感觉(马太福音 26:38, 约翰福音 12:27-28a)来做事,而是谦卑自己,相信上帝能够满足他日常的需要(马太福音 6:11, 6:25-32, 6:34),并寻求完成他父的正义旨意(马太福音 26:33)。
直到耶稣在十字架上说出最后一句话之前,也许没有什么比在客西马尼的痛苦中更清楚地表达基督的信仰和承诺了。当时耶稣问天父,除了十字架上的折磨和羞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取悦上帝——耶稣向天父保证:“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
耶稣一生专注于完成父派他去做的工作。他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在十字架上的第六句话:“成了!”(约翰福音 19:30)证明了他的成功。
祂的生死如是。鉴于耶稣在生前始终对上帝抱有绝对的依赖和信仰,祂在临终之际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这完全合乎情理。
耶稣的最后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天父旨意的服从,并让我们看到了标志着他在世使命的顶峰的精神屈服。
通过将他的灵魂交到他父的手中,耶稣表明了他相信上帝会让他从死里复活的信念。
耶稣是神化为人(约翰福音 1:14, 腓立比书 2:7, 希伯来书 2:9, 14, 17)。作为人,耶稣拥有人的身体,人的灵和人的灵魂。
有时,当圣经描述人类的灵或灵魂时,会将它们描述为彼此不同的(帖撒罗尼迦前书 5:23, 希伯来书 4:12)。有时,圣经将它们混为一谈,以区分人类的物质身体和非物质部分(哥林多前书 15:44)。
耶稣的临终遗言似乎是第二种情况。当他将自己的灵魂交到父的手中时,他似乎将自己的非物质精神和灵魂与肉体区分开来。耶稣所说的“我的灵魂”是指他的非物质(即他的精神)存在。
当人类肉体死亡时,他们的非物质精神和灵魂便会与肉体分离。他们的精神/灵魂不再栖息或赋予他们的身体活力,也不再通过他们的身体与物质世界互动。“死亡”是我们用来描述这种分离的术语。
圣经教导说,当一个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进入阴间或地狱——死者的拘留所——在那里等待最后的审判。根据耶稣的“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地狱似乎为恶人和信徒设立了不同的隔间(路加福音 16:19-26)。好隔间被称为“亚伯拉罕的怀抱”(路加福音 16:22),很可能就是耶稣告诉忏悔的罪犯“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 23:43)时所指的。坏隔间可能类似于或与“塔塔罗斯”——“黑暗的深渊”——上帝将有罪的天使投入其中(彼得后书 2:4)。“塔塔罗斯”是彼得在彼得后书 2:4 中用来描述“地狱”的希腊词的音译。
要了解有关这些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地狱是什么?圣经中的冥界和塔尔塔罗斯。”
尽管耶稣因亵渎罪被可耻地处死(非法和欺诈)(马太福音 26:63-66, 路加福音 22:66-71),但他是无辜和正直的。他死时,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以及他的精神,都交给了上帝的审判。
“求你侧耳听我,使你的脸光照仆人;
凭你的慈爱拯救我。”
(诗篇31:2上,16)
但更重要的是,当耶稣将他的灵魂交到他父的手中时,他正在期待他的复活。
甚至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会从死里复活:
“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
(马太福音 12:40)
“从那时起,耶稣才向门徒表明,他必须去耶路撒冷,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马太福音 16:21)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约翰福音 2:19)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约翰福音 11:25-26)
耶稣相信,当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时,他会将他的灵魂带回他的肉身。耶稣在早期的传道生涯中解释说,他之所以舍命是“为了他羊的生命”(约翰福音 10:13),他舍命并放弃他的灵魂“是为了让我再取回来”(约翰福音 10:17)。
此外,耶稣最后的话引用了诗篇 31:5 中的大卫的表达,似乎预见了复活的可能性。诗篇 31:5 全文如下: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已救赎了我。”
(诗篇 31:5)
翻译为“你已救赎我”的希伯来语是 פָּדָה (H6299—发音为:“paw-daw”) 的一种形式。有趣的是,“pawdaw” 经常用于描述复活或从死亡中获救/重获新生。
“但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势,
因为他必接待我。细拉。”
(诗篇 49:15)
“耶和华救赎的人必归回,
欢呼归到锡安,
他们的头上带着永恒的欢乐。
他们会找到快乐和喜悦,
悲伤和叹息都将消失。”
(以赛亚书 35:10)
“我能把他们从地狱的权势下赎回来吗?
我能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吗?
哦,死亡,你的荆棘在哪儿?
阴间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怜悯之心将从我的眼前消失。”
(何西阿书 13:14)
上帝并没有使用肉体复活来拯救大卫脱离他的政治敌人。上帝在他们处死他之前就将他从他们的手中拯救出来,大卫最终在长期统治结束时以老人的身份去世(列王纪上 2:10-11)。但上帝利用第二个大卫(耶稣)的肉体复活将整个世界从罪恶和死亡的敌人手中赎回(哥林多前书 15:3-4, 20-22, 51-57)。
耶稣将诗篇 31:5 的前半部分用他的气息来拟人化(“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他知道诗篇 31:5 的后半部分“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将会实现,因为他既会被“诚实的神”所“救赎 [复活]”,而且他的死会支付赎金(马太福音 20:28),这将使所有相信他的人复活(约翰福音 11:25-26)。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到您的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耶稣的最后祈祷重新建立了圣父和圣子之间的亲密联系。
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始终称上帝为他的父亲,强调他们之间独特的纽带。这种关系贯穿了他的最后时刻,强调了上帝之子死在十字架上时存在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耶稣在临终前向上帝祈祷时,使用了“父亲”这个家庭祈祷词。这个祈祷词意义重大,但又很容易被忽视。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耶稣经常称上帝为他的父亲。
为什么这个最后的例子比其他场合更特殊或更重要,包括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 23:34)?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之前刚刚发生的事情,即三个小时的可怕黑暗(马太福音 27:45, 马可福音 15:33)和耶稣痛苦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27:46, 马可福音 15:36)。这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第四句话。耶稣在成为世人的罪孽(以赛亚书 53:4-6, 哥林多后书 5:21)并作为我们的逾越节羔羊承受上帝的愤怒(以赛亚书 53:7, 10a,罗马书 5:8-9, 哥林多前书 5:7)时说了这句话。耶稣的第四句话是在“约在第九个小时”说的(马太福音 27:45, 马可福音 15:33),当时羔羊在圣殿里被献祭。
正是在那可怕的黑暗和/或耶稣痛苦的哭喊中,父与子之间的神圣关系被打破了。
当父神抛弃祂的儿子时,我们可以推断,这是永恒中神格第一次分离。破碎的团契——神的抛弃——这种深不可测的分离也许最好被描述为耶稣的精神死亡。(死亡意味着分离。)
耶稣痛苦的呼喊是为了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这种分离的深刻性。在分离的痛苦中,耶稣没有呼喊“我的父亲”。他呼喊的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马太福音 27:46, 马可福音 15:36)。
但现在,耶稣在最后一口气中再次呼唤他的“父亲”。这表明耶稣作为上帝之子与上帝之父之间的亲密关系已经恢复。换句话说,耶稣不再被上帝抛弃;罪债已偿还。神圣的团契不再被破坏,世人的罪孽已得到救赎(哥林多后书 5:21)。黑暗所象征的分离和精神死亡不再有效。这意味着耶稣与他的父亲团聚,并在他身体还活着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
耶稣在肉体死亡和复活之前,其精神已经死亡,但又在精神上复活。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灵性复活,为第三次复活添加了意义,即诗篇 31:5 中的“你救赎了我”,这是耶稣最后一句话所引用的经文,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主啊,真理之神啊,你已经救赎了我。”
(诗篇 31:5)
如前所述,诗篇 31:5 中翻译为“你救赎了我”的希伯来语是“pawdaw”。“Pawdaw”通常用来表示“复活”。当“你救赎了我/复活了我”这句话被用在耶稣身上时,我们解释了它是如何预言性地暗示的:
但鉴于耶稣回到父神身边,我们现在看到,诗篇 31:5 中第三个预言暗示“pawdaw”及其翻译:“你救赎了我/使我复活”,与耶稣的灵性复活有关。它暗示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经历的三个小时的黑暗中从灵性的死亡和分离中复活。
在圣子成为世人的罪孽之后,圣父恢复了他的生命,这彰显了上帝永恒的仁慈。
天父在可怕的愤怒中心软了。尽管那三个小时的黑暗很可怕,但那不是永远的。上帝的离弃不是永远的。
正如耶利米在哀歌中提醒自己,主的怜悯每天早晨都是新的,
“耶和华的慈爱永不止息,
因为他的怜悯永不失败。
每天早晨它们都是新的;
你的诚实何其广大。”
(耶利米哀歌 3:10-11)
再说一遍:
“因为耶和华必不永远丢弃人,
如果他造成悲伤,
然后他就会同情。”
(耶利米哀歌 3:31-32)
三个小时后,父神怜悯他的儿子。他们神圣的亲密关系得以恢复,耶稣最后的祷告“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就是明证。
通过上帝儿子的牺牲,上帝永恒的仁慈得以充分惠及世人。
以赛亚在他的第四首仆人之歌中预言了这些事情。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为要使我们得平安,他受了刑罚,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了医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
我们各人走自己的路;
但耶和华使我们众人都犯了罪孽
落在他身上。”
(以赛亚书 53:5-6)
在神的愤怒中,“耶和华喜悦将耶稣压伤”(以赛亚书 53:10),因为他承担了我们的过犯和罪孽。但是“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苦楚,便心满意足”(以赛亚书 53:11a)。鉴于耶稣的苦难和正义,“他必使许多人称义,因为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 53:11b)。
彼得引用以赛亚书第 53 章,解释了上帝如何利用耶稣的牺牲来给予我们怜悯: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彼得前书 2:24)
在罗马书中,保罗解释了我们如何能够接受上帝仁慈的这份不可思议的礼物,并因耶稣的牺牲而变得正义,尽管我们都犯了罪,没有达到上帝荣耀的标准(罗马书 3:23)。
我们“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与神重新和睦相处)。”(罗马书 3:24)“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罗马书 3:25a)。因此,耶稣“既是义人,又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马书 3:26)。
要获得上帝的仁慈和恩典——永生的礼物,我们必须做的就是信任耶稣。也就是说,我们相信耶稣是上帝,相信他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将拯救我们(约翰福音 3:16, 哥林多前书 15:3-4)。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对待耶稣本质上就像耶稣对待他的父亲一样——我们将我们的灵魂交托在他手中(诗篇 31:5, 路加福音 23:46)。
要了解有关永生礼物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什么是永生?如何获得永生的礼物”。
耶稣的最后请求除了是信仰的表达和上帝仁慈的证据之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到您的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当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周围是痛苦和蔑视时,他不仅体会到了人类所经历的苦难,而且实现了人类完全信任上帝的目的,即使面对着极其痛苦的考验。因此,十字架,这种受苦和羞辱的工具,成为了耶稣最终屈服的舞台。他愿意服从天父的意志,甚至至死不渝,这是服从和爱的典范。这样一来,耶稣就成为了我们在遇到自己的考验和磨难时可以效仿的信仰和爱的完美典范。
基督最终将他的灵魂交付给上帝,这与他教义中贯穿的牺牲之爱和顺从之信任的主题产生了共鸣。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劝诫他的追随者们要用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去爱。他教导他们要仁慈(马太福音 5:7);要善于和解(马太福音 5:23-26);要诚实(马太福音 5:34-37);要宽恕(马太福音 5:39-41, 6:12, 14-15);不要评判他人(马太福音 7:1-5)。他命令他们从心底爱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敌人(马太福音 5:43-44)。他说,如果他们不做这些事情,不去像他教导他们那样去爱,那么他们就会与世人没有区别,他们就无法像耶稣那样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奖赏(马太福音 5:46-47)。
约翰福音强调了这种爱,将耶稣描绘成为了救赎人类而甘愿献出生命的人(约翰福音 10:11-15)。约翰分享了耶稣教导门徒的最后一个教训,那就是“遵守我的诫命(教导)”(约翰福音 15:10)。然后耶稣向他们总结了他的教导:“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翰福音 15:12)。基督定义了他呼吁他们拥有的伟大爱:“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 15:13)。
不到二十四小时后,当耶稣“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约翰福音 19:30b)到他父的手中时,他就把这份最伟大的爱献给了他的门徒。
约翰亲眼目睹了这些事件(约翰福音 19:26-27)。几十年后,年迈的约翰显然是想到了耶稣那强有力的牺牲之爱的典范(约翰一书 1:1),他写道:“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神若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一书 4:10-11)。
当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无私地彼此相爱时,他也教导他们顺服上帝的旨意并完全信任他。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劝诫门徒要完全信靠上帝和他的国度。耶稣教导他们,每当有人迫害他们,将生命献给上帝时,他们就认为自己是有福的(“Makarios”)(马太福音 5:10-12)。他一次又一次地解释,他们最好信靠上帝,寻求上帝的奖赏,而不是寻求人的认可(马太福音 6:1-4, 6:5-6, 6:16-18, 7:13-14, 7:21, 7:24-27)。他教导他们在他的国度而不是世界中找到安全感,财富和心灵(马太福音 6:19-21, 33)。耶稣鼓励他的追随者不要担心自己的生活,提醒他们上帝关心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马太福音 6:25-32, 34)。
顺从的信仰和服从上帝旨意的主题是耶稣教义的核心,在四福音书中重复最多: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必须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9:23-24——另见马太福音 10:38-39, 16:24-25,马可福音 8:34-35, 路加福音 14:27 和 约翰福音 12:25-26)
在十字架上,当耶稣面对被钉十字架的深深黑暗,将自己的生命托付到天父的手中时,这种信任被提升到了顶峰。
耶稣践行了他的教诲。他有信心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并按照天父的意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耶稣是放弃我们的意志并在所有事情上信靠上帝的最高典范——无论发生什么。
保罗以耶稣为榜样,劝诫腓立比人“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 2:5)。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做了同样的事,他劝勉读者:“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 12:1b-2)他告诉他们:“你们要思想,他忍受罪人这样顶撞,免得疲倦灰心。”(希伯来书 12:3)
彼得将基督在苦难中表现出的顺从信仰作为“你们的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得前书 2:21)。
在启示录中,耶稣劝诫老底嘉教会要谦卑地顺服上帝,并有信心克服他们的考验“就像我得了胜一样”(启示录 3:21)。
当耶稣将他的灵魂交付给他的父时,他不仅拯救了世界,他还因他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和爱的牺牲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当耶稣将自己的灵魂交托在父的手中并从死里复活后,他告诉门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 28:18)。
当基督在拔摩岛上再次出现在约翰面前时,耶稣安慰他的年迈的门徒:“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示录 1:18)。
因为耶稣信靠他的父“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 2:8-9)。
作为我们信仰的创始者,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这意味着耶稣因其忠诚而获得奖赏,被赋予统治的权力(希伯来书 12:2)。
在耶稣降生为人之前七百年,先知以赛亚就预言了弥赛亚的非凡信仰和荣耀的奖赏:
“我的仆人将使许多人得救,
正如他将承担他们的罪孽。
因此,我要使他与位高权重的人同得一份,
他要与强者均分战利品;
因为他将自己倾尽,以致死亡。”
(以赛亚书 53:11b-12a)
在以赛亚书三百年前,大卫在诗篇第 22 篇的结尾预言了耶稣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和奖赏:
“后人将侍奉他;
主将会把这件事传给后代。
他们将会来宣扬他的正义
对于将要出生的民族来说,他已经完成了这件事。”
(诗篇 22:30-31)
当我们效法基督的榜样,信靠上帝并牺牲自己去爱他人时,我们也将得到上帝巨大的奖赏。
耶稣应许,凡为他舍命,凭信心背起十字架,效法他榜样的人,都能救自己的性命(马太福音 16:24-25)。他应许说:“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马太福音 19:29)。
耶稣的福音包括“永生的礼物”和“永生的奖赏”。
要了解更多关于永生的礼物和奖品的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永生:接受礼物与继承奖品”。
耶稣的死是为了给我们“永生的礼物”。他凭着信仰生活,牺牲自己的灵魂,这就是如何继承永生奖赏(或奖赏)的典范。这就是保罗所写的内容:“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生命的榜样得救。”(罗马书 5:10)
在他的寓言中,耶稣以指数形式描述了效仿他的信仰和爱心所获得的未来回报(马太福音 13:23, 13:44, 13:45-46, 25:21)。
保罗将永生的奖赏描述为与现今的苦难相比无比巨大的荣耀(罗马书 8:18),并且将其描述为与我们所经历的任何“至暂至轻的苦楚”相比“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17)。
保罗在他的多封书信中敦促读者:
正如耶稣因信靠上帝而获得权柄,愿意牺牲自己去爱别人一样,我们也将被赋予权柄与他一同统治他的国度。正如保罗告诉提摩太:
“我们若与他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如果我们否认他,他也会否认我们;
如果我们不信,他仍然忠实,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
(提摩太后书 2:11b-13)
耶稣的例子“我将我的灵魂交托给神”(路加福音 23:46),在更广泛的基督教教义背景下具有额外的意义。在罗马书中,信徒被鼓励将他们的身体献上作为活祭,是神圣的,是神所喜悦的(罗马书 12:1)。灵魂的交托,呼应了耶稣的话,成为基督徒门徒的典范,呼吁信徒将他们的生命完全交给我们天父的神圣旨意。每一刻都是顺服他的旨意,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将我们的灵魂交托给我们天父的机会。
彼得鼓励他的读者“要大大喜乐”(彼得前书 1:6),因为他们所经受的苦难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因为这给了他们锻炼信仰的机会,这种信仰具有“比金子更宝贵”的购买力(彼得前书 1:7a),可以赐予他们不能朽坏,不能玷污的基业(彼得前书 1:4),这基业将在基督再来时显现(彼得前书 1:7b)。
《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告读者“你们要思想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耶稣,免得疲倦灰心”(希伯来书 12:3),以免像以扫一样挥霍我们的遗产(希伯来书 12:16-17)。他提醒信徒: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忧愁;但为那些经练过的人,后来却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 12:11)
启示录也有类似的信息——成为像耶稣一样的得胜者,这样我们才能继承上帝为我们准备的永生的全部奖赏(启示录 3:21, 21:7)
新约圣经一贯鼓励信徒们努力继承永生的奖赏,因为这些信徒只需简单地信耶稣,就得到了永生的礼物,而这礼物是基督所完成的工作所赐予的,是不可撤销的,是永恒的。我们:
效仿耶稣的榜样,背起我们的十字架,为他献出我们的一切(罗马书 8:17b,启示录 3:21)。
只要我们按照耶稣的信心和爱心的榜样,按照神的旨意分担基督的苦难(彼得前书 4:13),我们就将我们的灵魂托付给信实的造物主,做正确的事(彼得前书 4:19)。
愿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天,甚至最后一口气时都效仿耶稣的榜样,就像他在十字架上用最后一口气呼喊的那样:“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23:46)。
“父亲,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路加福音 23:46)
要了解更多关于耶稣在被钉十字架途中的预言,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在走向十字架的路上:耶稣的预言警告”。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