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使徒行传 15:1-6 含义

来自犹大的假教师来到安提阿。他们声称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对此说法提出异议。安提阿教会派保罗和巴拿巴去耶路撒冷与使徒和长老们商议。在旅途中,两人访问了腓尼基和撒马利亚的教会,向信徒们讲述了他们的传教之旅。在耶路撒冷,保罗和巴拿巴报告了加拉太相信耶稣的外邦人的情况。作为回应,一些法利赛人要求这些外邦人接受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

使徒行传 15:1-6 引入了关于外邦人和摩西律法的辩论。在第一次传教之旅后,保罗和巴拿巴在叙利亚安提阿的家乡教会度过了一段时间,为那里的信徒服务。第 14 章的结尾告诉读者,保罗和巴拿巴向安提阿人描述了他们的旅行和在加拉太的事工,“他们和门徒们在一起呆了很久”(使徒行传 14:28)。保罗在加拉太书 2:1 中提到的“十四年”可能与保罗在与西拉一起开始第二次传教之旅之前在叙利亚安提阿度过的“很长一段时间”相同(使徒行传 15:40)。

在经历了传教之旅中的许多麻烦之后,保罗和巴拿巴无疑在安提阿享受了一些平静和稳定。但是另一场考验即将来临。一种错误的教义声称,必须接受割礼才能在上帝眼中被宣告为义人,这种教义很快传到了安提阿。这引起了一场巨大的争论,以至于使徒和长老们不得不在耶路撒冷召开会议来回答这个问题。

即使在那里,争论也没有结束。从保罗写给各个教会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错误的教导仍然存在。保罗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用耶稣基督福音的真理来对抗错误的教导上。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介绍了错误的教导及其起源:

有些人从犹太下来,开始教导弟兄们,“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第 1 节)。

这种错误教导的根源是一些从犹地亚下来的人。圣经通常把从犹地亚或耶路撒冷出发的任何旅程称为下来,因为犹地亚的地形多山。犹地亚的耶路撒冷海拔超过 2500 英尺。耶路撒冷和犹地亚是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

割礼是划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仪式,正如上帝与亚伯拉罕所发起的,是他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标志(创世记 17:10-14)。要求人民必须按照摩西的习俗接受割礼,就等于要求皈依犹太教,并履行宗教仪式的全部义务,才能得救

叙利亚安条克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 300 英里处,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至少需要几周的陆路旅行( 见地图)。

我们进一步看到,在本章后面的耶路撒冷会议辩论开始时,一些信主的法利赛教派(第 5 节) 声称外邦人必须信奉犹太教。这些从犹大来到安提阿的可能属于同一教派,也许是使者。这有点像反福音主义的发生,或者说是后福音主义,法利赛传教士被派出去教导信徒除了信仰耶稣之外还要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才能得救

这条信息的底线是,这些外邦信徒仅仅通过相信并不能完全得救。当我们在圣经中看到“得救”这个词时,我们知道它说的是“从某事中解脱出来”,上下文决定了从什么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推断出,所讨论的救恩是从罪中解脱出来并在上帝面前称义的救恩。我们可以从本章后面的经文中观察到,彼得所说的就是这种救恩:

“但我们(犹太人)信,我们得救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外邦人)一样。”
(使徒行传 15:11)。

因此,这些来自犹大的反福音传道者的观点可以说是“信心不足以在上帝眼中称义——它还需要受割礼。”反福音传道者可能说,在上帝眼中称义需要信心加上割礼。更有可能的是,通过说“受割礼”,他们还包括了犹太仪式的全部实践,以便在上帝眼中称义。我们可以从保罗将这种错误教导描述为遵循律法的各种段落中推断出这一点(罗马书 3:21, 28)。

此外,彼得在反驳这一错误教导时,将其描述为试图让外邦信徒“负上我们祖先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使徒行传 15:10)。这意味着除了一次性的割礼程序之外,还有一项义务,因为公元一世纪及之前的宗教犹太人至少在实践割礼方面是一致的。他们“不能负”的“轭”意味着完美地遵守完整的摩西律法(总共 613 条律法),很少有犹太人能声称自己做到了这一点。

在整个保罗的教导中,他始终坚持认为,将割礼和遵守犹太律法强加给外邦人是错误的——为了得救而给信仰添加任何东西,都是在说耶稣的死是不够的。保罗断言,除了基督的死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拯救我们免于因罪而与他分离。这适用于一件事(例如割礼)或许多事情(例如按照犹太宗教律法生活)。

这些假教师开始在安提阿教会教导弟兄们。他们最初受到欢迎,因为他们来自犹大(可能来自耶路撒冷本身),可能被认为是使徒和长老派来劝诫安提阿信徒的牧师。犹大是宗教权威之地。因此,他们会带来一种隐含的权威。

安提阿教会是由逃离耶路撒冷迫害的犹太基督徒难民建立的(使徒行传 9:1)。他们在安提阿建立了教会。这是一个混合会众,吸引了信奉耶稣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耶路撒冷教会(犹大的首都)和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一直保持着积极、有益的关系。

巴拿巴本人在安提阿教会早期曾受耶路撒冷长老的差遣,到那里教导信徒(使徒行传 11:19-23)。安提阿的信徒回报犹大的关怀,也送钱帮助耶路撒冷的信徒,以备饥荒(使徒行传 11:29)。

但据我们所知,这些来自犹大的所带来的教导是安提阿人从未听过的。他们声称,

“你们若不按摩西的习俗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这些来自犹大希望外邦信徒成为皈依犹太教的犹太人,并遵循犹太教的宗教习俗。他们声称,除非他们这样做,否则他们就无法得救。成为皈依者首先要接受割礼。割礼是属于上帝与亚伯拉罕之约的明显象征(创世记 17:13)。这是以色列人(上帝的子民)与周围国家(外邦人)之间的身体区别。这些假教师希望外邦信徒不再是外邦人,他们认为这会阻止他们真正得救

安提阿教会虽然由犹太人创立,部分由犹太人领导,但主要由希腊信徒组成(使徒行传 11:20-21)。这些希腊外邦人以前是信奉多神的异教徒,在皈依之前可能不熟悉犹太教的教义或有关弥赛亚的预言。

虽然在现代,我们认为基督教是一种渗透文化的信仰(应该如此——加拉太书 3:28),但在教会时代开始时,情况并非如此。对于这些信奉希腊的人来说,他们对耶稣的信仰更像是他们加入了犹太教,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因为耶稣首先是犹太人的弥赛亚。创立教会的使徒是犹太人,耶稣在谈到他的使命时说,他来是为了履行摩西颁布的律法(马太福音 5:17)。

如果其他犹太人从耶路撒冷来传授犹太教知识,希腊信徒们肯定会认真对待他们的话。安提阿教会存在多年,但从未有人告诉外邦人要接受割礼。因此,突然声称外邦人必须成为犹太教徒会让人困惑,但很难立即驳斥。

从叙利亚安提阿的外邦人的角度来看,你们已经领受了圣灵,你们已经派遣了传教士,你们已经看到所有这些奇妙的事情发生,而现在这些其他犹太教师来了,说:“实际上,你们还没有真正得救。如果你真的想得救,那么你也必须按照我们告诉你的去做。”你们曾经相信耶路撒冷以前的权威,而现在有相互冲突的权威。你相信谁?

这些安提阿的外邦信徒最初是通过一群犹太教师的教导而开始信仰犹太弥赛亚的,现在又面临着其他犹太人敦促他们成为真正的犹太人。这本来会让人感到困惑,但可能很有说服力。当犹太的权威告诉你一些具有永恒后果的事情时,你不会掉以轻心。

然而,当这些教师来的时候,保罗巴拿巴就在安提阿。他们刚从第一次传教之旅归来。这种新教义完全是杜撰的。耶稣从来没有教导外邦人应该皈依犹太教,他的使徒们也没有教导他们,他们从他那里学习,与他一起传道,并见证了他的复活和升天。

我们无法确定,但有可能巴拿巴在耶稣在世时就认识他,或者巴拿巴是耶稣返回天堂后不久五旬节期间信主的犹太人之一。无论如何,巴拿巴从一开始就是教会的一部分(使徒行传 4:36)。使徒们给他起了绰号“巴拿巴”,意思是“鼓励之子”。他与他们很熟悉,很受尊敬,并且非常熟悉耶稣和使徒们的真正教义。

保罗曾多次在异象中见到耶稣并与他交谈(使徒行传 9:3-6、22:17-21、哥林多后书 12:1-4)。他被耶稣任命为外邦人的使徒,向他们传播福音的好消息(罗马书 11:13、提摩太后书 1:8-11)。

保罗和巴拿巴都知道,犹太教师们所说的并非来自弥赛亚。他们说的话是出于人的意图,而不是上帝的意图。因此,保罗和巴拿巴强烈反对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并成为犹太人的想法:

保罗、巴拿巴与众人大大地争论辩论,弟兄们就定意叫保罗、巴拿巴和他们几个人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讨论所辩论的(第 2 节)。

路加将他们的反应描述为一场大争论,这意味着巨大的分歧,导致了与他们之间的辩论。这里的代词“他们”指的是来自犹太的教师。这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的情况。这对耶稣基督是谁、他成就了什么以及上帝对人类的救赎计划至关重要。

这场大争论可能发生在教师们第一次向弟兄们提出他们的主张时,保罗和巴拿巴在信徒的聚会中站起来,斥责这种教导。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和巴拿巴都积极与这些相互竞争的权威进行辩论。这些和平之人在捍卫真理时进入了战斗模式。他们用真理反驳这种错误的教导,导致了这场辩论

来自犹大的教师们没有屈服或重新评估他们的主张。辩论并没有以一方说服另一方而结束。因此,安提阿教会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决定他们应该去这个新教义的源头,犹太权威的源头:耶路撒冷。

弟兄们(安提阿的信徒)组织了一个团队来代表他们的教会:他们决定让保罗、巴拿巴和其他一些人(路加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讨论此事(第 2 节)

保罗和巴拿巴可能急于离开,不仅是为了平息此事,也是为了确保他们与使徒和长老们在这一问题上意见一致。保罗和巴拿巴认识使徒(彼得、约翰、马太和其他人)和长老(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是其中的首席长老)(加拉太书 1:18-19、2:9、使徒行传 4:36、9:27、11:30),他们想澄清他们都在传授关于耶稣的相同信息。 “这个问题”这个短语指的是来自犹大的教师们声称外邦信徒必须接受割礼才能得救。 

这群安提阿信徒在保罗和巴拿巴的带领下,选择从陆路前往耶路撒冷,而不是沿着地中海的贸易路线航行。保罗和巴拿巴利用这次旅程传播了他们前往塞浦路斯和加拉太(现代土耳其的一部分)的成功传教之旅的好消息。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传教之旅,因此中东的教会还不知道现在整个罗马帝国都出现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新教堂(使徒行传 13:43、48-49、14:21-23)。

路加写道:

因此,他们受教会差遣,途经腓尼基和撒马利亚,详细地描述了外邦人的皈依,给众弟兄带来了极大的欢喜(第 3 节)。

路加在使徒行传 11:19 中首次提到福音传到腓尼基,但福音的传播“只传给犹太人”。路加在使徒行传 8:5 中提到福音传到撒玛利亚人。正如安提阿教会的起源一样,犹太难民在腓尼基撒玛利亚传扬基督和福音的好消息, 因为他们正在逃离耶路撒冷对信徒的迫害。

保罗曾经领导了这场迫害信徒的行动,当时他憎恨基督的追随者,还不信主(使徒行传 8:1)。他无意中帮助建立了腓尼基和撒马利亚的教会,将信徒从耶路撒冷赶到这些地区现在,作为基督福音的信徒和传道人,他是这些教会的访客,向他们介绍他在塞浦路斯和加拉太(故意)建立的新教会。

保罗和巴拿巴传播的惊人消息是外邦人皈依基督教。这是犹太人所没有想到的。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争论他们崇拜的哪种方式更好(约翰福音 4:20)。他们俩都会惊讶于福音传到了外邦人那里。值得赞扬的是,这个消息给所有弟兄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信徒们很高兴福音传到了那些他们可能被教导要鄙视的人那里。

腓尼基是现代的黎巴嫩,古代城市泰尔和西顿就位于此地,至今仍然存在。撒马利亚是耶路撒冷和犹大以北的一个省,那里有一半犹太人口。这些人是以色列北部王国残余的后裔,在亚述征服以色列后,他们与苏美尔人、波斯人和叙利亚定居者通婚(列王纪上 12:16-19,列王纪下 17:24-41)。

在沿着腓尼基海岸和穿过撒马利亚的旅程中,保罗和巴拿巴向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信仰团体讲述他们的传教之旅。他们详细描述了外邦人的皈依(第 3 节)。

他们复述的重点是,他们所到之处,从塞浦路斯到皮西底的安提阿,再到吕斯特拉和特庇,希腊外邦人都相信弥赛亚。外邦人的皈依意味着外邦人相信耶稣基督会拯救他们脱离罪恶,使他们与上帝和好,并赐予他们永生(约翰福音 3:14-15)。他们的皈依是从异教和无知转变为相信上帝的儿子。就是这样,除了重生为基督的身体之外,没有其他皈依。他们既不需要皈依犹太教,也不需要皈依犹太教。

这对那些在腓尼基撒马利亚听到的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美妙的消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犹太人或部分犹太人。路加描述说,外邦人相信耶稣的消息给所有弟兄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有趣的是,当他们前往耶路撒冷与法利赛人领袖辩论外邦人的救恩时,路上听到外邦人信耶稣的人都欢呼雀跃。他们没有问:“但他们受过割礼吗?”这些弟兄显然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相信耶稣基督会拯救他们,仅此而已。

保罗、巴拿巴和他们的同伴一到达目的地,耶路撒冷的教会就聚集起来,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大会议:

保罗和巴拿巴到了耶路撒冷,受到教会、使徒和长老的接待,并报告神为他们所行的一切事(第 4 节)。

第一件事是听保罗和巴拿巴讲述他们的传教之旅,以及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讲述了使徒行传第 13-14 章中的每一件事。他们去过的每个地方,遇到的反对,通过他们所行的每一个奇迹——所有这些都告诉了耶路撒冷教会以及那里的使徒和长老们

我们所说的教会,意味着我们所说的是耶路撒冷的信徒,因为“教会”仅仅指聚集在一起的信徒。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是使徒长老。长老指的是教会的领袖,教会的领袖是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使徒指的是耶稣选择作为他的主要门徒的人。教会领袖的这次聚会可以称为耶路撒冷会议。

保罗和巴拿巴宣告了喜讯:塞浦路斯岛和加拉太地区(现今土耳其的一部分)的外邦人现在都信了耶稣基督。这些外邦人已经成立了教会团体,由长老管理(使徒行传 14:21-23)。

引发这次会议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外邦人是否需要接受割礼才能得救(使徒行传 15:1-2)。听到许多外邦人相信弥赛亚的消息后,一些出席会议的领导人站在了前往安提阿教会的犹太人一边。他们站起来说,这些希腊信徒需要成为犹太人:

唯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第5节)

这些属于法利赛教派的人也被描述为相信耶稣。

在耶稣传道期间,有几个法利赛人相信耶稣,或者至少暗暗钦佩他(马可福音 15:42-45,约翰福音 3:1-2,19:39)。现在,在他复活之后,法利赛派的一些人似乎真的相信耶稣是基督。这些人相信耶稣是应许给以色列的弥赛亚,因此接受了圣灵。他们无疑也受过洗礼。在统治委员会(议会)和不相信耶稣的犹太人眼中,他们可能也失去了一些地位。

法利赛信徒对救赎的理解是有缺陷的,救赎是指在上帝眼中被称义,圣灵的作用是使信徒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 5:17)。他们显然认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是许多人在上帝眼中获得正确地位的第一步。

他们似乎一致认为,这些不洁的、以前信奉多神教的希腊外邦人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他为他们的罪而死,然后复活,这是件好事。他们也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外邦人也应该相信他是件好事。但这些外邦人仍然是外邦人。

这些信耶稣的法利赛人现在声称,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才能得救。他们进一步教导说,外邦人受割礼后,还需要教导他们遵守摩西律法。因此,他们说,外邦人必须相信耶稣,皈依犹太教,从事犹太宗教活动,才能在上帝眼中称义。

法利赛人又回到了将外邦人带入犹太社会的旧模式(出埃及记 12:48)。他们试图遵循将非犹太人变成皈依者的旧程序。但耶稣的死而复活并不是为了试图说服外邦人成为犹太皈依者。他没有为我们的罪承受上帝的愤怒,以便希腊人会考虑接受割礼。他没有征服死亡,以便外邦人能够保持洁食。

罗马世界各地都已经有外邦改信者,比如保罗传福音的加拉太会堂里的那些人(使徒行传 13:16、43、14:1)。自从摩西颁布律法以来,就有外邦人皈依犹太教(路得记 1:16)。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与外邦人成为犹太人无关。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拯救了所有人脱离罪恶,并给予所有相信的人永生的应许(约翰福音 3:14-15)。

保罗的大部分传道工作都与反对这种错误的教导有关,这种教导要求除了信靠耶稣之外,还要加上其他东西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在上帝眼中被宣告为义。保罗写给加拉太人和罗马人的信主要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加拉太书 3:2,罗马书 3:29-30)。保罗一贯主张,没有人能通过律法在上帝眼中称义。即使是以色列的族长亚伯拉罕,也是因信称义的(罗马书 4:1-3)。

尽管保罗和其他教会领袖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坚决反对这种错误教导,但外邦人应该受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的错误教导仍将存在。从现代意义上讲,遵守宗教规则是获得上帝眼中正义的必要条件,这种观念也是这种观念的一种版本。看来,我们人类不喜欢这样一种观念:我们不需要为上帝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必须接受他的恩典才能重生为他的家人。

从人的角度来看,专注于控制外在行为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在其他人眼中被证明是正当的(雅各书 2:21)。我们习惯于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因为我们无法看透别人的内心。但上帝可以,他根据内心来判断(希伯来书 4:12)。当亚伯拉罕相信时,这被认为是他的正义(创世记 15:6,罗马书 4:3)。除了上帝,没有人知道亚伯拉罕当时相信上帝的承诺。后来,当亚伯拉罕献出以撒时,人们才知道他相信(雅各书 2:21)。

我们倾向于通过评判或谴责来推进自己的议程。但这种做法会导致人们无休止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为自己辩护。它会产生分裂而不是团结。保罗和巴拿巴坚持真理,但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重要性。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忠实地侍奉上帝并寻求他人的最大利益。

保罗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信中暗示,这些行割礼的人和异教徒一样被误导;他们教导上帝是交易性的,是可以被强迫、操纵和安抚的对象。他们想把外邦人变成犹太改宗者,其实只是出于控制欲、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吹嘘改宗者(马太福音 23:15,加拉太书 6:12-13,2:4)。这些“假弟兄”教导加拉太信徒需要受割礼,这可能是对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传教之旅的报告的回应,他们寻找保罗和巴拿巴引导信奉基督的外邦人,以便将他们皈依犹太教。

这种认为犹太宗教仪式系统能带来正义的想法对我们人类很有吸引力,因为它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接受度。我们人类对接受有着强烈的需求,我们喜欢我们可以控制被接受的观念。因此,我们被上帝是交易性的、可以被强迫的想法所吸引。

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不是交易性的。上帝不需要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提供给他。他希望我们真正地服从他,而不是把他当作可以操纵的偶像(诗篇 51:16-17,诗篇 40:6-8,撒母耳记上 15:22,阿摩司书 5:21-22,以赛亚书 44:14-18)。

当这教派的法利赛人声称外邦人确实需要受割礼才能得救时,使徒和长老们就聚集在一起调查此事(第 6 节)

这里的使徒大概是指耶稣最初的十个门徒(加上代替加略人犹大的马提亚),他们在耶稣传道期间一直跟随他,向他学习,行神迹,与他一起宣扬神的国度。他们也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

出席这次会议的在世使徒有彼得、约翰、马太、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西门、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多马、达太和马提亚(他取代了叛徒加略人犹大——使徒行传 1:26)。雅各是西庇太的儿子,约翰的兄弟,几年前被希律亚基帕斩首(使徒行传 12:2)。

长老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其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新约圣经中:雅各,保罗称他为“我们主的兄弟”。雅各被认为是长老中的领袖(加拉太书 1:19)。这个雅各和耶稣同母异父,都是玛利亚(马太福音 13:55)。雅各是约瑟的儿子,而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意味着雅各是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因为耶稣是由圣灵所孕育的(路加福音 1:35)。

在耶稣的一生和传道生涯中,他的兄弟们并不相信他(约翰福音 7:5)。但似乎在耶稣复活后,他的兄弟们开始信他,并成为耶稣的奴仆(雅各书 1:1)。雅各成为耶路撒冷长老使徒中著名的“支柱”或领袖(加拉太书 2:9),并撰写了《雅各书》(雅各书 1:1),而耶稣的另一个同父异母兄弟犹大(或犹大)撰写了《犹大书》(犹大书 1:1)。

彼得对使徒们所说的“必须给外邦信徒行割礼,并要求他们遵守摩西律法”的主张给出了否定的回应。雅各对长老们所说的“没有必要”的主张也给出了否定的回应。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