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约书亚记 4:1-7 含义

约书亚记 4:1-7 描述了十二个人如何从约旦河干涸的河床上捡起十二块石头,以纪念耶和华如何使约旦河干涸,允许他的圣约子民渡过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

约书亚记 4:1-7 中,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时,收集石头建造纪念碑,以纪念上帝的旨意。

最后一部分描述了耶和华如何奇迹般地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这条长156英里(约249公里)的河流,从加利利海向南北流淌,最终汇入死海。约旦河涨潮时,上帝拦阻了上游的水流,切断了下游的水流,让抬约柜的利未祭司站在河里的干地上,直到以色列人全部渡过约旦河(约书亚记3:14-17)。当以色列人全部渡过约旦河后,耶和华对约书亚说话(1节)。

“全民”指的是所有以色列人,包括长老,体弱者和儿童。它也包括吕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的战士。他们选择在约旦河以东定居,因为那里是畜牧业的黄金地段(《民数记》32章)。

征服迦南几个世纪后,由于吕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位于约旦河东岸,他们成为以色列最先被亚述征服并流放的支派(历代志上5:26)。最初的计划是让他们继承约旦河西岸的土地,但他们坚持要东岸的土地。上帝允许了他们的请求,因为他知道这最终并不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如果他们顺服上帝的安排,或许会更好。

虽然这两个半支派会把妻子,孩子和牲畜留在东岸,但他们要“带着兵器”先于同胞以色列人过去,与敌人作战,攻占迦南地(申命记 3:18-22)。就这样,以色列所有支派都顺利抵达了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人被迫在旷野等待了大约四十年,才跨越东部的地理边界(约旦河),进入迦南地。迦南地是一片“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3:8),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合以色列人建立自治社会。从埃及步行到西奈,再到迦南,除了在西奈山扎营的时间外,只需几周时间(出埃及记19)。

在旷野中,第一代以色列人,年满20岁,因不信上帝的应许,被注定要在旷野度过余生,并死在那里(《民数记》13和14章)。十二个以色列探子勘察迦南,回来报告说,征服迦南人是不可能的。只有约书亚和迦勒两位探子宣称他们相信上帝会履行他的应许,将这片土地赐给以色列人。约书亚和迦勒幸免于上帝的惩罚。十个不信的探子死于瘟疫,以色列十二支派被禁止进入应许之地。相反,他们的子孙将继承这片土地。

第一代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传承下来,这四十年恰好与以色列探子在迦南侦察的四十天相符。约书亚和迦勒是第一代人中唯一蒙神允许进入应许之地的人,因为他们相信神会将这片土地赐给以色列。新一代人信靠神的话语,凭着信心渡过了约旦河。渡河之后,耶和华吩咐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给他进一步的指示。耶和华吩咐他说: “你要从民中拣选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第2节)

像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一样,新约的信徒也必须凭着信心生活,顺服圣灵,借此我们获得力量去遵行祂的指示。希伯来书的作者多次将旷野中的以色列人与信靠耶稣的人作了比较。

正如旧约中的第一代以色列人未能证明自己对上帝的忠心,未能承受地土为业一样,新约的信徒也可能未能证明自己的忠心,也有可能“亏缺”了他们的基业(希伯来书3:6)。上帝应许新约信徒承受的基业,是按照上帝最初的计划,分享基督对地球的统治(希伯来书2:7-9)。

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勉信徒,要优先考虑那属神的“惧怕”,免得“亏缺”我们所承受的基业(希伯来书4:1)。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活出顺服的生命。

对以色列人来说,进入应许之地就等于进入神的安息(希伯来书3:18)。信徒只需相信,就能进入神的“安息”,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2:17)。然而,除了与神共度永恒之外,还有另一种“安息”(希伯来书4:8-9)。那就是基业赏赐的“安息”,当基督有一天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时,与他一同作王(希伯来书2:10)。

旧约中第一代不信的以色列人未能进入神的安息,得着他们的产业(进入应许之地),但他们仍然是神的子民。神仍然在旷野施行奇迹,供应他们的所需(申命记8:3-4)。同样,新约的信徒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这是一项已完成的工作。无论我们之后的行为如何,我们都是神的儿女(希伯来书3:1)。

问题在于我们的奖赏——我们人生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我们被劝勉要追求这额外的“安息”(希伯来书4:8-9),这安息指的是完成上帝所托付给我们的工,作为奖赏而获得基业的机会(以弗所书2:10)。如果我们不顺服,上帝就不会允许我们进入这“安息”。

希伯来书的作者并非说信徒会错过与神共度永生的机会,而是说我们可能会错过拥有神赐予我们的基业的奖赏。保罗本人也断言,信徒重生时就被安置在基督里,因此,如果神拒绝一个信徒,就等于拒绝自己(提摩太后书 2:13)。所有相信耶稣的人都是神的儿女(约翰福音 3:5, 14-15)。

但为了获得基业的赏赐,我们必须将信心与听道结合起来,持续每日操练对神的信心,并顺服祂。神应许以色列人,祂会赐给他们应许之地,“只是他们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听见的人没有信心与祂联合”(希伯来书4:2)。第一代以色列人没有遵行神的吩咐,因此未能获得在应许之地居住的基业。

希伯来书的作者运用这种对比,希望我们聆听,并将所听与信结合起来,并付诸行动。耶稣为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榜样,要我们信靠神的应许(腓立比书2:5-9)。我们也被赐予了神为我们预备的基业,与基督同作后嗣(罗马书8:17b)。希伯来书2章也描述了这基业,耶稣“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叫那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希伯来书2:10)。新约的信徒被敦促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心和顺服来拥有我们的基业。

赐给以色列人的基业应许,并没有使第一代人受益,因为他们没有凭着信心行事(希伯来书3:18-19)。同样,如果没有信心去行在神的应许上,神的应许对我们也没有益处。要拥有神的应许,我们必须行在神的应许上。没有对神的信心,我们就无法顺服祂;信心是获得基业赏赐的必需条件(希伯来书3:18-19)。

正如希伯来书第二章所述,一切权柄都赐给了耶稣,因为祂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希伯来书 2:9-10)。祂渴望与所有信靠祂,跟随祂的人分享这权柄,即使他们也像祂一样遭受世人的拒绝(希伯来书 2:10,启示录 3:21)。我们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去实现我们与上帝,自然以及彼此和谐共处,统治地球的计划(希伯来书 2:7-9),正如第一代人因不顺服而得知自己无法承受应许之地时所哀恸一样(民数记 14:39)。

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由以撒和雅各而来。上帝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创世记 32:28)。雅各有十二个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因此,耶和华吩咐约书亚吩咐十二个人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他吩咐他们: “你们从这里,从约旦河中取十二块石头来” (第3节)。

旧约中多次记载了人们竖立大石头来纪念重大事件的情况。雅各立一块石头“为柱子,浇油在上面”,以记念他在伯特利做的梦(创世记 28:18)。后来,他又立一块石头“为证堆”,作为他和拉班之间的证据(创世记 31:45-47)。同样,“撒母耳取一块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以标记以色列人战胜非利士人的地点(撒母耳记上 7:12)。在约书亚记中,以色列人要从干涸的河床中,从祭司脚站立的地方,十二块石头。他们要把石头带过去,放在他们今晚要住宿的地方

纪念是人类重要的工具。照相机于1816年发明,正是源于人类渴望留下纪念的愿望。我们人类往往会忘记上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尤其是在生活美好的时候。用文字或影像来纪念,能提醒我们上帝永恒不变的爱,并在我们肉体试图否认上帝在我们生命中亲密介入时,帮助我们坚固自己。

十二个被拣选的人要从抬着约柜的利未祭司所站的河里,拾取十二块石头。他们要用这些石头立起一座纪念碑,纪念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换句话说,这些石头将作为纪念,庆祝耶和华如何奇迹般地带领祂的约民从干地上过河,最终开始占领上帝向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起誓应许的土地(创世记 15:18, 26:3, 28:13)。

以色列的新领袖约书亚遵照耶和华的吩咐行了。他召集了从以色列人中拣选的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第4节)。选好这些人之后,约书亚对他们说:“你们再过约旦河中,到耶和华你们神的约柜那里去” (第5节)。

约柜是一个包金的木柜,里面安放着耶和华写下十诫的石版。约柜是一件圣物,象征着耶和华的宝座,代表着祂与祂的圣约子民同在(出埃及记 25:10-22)。约柜里存放着十诫的第二部分,亚伦那根开杏花的杖,以及一碗吗哪。约柜的盖子也被称为“施恩座”,是上帝告诉摩西祂将与他相会的地方。

“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在施恩座之上。”
出埃及记 25:22

因此,以色列人需要跟随利未祭司抬着的约柜,好让上帝引导他们,使他们战胜仇敌,进入迦南地。耶和华会为以色列人这样做,因为他是他们的上帝

翻译为“主”的希伯来语是雅威(Yahweh),即自存永在的神,祂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3:14)。它的用法常常强调神与以色列人的立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雅威是宗主国的统治者,以色列是附庸国。祂是他们的立约伙伴,始终关心他们,并为他们的最大利益行事。在我们这段经文中,神确保祂的子民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占领祂应许给他们的土地。因此,祂为他们提供了约柜,象征祂与他们同在。

这些人要像以色列人一样,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过河,“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约书亚记3:17)。等河水还干涸的时候,他们就返回河床。约书亚吩咐十二个人,每人取一块石头扛在肩上,按着以色列人的数目。“十二”这个数字彰显了以色列在约书亚领导下的团结(出埃及记24:4)。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用十二块石头代表整个国家,再合适不过了。

福音书中用数字十二来代表以色列及其十二个部落。

  1. 耶稣选择了十二个门徒,他们注定要统治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
  2. 耶稣让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复活(路加福音 8:42),在同一个故事中,他又治愈了一个患十二年不洁流产的妇女(路加福音 8:43)。

路加福音第八章中的这两位妇女都是真实存在的女人,她们都被耶稣治愈了。但她们似乎也象征着以色列,预言中预期的弥赛亚将使以色列复活(何西阿书6:1-2),并洁净以色列的污秽(以西结书36:24-25)。

在接下来的两节经文中,约书亚揭示了这些石头的用途。他说:“这要在你们中间作证据” (第6节)。这些石头将作为见证,教导未来的以色列人认识耶和华的伟大。约书亚这样说: “日后,你们的子孙问你们:‘这些石头对你们意味着什么?’”约书亚预见到有一天,以色列的子孙会问他们的父母,这些石头对他们来说象征着什么。因此,他给了他们答案,描述了过河的奇迹和约柜的功能。他告诉父母要这样说: “因为约旦河的水在耶和华的约柜前断绝了;约柜过约旦河的时候,约旦河的水就断绝了。 ”(第7节)

这让人想起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前的第一个逾越节。摩西吩咐百姓说:

“你们到了耶和华所应许赐给你们的地,就要守这礼。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这礼对你们有什么意义?’你们就说:‘这是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他击杀埃及人,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却救了我们各家。’于是百姓低头下拜。”
出埃及记 12:25-27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整个过程中,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几个神迹。他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释放出来,为他们分开红海,

“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出埃及记 14:22

此外,在旷野的旅程中,以色列人面临着严峻的处境,包括食物匮乏。但耶和华奇迹般地每天赐下吗哪,一种从天而降,形似面包的物质,喂养他们(出埃及记 16:4;诗篇 78:24)。即使以色列人口渴难耐,他也指示摩西用杖“击打磐石”,使水从磐石中流出(出埃及记 17:6)。在约书亚记中,百姓经历了另一个奇迹:在干地上渡过约旦河。

宗主上帝通过约书亚和祭司的领导,引领祂的圣约子民。当约旦河泛滥时,祂止住了水,使地面干涸。因着祂的恩典,所有以色列人都从干地上过河。那些经历过这奇迹的人不应独享,而应将这奇迹传扬给未曾经历渡河的后代。因此,祂吩咐以色列人将这些石头从河中捞出,立在那里,作为以色列子民永远的纪念。换句话说,这些石头将永远提醒以色列人,祂为祂的圣约子民行了何等的伟大。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