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林多后书11:16-21哥林多后书11:16-21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终于结束了他为使徒身份直接辩护的序言。在哥林多后书11:13哥林多后书11:13 commentary中,保罗强烈谴责假使徒是撒但的爪牙,因为他们“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接下来,保罗又开始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他在本章第1节中称之为“一点愚拙”。他接着说道: “我再说,人不可把我看作愚拙的;就是看作愚拙的,也当接待我,叫我也可以稍微自夸一点。”(16节)
翻译为“愚拙”的希腊词是“aphron”,它是一个形容词,在这封信中出现了五次(哥林多后书11:16哥林多后书11:16 commentary出现了两次,以及11:19,12:6,12:11)。“aphron”的名词形式在哥林多后书11:1哥林多后书11:1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2121 commentary中出现了三次。因此,“aphron”显然是这部分的主题。保罗通过行愚拙或参与愚拙之事,来反驳那些指控他使徒身份无效或低劣的指控。
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愚蠢的论点,部分原因在于它聚焦于错误的事情。它聚焦于“保罗与假使徒”的对立。保罗认为这很愚蠢。所以,只要他参与这场争论,他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愚蠢。他似乎特意在22节中用一个免责声明来为即将提出的直接辩护做准备:“我不得不说这些话,但我认为它没有什么建设性,因为它聚焦于错误的事情。”
保罗不想让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希望焦点集中在基督身上,并成为像基督一样的人。事实上,他会在哥林多后书12:19哥林多后书12:19 commentary中说,即使他屈尊谈论“保罗与他人”——一个本质上愚拙的话题——他这样做的方式仍然“在基督里讲道,都是为了造就你们”。他不想让哥林多人认为我愚蠢,因为我卷入了“保罗与他人”的冲突,并直接为自己辩护。但他放下了这种渴望,请求他们接纳我,即使我是愚拙的,好让我也可以稍微夸口。
保罗说“我也要夸口”,并补充说“也夸口”,表明假使徒也一直在夸口。所以保罗暂时堕落到这个地步,也像他们一样夸口。他这样做是为了哥林多人的益处,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一切是多么愚蠢。
翻译为“或许自夸”的希腊词在《哥林多后书》中出现了二十次。第一次出现在《哥林多后书》5:12《哥林多后书》5: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被翻译为“骄傲”和“引以为傲”。保罗在那里说,他要给哥林多人一个“以他为荣”的机会,因为他要对那些“骄傲于外表而非内心”的人作出回应。其余十八次,它被翻译为某种形式的自夸。其中四次出现在第十章之前,保罗在这一章开始直接捍卫自己使徒身份的正直。第十至十二章中,自夸出现了十六次之多。
这强调了10-12章包含一场自夸的竞赛,保罗与假使徒之间的较量。问题是“谁是真正的使徒?”保罗在直接辩护中,用假使徒们自己的伎俩来反驳他们,但这都是为了证明整个对话都是愚蠢的。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17哥林多后书10:17 commentary所说,凡要夸口的,就当指着主夸口。
看来,第10-13章可能是在保罗写完1-9章的第一部分,并在他写完信之前发生了一些事情后,临时加上去的。也许保罗觉得他需要更加直接地表达,以更坦诚的方式面对那些指控者。
保罗在两章里八次称这段对话为愚拙或愚拙,表明他对这段对话不屑一顾。他在第一封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责备哥林多人争论该跟随他,亚波罗还是其他人,而他们本该专注于服侍基督,取悦基督(哥林多前书3:3-5哥林多前书3:3-5 commentary, 1111 commentary)。
保罗并非真想被人视为愚昧人,但如果哥林多人继续把他与假使徒相提并论,那么他就是在请求他们的宽恕,好让他也能以同样的程度自夸。保罗感到尴尬,因为他并不想如此自夸,但即使在这种程度上,他也不得不为自己辩护或自夸: “我说的不是主说的,乃是像愚拙,自以为是” (17节)。
保罗再次提醒读者,他并非完全是在夸耀自己,正如他之前所说:“夸耀的,当指着主夸耀”(哥林多后书10:17哥林多后书10:17 commentary)。因此,他称之为愚拙。保罗说“我不是按照主的意思说的”,他强调的是,这整个对话甚至不是主所希望的对话。这不像主所教导的那样;主应该专注于基督的中心地位以及祂关于爱人服侍他人的信息。与主所希望的相反,这整个对话就像是愚拙的;这是一场自夸的较量。
这场自夸之争的信心并非来自主,而是来自自我。“保罗与他人”的自夸之争,其实是一场“我与你”的辩论。必然会有胜负。按照这种模式,胜者将掌管哥林多人,并从他们身上获利(这正是假使徒的愿望,我们将在第20节看到)。但主并不想“我与你”的对立。那是肉体的果子;它就是“争竞,嫉妒”,以及“分争,纷争,异端”(加拉太书5:20加拉太书5:20 commentary)。
但看来,哥林多人目前还无法理解主所期望的对话。所以保罗就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沟通。保罗现在描述了他将要参与的这场愚昧之事,一场并非主所教导的世俗辩论,他说道: “既有好些人凭着肉体夸口,我也要夸口” (18节)。
“那许多人自夸”指的是假使徒。显然,保罗听说他们正在破坏保罗使徒的正直,以抬高自己,并在哥林多信徒中取得权威。 “按着肉体”指的是外表。保罗即将开始他的直接辩护,这将在第22节开始。
保罗的直接辩护将集中在外在因素上,特别是保罗为福音所忍受的苦难,以及他作为犹太领袖和学者的资历。保罗已经说过,他认为这些事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基督的荣耀(哥林多后书4:17哥林多后书4:17 commentary)相比,都是无关紧要的。
保罗真正希望哥林多人关注的是基督和祂的福音信息。但为了贴近哥林多人的处境,保罗要用同样的夸口来回应反对者的夸口;许多自夸使徒权柄的人,也会得到保罗同样的夸口。
与犹太“权威”之间的冲突是保罗书信中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也是他写罗马书和加拉太书的主要重点和原因。这也是他写腓立比书第三章的重点。保罗劝勉腓立比人“防备假割礼”,指的是那些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肉体割礼才能在基督里称义的犹太教师。保罗的反驳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的,才是真割礼。”(腓立比书3:3腓立比书3:3 commentary)
保罗为腓立比人作了简短的辩护,这概括了我们在哥林多后书中看到的多章辩护。保罗开篇说道:“虽然我也可以靠肉体,但若别人想要靠肉体,我更可以。”(腓立比书3:4腓立比书3:4 commentary)接下来,在腓立比书3:5-8腓立比书3:5-8 commentary中,保罗简要概述了他的犹太人身份,然后说,他“因基督的缘故,把这一切都当作有损的”。
在这里,保罗正在与相互竞争的犹太“权威”进行类似的资历之争。但他已经深入探讨,并且将继续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推断,哥林多人被那些假使徒所欺骗,他们摆出自己的资历和教义,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野心。他继续讽刺地说道: “你们既是聪明人,倒能容忍愚昧人。”(第19节)
现在,保罗对哥林多人和假使徒都说了一些尖锐的话。如果哥林多人自以为聪明,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容忍像假使徒这样的愚昧之人呢?从第十章开始到现在,保罗一直在为自己的直接辩护,明确地表明这种不恰当的辩论是不必要的。
但是现在,就在开始直接辩护之前,他指出,如果哥林多人认为乐意容忍愚蠢和虚假的使徒提出这样的论点是明智的,那么他们肯定会容忍他的愚蠢和自夸。
保罗现在提到哥林多人所容忍的假使徒的愚昧;他提出的指控揭露了假使徒的不道德手段和自私动机:如果有人奴役你们,如果有人吞吃你们,如果有人占你们的便宜,如果有人高抬自己,如果有人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容忍(第 20 节)。
保罗现在指责他的对手,即相互竞争的犹太“当局”,如下:
保罗在这里似乎将哥林多人的自以为聪明与相反的现实进行了对比:如果你很聪明,那么为什么你要容忍被奴役,被吞噬和被虐待?
“若有人奴役”这句话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指的是任何物质层面的事情。这很可能是假使徒强加给哥林多人的义务,剥夺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这意味着相互竞争的犹太“权威”试图将外邦信徒置于犹太宗教规则体系之下,而这些规则体系已经建立了几个世纪。
这套规章制度正是使徒彼得所说的“轭”,他说:“现在为什么试探神,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使徒行传 15:10使徒行传 15:10 commentary)。彼得这样说是为了澄清关于外邦信徒/门徒是否需要遵守这些宗教规章才能得救的争议(使徒行传 15:1使徒行传 15:1 commentary, 55 commentary)。彼得坚持认为所有人得救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都因着主耶稣的恩”(使徒行传 15:11使徒行传 15:11 commentary)。
这些规条并非摩西律法。它们是由人制定的,旨在防止任何人接近违反摩西律法。然而,这些规条却违反了摩西律法。
耶稣故意违反这些规则,因为它们嘲弄了真理和公义,而真理和公义才是律法的真正目的。约翰福音第7章就是一个例子。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却因违反安息日律法而受到犹太当局的批评。他们批评的言外之意是:“安息日你们没有自由治病,你们必须照我们说的做。” 这是一个奴役的例子;剥夺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是行善的自由。
耶稣斥责犹太权威误解了上帝的律法,表明他们的审判实际上是不公义的(约翰福音7:24约翰福音7:24 commentary)。在马可福音2:23-28马可福音2:23-28 commentary中,当法利赛人抱怨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时,耶稣也说了类似的话。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
犹太人把安息日这祝福变成了禁锢(奴役)。同样,保罗写信给加拉太人,谈到自由,而当时加拉太人也受到了互相竞争,试图奴役他们的犹太“权威”的控制: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加拉太书 5:13加拉太书 5:13 commentary
在这节经文中,保罗劝勉加拉太人,不要让自己被宗教规条所奴役。相反,他劝勉他们要活出自由的生活,但要运用他们的自由来为他人带来生命和益处,而不是沦为另一种奴役——肉体的奴役(罗马书 6:19-23罗马书 6:19-23 commentary)。
保罗在第20节的列举中还写道,哥林多人容忍……吞吃你们。 “吞吃”的希腊词或许最好理解为假使徒试图榨取和剥削哥林多人。我们可以从哥林多后书2:17哥林多后书2:17 commentary推断,这里指的榨取是指金钱上的榨取。我们在加拉太书中也看到同样的词。谈到运用自由选择肉体行为的后果,保罗说:
“你们若相咬相吞,就要谨慎,恐怕被吞灭了。彼此”(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
互相吞噬的文化必然会演变成一场竞赛,看谁能从谁身上榨取最多利益。这是一种双输的关系。它必然导致死亡,也就是分离。死亡永远是罪的后果(罗马书6:23罗马书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雅各书1:15雅各书1:15 commentary)。
“利用”这个短语可能指榨取资源或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其他领域。 “高举自己”暗示假使徒们对待哥林多人傲慢自大,这与保罗在哥林多建立教会时带给他们的耶稣的教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保罗还说,哥林多人容忍任何打脸的人。这可以指字面意义上的虐待,也可以指情感上的虐待。
在写这封信的几个月内,保罗遭受了宗教权威的辱骂,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直到今日,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使徒行传 23:1-2使徒行传 23:1-2 commentary
那些拥有宗教权威的人,例如大祭司,似乎可以随意打击任何反对他们的人。保罗在成为信徒之前,也曾利用宗教权威迫害教会,以此来虐待他人(使徒行传8:3使徒行传8:3 commentary, 26:9-1126:9-11 commentary)。情感胁迫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假使徒对保罗的猛烈批评。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也会使用同样的手段,制造被拒绝的恐惧,从而获得控制权。
不管保罗的意思是什么,他总体上指出了教会容忍假使徒的虐待,他似乎在通过揭露他们允许的虐待行为(你容忍)来嘲笑他们。
保罗似乎在说:“你们容忍那些利用你们,抬高自己的假使徒的虐待,所以你们当然应该容忍听他们用基于外表的,肉体的标准简短地吹嘘我为什么比他们优越。”
保罗继续讽刺道:我很惭愧地说,相比之下,我们很软弱(第 21 节上)。
保罗在这里说,与哥林多人所容忍的欺凌相比,他对待他们的方式相对软弱。保罗是在培育他们,而不是在虐待他们。所以,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比较的标准是我们虐待你们的程度,那么我承认他们强,而我是弱。” 保罗承认,假使徒在榨取,剥削和虐待方面比他更胜一筹。
换句话说,如果读者认为这种辱骂性对待是使徒权威的真正证明,那么相比之下,保罗对待哥林多人的方式确实显得软弱无力。保罗补充了一段话,引出了他接下来的直接辩护: “别人胆敢,我就用愚拙的话来说,我自己也是胆敢的。”(21节下)
保罗正在发起攻击,尽管他仍然在说些愚昧的话,但其外表和资历与假使徒们无异。现在,他将毫无羞耻地大胆发言。他将勇敢地传讲真理,为哥林多人寻求真正的益处,正如假使徒们大胆地抬高自己以利用他们一样。
他曾经给出或捍卫过自己作为使徒的资格,特别是在《哥林多后书》6:4-10《哥林多后书》6:4-10 commentary 中,但现在他变得更加热情,愚蠢而大胆地以“我对你”的方式捍卫他的使徒正直。
哥林多后书 11:16-21 含义
在哥林多后书11:16-21哥林多后书11:16-21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终于结束了他为使徒身份直接辩护的序言。在哥林多后书11:13哥林多后书11:13 commentary中,保罗强烈谴责假使徒是撒但的爪牙,因为他们“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接下来,保罗又开始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他在本章第1节中称之为“一点愚拙”。他接着说道: “我再说,人不可把我看作愚拙的;就是看作愚拙的,也当接待我,叫我也可以稍微自夸一点。”(16节)
翻译为“愚拙”的希腊词是“aphron”,它是一个形容词,在这封信中出现了五次(哥林多后书11:16哥林多后书11:16 commentary出现了两次,以及11:19,12:6,12:11)。“aphron”的名词形式在哥林多后书11:1哥林多后书11:1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2121 commentary中出现了三次。因此,“aphron”显然是这部分的主题。保罗通过行愚拙或参与愚拙之事,来反驳那些指控他使徒身份无效或低劣的指控。
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愚蠢的论点,部分原因在于它聚焦于错误的事情。它聚焦于“保罗与假使徒”的对立。保罗认为这很愚蠢。所以,只要他参与这场争论,他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愚蠢。他似乎特意在22节中用一个免责声明来为即将提出的直接辩护做准备:“我不得不说这些话,但我认为它没有什么建设性,因为它聚焦于错误的事情。”
保罗不想让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希望焦点集中在基督身上,并成为像基督一样的人。事实上,他会在哥林多后书12:19哥林多后书12:19 commentary中说,即使他屈尊谈论“保罗与他人”——一个本质上愚拙的话题——他这样做的方式仍然“在基督里讲道,都是为了造就你们”。他不想让哥林多人认为我愚蠢,因为我卷入了“保罗与他人”的冲突,并直接为自己辩护。但他放下了这种渴望,请求他们接纳我,即使我是愚拙的,好让我也可以稍微夸口。
保罗说“我也要夸口”,并补充说“也夸口”,表明假使徒也一直在夸口。所以保罗暂时堕落到这个地步,也像他们一样夸口。他这样做是为了哥林多人的益处,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一切是多么愚蠢。
翻译为“或许自夸”的希腊词在《哥林多后书》中出现了二十次。第一次出现在《哥林多后书》5:12《哥林多后书》5: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被翻译为“骄傲”和“引以为傲”。保罗在那里说,他要给哥林多人一个“以他为荣”的机会,因为他要对那些“骄傲于外表而非内心”的人作出回应。其余十八次,它被翻译为某种形式的自夸。其中四次出现在第十章之前,保罗在这一章开始直接捍卫自己使徒身份的正直。第十至十二章中,自夸出现了十六次之多。
这强调了10-12章包含一场自夸的竞赛,保罗与假使徒之间的较量。问题是“谁是真正的使徒?”保罗在直接辩护中,用假使徒们自己的伎俩来反驳他们,但这都是为了证明整个对话都是愚蠢的。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17哥林多后书10:17 commentary所说,凡要夸口的,就当指着主夸口。
看来,第10-13章可能是在保罗写完1-9章的第一部分,并在他写完信之前发生了一些事情后,临时加上去的。也许保罗觉得他需要更加直接地表达,以更坦诚的方式面对那些指控者。
保罗在两章里八次称这段对话为愚拙或愚拙,表明他对这段对话不屑一顾。他在第一封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责备哥林多人争论该跟随他,亚波罗还是其他人,而他们本该专注于服侍基督,取悦基督(哥林多前书3:3-5哥林多前书3:3-5 commentary, 1111 commentary)。
保罗并非真想被人视为愚昧人,但如果哥林多人继续把他与假使徒相提并论,那么他就是在请求他们的宽恕,好让他也能以同样的程度自夸。保罗感到尴尬,因为他并不想如此自夸,但即使在这种程度上,他也不得不为自己辩护或自夸: “我说的不是主说的,乃是像愚拙,自以为是” (17节)。
保罗再次提醒读者,他并非完全是在夸耀自己,正如他之前所说:“夸耀的,当指着主夸耀”(哥林多后书10:17哥林多后书10:17 commentary)。因此,他称之为愚拙。保罗说“我不是按照主的意思说的”,他强调的是,这整个对话甚至不是主所希望的对话。这不像主所教导的那样;主应该专注于基督的中心地位以及祂关于爱人服侍他人的信息。与主所希望的相反,这整个对话就像是愚拙的;这是一场自夸的较量。
这场自夸之争的信心并非来自主,而是来自自我。“保罗与他人”的自夸之争,其实是一场“我与你”的辩论。必然会有胜负。按照这种模式,胜者将掌管哥林多人,并从他们身上获利(这正是假使徒的愿望,我们将在第20节看到)。但主并不想“我与你”的对立。那是肉体的果子;它就是“争竞,嫉妒”,以及“分争,纷争,异端”(加拉太书5:20加拉太书5:20 commentary)。
但看来,哥林多人目前还无法理解主所期望的对话。所以保罗就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沟通。保罗现在描述了他将要参与的这场愚昧之事,一场并非主所教导的世俗辩论,他说道: “既有好些人凭着肉体夸口,我也要夸口” (18节)。
“那许多人自夸”指的是假使徒。显然,保罗听说他们正在破坏保罗使徒的正直,以抬高自己,并在哥林多信徒中取得权威。 “按着肉体”指的是外表。保罗即将开始他的直接辩护,这将在第22节开始。
保罗的直接辩护将集中在外在因素上,特别是保罗为福音所忍受的苦难,以及他作为犹太领袖和学者的资历。保罗已经说过,他认为这些事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基督的荣耀(哥林多后书4:17哥林多后书4:17 commentary)相比,都是无关紧要的。
保罗真正希望哥林多人关注的是基督和祂的福音信息。但为了贴近哥林多人的处境,保罗要用同样的夸口来回应反对者的夸口;许多自夸使徒权柄的人,也会得到保罗同样的夸口。
与犹太“权威”之间的冲突是保罗书信中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也是他写罗马书和加拉太书的主要重点和原因。这也是他写腓立比书第三章的重点。保罗劝勉腓立比人“防备假割礼”,指的是那些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肉体割礼才能在基督里称义的犹太教师。保罗的反驳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的,才是真割礼。”(腓立比书3:3腓立比书3:3 commentary)
保罗为腓立比人作了简短的辩护,这概括了我们在哥林多后书中看到的多章辩护。保罗开篇说道:“虽然我也可以靠肉体,但若别人想要靠肉体,我更可以。”(腓立比书3:4腓立比书3:4 commentary)接下来,在腓立比书3:5-8腓立比书3:5-8 commentary中,保罗简要概述了他的犹太人身份,然后说,他“因基督的缘故,把这一切都当作有损的”。
在这里,保罗正在与相互竞争的犹太“权威”进行类似的资历之争。但他已经深入探讨,并且将继续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推断,哥林多人被那些假使徒所欺骗,他们摆出自己的资历和教义,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野心。他继续讽刺地说道: “你们既是聪明人,倒能容忍愚昧人。”(第19节)
现在,保罗对哥林多人和假使徒都说了一些尖锐的话。如果哥林多人自以为聪明,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容忍像假使徒这样的愚昧之人呢?从第十章开始到现在,保罗一直在为自己的直接辩护,明确地表明这种不恰当的辩论是不必要的。
但是现在,就在开始直接辩护之前,他指出,如果哥林多人认为乐意容忍愚蠢和虚假的使徒提出这样的论点是明智的,那么他们肯定会容忍他的愚蠢和自夸。
保罗现在提到哥林多人所容忍的假使徒的愚昧;他提出的指控揭露了假使徒的不道德手段和自私动机:如果有人奴役你们,如果有人吞吃你们,如果有人占你们的便宜,如果有人高抬自己,如果有人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容忍(第 20 节)。
保罗现在指责他的对手,即相互竞争的犹太“当局”,如下:
保罗在这里似乎将哥林多人的自以为聪明与相反的现实进行了对比:如果你很聪明,那么为什么你要容忍被奴役,被吞噬和被虐待?
“若有人奴役”这句话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指的是任何物质层面的事情。这很可能是假使徒强加给哥林多人的义务,剥夺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这意味着相互竞争的犹太“权威”试图将外邦信徒置于犹太宗教规则体系之下,而这些规则体系已经建立了几个世纪。
这套规章制度正是使徒彼得所说的“轭”,他说:“现在为什么试探神,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使徒行传 15:10使徒行传 15:10 commentary)。彼得这样说是为了澄清关于外邦信徒/门徒是否需要遵守这些宗教规章才能得救的争议(使徒行传 15:1使徒行传 15:1 commentary, 55 commentary)。彼得坚持认为所有人得救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都因着主耶稣的恩”(使徒行传 15:11使徒行传 15:11 commentary)。
这些规条并非摩西律法。它们是由人制定的,旨在防止任何人接近违反摩西律法。然而,这些规条却违反了摩西律法。
耶稣故意违反这些规则,因为它们嘲弄了真理和公义,而真理和公义才是律法的真正目的。约翰福音第7章就是一个例子。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却因违反安息日律法而受到犹太当局的批评。他们批评的言外之意是:“安息日你们没有自由治病,你们必须照我们说的做。” 这是一个奴役的例子;剥夺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是行善的自由。
耶稣斥责犹太权威误解了上帝的律法,表明他们的审判实际上是不公义的(约翰福音7:24约翰福音7:24 commentary)。在马可福音2:23-28马可福音2:23-28 commentary中,当法利赛人抱怨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时,耶稣也说了类似的话。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
犹太人把安息日这祝福变成了禁锢(奴役)。同样,保罗写信给加拉太人,谈到自由,而当时加拉太人也受到了互相竞争,试图奴役他们的犹太“权威”的控制: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
加拉太书 5:13加拉太书 5:13 commentary
在这节经文中,保罗劝勉加拉太人,不要让自己被宗教规条所奴役。相反,他劝勉他们要活出自由的生活,但要运用他们的自由来为他人带来生命和益处,而不是沦为另一种奴役——肉体的奴役(罗马书 6:19-23罗马书 6:19-23 commentary)。
保罗在第20节的列举中还写道,哥林多人容忍……吞吃你们。 “吞吃”的希腊词或许最好理解为假使徒试图榨取和剥削哥林多人。我们可以从哥林多后书2:17哥林多后书2:17 commentary推断,这里指的榨取是指金钱上的榨取。我们在加拉太书中也看到同样的词。谈到运用自由选择肉体行为的后果,保罗说:
“你们若相咬相吞,就要谨慎,恐怕被吞灭了。
彼此”
(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
互相吞噬的文化必然会演变成一场竞赛,看谁能从谁身上榨取最多利益。这是一种双输的关系。它必然导致死亡,也就是分离。死亡永远是罪的后果(罗马书6:23罗马书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雅各书1:15雅各书1:15 commentary)。
“利用”这个短语可能指榨取资源或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其他领域。 “高举自己”暗示假使徒们对待哥林多人傲慢自大,这与保罗在哥林多建立教会时带给他们的耶稣的教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保罗还说,哥林多人容忍任何打脸的人。这可以指字面意义上的虐待,也可以指情感上的虐待。
在写这封信的几个月内,保罗遭受了宗教权威的辱骂,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直到今日,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
使徒行传 23:1-2使徒行传 23:1-2 commentary
那些拥有宗教权威的人,例如大祭司,似乎可以随意打击任何反对他们的人。保罗在成为信徒之前,也曾利用宗教权威迫害教会,以此来虐待他人(使徒行传8:3使徒行传8:3 commentary, 26:9-1126:9-11 commentary)。情感胁迫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假使徒对保罗的猛烈批评。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也会使用同样的手段,制造被拒绝的恐惧,从而获得控制权。
不管保罗的意思是什么,他总体上指出了教会容忍假使徒的虐待,他似乎在通过揭露他们允许的虐待行为(你容忍)来嘲笑他们。
保罗似乎在说:“你们容忍那些利用你们,抬高自己的假使徒的虐待,所以你们当然应该容忍听他们用基于外表的,肉体的标准简短地吹嘘我为什么比他们优越。”
保罗继续讽刺道:我很惭愧地说,相比之下,我们很软弱(第 21 节上)。
保罗在这里说,与哥林多人所容忍的欺凌相比,他对待他们的方式相对软弱。保罗是在培育他们,而不是在虐待他们。所以,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比较的标准是我们虐待你们的程度,那么我承认他们强,而我是弱。” 保罗承认,假使徒在榨取,剥削和虐待方面比他更胜一筹。
换句话说,如果读者认为这种辱骂性对待是使徒权威的真正证明,那么相比之下,保罗对待哥林多人的方式确实显得软弱无力。保罗补充了一段话,引出了他接下来的直接辩护: “别人胆敢,我就用愚拙的话来说,我自己也是胆敢的。”(21节下)
保罗正在发起攻击,尽管他仍然在说些愚昧的话,但其外表和资历与假使徒们无异。现在,他将毫无羞耻地大胆发言。他将勇敢地传讲真理,为哥林多人寻求真正的益处,正如假使徒们大胆地抬高自己以利用他们一样。
他曾经给出或捍卫过自己作为使徒的资格,特别是在《哥林多后书》6:4-10《哥林多后书》6:4-10 commentary 中,但现在他变得更加热情,愚蠢而大胆地以“我对你”的方式捍卫他的使徒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