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到“以撒重新挖了那些在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所挖的水井,因为亚伯拉罕死后,非利士人把这些井塞住了;他就重新给这些井起他父亲所起的名字” (第18节)时,我们看到以撒重新与他父亲的遗产联系起来。亚伯拉罕曾在这片土地上兴旺发达,勤奋地挖井,作为祝福和供应的象征。以撒追随亚伯拉罕的脚步,强调了每一代人如何能够修复失去或被堵塞的东西,同时保留前人的信仰遗产。
创世记26:18创世记26:18 commentary也描述了以撒如何扭转非利士人堵塞这些水井的恶行。通过重新打开水井,并用亚伯拉罕选定的名字命名,以撒确认了传承和对其血统的尊重。经文中反复提到亚伯拉罕,提醒我们上帝的应许在以撒的经历中得以延续,正如在亚伯拉罕的人生中一样。
这项举动可以提醒我们,我们也蒙召重新发现那些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充满或被忽视的生命源泉。重温先辈们所建立的属灵泉源,有助于我们与上帝的真理保持一致,呼应“活水” (在新约中通过耶稣实现)滋养和维持生命的理念。
我们继续读到第19节,经文说: “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第19节)。这段叙述展现了以撒为了在基拉耳和平定居而不断努力。基拉耳位于迦南西南部,与非利士人相连。找到活水预示着新的增长和复兴的机会。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一口清澈的水井象征着生计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以撒的仆人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发现水源,凸显了追求上帝的应许往往需要勤奋和劳作。尽管这片土地可能充满挑战,但以撒的团队却经历了神的恩惠和资源,使他们得以兴旺发达。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原则:当我们忠心地寻求耶和华时,即使是艰难的低谷也能涌出清凉的溪流。
此外,流水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在易旱的土地上,遇到新鲜丰沛的资源,彰显上帝的供应。正如耶稣后来向撒玛利亚妇人谈到活水(约翰福音4:10约翰福音4:10 commentary),这里生命之水的形象预示着上帝的祝福将丰沛地流向信靠祂的人。
然而,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发生了争执,说:“这水是我们的!”于是,以撒将这口井命名为“埃色”,因为他们与他争吵(第20节)。“埃色”可以表示“争执”或“争议”,强调了当地居民质疑以撒对水的所有权时所引发的冲突。尽管以撒的仆人付出了努力,但反对的声音却迅速出现,这表明祝福有时也伴随着冲突。
这一刻暗示着,以撒虽然蒙受祝福,却无法免受人类的敌意。基拉耳的牧民可能出于保护自己领土的考虑,将以撒的资源视为威胁或入侵。他们的争吵集中在水的必要性上,这揭示了这些水井对迦南西南部这一地区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
以撒对这场争端的反应展现了一条和平之路。他没有发动战争或坚持自己的权利,而是将井命名为“埃色” ,然后继续前行。这呼应了基督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并信靠上帝会在适当的时候供应(马太福音5:9马太福音5:9 commentary)。以撒的和平态度与邻居们好斗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上帝的子民可以选择在冲突中寻求更高的立场。
同样, “他们又挖了一口井,又为这口井争吵,以撒就给这口井起名叫西提拿” (21节),表明这场争吵并没有随着“以色”而结束。第二口井名为西提拿,其词源含有“敌意”或“反对”的意思。以撒不断面对周围人的敌意,但他努力寻求和平的解决办法。
艾萨克挖了另一口井,展现了他坚守职业的毅力。尽管他的努力遭遇阻力,但他没有放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面对反复挑战时,坚韧的必要性。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为和谐带来了希望,即使它不会立即实现。
创世记26:21创世记26:21 commentary也暗示,在和平到来之前,纷争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有时,信徒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上帝的子民仍坚持他们的使命。以撒最终的成功将证明,上帝的时机往往需要持久的耐心,以及为了维护和平而愿意放弃某些战斗的意愿。
最后,当他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再为这口井争吵时,这种转变才变得清晰起来;于是他给这口井起名叫利河伯,因为他说:“耶和华总算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 (22节)以撒终于摆脱了冲突,现在承认是上帝之手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宽阔的地方,利河伯这个名字就暗示了这一点,它意为“宽阔的地方”或“宽敞的地方”。
以撒认识到,最终的供应与平安并非仅仅源于人类的控制。相反,上帝赐予了一段时期,使纷争止息,丰收丰收。在经历了以色和西提拿的苦难之后,利河伯成为了解脱和祝福的象征。这突显了圣经叙事中的一个模式:在试炼中坚持不懈,常常会让人对上帝的拯救心怀感激。
耶和华为他们预备了空间,这番话体现了对神主权的信靠。它宣告那位曾呼召亚伯拉罕,又引领以撒的神,如今也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持续兴盛的道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作类比,并记住,即使在冲突和封闭的时期,神也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让纷争止息,祝福兴盛。
创世记 26:18-22 含义
当我们读到“以撒重新挖了那些在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的日子所挖的水井,因为亚伯拉罕死后,非利士人把这些井塞住了;他就重新给这些井起他父亲所起的名字” (第18节)时,我们看到以撒重新与他父亲的遗产联系起来。亚伯拉罕曾在这片土地上兴旺发达,勤奋地挖井,作为祝福和供应的象征。以撒追随亚伯拉罕的脚步,强调了每一代人如何能够修复失去或被堵塞的东西,同时保留前人的信仰遗产。
创世记26:18创世记26:18 commentary也描述了以撒如何扭转非利士人堵塞这些水井的恶行。通过重新打开水井,并用亚伯拉罕选定的名字命名,以撒确认了传承和对其血统的尊重。经文中反复提到亚伯拉罕,提醒我们上帝的应许在以撒的经历中得以延续,正如在亚伯拉罕的人生中一样。
这项举动可以提醒我们,我们也蒙召重新发现那些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充满或被忽视的生命源泉。重温先辈们所建立的属灵泉源,有助于我们与上帝的真理保持一致,呼应“活水” (在新约中通过耶稣实现)滋养和维持生命的理念。
我们继续读到第19节,经文说: “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第19节)。这段叙述展现了以撒为了在基拉耳和平定居而不断努力。基拉耳位于迦南西南部,与非利士人相连。找到活水预示着新的增长和复兴的机会。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一口清澈的水井象征着生计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以撒的仆人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发现水源,凸显了追求上帝的应许往往需要勤奋和劳作。尽管这片土地可能充满挑战,但以撒的团队却经历了神的恩惠和资源,使他们得以兴旺发达。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原则:当我们忠心地寻求耶和华时,即使是艰难的低谷也能涌出清凉的溪流。
此外,流水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在易旱的土地上,遇到新鲜丰沛的资源,彰显上帝的供应。正如耶稣后来向撒玛利亚妇人谈到活水(约翰福音4:10约翰福音4:10 commentary),这里生命之水的形象预示着上帝的祝福将丰沛地流向信靠祂的人。
然而,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发生了争执,说:“这水是我们的!”于是,以撒将这口井命名为“埃色”,因为他们与他争吵(第20节)。“埃色”可以表示“争执”或“争议”,强调了当地居民质疑以撒对水的所有权时所引发的冲突。尽管以撒的仆人付出了努力,但反对的声音却迅速出现,这表明祝福有时也伴随着冲突。
这一刻暗示着,以撒虽然蒙受祝福,却无法免受人类的敌意。基拉耳的牧民可能出于保护自己领土的考虑,将以撒的资源视为威胁或入侵。他们的争吵集中在水的必要性上,这揭示了这些水井对迦南西南部这一地区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
以撒对这场争端的反应展现了一条和平之路。他没有发动战争或坚持自己的权利,而是将井命名为“埃色” ,然后继续前行。这呼应了基督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并信靠上帝会在适当的时候供应(马太福音5:9马太福音5:9 commentary)。以撒的和平态度与邻居们好斗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上帝的子民可以选择在冲突中寻求更高的立场。
同样, “他们又挖了一口井,又为这口井争吵,以撒就给这口井起名叫西提拿” (21节),表明这场争吵并没有随着“以色”而结束。第二口井名为西提拿,其词源含有“敌意”或“反对”的意思。以撒不断面对周围人的敌意,但他努力寻求和平的解决办法。
艾萨克挖了另一口井,展现了他坚守职业的毅力。尽管他的努力遭遇阻力,但他没有放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面对反复挑战时,坚韧的必要性。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为和谐带来了希望,即使它不会立即实现。
创世记26:21创世记26:21 commentary也暗示,在和平到来之前,纷争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有时,信徒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上帝的子民仍坚持他们的使命。以撒最终的成功将证明,上帝的时机往往需要持久的耐心,以及为了维护和平而愿意放弃某些战斗的意愿。
最后,当他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再为这口井争吵时,这种转变才变得清晰起来;于是他给这口井起名叫利河伯,因为他说:“耶和华总算给我们宽阔之地,我们必在这地昌盛。” (22节)以撒终于摆脱了冲突,现在承认是上帝之手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宽阔的地方,利河伯这个名字就暗示了这一点,它意为“宽阔的地方”或“宽敞的地方”。
以撒认识到,最终的供应与平安并非仅仅源于人类的控制。相反,上帝赐予了一段时期,使纷争止息,丰收丰收。在经历了以色和西提拿的苦难之后,利河伯成为了解脱和祝福的象征。这突显了圣经叙事中的一个模式:在试炼中坚持不懈,常常会让人对上帝的拯救心怀感激。
耶和华为他们预备了空间,这番话体现了对神主权的信靠。它宣告那位曾呼召亚伯拉罕,又引领以撒的神,如今也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持续兴盛的道路。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作类比,并记住,即使在冲突和封闭的时期,神也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让纷争止息,祝福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