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马可福音 10:23-27 含义

马可福音 10:23-27 强调了财富的挑战和对上帝的信任的必要性,表明救赎只有通过上帝的力量才有可能,而不是靠人类的功绩。

正如我们所见,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23节)。我们看到,一位富人因为耶稣吩咐他变卖所有的财物而伤心地走开,主在之后对门徒说了这番话。耶稣想要教导门徒,就告诉他们,贪恋财富会妨碍人对神的忠诚。当时,耶稣正前往耶路撒冷,途经约旦河以东的地区(通常被称为佩雷亚)。耶稣强调富人全心全意追求神所面临的困难,以此强调财富如何成为信靠和服侍主的障碍。

这是多么困难啊!”这句话并非必然谴责拥有财富,而是告诫人们不要让财富占据生活的重心。圣经经常警告财富的潜在危险,教导我们贪爱金钱会成为属灵的陷阱(参见提摩太前书6:10)。因此,耶稣的话语对各个时代的门徒来说,既温柔又迫切地提醒他们,要优先考虑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物质财富的虚荣。

要阅读我们关于金钱和财产的文章,请点击此处。

耶稣环顾门徒,使这句话切合个人需要,也与门徒息息相关。祂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看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真理:任何人,无论贫富,都必须计算跟随祂的代价。虽然财富可以带来实际的祝福,但绝不能凌驾于对神的顺服和信心之上。

接下来,门徒们对他的话感到希奇。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24节)。门徒们的惊讶表明,他们正在努力理解一种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中,一个人的财富可能被视为蒙神恩宠的证据。他们的文化背景很可能告诉他们,富足象征着神的认可,所以听到耶稣如此强烈地强调财富的内在危险,他们感到很惊讶。

当耶稣回应称他们为“小子”时,祂既展现了爱,又彰显了权威,提醒他们,他们需要引导,就像蒙爱的学生在一位智慧的老师手下一样。祂重申进入神国的挑战,强调救恩并非来自人的能力或自给自足,而是来自神恩典的供应。门徒们的惊讶表明,主对国度的视角往往与我们心中的假设不同。

此外,耶稣的话语强调了亲近上帝所需的真诚和谦卑。每一代的门徒都应该思考,他们是依靠自己的资源,还是依靠上帝本身。耶稣慈爱地瓦解了错误的信心,使祂的追随者能够保持真正的信靠。

耶稣继续宣告: “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25节)这幅生动的图画将巨大的骆驼与微小的针眼进行了对比,以说明寄希望于财富的人完全臣服于全能者是多么困难。针眼可能指的是古代城市中常见的骆驼大小大门,里面是人形大小的小门。

耶稣的旨意是要深入人心,使每个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能意识到我们必须彻底地依靠上帝。当财产成为一个人身份的锚时,那颗心几乎不可能拥有得救和作门徒所需的谦卑。

耶稣的比喻也呼吁听众审视自己的优先事项。门徒必须愿意放下一切——财富,地位或个人野心——以便将自己完全放在救主的脚前,认识到神的国不是靠人的手段买来的,而是靠神的恩典才能进入的。

然后,我们看到门徒的反应:他们更加希奇,对他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26节)。他们的惊呼表达了真正的震惊和担忧。他们很可能想知道,即使是虔诚的人或那些被视为蒙神恩宠的人,是否真的有人能够满足如此严格的得救条件。

这个问题或许会在每一代感到自己无力证明配得上神国的信徒心中回响。门徒们开始意识到,进入神的国并非在于积攒地上的财富或行善,而是在于神自己的大能和怜悯在一颗甘心乐意的心中运行。

门徒们的惊讶,不禁让他们——也让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类的善良或富足都不能保证得救,那么还有希望吗?他们的困惑,为耶稣深刻的回答奠定了基础,直指福音的核心。

最后,耶稣满怀希望地回答: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 (27节)祂引导他们注视真正救恩的源头:唯独神。人类的努力,成就或资源都不足,但神大能的手能成就我们所不能的。这提醒我们,救恩是神的恩赐,而非人的作为。

耶稣强调上帝的大能,重新调整了门徒的视角。纵观历史,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亚伯拉罕的时代,到公元30年左右耶稣的传道生涯,上帝始终是救赎的发起者。在旧约中,上帝与亚伯拉罕的约是建立在应许之上,而非亚伯拉罕人的能力之上(创世记15:6)。耶稣也秉承了同样的原则,他为信靠他的人赐下新生命。

耶稣的总结为每一位信徒提供了永恒的安慰:当疑虑浮现,资源显得不足时,信徒可以记住,在上帝面前,即使是骆驼也能穿过针眼。换句话说,救赎源于上帝的恩典,取决于信徒是否愿意倚靠上帝无限的可能性。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