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一家踏上旅程时,圣经记载,他们行路途中,周围城邑的人大大惊恐,就不再追赶雅各的儿子们(第5节)。雅各的儿子们在示剑发生了暴力事件(创世记34创世记34 commentary章),人们本以为邻近地区会寻求报复。然而,这些附近的社区却感到无比恐惧,不敢进攻。这里提到的恐惧,彰显了上帝对雅各一家的保护之力。在各地,都筑起了坚固的屏障,保护这个立约的家庭免受潜在的危险。这表明,即使祂的子民被威胁包围,或被自己的错误所困扰,上帝信实的手仍与他们同在。
这一刻凸显了上帝如何为那些遵行祂旨意的人带来安全保障,即使外部环境看似严峻。经文中提到的大恐慌,令人联想到圣经中其他一些记载,上帝让那些反对祂儿女的人心中生出恐惧(列王纪下7:6列王纪下7:6 commentary)。这样的干预证实了上帝掌管一切,引导着每个国家的心思意念。对于雅各——他出生于公元前2006年左右,是艾萨克和利百加所生——来说,这又是一次感受到上帝坚定不移的同在。
此外,这些事件再次强调了雅各的家谱将如何成为上帝赐福万国的渠道(创世记 12:3创世记 12:3 commentary)。尽管雅各的家族并不完美,但上帝仍然使用他们来延续祂在大约公元前二千年初首次赐予雅各祖父亚伯拉罕的应许。雅各的人生旅程——充满了家庭内部的纷争和外部的威胁——展现了上帝的计划战胜了逆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上帝的计划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尽管他的家族近期犯下了罪行,却依然保护了他。
故事解释说,雅各和所有与他同在的人到达目的地后,来到迦南地的路斯(即伯特利) (第6节)。路斯是一座古城,雅各早年与神相遇后,将之改名为伯特利,意为“神的殿”(创世记28:19创世记28:19 commentary)。伯特利对雅各意义深远,因为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在梦中得到了神的直接启示,梦中他梦见一个梯子直达天上。在那次与神相遇中,神确认了最初向雅各祖先宣告的平安和祝福的应许。
伯特利所在的迦南地,是多代以前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的。雅各回到伯特利,是顺服的举动,反映出他渴望履行在那里敬拜上帝的誓言。他带领全家来到这圣地,确保他日益壮大的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重建圣约的忠诚。这忠诚包括将外邦神从他们中间除去,这一步骤在创世记35创世记35 commentary章中已有叙述。
雅各在迦南地的经历预示着他的后代最终将占领这片土地。虽然他们要几个世纪才能完全控制这片土地,但雅各顺服的每一个举动都象征着这片土地的到来。在上帝的庇护下漫游这片土地,是信靠的典范,表明呼召祂子民的上帝,也引领他们走向最终的归宿。
雅各抵达后,重新敬拜耶和华。正如创世记35:7创世记35:7 commentary所说,他在那里筑了一座祭坛,将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为他逃避哥哥的时候,神曾在那里向他显现(第7节)。 “伊勒伯特利”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殿的神”,突显了这次相遇的意义,以及神在伯特利同在的本质。这直接表明了这个地方在雅各的旅程中具有属灵的重要意义。
雅各逃离哥哥以扫,这发生在许多年前,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初,当时雅各欺骗以撒,以求得家族的祝福。在那段时期,伯特利是神圣安慰和保障的庇护所。雅各在上帝曾经启示祂自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祭坛,以此纪念指引他度过多年动荡的忠诚。在古代,祭坛不仅是献祭的场所,也是与上帝个人和群体关系的见证。
这种虔诚的举动,期待着上帝在信徒最深切的需要中,常常在他们顺服的时刻,与他们相遇。雅各的祭坛再次肯定了上帝是祝福和指引的源泉。在基督教神学中,这样的时刻预示着我们最终的敬拜,以耶稣为中心,祂使人类与上帝和好(罗马书5:10罗马书5:10 commentary)。祭坛,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祭坛还是象征意义上的祭坛,都提醒我们,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最终将以祂对祂子民永恒的供应而告终。
筑坛之后,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而又令人悲伤的事件:利百加的乳母底波拉去世,她被葬在伯特利下方的一棵橡树下;这棵树名叫亚伦巴古(第8节)。底波拉的出现指向雅各的母亲利百加,她最初于公元前21世纪初作为以撒的妻子被带入雅各家。底波拉多年来一直是利百加的贴身侍从,她的去世标志着一位见证了雅各一家从巴旦亚兰到迦南旅程的人的逝去。
阿隆巴古(Allon-bacuth)这个名字,意为“哭泣的橡树”,突显了雅各及其家人的悲痛。虽然底波拉在很多场景中并非主要人物,但她的去世却象征着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过渡。她在照顾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利百加正是连接亚伯拉罕应许与雅各祝福时代的桥梁。
葬于伯特利,进一步将底波拉与上帝同在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以色列人的思想中,埋葬地点具有属灵和情感上的意义,将逝者与上帝子民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一刻提醒信徒,当我们反思那些忠心服侍的人,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勤勉奉献,影响家庭,代代相传的人们时,悲伤与荣耀是可以共存的。
创世记 35:5-8 含义
雅各一家踏上旅程时,圣经记载,他们行路途中,周围城邑的人大大惊恐,就不再追赶雅各的儿子们(第5节)。雅各的儿子们在示剑发生了暴力事件(创世记34创世记34 commentary章),人们本以为邻近地区会寻求报复。然而,这些附近的社区却感到无比恐惧,不敢进攻。这里提到的恐惧,彰显了上帝对雅各一家的保护之力。在各地,都筑起了坚固的屏障,保护这个立约的家庭免受潜在的危险。这表明,即使祂的子民被威胁包围,或被自己的错误所困扰,上帝信实的手仍与他们同在。
这一刻凸显了上帝如何为那些遵行祂旨意的人带来安全保障,即使外部环境看似严峻。经文中提到的大恐慌,令人联想到圣经中其他一些记载,上帝让那些反对祂儿女的人心中生出恐惧(列王纪下7:6列王纪下7:6 commentary)。这样的干预证实了上帝掌管一切,引导着每个国家的心思意念。对于雅各——他出生于公元前2006年左右,是艾萨克和利百加所生——来说,这又是一次感受到上帝坚定不移的同在。
此外,这些事件再次强调了雅各的家谱将如何成为上帝赐福万国的渠道(创世记 12:3创世记 12:3 commentary)。尽管雅各的家族并不完美,但上帝仍然使用他们来延续祂在大约公元前二千年初首次赐予雅各祖父亚伯拉罕的应许。雅各的人生旅程——充满了家庭内部的纷争和外部的威胁——展现了上帝的计划战胜了逆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上帝的计划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尽管他的家族近期犯下了罪行,却依然保护了他。
故事解释说,雅各和所有与他同在的人到达目的地后,来到迦南地的路斯(即伯特利) (第6节)。路斯是一座古城,雅各早年与神相遇后,将之改名为伯特利,意为“神的殿”(创世记28:19创世记28:19 commentary)。伯特利对雅各意义深远,因为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在梦中得到了神的直接启示,梦中他梦见一个梯子直达天上。在那次与神相遇中,神确认了最初向雅各祖先宣告的平安和祝福的应许。
伯特利所在的迦南地,是多代以前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的。雅各回到伯特利,是顺服的举动,反映出他渴望履行在那里敬拜上帝的誓言。他带领全家来到这圣地,确保他日益壮大的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重建圣约的忠诚。这忠诚包括将外邦神从他们中间除去,这一步骤在创世记35创世记35 commentary章中已有叙述。
雅各在迦南地的经历预示着他的后代最终将占领这片土地。虽然他们要几个世纪才能完全控制这片土地,但雅各顺服的每一个举动都象征着这片土地的到来。在上帝的庇护下漫游这片土地,是信靠的典范,表明呼召祂子民的上帝,也引领他们走向最终的归宿。
雅各抵达后,重新敬拜耶和华。正如创世记35:7创世记35:7 commentary所说,他在那里筑了一座祭坛,将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为他逃避哥哥的时候,神曾在那里向他显现(第7节)。 “伊勒伯特利”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殿的神”,突显了这次相遇的意义,以及神在伯特利同在的本质。这直接表明了这个地方在雅各的旅程中具有属灵的重要意义。
雅各逃离哥哥以扫,这发生在许多年前,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初,当时雅各欺骗以撒,以求得家族的祝福。在那段时期,伯特利是神圣安慰和保障的庇护所。雅各在上帝曾经启示祂自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祭坛,以此纪念指引他度过多年动荡的忠诚。在古代,祭坛不仅是献祭的场所,也是与上帝个人和群体关系的见证。
这种虔诚的举动,期待着上帝在信徒最深切的需要中,常常在他们顺服的时刻,与他们相遇。雅各的祭坛再次肯定了上帝是祝福和指引的源泉。在基督教神学中,这样的时刻预示着我们最终的敬拜,以耶稣为中心,祂使人类与上帝和好(罗马书5:10罗马书5:10 commentary)。祭坛,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祭坛还是象征意义上的祭坛,都提醒我们,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最终将以祂对祂子民永恒的供应而告终。
筑坛之后,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而又令人悲伤的事件:利百加的乳母底波拉去世,她被葬在伯特利下方的一棵橡树下;这棵树名叫亚伦巴古(第8节)。底波拉的出现指向雅各的母亲利百加,她最初于公元前21世纪初作为以撒的妻子被带入雅各家。底波拉多年来一直是利百加的贴身侍从,她的去世标志着一位见证了雅各一家从巴旦亚兰到迦南旅程的人的逝去。
阿隆巴古(Allon-bacuth)这个名字,意为“哭泣的橡树”,突显了雅各及其家人的悲痛。虽然底波拉在很多场景中并非主要人物,但她的去世却象征着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过渡。她在照顾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利百加正是连接亚伯拉罕应许与雅各祝福时代的桥梁。
葬于伯特利,进一步将底波拉与上帝同在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以色列人的思想中,埋葬地点具有属灵和情感上的意义,将逝者与上帝子民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一刻提醒信徒,当我们反思那些忠心服侍的人,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勤勉奉献,影响家庭,代代相传的人们时,悲伤与荣耀是可以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