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诗篇 10:5-11 的含义

恶人可能会暂时兴旺,并认为上帝看不到,但诗篇作者提醒我们,神圣的正义是确定的,傲慢不能永远存在于观察一切的上帝面前。

诗篇10:5-11的开篇写道: “他所行的,时时亨通;你的审判在他眼中之外;至于他一切的敌人,他都嗤之以鼻” (第5节)。这些话语突显了恶人似乎事事都成功的令人不安的表象。他傲慢地嘲笑上帝的公义,也嘲笑那些反对他的人,对任何最终的惩罚都置之不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属灵真理:当邪恶看似猖獗时,它会考验义人的信心,促使他们依靠上帝,而不是看得见的结果(参见哈巴谷书1:13)。

他自言自语:“我必不动摇,世世代代都不遭灾。” (第6节)在这里,作恶者以为自己坚不可摧,可以免于自身行为的后果。这种心态传达出一种完全自信的心态,对上帝的干预毫不畏惧,这与圣经中给出的警告相呼应:骄傲常常蒙蔽人,使他们看不到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脆弱(见雅各书4:6)。在古代以色列的背景下,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拥有世俗的权力,忘记了他们的力量是暂时的,并且受制于上帝的主权。

他的口里满是咒骂,诡诈,欺压;他的舌头底下是奸恶和奸恶。 (第7节)诗篇将恶人的言语描绘成一种毁灭的力量,充满了欺骗和恶意。言语虽然有力,但在这里却成为他内心败坏的延伸,在社区和人际关系中煽动伤害。这种恶毒言语的模式与圣经中警戒信徒不要用言语撒谎,欺压或作假见证的主题相呼应,提醒信徒要管住自己的嘴(见雅各书3:6)。

他潜伏在村庄的隐蔽处;在隐蔽处杀害无辜者;他的眼睛偷偷注视着不幸的人。 (第8节)在那个村庄是日常生活中心但往往缺乏坚固防御的时代,不法之徒会掠夺毫无戒心的旅人或居民。恶人的策略是伏击弱者,在贪婪或恶意的驱使下。这些意象唤起了一种隐蔽的压迫感,他们的行为虽然不为人知,却给弱势群体带来了深深的苦难。

他潜伏在隐秘之处,如同狮子潜伏在洞穴中;他潜伏着要捉住困苦的人;他把困苦的人拉进网里,就将他捉住。 (第9节)诗篇将作恶者比作狮子,描绘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捕食者追踪轻易可得的猎物。如同熟练的猎人设下陷阱,恶人埋伏着,等待着最脆弱的时刻。这节经文强调了邪恶行为背后的精心策划,他们有条不紊地伤害那些最无力抵抗的人。它捕捉到了一个痛苦的现实:不公正可以变得有预谋,有计划。

他蹲伏,他屈身,不幸的人在他大能者的手下跌倒。 (10节)诗篇延续了掠夺者狡猾的形象,描述了一种虚假谦卑的姿态。这种蹲伏的姿态看似毫无威胁,但很快就会变得暴力。“大能者”一词要么暗示着同谋,要么暗示着他打击受苦者的力量。这生动地展现了邪恶如何伪装自己,随时准备向那些已被苦难压垮的人发起攻击。

他自言自语:“神竟忘记了;他掩面不看。” (第11节)这节经文揭示了恶人行为的根源:以为神不察觉也不关心。拒绝神的道德监督,导致他肆无忌惮地行事,不惧怕审判。圣经一贯驳斥这种想法,表明神是全知全能的,也是公义的,任何行为,无论善恶,都逃不过祂的眼目(见希伯来书4:13)。最终,诗人将诉诸主公义的本性,相信神圣的审判会在指定的时间到来。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