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曾告诉门徒,祂回到父那里之后,会差遣一位保惠师来帮助那些信祂的人。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中译作“保惠师”的希腊词是“paraklētos”,也有“顾问”,“辩护人”和“安慰者”的意思。这位保惠师就是圣灵,神的灵(约翰福音14:16约翰福音14:16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藉着祂,我们得以体验生命与平安。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很少提及圣灵,但现在他要探讨圣灵在基督徒生命中的角色。
在第5-8节中,保罗阐明了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第5节) 。反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第5节) 。保罗再次谈到顺服上帝,活出基督徒所拥有的新生。
我们思念任何事,自然的结果就是去实践那件事。因为体贴肉体的,就是死。 (第6节) 或断绝关系。我们常常无法控制眼前的想法,包括那些进入我们脑海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沉溺于哪些想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视角;我们可以将罪视为“乐趣,真正的生活”,也可以将罪视为“切断我们与生命联系的东西,也就是死亡”。
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所思念的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罪将决定我们的选择。罪会导致死亡/分离,而我们若要取代罪,就必须顺服圣灵,因为圣灵会带给我们生命与平安(第6节) 。撒旦在伊甸园欺骗夏娃时,将罪说成是通往生命的道路(创世记3:4-5创世记3:4-5 commentary)。他和他的世界体系仍然将罪说成是生命,而实际上它会导致死亡。这就是世界所宣扬的关于罪和死亡的“律法”或教导。
保罗在第7节中阐述了死亡或断绝关系的后果:因为体贴肉体的, 1)与神为敌,不顺服神的旨意;2)不顺服神的律法,因为根本做不到。即使它想顺服,也没有能力顺服。最终,3)这意味着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悦。肉体恨恶神,悖逆神,不能顺服神,也不能得神的喜悦。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罪就失去了吸引力。
讨神喜悦是通往生命之路。讨神喜悦使我们与神相连,也使我们与祂为我们预备的(美好)计划相连。我们被造是为了与神和谐相处,也是为了彼此和睦。我们通过爱人,服侍他人来讨神喜悦,这也使我们与他人相连。这是通往生命之路。
重要的是要回顾罗马书第7章,保罗所说的恨恶神的肉体仍然存在于我们里面。它是我们历史性的自我。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求我们拥有真实的自我形象。真正的自我意识引领我们活出变革性的人生;在本章中,我们将看到耶稣如此看重我们,以至于他渴望与我们分享他的宝座。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成就伟业。但这种伟业源于谦卑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并凭着信心行走,相信神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生命,而不是撒旦,肉体和世界的道路。
这是保罗给出的另一个理由,表明继续犯罪并非对我们最有利。互相竞争的犹太“权威”告诉罗马信徒,保罗教导犯罪是可以接受的(罗马书6:1罗马书6:1 commentary)。保罗再次断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并坚称他教导说,过着罪恶,自私,随从肉体的生活——这种生活不讨神喜悦,因此是无益的,应该避免。
保罗反问道:“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神的恩典显多吗?”(罗马书 6:1罗马书 6:1 commentary):保罗很清楚这一点。我们不可能因犯罪而胜过神的恩典。但这并非保罗所愿。保罗感叹道:“绝不可如此!”(罗马书 6:2罗马书 6:2 commentary)。罪与神为敌;它不能讨神的喜悦。保罗的书信清楚地表明,对保罗来说,人生中没有什么比讨神喜悦更重要。保罗希望我们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观点:罪会给我们带来死亡;它使我们与生命中所有真正有益的事物隔绝。
值得庆幸的是,将我们的心思意念放在圣灵上,就能带来生命与平安。这正是上帝所期望的生命,也是祂所设计的生命。当我们凭着信心顺服祂,将我们的心思意念放在圣灵上,拒绝肉体的毁灭性冲动时,我们就能收获上帝为我们预备的和谐,满足的喜乐。
正如保罗的人生所展现的,以及他著作的教导,满足超越了我们所遭遇的任何境遇。我们能追随罪恶却依然在神的家中吗?是的。然而,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视角,我们就会意识到,选择罪恶会导致死亡和毁灭,以及我们自身的毁灭,而信仰的顺服则会带来生命,平安和满足。保罗主张我们活出公义的生活,不是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能够这样做。
罗马书 8:5-8 含义
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曾告诉门徒,祂回到父那里之后,会差遣一位保惠师来帮助那些信祂的人。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中译作“保惠师”的希腊词是“paraklētos”,也有“顾问”,“辩护人”和“安慰者”的意思。这位保惠师就是圣灵,神的灵(约翰福音14:16约翰福音14:16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藉着祂,我们得以体验生命与平安。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很少提及圣灵,但现在他要探讨圣灵在基督徒生命中的角色。
在第5-8节中,保罗阐明了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第5节) 。反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第5节) 。保罗再次谈到顺服上帝,活出基督徒所拥有的新生。
我们思念任何事,自然的结果就是去实践那件事。因为体贴肉体的,就是死。 (第6节) 或断绝关系。我们常常无法控制眼前的想法,包括那些进入我们脑海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沉溺于哪些想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视角;我们可以将罪视为“乐趣,真正的生活”,也可以将罪视为“切断我们与生命联系的东西,也就是死亡”。
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所思念的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罪将决定我们的选择。罪会导致死亡/分离,而我们若要取代罪,就必须顺服圣灵,因为圣灵会带给我们生命与平安(第6节) 。撒旦在伊甸园欺骗夏娃时,将罪说成是通往生命的道路(创世记3:4-5创世记3:4-5 commentary)。他和他的世界体系仍然将罪说成是生命,而实际上它会导致死亡。这就是世界所宣扬的关于罪和死亡的“律法”或教导。
保罗在第7节中阐述了死亡或断绝关系的后果:因为体贴肉体的, 1)与神为敌,不顺服神的旨意;2)不顺服神的律法,因为根本做不到。即使它想顺服,也没有能力顺服。最终,3)这意味着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悦。肉体恨恶神,悖逆神,不能顺服神,也不能得神的喜悦。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罪就失去了吸引力。
讨神喜悦是通往生命之路。讨神喜悦使我们与神相连,也使我们与祂为我们预备的(美好)计划相连。我们被造是为了与神和谐相处,也是为了彼此和睦。我们通过爱人,服侍他人来讨神喜悦,这也使我们与他人相连。这是通往生命之路。
重要的是要回顾罗马书第7章,保罗所说的恨恶神的肉体仍然存在于我们里面。它是我们历史性的自我。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求我们拥有真实的自我形象。真正的自我意识引领我们活出变革性的人生;在本章中,我们将看到耶稣如此看重我们,以至于他渴望与我们分享他的宝座。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成就伟业。但这种伟业源于谦卑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并凭着信心行走,相信神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生命,而不是撒旦,肉体和世界的道路。
这是保罗给出的另一个理由,表明继续犯罪并非对我们最有利。互相竞争的犹太“权威”告诉罗马信徒,保罗教导犯罪是可以接受的(罗马书6:1罗马书6:1 commentary)。保罗再次断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并坚称他教导说,过着罪恶,自私,随从肉体的生活——这种生活不讨神喜悦,因此是无益的,应该避免。
保罗反问道:“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神的恩典显多吗?”(罗马书 6:1罗马书 6:1 commentary):保罗很清楚这一点。我们不可能因犯罪而胜过神的恩典。但这并非保罗所愿。保罗感叹道:“绝不可如此!”(罗马书 6:2罗马书 6:2 commentary)。罪与神为敌;它不能讨神的喜悦。保罗的书信清楚地表明,对保罗来说,人生中没有什么比讨神喜悦更重要。保罗希望我们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观点:罪会给我们带来死亡;它使我们与生命中所有真正有益的事物隔绝。
值得庆幸的是,将我们的心思意念放在圣灵上,就能带来生命与平安。这正是上帝所期望的生命,也是祂所设计的生命。当我们凭着信心顺服祂,将我们的心思意念放在圣灵上,拒绝肉体的毁灭性冲动时,我们就能收获上帝为我们预备的和谐,满足的喜乐。
正如保罗的人生所展现的,以及他著作的教导,满足超越了我们所遭遇的任何境遇。我们能追随罪恶却依然在神的家中吗?是的。然而,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视角,我们就会意识到,选择罪恶会导致死亡和毁灭,以及我们自身的毁灭,而信仰的顺服则会带来生命,平安和满足。保罗主张我们活出公义的生活,不是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能够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