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可福音 5:1-13马可福音 5:1-13 commentary 平行的福音记载是马太福音 8:28-32马太福音 8:28-32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路加福音 8:26-33路加福音 8:26-33 commentary。
在马可福音 5:1-13马可福音 5:1-13 commentary 中,耶稣遇到一个住在坟墓中的被鬼附身的人,他将他从折磨中解救出来。
他们来到海的对岸,进入格拉森人的国家(第 1 节)。
代词“他们”指的是乘船来到海对岸的耶稣和他的门徒(马可福音 4:35-36马可福音 4:35-36 commentary)。
平静了海上的风暴之后(马可福音 4:39马可福音 4:39 commentary),耶稣和门徒来到了加利利海的对岸。他们很可能是从西北海岸的某个地方渡海而来的,可能离迦百农城不远。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耶稣站在船上,面对着岸边听他讲道的人群,向人群讲了许多寓言(马可福音 4:1-2马可福音 4:1-2 commentary)。
耶稣离开的城市和地区是犹太文化,是罗马加利利地区的一部分。耶稣和门徒进入的海的另一边是希腊文化。这就是为什么马可把它描述为格拉森人的国家。
格拉森人是格拉森的居民,格拉森是位于格拉森城以北的一座城市,位于加利利东岸。路加也将耶稣所到之处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路加福音 8:26路加福音 8:26 commentary)。
马太将这个地区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马太福音 8:28a马太福音 8:28a commentary)——指的是格拉森城周围的地区。
格拉达拉位于内陆约十英里处,位于加利利海东南,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格拉达拉是十城邦的十个希腊城市之一,十城邦是亚历山大大帝在三个多世纪前征服后建立的地区。在耶稣时代,这十个城市是罗马省份十城邦的一部分。
希波斯是德卡波利斯的另一个城市,它坐落在俯瞰大海的山丘上,耶稣和门徒来到的这个国家属于格拉森的政治范围。这解释了为什么马太将加利利海的东岸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马太福音 8:28a马太福音 8:28a commentary)。
格拉德拉是比格雷格萨更显眼的城市。但格雷格萨距离耶稣和门徒上岸的地方更近。
因此,马太写下了该地区较大,较著名的城市的名称,而马可和路加在这一点上都更为精确,他们提到了更靠近耶稣船登陆地点的城镇名称——格拉森人的国家。 两种描述都是准确的。
如上所述,十城邦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家园。在犹太邻居眼中,他们是外邦人,却公然表现出异教习俗。
马可和马太都用“彼岸”这个词来表示加利利海东岸这个文化独特的地区。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海的另一边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国家——由不信神的罪人组成。
耶稣一下船,就立刻遇见一个从坟墓里出来,被污鬼附身的人迎面而来(第 2 节)。
经文暗示耶稣刚一踏出船,那个被污鬼附身的人就来找祂。那人立刻遇见了耶稣。这瞬间的相遇凸显了这一刻的戏剧性,仿佛黑暗势力认识到了耶稣的权威,无法忽视祂的存在。
马可把遇见耶稣和门徒的那个人描述为一个被污鬼附身的人,他从坟墓里出来。他被污鬼附身意味着这个人被鬼附身了。正如稍后将进一步详述的那样,他从坟墓里出来意味着这个被鬼附身的人并非恰好从坟墓里出来,而是生活在死人的坟墓中。
马太福音记载有两个被鬼附身的人,而不是像马可和路加那样(路加福音 8:27路加福音 8:27 commentary),他们从坟墓里冲向耶稣(马太福音 8:28b马太福音 8:28b commentary)。
这种报道上的差异并不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
马太记载了两个人的在场,而马可和路加则着重描写了这次相遇中更著名或更占主导地位的人物。这种文学选择与两位福音书作者在传达神学和叙事意义时突出关键人物的倾向相一致。
这种叙事手法——关注最突出的人物,而不是详细描述每个参与者——是古代著作中的常见做法。通过强调最突出的人物,福音书作者简化了他们的叙述,同时保留了事件的本质。
这种模式再次出现在耶稣在耶利哥医治盲人的记载中:
马太提到两个人,而马可和路加则集中提到一个人,这种模式适用于他们各自对格拉森人国家被魔鬼附身的人的记述。
马可说,当耶稣和他的门徒上岸后,一个被污鬼附身的人立刻从坟墓里出来迎接他们,之后他开始详细地描述这个被鬼附身的人(被鬼附的人)的状态:
他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再捆绑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因为他屡次被脚镣和铁链捆锁,铁链竟被他挣断,脚镣也被他弄碎,始终没有人能制伏他。他昼夜不停地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并用石头自伤(第 3-5 节)。
这个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思想和身体的控制。
他没有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墓地里,周围都是坟墓。在那个时代,坟墓通常是凿出来的洞穴,用来埋葬死者。格拉森人居住的加利利东岸有许多悬崖,为这些洞穴墓穴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考古学家在加利利东岸的悬崖边发现了古墓,这些古墓位于古城格拉森(格拉森人的国家)附近,耶稣和他的门徒就是在那里登陆的。这些发现是支持圣经记载的证据。
马克强调了被恶魔附身的男人的非凡力量。
没人能再束缚住他,即使用铁链也束缚不住他。尽管他所在城市的人们经常用镣铐和铁链将他捆绑起来,以防止他伤害自己或他人,但这个恶魔的超自然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身上的所有锁链都被扯断了,镣铐也被打碎了。马克补充说,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制服他。
马克还描述了被附身的男人在被污灵控制期间所遭受的自我伤害。
他昼夜不停地在坟墓和山间尖叫,并用石头自残。马克描述了魔鬼给这个人造成的极度痛苦。他的尖叫声昼夜不停地从坟墓中回荡,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魔鬼还迫使他用石头自残。马克的措辞可能暗示他向自己扔石头或用石头刮伤皮肤,但无论如何,这个人的身体因这些暴力行为而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马太福音描述了被鬼附的人“极其残暴,甚至没有人能从那条路上经过”(马太福音8:28马太福音8:28 commentary)。
这些细节表明,邪灵附身者会对自己和他人施加极大的暴力。虽然圣经并不总是提供其他被邪灵附身者的具体描述,但考虑到邪灵折磨的性质,他们很可能经历过类似的行为和折磨。
在描述了被污鬼附身的人所遭受的可怕遭遇之后,马可描述了耶稣和门徒遇见他时所发生的事。
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上前来,向他下拜,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们有什么相干?指着神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6-7节)。
马可记载说,被鬼附的人远远看见了耶稣,但他没有说这个距离有多远。言外之意是,这个距离足够远,以至于这个人跑到耶稣面前时必须跑起来。
当他来到耶稣面前时,被污鬼附身的人就俯伏在祂面前。这说明这个人里面的邪灵已经认出了他们面对的是谁,也认出了耶稣作为神所拥有的巨大权柄和能力。
当他跪拜耶稣的时候,被污鬼附身的人大声喊叫: “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以神的名义恳求你,不要折磨我!”
马克解释了被鬼附身的人说这话的原因。
因为耶稣曾对他说:“污鬼,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第 8 节)
魔鬼认出耶稣是神的化身,承认他是至高神的儿子,是三位一体神中的一员。
通常情况下,耶稣禁止邪灵透露他的身份(马可福音 1:34马可福音 1:34 commentary, 33 commentary,11-12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4:34-35路加福音 4:34-35 commentary, 4:414:41 commentary)。他这样做可能至少有两个原因,包括:
与耶稣使邪灵闭嘴的其他事例不同,马可,路加和马太没有记载耶稣在这件事上阻止邪灵宣告他的身份。原因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目击者是被邪灵附身的人,耶稣,他的门徒,可能还有几个猪倌(第 11 节)。
魔鬼们背叛了上帝,与路西法一同堕落,他们把耶稣视为自己的对手。在上帝与魔鬼之间的宇宙精神冲突中,地球上的王国是这场斗争的战场。
鬼魔认识到耶稣的权柄,大声问说:“我们彼此有什么相干?”
他们的问题可以改写为:“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和“你为什么在这里?”
马太的记述还包括邪灵问耶稣的一个问题:
“你是提前来这里折磨我们的吗?”(马太福音 8:29b马太福音 8:29b commentary)
邪灵的问题表明它们非常清楚耶稣掌握在它们手中的权力,以及它们即将履行的义务,即服从耶稣的命令,从那人身上出来。邪灵完全知道它们对上帝的反抗是徒劳的,它们最终注定要失败和受到惩罚,包括被赶出国境(第 10 节)——或者,如路加所说,“落入无底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圣经说》的评论将在本评论中进一步解释有关恶魔最终的厄运以及上帝的惩罚)。
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魔鬼的问题。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们人数众多,所以我名叫‘群’” (第 9 节)。
相反,耶稣问这个人: “你叫什么名字?”
但诡异的是,回答耶稣的是附身于那人的邪灵。那人说: “我的名字是‘群’,因为我们人数众多。”
军团一词是罗马军事术语,指通常由数千名士兵组成的部队。
最著名的罗马军团是第十军团,75 多年前,它在尤利乌斯·凯撒征服高卢(现代法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狂热分子叛乱期间,这支军团后来驻扎在希波斯,这是格尔盖萨和加达拉之间的一座十城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徽章上有一个野猪头。
他开始恳求他不要让他们离开这个国家(第 10 节) 。
在此背景下,魔鬼迫切地请求耶稣不要将他们赶出这个国家,这并不意味着“离开格拉森人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恳求耶稣让他们留在格拉森或格拉森。他们并不害怕被送往罗马帝国的另一个地区或世界其他国家。他们害怕的是被赶出这个世界的国家,进入他们最终的审判和折磨之地/州/国家。
魔鬼的请求也许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最为清楚:
“他们恳求他不要命令他们进入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很可能是指塔尔塔罗斯,在 NASB-95 译本的彼得后书 2:4彼得后书 2:4 commentary 中,它被译为“地狱”:“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
深渊和地狱似乎代表着上帝对邪恶的审判之境,恶魔在这里遭受上帝的折磨和惩罚。显然,这些恶魔拼命想避免被扔进地狱。
在马太福音中,魔鬼承认他们受罚的时间是固定的,他们问耶稣:“时候还没有到,你就上这里来叫我们受苦吗?”(马太福音 8:29马太福音 8:29 commentary)。他们知道未来的审判在等着他们,至高神的儿子将行使他的权柄命令他们“下到无底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当魔鬼开始恳求耶稣不要把他们赶出那个国家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恳求他允许他们留在地球上,而不是在指定时间之前被投入折磨和审判的深渊。
要了解有关深渊和地狱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的文章:“ 地狱是什么?圣经中的冥界和地狱。”
希腊文中用于恳求的词是“parakaleo”(G3870),字面意思是“呼唤身边”。这个词有多种含义,包括“鼓励”,“恳求”,“劝告”或“安慰”。在约翰福音第 14 章和第 15 章中,耶稣使用相关术语“保惠师”来描述圣灵,即鼓励,劝告和安慰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parakaleo”传达了一种紧迫感,意思是“恳求”,“恳求”或“乞求”。第 10 节对这个词的使用表明,当邪灵看到耶稣时,他们感到无比恐惧,害怕耶稣命令他们从那人身上出来。
邪灵们承认至高神的儿子的权威,知道他有能力把他们送到他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他们知道,如果耶稣命令他们从那人身上出来,他们就无法留在那人身上。邪灵们恳求耶稣不要命令他们离开那地方(无底深渊)。
为了避免被逐出地球,魔鬼们恳求耶稣允许他们进入附近的一群猪:
那时,山上有一大群猪在吃食。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叫我们进入猪群,好叫我们进入猪群。”耶稣准许了他们(11-12节) 。
猪是猪的另一个称谓。根据摩西律法,猪被视为不洁动物,犹太人被禁止食用其肉(利未记 11:7利未记 11:7 commentary, commentary申命记 14:8申命记 14:8 commentary)。这群猪很可能是十城邦外邦人的食物来源。
一大群猪在附近的山上吃草。这大群猪有不少于两千头(第 13 节)。显然,山指的是附近的陡峭河岸(第 13 节),它形成了俯瞰东海岸的高崖。
由于害怕被扔进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魔鬼恳求耶稣允许它们进入猪群。
耶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允许他们这样做。魔鬼的请求和他们对耶稣许可的需要表明了他对超自然生物,甚至那些永远反对他的生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污鬼一出来,就进入了猪里面,猪群冲下山崖,投在海里,猪约有二千,都淹死在海里(第 13 节) 。
魔鬼听从了耶稣的命令并做了他允许他们做的事。
鬼从那人身上出来,就进入猪群。
马克说,当恶魔进入猪群时,猪群就冲下陡峭的河岸,掉进海里,被淹死了。
恶魔让猪自我毁灭,就像他们折磨和毁灭被他们附身的人一样。
耶稣将这个人从邪灵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使他从一直遭受的精神折磨中恢复过来。由于耶稣的缘故,这个人现在摆脱了邪灵的折磨,重新恢复了自我。
马可福音 5:1-13 含义
与马可福音 5:1-13马可福音 5:1-13 commentary 平行的福音记载是马太福音 8:28-32马太福音 8:28-32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路加福音 8:26-33路加福音 8:26-33 commentary。
在马可福音 5:1-13马可福音 5:1-13 commentary 中,耶稣遇到一个住在坟墓中的被鬼附身的人,他将他从折磨中解救出来。
他们来到海的对岸,进入格拉森人的国家(第 1 节)。
代词“他们”指的是乘船来到海对岸的耶稣和他的门徒(马可福音 4:35-36马可福音 4:35-36 commentary)。
平静了海上的风暴之后(马可福音 4:39马可福音 4:39 commentary),耶稣和门徒来到了加利利海的对岸。他们很可能是从西北海岸的某个地方渡海而来的,可能离迦百农城不远。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耶稣站在船上,面对着岸边听他讲道的人群,向人群讲了许多寓言(马可福音 4:1-2马可福音 4:1-2 commentary)。
耶稣离开的城市和地区是犹太文化,是罗马加利利地区的一部分。耶稣和门徒进入的海的另一边是希腊文化。这就是为什么马可把它描述为格拉森人的国家。
格拉森人是格拉森的居民,格拉森是位于格拉森城以北的一座城市,位于加利利东岸。路加也将耶稣所到之处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路加福音 8:26路加福音 8:26 commentary)。
马太将这个地区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马太福音 8:28a马太福音 8:28a commentary)——指的是格拉森城周围的地区。
格拉达拉位于内陆约十英里处,位于加利利海东南,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格拉达拉是十城邦的十个希腊城市之一,十城邦是亚历山大大帝在三个多世纪前征服后建立的地区。在耶稣时代,这十个城市是罗马省份十城邦的一部分。
希波斯是德卡波利斯的另一个城市,它坐落在俯瞰大海的山丘上,耶稣和门徒来到的这个国家属于格拉森的政治范围。这解释了为什么马太将加利利海的东岸描述为“格拉森人之地”(马太福音 8:28a马太福音 8:28a commentary)。
格拉德拉是比格雷格萨更显眼的城市。但格雷格萨距离耶稣和门徒上岸的地方更近。
因此,马太写下了该地区较大,较著名的城市的名称,而马可和路加在这一点上都更为精确,他们提到了更靠近耶稣船登陆地点的城镇名称——格拉森人的国家。 两种描述都是准确的。
如上所述,十城邦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家园。在犹太邻居眼中,他们是外邦人,却公然表现出异教习俗。
马可和马太都用“彼岸”这个词来表示加利利海东岸这个文化独特的地区。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海的另一边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国家——由不信神的罪人组成。
耶稣一下船,就立刻遇见一个从坟墓里出来,被污鬼附身的人迎面而来(第 2 节)。
经文暗示耶稣刚一踏出船,那个被污鬼附身的人就来找祂。那人立刻遇见了耶稣。这瞬间的相遇凸显了这一刻的戏剧性,仿佛黑暗势力认识到了耶稣的权威,无法忽视祂的存在。
马可把遇见耶稣和门徒的那个人描述为一个被污鬼附身的人,他从坟墓里出来。他被污鬼附身意味着这个人被鬼附身了。正如稍后将进一步详述的那样,他从坟墓里出来意味着这个被鬼附身的人并非恰好从坟墓里出来,而是生活在死人的坟墓中。
马太福音记载有两个被鬼附身的人,而不是像马可和路加那样(路加福音 8:27路加福音 8:27 commentary),他们从坟墓里冲向耶稣(马太福音 8:28b马太福音 8:28b commentary)。
这种报道上的差异并不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
马太记载了两个人的在场,而马可和路加则着重描写了这次相遇中更著名或更占主导地位的人物。这种文学选择与两位福音书作者在传达神学和叙事意义时突出关键人物的倾向相一致。
这种叙事手法——关注最突出的人物,而不是详细描述每个参与者——是古代著作中的常见做法。通过强调最突出的人物,福音书作者简化了他们的叙述,同时保留了事件的本质。
这种模式再次出现在耶稣在耶利哥医治盲人的记载中:
马太提到两个人,而马可和路加则集中提到一个人,这种模式适用于他们各自对格拉森人国家被魔鬼附身的人的记述。
马可说,当耶稣和他的门徒上岸后,一个被污鬼附身的人立刻从坟墓里出来迎接他们,之后他开始详细地描述这个被鬼附身的人(被鬼附的人)的状态:
他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再捆绑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因为他屡次被脚镣和铁链捆锁,铁链竟被他挣断,脚镣也被他弄碎,始终没有人能制伏他。他昼夜不停地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并用石头自伤(第 3-5 节)。
这个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思想和身体的控制。
他没有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墓地里,周围都是坟墓。在那个时代,坟墓通常是凿出来的洞穴,用来埋葬死者。格拉森人居住的加利利东岸有许多悬崖,为这些洞穴墓穴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考古学家在加利利东岸的悬崖边发现了古墓,这些古墓位于古城格拉森(格拉森人的国家)附近,耶稣和他的门徒就是在那里登陆的。这些发现是支持圣经记载的证据。
马克强调了被恶魔附身的男人的非凡力量。
没人能再束缚住他,即使用铁链也束缚不住他。尽管他所在城市的人们经常用镣铐和铁链将他捆绑起来,以防止他伤害自己或他人,但这个恶魔的超自然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身上的所有锁链都被扯断了,镣铐也被打碎了。马克补充说,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制服他。
马克还描述了被附身的男人在被污灵控制期间所遭受的自我伤害。
他昼夜不停地在坟墓和山间尖叫,并用石头自残。马克描述了魔鬼给这个人造成的极度痛苦。他的尖叫声昼夜不停地从坟墓中回荡,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魔鬼还迫使他用石头自残。马克的措辞可能暗示他向自己扔石头或用石头刮伤皮肤,但无论如何,这个人的身体因这些暴力行为而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马太福音描述了被鬼附的人“极其残暴,甚至没有人能从那条路上经过”(马太福音8:28马太福音8:28 commentary)。
这些细节表明,邪灵附身者会对自己和他人施加极大的暴力。虽然圣经并不总是提供其他被邪灵附身者的具体描述,但考虑到邪灵折磨的性质,他们很可能经历过类似的行为和折磨。
在描述了被污鬼附身的人所遭受的可怕遭遇之后,马可描述了耶稣和门徒遇见他时所发生的事。
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上前来,向他下拜,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们有什么相干?指着神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6-7节)。
马可记载说,被鬼附的人远远看见了耶稣,但他没有说这个距离有多远。言外之意是,这个距离足够远,以至于这个人跑到耶稣面前时必须跑起来。
当他来到耶稣面前时,被污鬼附身的人就俯伏在祂面前。这说明这个人里面的邪灵已经认出了他们面对的是谁,也认出了耶稣作为神所拥有的巨大权柄和能力。
当他跪拜耶稣的时候,被污鬼附身的人大声喊叫: “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以神的名义恳求你,不要折磨我!”
马克解释了被鬼附身的人说这话的原因。
因为耶稣曾对他说:“污鬼,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第 8 节)
魔鬼认出耶稣是神的化身,承认他是至高神的儿子,是三位一体神中的一员。
通常情况下,耶稣禁止邪灵透露他的身份(马可福音 1:34马可福音 1:34 commentary, 33 commentary,11-12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4:34-35路加福音 4:34-35 commentary, 4:414:41 commentary)。他这样做可能至少有两个原因,包括:
与耶稣使邪灵闭嘴的其他事例不同,马可,路加和马太没有记载耶稣在这件事上阻止邪灵宣告他的身份。原因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目击者是被邪灵附身的人,耶稣,他的门徒,可能还有几个猪倌(第 11 节)。
魔鬼们背叛了上帝,与路西法一同堕落,他们把耶稣视为自己的对手。在上帝与魔鬼之间的宇宙精神冲突中,地球上的王国是这场斗争的战场。
鬼魔认识到耶稣的权柄,大声问说:“我们彼此有什么相干?”
他们的问题可以改写为:“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和“你为什么在这里?”
马太的记述还包括邪灵问耶稣的一个问题:
“你是提前来这里折磨我们的吗?”
(马太福音 8:29b马太福音 8:29b commentary)
邪灵的问题表明它们非常清楚耶稣掌握在它们手中的权力,以及它们即将履行的义务,即服从耶稣的命令,从那人身上出来。邪灵完全知道它们对上帝的反抗是徒劳的,它们最终注定要失败和受到惩罚,包括被赶出国境(第 10 节)——或者,如路加所说,“落入无底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圣经说》的评论将在本评论中进一步解释有关恶魔最终的厄运以及上帝的惩罚)。
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魔鬼的问题。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们人数众多,所以我名叫‘群’” (第 9 节)。
相反,耶稣问这个人: “你叫什么名字?”
但诡异的是,回答耶稣的是附身于那人的邪灵。那人说: “我的名字是‘群’,因为我们人数众多。”
军团一词是罗马军事术语,指通常由数千名士兵组成的部队。
最著名的罗马军团是第十军团,75 多年前,它在尤利乌斯·凯撒征服高卢(现代法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狂热分子叛乱期间,这支军团后来驻扎在希波斯,这是格尔盖萨和加达拉之间的一座十城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徽章上有一个野猪头。
他开始恳求他不要让他们离开这个国家(第 10 节) 。
在此背景下,魔鬼迫切地请求耶稣不要将他们赶出这个国家,这并不意味着“离开格拉森人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恳求耶稣让他们留在格拉森或格拉森。他们并不害怕被送往罗马帝国的另一个地区或世界其他国家。他们害怕的是被赶出这个世界的国家,进入他们最终的审判和折磨之地/州/国家。
魔鬼的请求也许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最为清楚:
“他们恳求他不要命令他们进入深渊。”
(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很可能是指塔尔塔罗斯,在 NASB-95 译本的彼得后书 2:4彼得后书 2:4 commentary 中,它被译为“地狱”:“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
深渊和地狱似乎代表着上帝对邪恶的审判之境,恶魔在这里遭受上帝的折磨和惩罚。显然,这些恶魔拼命想避免被扔进地狱。
在马太福音中,魔鬼承认他们受罚的时间是固定的,他们问耶稣:“时候还没有到,你就上这里来叫我们受苦吗?”(马太福音 8:29马太福音 8:29 commentary)。他们知道未来的审判在等着他们,至高神的儿子将行使他的权柄命令他们“下到无底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
当魔鬼开始恳求耶稣不要把他们赶出那个国家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恳求他允许他们留在地球上,而不是在指定时间之前被投入折磨和审判的深渊。
要了解有关深渊和地狱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的文章:“ 地狱是什么?圣经中的冥界和地狱。”
希腊文中用于恳求的词是“parakaleo”(G3870),字面意思是“呼唤身边”。这个词有多种含义,包括“鼓励”,“恳求”,“劝告”或“安慰”。在约翰福音第 14 章和第 15 章中,耶稣使用相关术语“保惠师”来描述圣灵,即鼓励,劝告和安慰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parakaleo”传达了一种紧迫感,意思是“恳求”,“恳求”或“乞求”。第 10 节对这个词的使用表明,当邪灵看到耶稣时,他们感到无比恐惧,害怕耶稣命令他们从那人身上出来。
邪灵们承认至高神的儿子的权威,知道他有能力把他们送到他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他们知道,如果耶稣命令他们从那人身上出来,他们就无法留在那人身上。邪灵们恳求耶稣不要命令他们离开那地方(无底深渊)。
为了避免被逐出地球,魔鬼们恳求耶稣允许他们进入附近的一群猪:
那时,山上有一大群猪在吃食。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叫我们进入猪群,好叫我们进入猪群。”耶稣准许了他们(11-12节) 。
猪是猪的另一个称谓。根据摩西律法,猪被视为不洁动物,犹太人被禁止食用其肉(利未记 11:7利未记 11:7 commentary, commentary申命记 14:8申命记 14:8 commentary)。这群猪很可能是十城邦外邦人的食物来源。
一大群猪在附近的山上吃草。这大群猪有不少于两千头(第 13 节)。显然,山指的是附近的陡峭河岸(第 13 节),它形成了俯瞰东海岸的高崖。
由于害怕被扔进深渊(路加福音 8:31路加福音 8:31 commentary),魔鬼恳求耶稣允许它们进入猪群。
耶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允许他们这样做。魔鬼的请求和他们对耶稣许可的需要表明了他对超自然生物,甚至那些永远反对他的生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污鬼一出来,就进入了猪里面,猪群冲下山崖,投在海里,猪约有二千,都淹死在海里(第 13 节) 。
魔鬼听从了耶稣的命令并做了他允许他们做的事。
鬼从那人身上出来,就进入猪群。
马克说,当恶魔进入猪群时,猪群就冲下陡峭的河岸,掉进海里,被淹死了。
恶魔让猪自我毁灭,就像他们折磨和毁灭被他们附身的人一样。
耶稣将这个人从邪灵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使他从一直遭受的精神折磨中恢复过来。由于耶稣的缘故,这个人现在摆脱了邪灵的折磨,重新恢复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