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使徒行传 20:17-24 含义

在米利都时,保罗召集以弗所的长老们离开以弗所来与他会面。他向他们作了最后的告别,提醒他们多年来他是如何忠实地向他们传福音的。保罗告诉他们,圣灵警告过他,他将在耶路撒冷受苦并被捕,但他向长老们保证,他并不担心自己的生命。他的目的是为了基督的缘故传福音和受苦。

使徒行传 20:17-24 中,保罗继续前往耶路撒冷。这是他第三次传教之旅的最后一部分。保罗沿着小亚细亚(现代土耳其)西海岸航行,旨在及时到达耶路撒冷庆祝五旬节。他故意避免在以弗所城停留,因为他已经在以弗所传教了两到三年,他知道他会因为在那里结交了许多朋友而耽误行程。

但保罗仍然想向以弗所教会的领袖们做最后的告别,希望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他:

他从米利都派人去以弗所,请教会的长老来(第 17 节)。

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欣然答应了保罗的请求,并前往米利都见他。从以弗所米利都的海岸线距离为三十至四十英里。更快,更合理的路线是乘船,尽管经文没有具体说明长老们是如何出行的。

保罗在返回耶路撒冷的途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并确信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以弗所人。

长老们米利都遇见了他,保罗回顾了他与他们的历史,以及他对未来的担忧:

他们到了他那里,他就对他们说:

“你们自己知道,从我踏上亚洲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和你们在一起,(第 18 节)

保罗让他们想起他开始在亚细亚传道的第一天,也就是从一开始,从他第一次踏上亚细亚的土地开始。长老们知道这一点:你们自己知道。他们可以证明保罗即将讲述的一切。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们也参与其中。在这一点上,这些长老可能是最早相信以弗所的人之一。保罗在亚细亚传道期间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这里的亚细亚是指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的亚细亚省(也被称为安纳托利亚,现代称为土耳其)。以弗所是亚细亚省的首府。

保罗在亚细亚传道期间一直和这些长老在一起,尽管面临来自激烈反对的考验,他仍然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传播耶稣的福音:

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忍受试炼(第 19 节)。

保罗侍奉主,意味着他正在传福音,正如耶稣命令他那样(使徒行传 26:15-18)。保罗以谦卑的态度传道,而不是以一种要求人们相信的方式。他当然希望听到他传道的人相信,但他只是敦促和劝诫,他从不以一种骄傲或凌驾于不信者之上的方式传道。

保罗认识到上帝给了每个人一个选择,他尊重上帝的设计。他说的是真话。但他也认识到他和任何人一样会犯错。他称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提摩太前书 1:15)。他还承认自己并不比诽谤他福音的犹太人好(罗马书 3:8-9)。他说当他软弱时(在世俗的事情上),这使他在上帝的事情上变得坚强(哥林多后书 12:10)。

使徒们宣扬上帝的爱,并呼吁人们通过信仰摆脱罪恶和死亡。他们为侍奉主而遭受了很多苦难。保罗描述了他在以弗所度过的时光,说那段时间充满了泪水考验。

他提到的一个考验是一些犹太人反对福音,不相信福音。保罗为这些考验流泪,可能是因为犹太人普遍拒绝接受耶稣是弥赛亚,这让他一直心痛不已(罗马书 9:1-5)。

保罗在每座城镇的传教策略都是先去犹太会堂,向犹太人传讲耶稣的福音(使徒行传 17:2)。虽然有些人相信,但许多人会拒绝这个信息,并公开对保罗怀有敌意。保罗流着泪看到以弗所的犹太人诋毁福音和弥赛亚:

“但有些人心里刚硬,不顺服,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耶稣就离开他们,带走了门徒...”
使徒行传 19:9

保罗因被拒绝而遭受的考验是犹太人的阴谋。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在使徒行传第 19 章中没有描述保罗住在以弗所时遇到的任何考验阴谋。除了保罗最初被犹太会堂拒绝之外,路加描述了他在以弗所的长期成功事工,其中以上帝通过保罗所行的不可思议的奇迹为标志。许多异教魔术师和偶像崇拜者都转向了耶稣。但显然在保罗在以弗所的两到三年里,有人密谋阻止保罗传福音。但保罗并没有在这些痛苦的考验阴谋的压力下屈服:

他向以弗所的长老们回忆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都没有避讳不传给你们,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第 20 节)。

这些阴谋考验并没有阻止保罗传道。他没有退缩或躲避犹太人。相反,他走遍以弗所城,向人们宣扬一切有益的事情,特别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它拯救所有相信的人,使他们获得永生并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约翰福音 3:16, 罗马书 1:16, 3:22,哥林多后书 5:17)。

宣告获得永生的方法确实是有益的。保罗私下和公开地教导。他描述了他如何私人住宅中挨家挨户传道。这可能是挨家挨户的传福音和教导,也可能是指家庭教会。看来早期教会的信徒主要在家里聚会(罗马书 16:5, 哥林多前书 16:19, 歌罗西书 4:15, 腓利门书 1:2)。

保罗也公开传讲福音保罗不再受会堂欢迎后,他每天在推喇奴学房公开讲道,那可能是一所演讲厅(使徒行传 19:9)。

保罗的教导就是福音信息。在以弗所,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都庄严地向犹太人和希腊人见证悔改归向上帝并信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第 21 节)。

郑重作证这个短语在新约中出现过几次(使徒行传 2:40, 8:25, 16:5)。这意味着保罗正在认真严肃地向那些愿意听他讲话的人作耶稣基督的个人见证。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看到了耶稣的异象(使徒行传 9:3-8),这使他从一个迫害信徒的人变成了一个信徒。

此后,他多次见到耶稣的异象(使徒行传 22:17-21, 18:9-10,哥林多后书 12:2-4),并顺服地在整个罗马帝国传福音。保罗也跟随圣灵的引导,神通过他无数次行医治的神迹。保罗庄严地见证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和弥赛亚的真实存在。

他敦促犹太人和希腊人向上帝忏悔,并信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耶稣首先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但因为上帝爱全世界,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所带来的救赎也适用于希腊人,以及所有其他外邦人(非犹太族群)(马太福音 12:18, 21, 约翰福音 3:16, 罗马书 3:29, 约翰一书 2:2)。保罗呼吁犹太人和希腊人向上帝忏悔。

悔改或忏悔(希腊语“metanoia”)这个词的意思只是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如果有人悔改,他们就会改变想法。悔改什么或改变什么想法取决于使用这个词的上下文。福音始于一个好消息:通过相信耶稣,每个人都可以摆脱罪恶的毒液(约翰福音 3:14-15),并通过信仰,靠着上帝的恩典,免于永远与上帝分离(以弗所书 2:8-9)。

福音(好消息)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信徒每天都可以摆脱罪恶和堕落的不良后果。这种解脱来自信仰之路,对上帝的忏悔,承认他的道路通向生命,而世俗的道路通向死亡(马太福音 7:13-14)。对于耶稣的信徒来说,每天遵循他的命令就是信仰主耶稣基督。这是信徒应该走的道路,远离顺应世界,通过更新思想来实现改变(罗马书 12:2)。这种日常的信仰之路让信徒能够走在上帝预先准备好的善行中(以弗所书 1:10)。

对于以弗所的犹太人,保罗宣讲的是类似的悔改归向上帝。耶稣在传道期间,将人类的精神状态描述为与上帝分离,因为我们的默认立场是不相信弥赛亚(约翰福音 3:18)。我们一开始就不相信耶稣。我们一开始是罪人,被我们的罪所奴役(约翰福音 8:34)。

在转向福音之前,以弗所人与所有人一样,都处于罪中。他们远离了上帝的美好设计,随心所欲。但当保罗庄严地宣告耶稣将我们从罪中释放出来时(约翰福音 8:36),所有听到保罗的人都有机会悔改,改变他们的思想,并将他们的心转向上帝的信息。这让他们获得生命,因为生命与上帝的(美好)设计息息相关。

犹太人可以通过信仰我们的主耶稣作为应许的犹太弥赛亚(或用希腊语说是基督来向上帝忏悔外邦人可以通过改变思想,不再相信偶像和魔法,而是信仰我们的主忏悔

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偶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块,石块或银块。他们不再认为他们的偶像是真实的,没有任何力量,不值得关心。相信偶像是一个错误,他们不再这样想。保罗的讲道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悔改了。正如银匠底米丢所说,保罗“劝服并劝阻”了许多以弗所人不崇拜偶像(使徒行传 19:24-26)。

路加在使徒行传第 19 章中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悔改。以弗所的术士们烧毁了他们的咒语书,表明他们改变了主意,他们悔改了。他们现在信奉唯一的真神和他的弥赛亚(基督)。他们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主耶稣基督

保罗正在描述大使命是如何在以弗所实施的。耶稣命令他的追随者们通过引导他们最初的信仰,为他们洗礼,然后引导他们遵守他的命令,引导他们走向生命的命令来培养门徒(马太福音 28:19-20)。

耶稣亲自作了一个关于最初信仰带来生命的例证: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得永生。”
约翰福音 3:14-15

耶稣指的是当时在旷野的犹太人因毒蛇咬伤而死亡。上帝指示摩西制造一条铜蛇,并告诉所有人,凡是看见铜蛇的人都不会因体内的毒液而死亡。

上帝治愈了任何肉体死亡的人,只要他们对他的承诺有足够的信心,只要看一眼铜蛇,希望就能摆脱毒液(《民数记》21:4-9)。对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来说,只要有这种简单的信仰,就可以得到罪孽的宽恕:足够的信仰可以仰望耶稣基督

正如铜蛇被举在杆子上供以色列人观看一样,耶稣也被举起来,不过是在十字架上。任何人只要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就能从精神死亡中得救,希望从罪恶的致命毒液中解脱出来。这种因信而来的恩典的最初救赎是保罗福音的基石(罗马书 5:20-21, 以弗所书 2:8-9)。

另一个基石是,凭着信仰生活对生活体验大有裨益凭着信仰生活并不是获得新生的免费礼物的必要条件(约翰福音 3:3)。但它是获得按照上帝(好的)设计生活的巨大益处的途径。保罗断言,选择爱他人是我们的信仰之路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必要条件(哥林多前书 11:3)。

保罗经常提醒他教导的人,所有信徒都将接受耶稣的审判,以决定他们在世时所做之事的奖赏(哥林多前书 3:13-15, 哥林多后书 5:10, 罗马书 14:12)。向上帝忏悔,遵循他的道路,信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相信他的道路对我们最有利,这就是过上有益生活的方法。这关系到获得今生的平安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在来世体验耶稣给予的永恒奖赏。

这是保罗多年来向以弗所人庄严宣讲的有益信息。保罗提醒以弗所的长老们他在以弗所期间的正直和事奉,然后告诉他们他目前的旅行计划,以及他期望会发生什么:

现在我被圣灵充满,正在往耶路撒冷去,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第 22 节)。

现在,看哪是一个过渡短语,用来引起人们对保罗现在要评论的主题的注意;即未来。他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长老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他们已经前往米利都与他会合。他说他被圣灵束缚,这意味着他被圣灵召唤去耶路撒冷,这是他目前的目的。

当然,保罗有选择的权力。但保罗教导说,信徒让圣灵忧伤,良心麻木,这是多么具有破坏性(以弗所书 4:30, 提摩太前书 4:2)。他被圣灵束缚,因为他已决定并承诺不惜一切代价追随圣灵。这是信仰的核心本质,相信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追随上帝对我们都是最好的。

但保罗现在透露了圣灵在他接近耶路撒冷时告诉他的事情。保罗承认,虽然不知道在耶路撒冷会发生什么,他确信在那里会遇到苦难和反对。这种感觉不是保罗自己的焦虑,而是基于上帝对他说: “但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 (第 23 节)。

虽然保罗不知道耶路撒冷具体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圣灵继续向他讲述未来的危险。保罗说圣灵在每个城市都向他庄严地作证,这意味着保罗越接近耶路撒冷,圣灵就越告诉保罗,他将在那里遇到逆境。

保罗将来自上帝的交流描述为圣灵庄严地向他作证,这是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在描述彼得,腓力和保罗如何传福音时多次使用的一个短语(使徒行传 2:40, 8:25, 16:5)。在使徒行传第 10 章中,彼得告诉百夫长哥尼流,上帝命令使徒们“庄严地见证”耶稣基督(使徒行传 10:42)。当保罗或圣灵庄严地作证时,这意味着他们在讲述绝对的,极其严肃的真理。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感觉,或者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相反,无论保罗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走到哪里,在每一个城市,圣灵都会给他同样严肃的信息:“保罗,捆锁与患难等待你。”

苦难这个词意味着痛苦和折磨,对保罗采取的行动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在通常用法中,我们可能会形容某人患有疾病。保罗在传道和建立教会的岁月中已经遭受了许多苦难。他几乎被石头砸死,被棍棒殴打,被咒骂,被赶出许多城市。(使徒行传 14:19-20, 哥林多后书 11:23-28)。在耶路撒冷,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着他。

或许,更严重的警告是,他还将面临束缚束缚是身体上的束缚,就像绳子或锁链一样。保罗知道他将被俘虏或逮捕。他将失去人身自由,并将受到任何束缚他的人的肉体约束。被捕意味着长期监禁,审判,甚至可能死亡。

尽管圣灵严肃地告诉保罗,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结束时,他将面临痛苦和监禁,但圣灵似乎并没有警告保罗,劝他不要返回以色列。如果圣灵警告保罗改变方向,保罗会服从。保罗在之前的旅程中一直受到圣灵的引导,比如圣灵曾一度禁止他在亚细亚省传福音(使徒行传 16:6)。

但在这里,圣灵似乎在为保罗做准备,以便保罗为将要忍受的苦难做好准备。保罗告诉以弗所的长老们,尽管圣灵不断地告诉他未来的束缚和苦难,但他相信这都是上帝对他一生的旨意。他不会改变方向。他不会走相反的方向,就像约拿逃到他施而不是去上帝指引他的尼尼微(约拿书 1:3)。保罗是明知故犯地走进火中(但以理书 3:16-18)。他不怕为耶稣而死(腓立比书 1:21):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第24节)

尽管预知自己将在耶路撒冷受苦,保罗还是向以弗所的长老们宣称,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尘世生命是宝贵的。愿意为崇高的事业而牺牲,这体现了勇气,保罗在整个传道生涯中无疑都表现出了勇气,并呼吁其他信徒也要勇敢面对为基督受苦的痛苦(腓立比书 1:28, 罗马书 8:31)。然而,保罗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命宝贵的,主要是因为,归根结底,这是耶稣基督的信徒最合理的选择。

保罗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赎,即使他死了,他也会永远与上帝同在。此外,他相信上帝会因他一生忠于信仰而奖励他。信徒要通过忍受世界的排斥来战胜世界,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腓立比书 3:7-8, 哥林多前书 4:9-13)。然而,上帝承诺,他将给予那些忠于信仰的人的奖励,在永恒中收获更多(马太福音 25:21, 马可福音 10:30, 罗马书 8:17b,启示录 3:21)。

保罗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劝诫信徒要采取基督的“phroneo”(心态,态度)。在那封信中,他描述了耶稣的心态是如何选择在所有事情上服从上帝,直到死在十字架上。这是因为耶稣相信上帝的承诺,上帝会以他忠实的见证作为回报,让他统治万物(腓立比书 2:5-11)。耶稣不顾眼前的痛苦,着眼于等待他的最终未来回报。耶稣不仅超越了十字架的苦难和拒绝,他还选择不赋予它任何价值(希伯来书 12:2)。

在这里,保罗效仿了基督的榜样。他采用了与耶稣相同的“phroneo”或心态。无论保罗未来会遇到什么苦难和束缚,他都选择忽略它们,并将目光投向上帝对他的承诺奖赏。保罗一直注视着奖赏(哥林多前书 9:24, 腓立比书 3:4)。耶稣给了保罗一份工作,而遭受世人的苦难是他被要求忍受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你去吧!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子民面前宣扬我的名。我要让他知道,为了我的名,他必须受许多苦难。”
使徒行传 9:15-16

在下一章中,在凯撒利亚,一位先知预言保罗将在耶路撒冷被捕,此时保罗的同伴和凯撒利亚的信徒会恳求他不要去。但保罗会回答:“你们为什么哭泣,让我心碎?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使徒行传 21:13

跟随圣灵是保罗的重点。这是他的首要任务。他的生命对他来说并不珍贵;他认为珍贵的是上帝赋予他的目的。他写信给哥林多人,说顺服上帝的生活就像跑到终点线获得奖品(哥林多前书 9:24)。在这里,他使用了类似的语言,他的目标完成他的路程(第 24 节)(腓立比书 3:14)。他的路程,他规划的路线,是他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从主耶稣那里得到的使命。他的使命庄严地见证上帝恩典的福音。

保罗再次使用了“郑重作证”这个短语。之前他曾用它描述圣灵如何警告他耶路撒冷将要遭受的苦难。这个短语在《使徒行传》中也多次出现,与传福音有关。福音是上帝传给世人的好消息。任何来自上帝的信息或话语都是郑重的见证。

保罗在传福音时会庄严地作证,因为福音是他能向任何人传达的最严肃,最重要的信息。它是纯粹的真理。它讲述了上帝的恩典,凡是相信它的人都可以得到,在基督里重生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 5:17, 以弗所书 2:8-9)。它还讲述了上帝的恩典,赐予我们圣灵的力量,让我们走在他的道路上,体验生命的回报(以弗所书 2:10, 提多书 2:11-12)。

恩典这个词是从希腊语“charis”翻译而来的,意思是“恩惠”。上帝将他的恩惠赐予人类,因为他选择赐予恩惠。我们只需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为我们的罪而死,并复活获得永生,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典。我们也可以通过跟随圣灵而行在上帝的恩典/恩惠中,就像保罗跟随圣灵一样(罗马书 12:6, 哥林多前书 15:10, 哥林多后书 8:7-9, 以弗所书 4:7)。

保罗从主耶稣那里领受了这项使命,要庄严地见证神恩典的福音,为此他愿意在耶路撒冷受苦。他希望以弗所的长老们明白这一点,并记住耶稣为所有相信他的人所树立的榜样,即我们的重点是获得“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神应许要奖赏那些认为世上一切的拒绝都是“暂时,至轻的苦楚”的人(哥林多后书 4:17-18)。

保罗写下了这些话,现在他也在践行这些话;他认为,与上帝向所有能像他一样克服困难,忠于信仰,不惧怕拒绝,失去或死亡的人承诺的“极重无比的永恒荣耀”相比,等待他的束缚和考验根本不算什么(启示录 3:21)。

使徒行传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