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诗篇 3:1-2 的含义

大卫对上帝坚定不移的信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

诗篇3:1-2中,大卫以一个标题作为这篇诗篇的开篇,表明他正处于恐惧和紧迫的时刻,并揭示了这些文字的写作背景:这是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时的诗。历史上,大卫在位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他的儿子押沙龙被权力的欲望所吞噬,发动了一场叛乱,迫使大卫逃离耶路撒冷。这一背景强调了大卫对耶和华的信靠在他统治期间最痛苦的家庭危机之一中受到了考验。

大卫离开耶路撒冷时,留下了位于犹大山地的王城。耶路撒冷作为大卫所建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属灵和政治意义。从都城逃到躲藏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他的内心一定十分悲伤,因为他的王国面临威胁,而他自己的孩子也遭到背叛。然而,本标题的主题是,逆境如何能使人更加倚靠上帝,即使其中一些敌人来自他的家人。

这段经文暗示大卫的信靠丝毫没有动摇;即使他逃亡,他也寻求上帝同在的庇护。经文提到他逃亡的情形,凸显了人类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被那些想要伤害他的人追捕——也为他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发出的真挚呼吁奠定了基础。

大卫的祷告体现在他的呼喊中: “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增多!许多人起来攻击我”(1节)。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众多敌对之人的极度沮丧。大卫曾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君王,他统一了各支派,领导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如今他发现,他那些忠实的支持者正被日益壮大的,试图推翻他的人所掩盖。这种痛苦的认识凸显了人类的脆弱以及尘世安全的脆弱。

在我们人生的危机时刻,敌意的滋长常常伴随而来。就像大卫一样,我们也会经历患难成灾,朋友四散,不确定性弥漫的时期。然而,这节经文提醒我们,当反对的声音似乎势不可挡时,耶和华仍然是我们永远的避难所。面对逆境,圣经中的例子,例如耶稣受审——众人转而反对他,最终将他钉在十字架上(路加福音23章),提醒我们,世人的不满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判决。

大卫在持续的绝望中哀叹: “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在神面前不能得救。’”(细拉)(2节)。这表明他的敌人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还攻击他,怀疑神是否愿意或有能力拯救他。这暗示着一种诽谤性的指控:如果神真的眷顾大卫,他肯定不会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这篇诗篇以此阐明了试炼如何既能产生外在的威胁,又能引发内在的试探,使人质疑神的信实。

大卫的困境也反映出他激烈的属灵争战。虽然押沙龙军队的追击是真实存在的,但听到如此多的声音宣称大卫无法获救,他的恐惧仍可能深深地扎根在灵魂深处。然而,正如其他经文所示,耶和华已证实的信实并不取决于怀疑者的意见。早在大卫登基作王之前,上帝就拯救大卫脱离歌利亚的攻击(撒母耳记上17章),祂也将再次证明自己是一位拯救者,预示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最终拯救(约翰福音19章)。

大卫面临着国家危机,家庭矛盾和个人屈辱,但他仍然转向他所认识的救赎主——相信嘲笑的声音不会否定上帝拯救的力量。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