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提出的问题,与犹太“权威”的诽谤如出一辙,他们声称保罗教导我们应当犯罪。保罗很可能也写信捍卫他以前的传道同伴和犹太同胞百基拉和亚居拉的教义(使徒行传18:18使徒行传18:18 commentary)。百基拉和亚居拉如今是罗马教会(主要由外邦人组成)的领袖,甚至在自己家中主持教会(罗马书16:3-5罗马书16:3-5 commentary),毫无疑问,他们所传讲的也和保罗时期一样,是唯独信靠的福音。
犹太“权威”们互相争论,认为保罗的教导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犯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恩典,因此我们犯罪越多,上帝就越显得仁慈(罗马书3:8罗马书3:8 commentary)。这些互相争论的“权威”声称保罗是在抛弃犹太律法,代之以犯罪的许可证。但保罗坚决否认他们的指控,说道: “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可!反倒坚固律法” (31节) 。
保罗强调,信心并非废掉律法,恰恰相反。保罗宣告救恩本乎恩,也因着信,我们坚固了律法。
信心并非将律法抛诸脑后,而是维护律法。那些诽谤犹太人的“权威”践踏律法,他们声称自己遵守律法,但实际上却违反律法(罗马书2:1罗马书2:1 commentary)。他们这样做,就是在向外邦人作恶,羞辱了神的名(罗马书2:17-24罗马书2:17-24 commentary)。
请留意罗马书前三章所呈现的种种讽刺。那些诽谤,互相竞争的犹太“权威”声称自己遵守律法并教导他人,但实际上却违背律法,诽谤上帝。这些“权威”竭力反驳保罗的教导,以便维护摩西律法,但这样做却将律法抛诸脑后。诽谤者声称保罗的教导是,既然在上帝面前称义是一份白白的礼物,我们就应该更加犯罪,这样上帝才能更加彰显他的恩典。但保罗的教导是,耶稣复活的大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释放出来。
保罗表明,维护律法的途径是在律法之外称义,然后活出信心的生活,相信上帝的道对我们最有利。因着我们白白领受的称义,我们现在拥有耶稣复活的大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战胜罪恶(罗马书1:16-17罗马书1:16-17 commentary)。我们不应该对这一切讽刺感到惊讶,因为耶稣的教导充满了悖论。例如,耶稣教导我们,我们应当死,才能活;我们顺服,才能得自由;我们服事,作最小的,才能作第一的,作最大的(马太福音16:24-27马太福音16:24-27 commentary, 20:1620:16 commentary;23:1123:11 commentary)。
保罗非常重视这一点:在神面前称义是本乎恩典,不靠律法,而义是因信而生。当这方面出现争议时,保罗放下了在安提阿的工作,前往耶路撒冷,召集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和长老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徒行传15使徒行传15 commentary章)。
我们仍在阅读和研究他写给当时世界中心罗马教会的长信,以解答“什么是公义,以及如何获得公义?”的问题。保罗坚定地捍卫这样的立场:在上帝面前的公义是通过对耶稣的信仰而获得的免费礼物,然后通过过着信仰的生活,相信上帝的方式对我们最好,通过耶稣的复活力量,获得公义的经验和好处(罗马书1:16-17罗马书1:16-17 commentary)。
人性本能地倾向于遵守规则。我们都倾向于用规则来为自己辩护,并试图控制他人。保罗坚守一个现实:再多的法律也无法改变人心,而这正是耶稣降临人间所要解决的人类核心需求。耶稣承担了世人的罪,使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救赎;他们只需要相信并凭着信心接受这份礼物(约翰福音 3:14-15约翰福音 3:14-15 commentary;罗马书 4:1-3罗马书 4:1-3 commentary)。
罗马书 3:31 含义
保罗提出的问题,与犹太“权威”的诽谤如出一辙,他们声称保罗教导我们应当犯罪。保罗很可能也写信捍卫他以前的传道同伴和犹太同胞百基拉和亚居拉的教义(使徒行传18:18使徒行传18:18 commentary)。百基拉和亚居拉如今是罗马教会(主要由外邦人组成)的领袖,甚至在自己家中主持教会(罗马书16:3-5罗马书16:3-5 commentary),毫无疑问,他们所传讲的也和保罗时期一样,是唯独信靠的福音。
犹太“权威”们互相争论,认为保罗的教导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犯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恩典,因此我们犯罪越多,上帝就越显得仁慈(罗马书3:8罗马书3:8 commentary)。这些互相争论的“权威”声称保罗是在抛弃犹太律法,代之以犯罪的许可证。但保罗坚决否认他们的指控,说道: “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可!反倒坚固律法” (31节) 。
保罗强调,信心并非废掉律法,恰恰相反。保罗宣告救恩本乎恩,也因着信,我们坚固了律法。
信心并非将律法抛诸脑后,而是维护律法。那些诽谤犹太人的“权威”践踏律法,他们声称自己遵守律法,但实际上却违反律法(罗马书2:1罗马书2:1 commentary)。他们这样做,就是在向外邦人作恶,羞辱了神的名(罗马书2:17-24罗马书2:17-24 commentary)。
请留意罗马书前三章所呈现的种种讽刺。那些诽谤,互相竞争的犹太“权威”声称自己遵守律法并教导他人,但实际上却违背律法,诽谤上帝。这些“权威”竭力反驳保罗的教导,以便维护摩西律法,但这样做却将律法抛诸脑后。诽谤者声称保罗的教导是,既然在上帝面前称义是一份白白的礼物,我们就应该更加犯罪,这样上帝才能更加彰显他的恩典。但保罗的教导是,耶稣复活的大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释放出来。
保罗表明,维护律法的途径是在律法之外称义,然后活出信心的生活,相信上帝的道对我们最有利。因着我们白白领受的称义,我们现在拥有耶稣复活的大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战胜罪恶(罗马书1:16-17罗马书1:16-17 commentary)。我们不应该对这一切讽刺感到惊讶,因为耶稣的教导充满了悖论。例如,耶稣教导我们,我们应当死,才能活;我们顺服,才能得自由;我们服事,作最小的,才能作第一的,作最大的(马太福音16:24-27马太福音16:24-27 commentary, 20:1620:16 commentary;23:1123:11 commentary)。
保罗非常重视这一点:在神面前称义是本乎恩典,不靠律法,而义是因信而生。当这方面出现争议时,保罗放下了在安提阿的工作,前往耶路撒冷,召集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和长老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徒行传15使徒行传15 commentary章)。
我们仍在阅读和研究他写给当时世界中心罗马教会的长信,以解答“什么是公义,以及如何获得公义?”的问题。保罗坚定地捍卫这样的立场:在上帝面前的公义是通过对耶稣的信仰而获得的免费礼物,然后通过过着信仰的生活,相信上帝的方式对我们最好,通过耶稣的复活力量,获得公义的经验和好处(罗马书1:16-17罗马书1:16-17 commentary)。
人性本能地倾向于遵守规则。我们都倾向于用规则来为自己辩护,并试图控制他人。保罗坚守一个现实:再多的法律也无法改变人心,而这正是耶稣降临人间所要解决的人类核心需求。耶稣承担了世人的罪,使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救赎;他们只需要相信并凭着信心接受这份礼物(约翰福音 3:14-15约翰福音 3:14-15 commentary;罗马书 4:1-3罗马书 4:1-3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