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节开启了出埃及记的全新段落,一直到过红海 (15:21)。它所描述的是从埃及到红海的路程。有人认为这一部分一直延续到 18 章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不管怎样,出埃及是从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开始的。他们进应许之地的路线并不是直接的,因为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领" (希伯来文 nahah) 一词用于诗篇 23:3, 诗人说耶和华 "领" 他走义人的路。这暗指带领是直奔目标的。"非利士地的道路" 是非常直的路线,沿着地中海的东北方向,从埃及到迦南地直接路过 "非利士地"。走这条路只需要几周就可以到达,因为它 "近"。
还有另一件事需要考虑,穿过非利士地的东北路线一定会引发战争拦阻,因为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译为 "后悔" (希伯来文 naham) 的词也用于创世记 6:6, 神说祂 "后悔" 造人类。这词也用在其它语境中表示后悔或情绪上的痛 (士师记 2:18)。神担心在遇到造成生命威胁的战争时,以色列人会后悔离开他们在埃及似乎不那么危险的生活环境。
为了避免这一点,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要到达红海,以色列人必须前往他们所处之地 (即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出埃及记 8:22) 的东南方路线。"领" (希伯来文 sabab) 与 17 节的不同。这里的词暗示以迂回的方式引导以达到目标。耶和华知道祂的百姓,知道对百姓而言,更直的路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是的,这会花较长的时间来履行应许,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最好的。
神带领他们进入旷野,允许他们看到祂供应和保护的更多彰显,使他们的信心增长。神知道他们还没有做好争战的准备。祂并不改变,也不会给祂儿女无法承受的试炼,总会保证他们有出路 (哥林多前书 10:13)。
尽管如此,当这一代人到达应许之地,有能力争战时,依然不愿意相信。虽然他们已经多次见证神的供应,但依然抱怨,不信靠祂 (民数记 14 章)。因此,他们要在旷野徘徊,直到新一代有足够信心和勇气为得神所应许之地而争战的人兴起。我们将看到神对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所说的主要指示是要刚强 (约书亚记 1:6-9)。信心,勇气和面对反对的意愿是顺从的亲密伙伴。
最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对以色列人而言,重要的是不要像一群疯狂,无组织的暴徒一样离开。耶和华希望他们以有秩序,明智的形式离开。"带兵器" 离开意味着他们以"军阵"的方式排列,或许是要在潜在敌人出现时可以传递所处位置,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威胁。神的供应通常是非常实际的。
19 节包括一个履行承诺的记载。这里,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对他们说:'神必眷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这应验了创世记 50:25 的经文,在那里约瑟要求那一代的以色列人承诺,当他们去迦南时,要带上他的骸骨。圣经始终如一地强调履行承诺,兑现应许,誓言,约定的重要性,不论时间如何流逝,都要如此。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神差饥荒临到以色列,因为扫罗违背了几百年前约书亚对基遍的誓言 (撒母耳记下 21:1-2)。
经文的下一部分 (20-22 节) 描述了神带领以色列的方式。旅程的第一阶段,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疏割和以倘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东南部,从疏割到以倘的方向可能是东南方向。因此,神并没有带祂的百姓朝东北方向行,而是满有主权地带他们朝东南方向去。
以色列人如何被带领出埃及的呢?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柱子从日间的云柱变成晚上的火柱。它不仅带领以色列的路程,也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这柱子也足够大,以提供白天的影子,晚上的光亮;它也是一个持续性的同在,因为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这是耶和华与祂百姓同在的象征。他们可以相信祂的领导力,顺服祂和跟随祂是对他们最好最有利的。这柱子是耶和华持续同在的可见确据。耶和华的同在意味着,在整个旅途中,以色列人总会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且有不间断的保护。
有趣的是,这里用的是 "神" (希伯来文 Elohim),而非 "耶和华" (希伯来文 Yahweh)。"神" 强调的是祂与创造物的关系,而 "耶和华" 强调祂与人类的关系。"神" 反映祂的创造主权 (创世记 1 章),而 "耶和华" 是用于祂与百姓的盟约关系。神和耶和华的名字都在本章出现,来强调祂与百姓关系的双重层面。
出埃及记 13:17-22 解释
17 节开启了出埃及记的全新段落,一直到过红海 (15:21)。它所描述的是从埃及到红海的路程。有人认为这一部分一直延续到 18 章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不管怎样,出埃及是从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开始的。他们进应许之地的路线并不是直接的,因为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领" (希伯来文 nahah) 一词用于诗篇 23:3, 诗人说耶和华 "领" 他走义人的路。这暗指带领是直奔目标的。"非利士地的道路" 是非常直的路线,沿着地中海的东北方向,从埃及到迦南地直接路过 "非利士地"。走这条路只需要几周就可以到达,因为它 "近"。
还有另一件事需要考虑,穿过非利士地的东北路线一定会引发战争拦阻,因为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译为 "后悔" (希伯来文 naham) 的词也用于创世记 6:6, 神说祂 "后悔" 造人类。这词也用在其它语境中表示后悔或情绪上的痛 (士师记 2:18)。神担心在遇到造成生命威胁的战争时,以色列人会后悔离开他们在埃及似乎不那么危险的生活环境。
为了避免这一点,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要到达红海,以色列人必须前往他们所处之地 (即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出埃及记 8:22) 的东南方路线。"领" (希伯来文 sabab) 与 17 节的不同。这里的词暗示以迂回的方式引导以达到目标。耶和华知道祂的百姓,知道对百姓而言,更直的路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是的,这会花较长的时间来履行应许,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最好的。
神带领他们进入旷野,允许他们看到祂供应和保护的更多彰显,使他们的信心增长。神知道他们还没有做好争战的准备。祂并不改变,也不会给祂儿女无法承受的试炼,总会保证他们有出路 (哥林多前书 10:13)。
尽管如此,当这一代人到达应许之地,有能力争战时,依然不愿意相信。虽然他们已经多次见证神的供应,但依然抱怨,不信靠祂 (民数记 14 章)。因此,他们要在旷野徘徊,直到新一代有足够信心和勇气为得神所应许之地而争战的人兴起。我们将看到神对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所说的主要指示是要刚强 (约书亚记 1:6-9)。信心,勇气和面对反对的意愿是顺从的亲密伙伴。
最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对以色列人而言,重要的是不要像一群疯狂,无组织的暴徒一样离开。耶和华希望他们以有秩序,明智的形式离开。"带兵器" 离开意味着他们以"军阵"的方式排列,或许是要在潜在敌人出现时可以传递所处位置,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威胁。神的供应通常是非常实际的。
19 节包括一个履行承诺的记载。这里,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对他们说:'神必眷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这应验了创世记 50:25 的经文,在那里约瑟要求那一代的以色列人承诺,当他们去迦南时,要带上他的骸骨。圣经始终如一地强调履行承诺,兑现应许,誓言,约定的重要性,不论时间如何流逝,都要如此。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神差饥荒临到以色列,因为扫罗违背了几百年前约书亚对基遍的誓言 (撒母耳记下 21:1-2)。
经文的下一部分 (20-22 节) 描述了神带领以色列的方式。旅程的第一阶段,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疏割和以倘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东南部,从疏割到以倘的方向可能是东南方向。因此,神并没有带祂的百姓朝东北方向行,而是满有主权地带他们朝东南方向去。
以色列人如何被带领出埃及的呢?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柱子从日间的云柱变成晚上的火柱。它不仅带领以色列的路程,也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这柱子也足够大,以提供白天的影子,晚上的光亮;它也是一个持续性的同在,因为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这是耶和华与祂百姓同在的象征。他们可以相信祂的领导力,顺服祂和跟随祂是对他们最好最有利的。这柱子是耶和华持续同在的可见确据。耶和华的同在意味着,在整个旅途中,以色列人总会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且有不间断的保护。
有趣的是,这里用的是 "神" (希伯来文 Elohim),而非 "耶和华" (希伯来文 Yahweh)。"神" 强调的是祂与创造物的关系,而 "耶和华" 强调祂与人类的关系。"神" 反映祂的创造主权 (创世记 1 章),而 "耶和华" 是用于祂与百姓的盟约关系。神和耶和华的名字都在本章出现,来强调祂与百姓关系的双重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