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篇25:4-7诗篇25:4-7 commentary中,以色列王大卫(约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在位)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将你的路教训我。” (第4节)时,他寻求神的指引,而非依靠自己的聪明。这恳求展现出一种谦卑的姿态,他认识到主的道路高于人的智慧,只有神的教导才能引导人走上义路(以赛亚书55:9以赛亚书55:9 commentary)。大卫的一生充满挑战——他的统治时期充斥着战争,政治动荡和道德挣扎——但他始终如一地向神寻求属灵和实际的指引。
“求祢指教我祢的路” (第4节)这句话强调了大卫的祈求并非仅仅为了获得一时的洞察力,而是寻求持续的指引,引导我们应对人生的方方面面。大卫承认自己对主的依赖,也强调了历代信徒的一个关键原则:要信靠神的启示,胜过人的策略或眼前的境况。即使在现代,祈求神的指引仍然是面对人生复杂困境时,忠信的回应(雅各书1:5雅各书1:5 commentary)。
大卫继续说道: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仰望你。” (第5节)这番话进一步肯定了这种依赖。他承认唯有耶和华拯救,并将对真理的追求与那位拥有拯救和救赎大能的神联系起来。大卫的等待并非被动,而是一种耐心,充满希望的信靠姿态。在新约中,耶稣鼓励我们效法他的依靠,说我们应该效法他,因为他心里柔和谦卑(马太福音11:29马太福音11:29 commentary)。
“我终日等候你” (第5节)这句话,强调了对坚定信靠的承诺。耐心等候上帝的时间,意味着深深地信靠上帝的计划,尽管以人的标准来看,这些计划的展开可能缓慢,但始终是为了信徒的益处。大卫的例子提醒我们,正确地等候上帝包括坚持不懈地祷告,敏锐地察觉祂的带领,并相信祂会在最合适的时刻采取行动(加拉太书6:9加拉太书6:9 commentary)。
大卫在“耶和华啊,求你记念你的慈爱和怜悯,因为这些从亘古就有。” (第6节)中,呼吁上帝永恒的品格,并呼求祂世世代代彰显的慈悲和坚忍不拔的爱。圣经中所说的怜悯,超越了短暂的同情;它表达了上帝深切的关怀,促使祂为祂的子民采取行动。大卫提及这些来自古往今来的属性,强调了上帝始终如一的信实,这可以追溯到祂与列祖立约之初(创世记12:1-3创世记12:1-3 commentary)。
“因为他们从亘古就有”这句话,强调了上帝之爱的恒久性。大卫如今盼望得着帮助,是因为他知道上帝在过去曾多次拯救他的子民。这种对慈悲上帝的信仰,贯穿了以色列的历史,并延续到新约时代,上帝的爱最终在耶稣基督身上彰显,祂向所有寻求祂的人彰显怜悯(马可福音1:41马可福音1:41 commentary)。
大卫的恳求在“求你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过犯;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慈爱记念我,因你的恩惠。” (第7节)中体现了个人的恳求。这句恳求承认了个人失败的现实,以及需要上帝的怜悯来克服过去的错误。诗人认识到上帝的慈爱——一种忠诚的,立约的爱——能够遮盖他过去的过犯。
大卫恳切祈求主因着神的良善记念他,揭示了一个强有力的真理:赦免在于神的怜悯,而非人的功绩。几个世纪后,这句话与“在基督里,罪得赦免”的保证(以弗所书1:7以弗所书1:7 commentary)相呼应。大卫发自内心的呼求,彰显了神对每个人生命历程的慈悲和恩典的介入,这始终不变。
诗篇 25:4-7 含义
在诗篇25:4-7诗篇25:4-7 commentary中,以色列王大卫(约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在位)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将你的路教训我。” (第4节)时,他寻求神的指引,而非依靠自己的聪明。这恳求展现出一种谦卑的姿态,他认识到主的道路高于人的智慧,只有神的教导才能引导人走上义路(以赛亚书55:9以赛亚书55:9 commentary)。大卫的一生充满挑战——他的统治时期充斥着战争,政治动荡和道德挣扎——但他始终如一地向神寻求属灵和实际的指引。
“求祢指教我祢的路” (第4节)这句话强调了大卫的祈求并非仅仅为了获得一时的洞察力,而是寻求持续的指引,引导我们应对人生的方方面面。大卫承认自己对主的依赖,也强调了历代信徒的一个关键原则:要信靠神的启示,胜过人的策略或眼前的境况。即使在现代,祈求神的指引仍然是面对人生复杂困境时,忠信的回应(雅各书1:5雅各书1:5 commentary)。
大卫继续说道: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仰望你。” (第5节)这番话进一步肯定了这种依赖。他承认唯有耶和华拯救,并将对真理的追求与那位拥有拯救和救赎大能的神联系起来。大卫的等待并非被动,而是一种耐心,充满希望的信靠姿态。在新约中,耶稣鼓励我们效法他的依靠,说我们应该效法他,因为他心里柔和谦卑(马太福音11:29马太福音11:29 commentary)。
“我终日等候你” (第5节)这句话,强调了对坚定信靠的承诺。耐心等候上帝的时间,意味着深深地信靠上帝的计划,尽管以人的标准来看,这些计划的展开可能缓慢,但始终是为了信徒的益处。大卫的例子提醒我们,正确地等候上帝包括坚持不懈地祷告,敏锐地察觉祂的带领,并相信祂会在最合适的时刻采取行动(加拉太书6:9加拉太书6:9 commentary)。
大卫在“耶和华啊,求你记念你的慈爱和怜悯,因为这些从亘古就有。” (第6节)中,呼吁上帝永恒的品格,并呼求祂世世代代彰显的慈悲和坚忍不拔的爱。圣经中所说的怜悯,超越了短暂的同情;它表达了上帝深切的关怀,促使祂为祂的子民采取行动。大卫提及这些来自古往今来的属性,强调了上帝始终如一的信实,这可以追溯到祂与列祖立约之初(创世记12:1-3创世记12:1-3 commentary)。
“因为他们从亘古就有”这句话,强调了上帝之爱的恒久性。大卫如今盼望得着帮助,是因为他知道上帝在过去曾多次拯救他的子民。这种对慈悲上帝的信仰,贯穿了以色列的历史,并延续到新约时代,上帝的爱最终在耶稣基督身上彰显,祂向所有寻求祂的人彰显怜悯(马可福音1:41马可福音1:41 commentary)。
大卫的恳求在“求你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过犯;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慈爱记念我,因你的恩惠。” (第7节)中体现了个人的恳求。这句恳求承认了个人失败的现实,以及需要上帝的怜悯来克服过去的错误。诗人认识到上帝的慈爱——一种忠诚的,立约的爱——能够遮盖他过去的过犯。
大卫恳切祈求主因着神的良善记念他,揭示了一个强有力的真理:赦免在于神的怜悯,而非人的功绩。几个世纪后,这句话与“在基督里,罪得赦免”的保证(以弗所书1:7以弗所书1:7 commentary)相呼应。大卫发自内心的呼求,彰显了神对每个人生命历程的慈悲和恩典的介入,这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