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诗篇 14:4-6 含义

上帝支持正义之人,使忽视他道路的恶人感到惭愧,并为受压迫的人提供坚强的避难所。

诗篇14:4-6中,大卫——他大约在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统治以色列——表达了对那些作恶,藐视上帝之道之人的深切担忧。他哀叹道: “作恶的岂不知道吗?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并不求告耶和华。” (第4节)这些话表明,这些人随意吞吃上帝的子民,就像吃日常食物一样,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毫无羞耻或克制。他们的无知是故意的——大卫质问他们怎么能继续盲目地拒绝承认上帝。正如圣经中许多地方都提到故意的无知使人的理解变得昏暗(以弗所书4:18),这里也描述了他们选择不回应主的真理。

在这节经文中,大卫强调了那些心硬之人的实际后果。因为他们拒绝呼求耶和华,就将自己置于祂所赐的祝福和保护之外。正如世人藐视智慧,最终走向毁灭(箴言1:30-31),作恶之人无视那位渴望拯救他们的上帝,最终自食其果。大卫用吃饼来形容他们随意进食和伤害义人的方式,凸显了他们肆意欺压义人,毫无悔意,是多么容易。

这谴责也表达了诗人对神子民的重担。他称他们为“我的子民” ,强调神与以色列建立的圣约关系——当耶和华呼召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最终成为一个被拣选的国度时,这种特殊的关系就形成了(创世记12:1-3)。当恶人攻击神的圣约子民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亵渎祂的应许。他们没有呼求耶和华,就进一步与神的帮助隔绝,并将自己的生活集中在毁灭性的追求上。

大卫接着写道:“他们在那里极其恐惧,因为神与义人的世代同在” (第5节)。这里的意象转变为压迫者突然意识到的恐惧。在神大能的面前,那些曾经嘲笑祂道路的人意识到,他们选择了一条反抗全能者的道路。这恐惧的时刻与圣经中其他地方的场景相呼应,那些反对神的人突然意识到祂的大能(出埃及记14:24-25)。义人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因为他们的安全取决于神永恒的应许。

当经文说上帝与义人同在时,它强调了主的信实,祂必与所有信靠祂的人同在。义人——那些与上帝保持正确关系的人——即使在面临巨大压迫时也永远不会真正孤单。这一点与新约圣经的保证相呼应:“[上帝]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们,也不丢弃你们。’”(希伯来书13:5)。恶人心中的恐惧源于他们认识到,他们所悖逆的那一位是完全公义的,并且必为祂的子民行事。

大卫用“那里”这个词来指恶人意识到自身脆弱的特定时刻或地点。这种从自信到恐惧的突然转变,反映了人的力量与上帝全能之间的差异。尽管上帝审判的时间似乎有所延迟,但最终的现实是,那些坚守正义的人依然坚定,因为他们有主的大能和同在与他们同在。

最后,大卫继续谈到困苦人的困境: “你使困苦人的计谋蒙羞,但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 (第6节)。诗人在此指出,恶人试图羞辱受压迫的人,拒绝他们的智慧和指引。在圣经历史中, “困苦”这样的词通常指那些在压迫或不公之下受苦的人,包括上帝子民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寡妇,孤儿和穷人(以赛亚书1:17)。在一个重视地位而非公义的社会里,他们的计谋很容易被忽视。

然而,大卫坚定地宣告,受苦的人确实有避难所,那就是耶和华自己。尽管有人试图削弱他们,羞辱他们,使他们沉默,但他们仍然受到上帝保护,上帝深切关怀那些受苦的人。受苦之人的忠告不应被轻视,因为主常常选择高举谦卑的人(马太福音23:12)。即使世人嘲笑他们的观点,上帝的庇护也给予他们希望和慰藉。他们不在人类的权力结构中寻求安全,而是信靠祂永恒稳定的应许。

在这节经文的结尾,强调耶和华是避难所,彰显了上帝的慈悲本性,祂不会抛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主题在整本圣经中反复出现,提醒我们上帝对谦卑和受压迫之人的坚定承诺。大卫的话表明,即使无助的人被他人忽视,他们仍然被宇宙的创造者所认识和珍惜。因为他们信靠耶和华,他们最终永远不会蒙羞。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