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林多后书 11:7-15哥林多后书 11:7-15 commentary 中,保罗现在转向了显然是他的对手对他真正使徒身份的另一项指控: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升高,这算是我犯罪吗? (第 7 节)
他不想在经济上依赖那些他为福音所服务的人。保罗通过自筹经费来谦卑自己。他希望哥林多人因受服侍而得到提升。保罗通过免费向他们传讲神的福音来服侍他们。
据推测,他的对手,这些假使徒,收受了报酬,以此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保罗先前说“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非作歹,将神的道随意乱卖”(哥林多后书2:17哥林多后书2:17 commentary),他指的很可能就是这些人。
在当时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文化中,演说家演讲时获得报酬是很常见的。你作为演说家越受尊敬,获得的报酬就越高。因此,保罗的反对者显然试图利用他不接受哥林多人报酬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福音信息质量低劣。
保罗承认自己并非杰出的演说家(哥林多后书10:10-12哥林多后书10:10-12 commentary)。他的对手似乎试图利用保罗平庸的公开演讲,以及他不收取服务费的事实,来证明他的使徒身份毫无权威。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中也反驳了这一说法。
他承认自己有权获得经济资助,并说:“主也吩咐传福音的人,要靠着福音养生。”(哥林多前书9:14哥林多前书9:14 commentary)保罗虽然承认这一点,但他仍视自己为福音的管家,肩负着上帝直接赋予的责任:
“我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可以白白地给人,免得我用尽了传福音的权柄。”(哥林多前书 9:16哥林多前书 9:16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
我们从这节经文中看到,保罗选择仰望上帝,寻求他的奖赏,并因不顾敌视而选择传福音,承受了尘世的苦难。这与他的观点一致,即人生的一切都应该活得讨上帝喜悦(哥林多后书 5:9-10哥林多后书 5:9-10 commentary)。然而,他的反对者却将保罗崇高的目标诬蔑为邪恶之举,迫使保罗自问:“我传福音却不收费,难道我犯了罪吗?”
他进一步解释说,拒绝为福音收费,是出于谨慎,不愿阻碍福音的传播(哥林多前书9:12哥林多前书9:12 commentary)。保罗不仅靠自己的劳作,也靠其他教会的帮助。他说:“我亏负了别的教会,拿他们的工价来服侍你们。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 (哥林多前书9:12哥林多前书9:12 commentary)。
保罗使用“抢夺其他教会”这个短语,是为了继续他的观点:容忍我犯下一些愚昧的错误,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论点,就像他的对手们所提出的论点一样。我们通常认为“抢夺”这样的词指的是不劳而获。但在这里,保罗指的是拿工资,这意味着需要付出劳动。
通过将“抢劫”与“拿工资”一词结合使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他的意思很简单:“我从另一个教会拿工资,然后为你们做了我所有的工作。” 其含义是“别人为你们的服务付钱。” 因此,他没有成为哥林多任何人的负担。
保罗似乎在建立其他教会之后,会允许一些教会为他的事工捐款(腓立比书4:15腓立比书4:15 commentary)。在哥林多后书8:1-4哥林多后书8:1-4 commentary中,保罗以马其顿教会(包括腓立比教会)慷慨解囊为例。
他敦促哥林多人效仿他的榜样,慷慨解囊,为有需要的犹大圣徒提供捐助。显然,这些圣徒在他哥林多期间也帮助他满足个人需要: “因为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就供给了我的所需用” (第9b节)。
然而,在哥林多期间,保罗虽然在第八至九章劝勉哥林多人慷慨解囊,供给犹太圣徒的需要,却拒绝接受哥林多人的个人资助。 “我凡事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将来也必如此。”(9节下)
我们可以推测,保罗为何允许马其顿教会支持他,却拒绝哥林多教会的帮助。首先,马其顿教会相对贫困。保罗说,他们的慷慨源于“极度贫困”(哥林多后书 8:2哥林多后书 8:2 commentary)。其次,马其顿教会恳求参与支持他的事工,这可能表明他们拥有高超的属灵洞察力(哥林多后书 8:4哥林多后书 8:4 commentary)。
第三,哥林多教会似乎与假使徒有更多冲突。考虑到哥林多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城市,这也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谋取私利的假使徒对哥林多(那里可能利润丰厚)更感兴趣,而对马其顿的兴趣则较小。
考虑到保罗也做工,而马其顿人又很穷,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捐赠一定微薄。保罗关心的是他们的所得,而不是他自己的所得(腓立比书4:17腓立比书4:17 commentary)。然而,我们知道保罗至少担心假使徒可能会出现在腓立比,因为保罗在信中警告他们要谨慎躲避他们(腓立比书3:2-7腓立比书3:2-7 commentary)。这可能是因为他写给腓立比人的信是在这封信写于数年后,而保罗对腓立比人的警告反映了他其他的经历,包括在哥林多的经历。
讽刺的是,在第8-9章中,保罗反驳了相反的指控。他似乎并没有被指控不接受捐款,而是在反驳一种试图中饱私囊的指控。我们看到,他谨慎地指定了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他要求哥林多信徒收集的捐款,以帮助有需要的犹太圣徒(哥林多后书8:18-21哥林多后书8:18-21 commentary)。这样做甚至是为了避免出现任何不当行为。
正如我们在这封信中看到的,保罗想要回到哥林多,看看其中一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或正在得到解决。在哥林多后书10:2哥林多后书10:2 commentary中,他要求哥林多人在他第三次访问之前处理好这些问题(哥林多后书13:1哥林多后书13:1 commentary)。他在那里的事工一直在进行,但他仍然不会接受他们的经济支持。保罗的决定始终以最有利于福音传播为原则。
保罗宣称:基督的真理既在我里面,我就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夸耀我(第 10 节)。
亚该亚地区是指希腊南部,哥林多教会所在地。保罗说,他将在哥林多及其周边地区捍卫他的使徒职分。他的“基督的真理在我里面”的论断,与“假使徒”的虚伪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是“诡诈的工人”(哥林多后书11:13哥林多后书11:13 commentary)。
保罗继续履行基督赋予他的使命,他不会以损害其使徒品格和正直的方式回应批评。即使他自认为是“使徒中最小的”(哥林多前书15:9哥林多前书15:9 commentary),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一位使徒,丝毫不逊于“那些最杰出的使徒”(哥林多后书11:5哥林多后书11:5 commentary),他的事工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他却不情愿地开始像那些假使徒一样,以同样基于外表,世俗的方式谈论他的使徒权柄。
因此,他延续了我这种自夸的立场,包括他不接受他目前正在服侍的人和/或他认为会因此而受损害的人的经济资助。第十至十二章可以被视为他使徒身份的辩护。他从哥林多后书11:22哥林多后书11:22 commentary开始直接辩护,但他似乎认为整段对话都是自夸。这可能是因为他不得不提出以人为中心的论点,而不是专注于以基督为中心的属灵教导。然而,他后来会说,他提出这些自夸的论点的方式,也是为了使它们变得属灵(哥林多后书12:19哥林多后书12:19 commentary)。
保罗将与哥林多和亚该亚全境的假使徒展开这场争战。是因为他喜欢争论吗?是因为他占有欲强吗?是因为他想利用他们吗?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指控都是针对保罗的,因为他现在说: “为什么?因为我不爱你们?神知道我爱你们!” (11节)。
似乎有人认为,如果保罗真的爱哥林多人,他的行为就会有所不同。他们或许声称他会寻求和平,他会友善待人,他会放手让事情过去,他会不再那么好斗。保罗反驳说,他之所以如此激烈地争斗,正是因为他爱哥林多人。
翻译为“爱”的希腊词是“agapeo”,指的是选择的爱。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所言,基督徒的爱是做出有益于他人的选择(哥林多前书 13:1-13哥林多前书 13:1-13 commentary)。在这里,保罗与假教师争战,是为了保护他的信徒不被欺骗(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保罗的呼吁在于,他在他们中间的服侍,事奉和使徒身份,都证明了他多么爱上帝,多么爱哥林多人。他以上帝为见证,证明他爱他们(上帝知道我爱他们!)。
保罗不会灰心,而是会坚持为他们的灵魂和福祉而战,不计较自己的代价: “但我所作的,我还要继续作,为要断绝那些渴望机会的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被看作和我们一样” (第 12 节)。
那些反对的假使徒,为了从哥林多人身上占便宜,自诩为高人一等的使徒。这是为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吹嘘(哥林多后书11:20哥林多后书11:20 commentary)。这些假使徒指控保罗,其实是他们自己在做的事情。
保罗正在与他们辩论,与他们争战。他将继续这样做,以便我能断绝假使徒获得足够信誉(被看作与我们一样)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欺骗和利用。
保罗认为,对抗假使徒及其欺骗是他使徒事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限于他在哥林多的事工,也不仅限于他自己。当他指示提多在克里特岛的教会中设立长老(教会领袖)时,他指示提多要设立能够驳斥假教师的人(提多书1:9提多书1:9 commentary)。他随后断言:
“因为有许多叛逆的人,说空话的,欺骗人的,尤其是那些受割礼的人,他们必须被堵住,因为他们扰乱整个家庭,为了不义之财教导他们不该教导的东西。”(提多书 1:10-11提多书 1:10-11 commentary)
这些“尤其是奉割礼的”奸商,似乎与他在哥林多所对抗的假使徒有很多共同之处。保罗为了爱弟兄而为福音真理争战,这是他期望所有教会领袖都具备的特质。保罗不希望他的对手,这些自称使徒的人,将自己的使徒身份与他相提并论,从而将自己置于可以不正当地从哥林多人身上榨取金钱的境地。
保罗的目标是引导哥林多人远离跟随人,包括他自己,而要效法“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保罗坚守立场,坚持信念,用清晰,明白无误的言语宣告: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13节)。
保罗回到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中的主题,他说他担心,正如“蛇欺骗了夏娃”,哥林多人也可能会受到这些假使徒的欺骗,他们是欺骗性的工人。
“欺骗”这个词很强烈,让人想起那些放出诱饵捕捉受害者,并用致命的诡计伪装自己的人。这些假使徒并非基督差遣,但他们伪装自己,是为了欺骗哥林多信徒,使他们背弃真正的福音,转向假福音,即一个“不同的福音”,宣扬“另一个耶稣”(哥林多后书11:4哥林多后书11:4 commentary)。
这些假使徒的夸耀,意在证明他们是与保罗同等的使徒。但实际上,他们伪装成基督的使徒。耶稣警告要提防这些假先知,并要抵挡他们的欺骗,“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要迷惑选民。”(马可福音13:22马可福音13:22 commentary)
保罗在这封信的前面提到了反对者(哥林多后书4:4-5哥林多后书4:4-5 commentary, 6:14-156:14-15 commentary)。似乎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保罗补充了第十至十三章,并大幅加强了对这些假教师(即假使徒)的反对。保罗认出了假使徒的真面目,这并不奇怪,因为就连撒旦也伪装成光明的天使(第14节)。
这些假使徒,诡诈的工人,其行为源于他们目前所追随的撒但。保罗意识到黑暗国度的存在,并经常在他的书信中提及;他知道撒但从来不会亲自降临,而是会以某种伪装出现,承诺带来光明,但实际上却是黑暗和死亡。正因如此,保罗渴望保护哥林多人,使他们免受撒但的诡计(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撒但无法附身于信徒,因为他们在基督里(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但他可以通过欺骗和错误的思想影响信徒,并借着他们作恶,正如我们在使徒彼得身上所见。耶稣称赞彼得蒙神赐予启示后不久,就对彼得说: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太福音 16:23马太福音 16:23 commentary)
所以,保罗说,他的仆人若装作仁义的仆人,也不足为奇(15节上)。这里的“他”指的是撒但。正如彼得在不知不觉中服侍撒但一样,其他人也可能如此。假使徒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耶稣的信徒;保罗对此不发表意见——那是神知道的。
保罗审视他们的行为,看清他们目前侍奉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回头。在提多书1:13提多书1:13 commentary中,保罗提到要责备那些“不顺服的人”,他们“说空话欺哄人,特别是那些受割礼的人”,好叫他们回头,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但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抵挡这些人,因为他们行事正合撒但的意,装作义人,其实并非如此。
既然撒旦伪装成光明的天使,那么那些为他服务的人也可能看起来像是义人的仆人,因为这是撒旦自始至终(创世记3创世记3 commentary章)的主要伎俩。其手段就是欺骗,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哥林多后书11 commentary章3节中解释的那样:“我只怕你们的心或被引诱,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显然,哥林多人是信徒,是基督里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但他们仍然可能被欺骗,落入撒但的诡计(彼得前书5:8彼得前书5:8 commentary)。
伪装往往只是部分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欺骗似乎增加了复杂性,使他们远离了“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 。根据保罗的其他著作,以及这些假使徒也是希伯来人这一事实(我们将在第22节看到),推断出的复杂性可能是指增加并强调灵性成长所需的宗教仪式。
从哥林多后书11:22哥林多后书11:22 commentary, commentary我们知道假使徒是犹太教的“权威”。保罗与这些“权威”就“称义”的本质不断争战。反对保罗的犹太人声称,称义是通过遵守犹太律法而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理解的规条,将焦点转向了自我合理化,远离了对基督单纯纯洁的奉献和顺服(加拉太书3:3加拉太书3:3 commentary)。
保罗始终强调,唯有信耶稣,才能在神面前称义;唯有信耶稣,才能体验称义的果效,才能凭着信心顺服基督(罗马书3:21-22罗马书3:21-22 commentary, 4:34:3 commentary)。事实上,保罗坚称,律法虽然不可能被遵守,但当信徒顺服圣灵,存着“基督纯一清洁的心”(罗马书8:4罗马书8:4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时,律法就得以成全。
这些假使徒必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审判,他们的结局将按着他们的行为而定(15节下)。罪的结局或后果就是死(罗马书6:23罗马书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雅各书1:14-15雅各书1:14-15 commentary)。死亡是分离,就像人的灵魂离开身体一样(雅各书2:26雅各书2:26 commentary)。像这些假使徒一样活在罪中,使他们与蒙召去做神为他们预备的事隔绝(以弗所书2:10以弗所书2:10 commentary)。这也使他们与活在圣灵果子中的喜乐隔绝(加拉太书5:22-23加拉太书5:22-23 commentary)。
因此,罪会败坏他们在世上的生活。他们会经历我们在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中看到的罪的不断累积,情欲会导致成瘾和精神健康的丧失。这使我们与上帝美好的计划隔绝。
但他们的结局也包括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审判(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在那里,他们可能会失去奖赏,因为他们的行为被看作如同草木禾秸一般(哥林多前书3:12-14哥林多前书3:12-14 commentary)。假设这些假使徒是信徒,他们就会得救,但得救的方式如同从火里经过一样(哥林多前书3:12-15哥林多前书3:12-15 commentary)。
假使徒的结局将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上帝审判人心(希伯来书4:12希伯来书4:12 commentary)。保罗再次提到上帝不可避免的审判,正如他在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中所强调的;所有的人都将出现在基督面前,因他们在世上所行的善事而领受赏赐。
从上下文来看,信息很明确:“不要听从假使徒的教导,否则最终你会遭受和他们一样的负面结果。”保罗继续强调要看我们行为的结局,即最终的后果。
现在投资以获得未来的利益是《哥林多后书》的主题:
因此,保罗承认,最终胜出的不是他的判断,而是主的判断。他的职责是指引哥林多信徒,以蒙主喜悦的方式为未来投资人生,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哥林多后书 11:7-15 含义
在哥林多后书 11:7-15哥林多后书 11:7-15 commentary 中,保罗现在转向了显然是他的对手对他真正使徒身份的另一项指控: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升高,这算是我犯罪吗? (第 7 节)
他不想在经济上依赖那些他为福音所服务的人。保罗通过自筹经费来谦卑自己。他希望哥林多人因受服侍而得到提升。保罗通过免费向他们传讲神的福音来服侍他们。
据推测,他的对手,这些假使徒,收受了报酬,以此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保罗先前说“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非作歹,将神的道随意乱卖”(哥林多后书2:17哥林多后书2:17 commentary),他指的很可能就是这些人。
在当时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文化中,演说家演讲时获得报酬是很常见的。你作为演说家越受尊敬,获得的报酬就越高。因此,保罗的反对者显然试图利用他不接受哥林多人报酬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福音信息质量低劣。
保罗承认自己并非杰出的演说家(哥林多后书10:10-12哥林多后书10:10-12 commentary)。他的对手似乎试图利用保罗平庸的公开演讲,以及他不收取服务费的事实,来证明他的使徒身份毫无权威。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中也反驳了这一说法。
他承认自己有权获得经济资助,并说:“主也吩咐传福音的人,要靠着福音养生。”(哥林多前书9:14哥林多前书9:14 commentary)保罗虽然承认这一点,但他仍视自己为福音的管家,肩负着上帝直接赋予的责任:
“我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可以白白地给人,免得我用尽了传福音的权柄。”
(哥林多前书 9:16哥林多前书 9:16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
我们从这节经文中看到,保罗选择仰望上帝,寻求他的奖赏,并因不顾敌视而选择传福音,承受了尘世的苦难。这与他的观点一致,即人生的一切都应该活得讨上帝喜悦(哥林多后书 5:9-10哥林多后书 5:9-10 commentary)。然而,他的反对者却将保罗崇高的目标诬蔑为邪恶之举,迫使保罗自问:“我传福音却不收费,难道我犯了罪吗?”
他进一步解释说,拒绝为福音收费,是出于谨慎,不愿阻碍福音的传播(哥林多前书9:12哥林多前书9:12 commentary)。保罗不仅靠自己的劳作,也靠其他教会的帮助。他说:“我亏负了别的教会,拿他们的工价来服侍你们。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 (哥林多前书9:12哥林多前书9:12 commentary)。
保罗使用“抢夺其他教会”这个短语,是为了继续他的观点:容忍我犯下一些愚昧的错误,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论点,就像他的对手们所提出的论点一样。我们通常认为“抢夺”这样的词指的是不劳而获。但在这里,保罗指的是拿工资,这意味着需要付出劳动。
通过将“抢劫”与“拿工资”一词结合使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他的意思很简单:“我从另一个教会拿工资,然后为你们做了我所有的工作。” 其含义是“别人为你们的服务付钱。” 因此,他没有成为哥林多任何人的负担。
保罗似乎在建立其他教会之后,会允许一些教会为他的事工捐款(腓立比书4:15腓立比书4:15 commentary)。在哥林多后书8:1-4哥林多后书8:1-4 commentary中,保罗以马其顿教会(包括腓立比教会)慷慨解囊为例。
他敦促哥林多人效仿他的榜样,慷慨解囊,为有需要的犹大圣徒提供捐助。显然,这些圣徒在他哥林多期间也帮助他满足个人需要: “因为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就供给了我的所需用” (第9b节)。
然而,在哥林多期间,保罗虽然在第八至九章劝勉哥林多人慷慨解囊,供给犹太圣徒的需要,却拒绝接受哥林多人的个人资助。 “我凡事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将来也必如此。”(9节下)
我们可以推测,保罗为何允许马其顿教会支持他,却拒绝哥林多教会的帮助。首先,马其顿教会相对贫困。保罗说,他们的慷慨源于“极度贫困”(哥林多后书 8:2哥林多后书 8:2 commentary)。其次,马其顿教会恳求参与支持他的事工,这可能表明他们拥有高超的属灵洞察力(哥林多后书 8:4哥林多后书 8:4 commentary)。
第三,哥林多教会似乎与假使徒有更多冲突。考虑到哥林多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城市,这也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谋取私利的假使徒对哥林多(那里可能利润丰厚)更感兴趣,而对马其顿的兴趣则较小。
考虑到保罗也做工,而马其顿人又很穷,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捐赠一定微薄。保罗关心的是他们的所得,而不是他自己的所得(腓立比书4:17腓立比书4:17 commentary)。然而,我们知道保罗至少担心假使徒可能会出现在腓立比,因为保罗在信中警告他们要谨慎躲避他们(腓立比书3:2-7腓立比书3:2-7 commentary)。这可能是因为他写给腓立比人的信是在这封信写于数年后,而保罗对腓立比人的警告反映了他其他的经历,包括在哥林多的经历。
讽刺的是,在第8-9章中,保罗反驳了相反的指控。他似乎并没有被指控不接受捐款,而是在反驳一种试图中饱私囊的指控。我们看到,他谨慎地指定了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他要求哥林多信徒收集的捐款,以帮助有需要的犹太圣徒(哥林多后书8:18-21哥林多后书8:18-21 commentary)。这样做甚至是为了避免出现任何不当行为。
正如我们在这封信中看到的,保罗想要回到哥林多,看看其中一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或正在得到解决。在哥林多后书10:2哥林多后书10:2 commentary中,他要求哥林多人在他第三次访问之前处理好这些问题(哥林多后书13:1哥林多后书13:1 commentary)。他在那里的事工一直在进行,但他仍然不会接受他们的经济支持。保罗的决定始终以最有利于福音传播为原则。
保罗宣称:基督的真理既在我里面,我就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夸耀我(第 10 节)。
亚该亚地区是指希腊南部,哥林多教会所在地。保罗说,他将在哥林多及其周边地区捍卫他的使徒职分。他的“基督的真理在我里面”的论断,与“假使徒”的虚伪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是“诡诈的工人”(哥林多后书11:13哥林多后书11:13 commentary)。
保罗继续履行基督赋予他的使命,他不会以损害其使徒品格和正直的方式回应批评。即使他自认为是“使徒中最小的”(哥林多前书15:9哥林多前书15:9 commentary),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一位使徒,丝毫不逊于“那些最杰出的使徒”(哥林多后书11:5哥林多后书11:5 commentary),他的事工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他却不情愿地开始像那些假使徒一样,以同样基于外表,世俗的方式谈论他的使徒权柄。
因此,他延续了我这种自夸的立场,包括他不接受他目前正在服侍的人和/或他认为会因此而受损害的人的经济资助。第十至十二章可以被视为他使徒身份的辩护。他从哥林多后书11:22哥林多后书11:22 commentary开始直接辩护,但他似乎认为整段对话都是自夸。这可能是因为他不得不提出以人为中心的论点,而不是专注于以基督为中心的属灵教导。然而,他后来会说,他提出这些自夸的论点的方式,也是为了使它们变得属灵(哥林多后书12:19哥林多后书12:19 commentary)。
保罗将与哥林多和亚该亚全境的假使徒展开这场争战。是因为他喜欢争论吗?是因为他占有欲强吗?是因为他想利用他们吗?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指控都是针对保罗的,因为他现在说: “为什么?因为我不爱你们?神知道我爱你们!” (11节)。
似乎有人认为,如果保罗真的爱哥林多人,他的行为就会有所不同。他们或许声称他会寻求和平,他会友善待人,他会放手让事情过去,他会不再那么好斗。保罗反驳说,他之所以如此激烈地争斗,正是因为他爱哥林多人。
翻译为“爱”的希腊词是“agapeo”,指的是选择的爱。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所言,基督徒的爱是做出有益于他人的选择(哥林多前书 13:1-13哥林多前书 13:1-13 commentary)。在这里,保罗与假教师争战,是为了保护他的信徒不被欺骗(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保罗的呼吁在于,他在他们中间的服侍,事奉和使徒身份,都证明了他多么爱上帝,多么爱哥林多人。他以上帝为见证,证明他爱他们(上帝知道我爱他们!)。
保罗不会灰心,而是会坚持为他们的灵魂和福祉而战,不计较自己的代价: “但我所作的,我还要继续作,为要断绝那些渴望机会的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被看作和我们一样” (第 12 节)。
那些反对的假使徒,为了从哥林多人身上占便宜,自诩为高人一等的使徒。这是为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吹嘘(哥林多后书11:20哥林多后书11:20 commentary)。这些假使徒指控保罗,其实是他们自己在做的事情。
保罗正在与他们辩论,与他们争战。他将继续这样做,以便我能断绝假使徒获得足够信誉(被看作与我们一样)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欺骗和利用。
保罗认为,对抗假使徒及其欺骗是他使徒事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限于他在哥林多的事工,也不仅限于他自己。当他指示提多在克里特岛的教会中设立长老(教会领袖)时,他指示提多要设立能够驳斥假教师的人(提多书1:9提多书1:9 commentary)。他随后断言:
“因为有许多叛逆的人,说空话的,欺骗人的,尤其是那些受割礼的人,他们必须被堵住,因为他们扰乱整个家庭,为了不义之财教导他们不该教导的东西。”
(提多书 1:10-11提多书 1:10-11 commentary)
这些“尤其是奉割礼的”奸商,似乎与他在哥林多所对抗的假使徒有很多共同之处。保罗为了爱弟兄而为福音真理争战,这是他期望所有教会领袖都具备的特质。保罗不希望他的对手,这些自称使徒的人,将自己的使徒身份与他相提并论,从而将自己置于可以不正当地从哥林多人身上榨取金钱的境地。
保罗的目标是引导哥林多人远离跟随人,包括他自己,而要效法“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保罗坚守立场,坚持信念,用清晰,明白无误的言语宣告: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13节)。
保罗回到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中的主题,他说他担心,正如“蛇欺骗了夏娃”,哥林多人也可能会受到这些假使徒的欺骗,他们是欺骗性的工人。
“欺骗”这个词很强烈,让人想起那些放出诱饵捕捉受害者,并用致命的诡计伪装自己的人。这些假使徒并非基督差遣,但他们伪装自己,是为了欺骗哥林多信徒,使他们背弃真正的福音,转向假福音,即一个“不同的福音”,宣扬“另一个耶稣”(哥林多后书11:4哥林多后书11:4 commentary)。
这些假使徒的夸耀,意在证明他们是与保罗同等的使徒。但实际上,他们伪装成基督的使徒。耶稣警告要提防这些假先知,并要抵挡他们的欺骗,“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要迷惑选民。”(马可福音13:22马可福音13:22 commentary)
保罗在这封信的前面提到了反对者(哥林多后书4:4-5哥林多后书4:4-5 commentary, 6:14-156:14-15 commentary)。似乎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保罗补充了第十至十三章,并大幅加强了对这些假教师(即假使徒)的反对。保罗认出了假使徒的真面目,这并不奇怪,因为就连撒旦也伪装成光明的天使(第14节)。
这些假使徒,诡诈的工人,其行为源于他们目前所追随的撒但。保罗意识到黑暗国度的存在,并经常在他的书信中提及;他知道撒但从来不会亲自降临,而是会以某种伪装出现,承诺带来光明,但实际上却是黑暗和死亡。正因如此,保罗渴望保护哥林多人,使他们免受撒但的诡计(哥林多后书 11:3哥林多后书 11:3 commentary)。
撒但无法附身于信徒,因为他们在基督里(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但他可以通过欺骗和错误的思想影响信徒,并借着他们作恶,正如我们在使徒彼得身上所见。耶稣称赞彼得蒙神赐予启示后不久,就对彼得说: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马太福音 16:23马太福音 16:23 commentary)
所以,保罗说,他的仆人若装作仁义的仆人,也不足为奇(15节上)。这里的“他”指的是撒但。正如彼得在不知不觉中服侍撒但一样,其他人也可能如此。假使徒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耶稣的信徒;保罗对此不发表意见——那是神知道的。
保罗审视他们的行为,看清他们目前侍奉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回头。在提多书1:13提多书1:13 commentary中,保罗提到要责备那些“不顺服的人”,他们“说空话欺哄人,特别是那些受割礼的人”,好叫他们回头,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但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抵挡这些人,因为他们行事正合撒但的意,装作义人,其实并非如此。
既然撒旦伪装成光明的天使,那么那些为他服务的人也可能看起来像是义人的仆人,因为这是撒旦自始至终(创世记3创世记3 commentary章)的主要伎俩。其手段就是欺骗,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哥林多后书11 commentary章3节中解释的那样:“我只怕你们的心或被引诱,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显然,哥林多人是信徒,是基督里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但他们仍然可能被欺骗,落入撒但的诡计(彼得前书5:8彼得前书5:8 commentary)。
伪装往往只是部分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欺骗似乎增加了复杂性,使他们远离了“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 。根据保罗的其他著作,以及这些假使徒也是希伯来人这一事实(我们将在第22节看到),推断出的复杂性可能是指增加并强调灵性成长所需的宗教仪式。
从哥林多后书11:22哥林多后书11:22 commentary, commentary我们知道假使徒是犹太教的“权威”。保罗与这些“权威”就“称义”的本质不断争战。反对保罗的犹太人声称,称义是通过遵守犹太律法而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理解的规条,将焦点转向了自我合理化,远离了对基督单纯纯洁的奉献和顺服(加拉太书3:3加拉太书3:3 commentary)。
保罗始终强调,唯有信耶稣,才能在神面前称义;唯有信耶稣,才能体验称义的果效,才能凭着信心顺服基督(罗马书3:21-22罗马书3:21-22 commentary, 4:34:3 commentary)。事实上,保罗坚称,律法虽然不可能被遵守,但当信徒顺服圣灵,存着“基督纯一清洁的心”(罗马书8:4罗马书8:4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11:3哥林多后书11:3 commentary)时,律法就得以成全。
这些假使徒必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审判,他们的结局将按着他们的行为而定(15节下)。罪的结局或后果就是死(罗马书6:23罗马书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雅各书1:14-15雅各书1:14-15 commentary)。死亡是分离,就像人的灵魂离开身体一样(雅各书2:26雅各书2:26 commentary)。像这些假使徒一样活在罪中,使他们与蒙召去做神为他们预备的事隔绝(以弗所书2:10以弗所书2:10 commentary)。这也使他们与活在圣灵果子中的喜乐隔绝(加拉太书5:22-23加拉太书5:22-23 commentary)。
因此,罪会败坏他们在世上的生活。他们会经历我们在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中看到的罪的不断累积,情欲会导致成瘾和精神健康的丧失。这使我们与上帝美好的计划隔绝。
但他们的结局也包括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审判(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在那里,他们可能会失去奖赏,因为他们的行为被看作如同草木禾秸一般(哥林多前书3:12-14哥林多前书3:12-14 commentary)。假设这些假使徒是信徒,他们就会得救,但得救的方式如同从火里经过一样(哥林多前书3:12-15哥林多前书3:12-15 commentary)。
假使徒的结局将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上帝审判人心(希伯来书4:12希伯来书4:12 commentary)。保罗再次提到上帝不可避免的审判,正如他在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中所强调的;所有的人都将出现在基督面前,因他们在世上所行的善事而领受赏赐。
从上下文来看,信息很明确:“不要听从假使徒的教导,否则最终你会遭受和他们一样的负面结果。”保罗继续强调要看我们行为的结局,即最终的后果。
现在投资以获得未来的利益是《哥林多后书》的主题:
因此,保罗承认,最终胜出的不是他的判断,而是主的判断。他的职责是指引哥林多信徒,以蒙主喜悦的方式为未来投资人生,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