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林多前书3:1-4哥林多前书3:1-4 commentary中,保罗责备哥林多的信徒,因为他们因最认同的老师而彼此分裂。保罗在信中继续说道: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人,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1节)
哥林多是希腊南部的一个主要城市,以其繁荣的商业和多元文化而闻名。保罗把基督的福音带到哥林多并建立了教会,在那里住了一年半,然后离开,去福音尚未传到的地方建立新的教会,这也是他的惯例(使徒行传18:1-11使徒行传18:1-11 commentary)。现在,他谈到读者中缺乏灵性成熟度的问题。他称他们为基督里的婴儿。这表明他们正处于信仰成熟的早期阶段。耶稣称相信他为新生(约翰福音3:3约翰福音3:3 commentary)。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中所言,新生的结果是基督里的新造。那么,目标是让基督里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的人。
在古代哥林多,主流的希腊文化以偶像崇拜为中心,这基本上为剥削和不道德行为提供了道德上的正当理由。这些在基督里的婴孩脱离了这种文化,并且仍然被这种文化所包围。因此,不道德行为在哥林多教会中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稍后会看到这一点,届时保罗会劝诫他们要处理教会内部公然的不道德行为(哥林多前书 5:1-2哥林多前书 5:1-2 commentary)。
“不能对你们讲,如同对属灵的人讲”这句话暗示着保罗希望教导他们圣经中更深层次的真理,但他们目前的成熟程度无法承受。哥林多人初信时,这些信徒就像一个还不能吃固体食物的孩子。当保罗住在他们中间时,收到这封信的哥林多信徒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为成熟信徒设计的教导。
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哥林多信徒在基督里都是新生的婴儿。然而,保罗指出,情况并没有改变。虽然他们本应成熟,不再是基督里的婴孩,但他们仍然是婴孩。保罗谈到他们先前的不成熟,以及他们如何没有得到适当的进步:
保罗说,我给你们奶喝,没有给你们饭吃,因为那时你们还不能吃。就是现在,你们还是不能吃。(第2节)
保罗用婴儿饮食的比喻来说明哥林多人领悟属灵真理的能力。正如婴儿的消化系统有限,年轻,不成熟的信徒也同样如此。正如婴儿需要简单的食物,属灵的婴孩也需要基本的教导。由此推断,保罗接下来所写的也是他认为的基本教导。
这表明接下来的教导非常基础,是基督教信仰的ABC。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保罗在本章中提出的教导是最基础的。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总结:
这些是基本原则:专注于讨基督的喜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我们就能从生命中获得最大的益处,无论是现在还是永恒。希伯来书6:1-2希伯来书6:1-2 commentary也说了类似的话,称关于“永远审判”的教导是“基督的初步教训”。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将阐明一些基本原则,帮助哥林多人预备好自己,进入更成熟的阶段。他们需要从以地上为中心,以时间为中心,转向以永恒的视角看待生命。
保罗解释说,因为你们仍属肉体。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3节)
像凡人一样生活,就是在因信基督而得救赎,圣灵内住之前,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没有改变,因为他们的心思意念没有更新(罗马书12:2罗马书12:2 commentary)。他们仍然像凡人一样顺从这个世界,过着属肉体的生活。
翻译为“属肉体的”的希腊词是“sarkikos”。它是“sarx”的形容词形式,通常翻译为“肉体”。保罗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罪性描述为需要被钉死并被圣灵取代的东西。在加拉太书5:16加拉太书5:16 commentary中,保罗将肉体视为圣灵内在的敌人。保罗为信徒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即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最基本的选择,就是跟随肉体还是跟随圣灵。
在罗马书6:13罗马书6:13 commentary中,保罗提出了同样的心智模型,他描述了信徒的基本选择:是将我们身体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还是“将自己像从死里复活的人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在圣经的心智模型中,没有第三条路。“我要按我的方式做”的选择,就是顺从“sarx”(肉体),就是顺从不义。
圣经中的公义就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祂的旨意是让我们与祂和谐相处。因此,当我们行事偏离与祂的和谐,走自己的路时,我们就是在走撒旦的道路,行祂的旨意。耶稣向使徒彼得表明了这一点,他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事,只体贴人的事。”(马太福音16:23马太福音16:23 commentary)
为了证明哥林多信徒活在属肉体而非敬虔的样式中,保罗指出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在加拉太书5:15加拉太书5:15 commentary中,保罗指出,顺着肉体而行会导致人们“相咬相吞”。保罗还列举了“情欲的事”,包括“仇恨,分争,嫉妒,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加拉太书5:20加拉太书5:20 commentary)。这些行为都源于一种“你输我赢”的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利用,毁灭或诋毁他人时,我的人生就成功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视角——一种源于人肉体欲望而非上帝真实视角的视角。在上帝的经济体系中,生命源于服务,爱和奉献。而在世界的经济体系中,生命源于榨取,剥削和滥用。
因此,当这些哥林多人表现出嫉妒和纷争时,他们行事就像普通人,而不是救赎他们并赋予他们复活力量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皇家子民。
因此,保罗会提醒他们一些基本原则,为他们改变行为奠定基础。保罗提醒他们的关键原则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基督的审判,所以我们的眼目应当仰望祂(哥林多前书 3:13-14哥林多前书 3:13-14 commentary)。
保罗现在引述了他们分裂的具体根源,说道,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第 4 节)。
我们不知道保罗从哪里得知了这种分裂。但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可能请求他帮忙,与那些说“我是属亚波罗的”的人争辩。当我们活在属肉体的视角中时,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别人也会有属肉体的视角。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很可能希望通过告诉保罗“保罗,我们和你在一起”来赢得他的好感。
相反,保罗关注的是现实,即这是一种属肉体的观点。保罗本人并非保罗的信徒,而是基督的信徒。有人告诉追随者“你不应该跟随我”,这并非自然而然。在这个世界上,领导者寻求积累和发展追随者更为自然。耶稣大力称赞施洗约翰的原因之一,似乎就是因为他正确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没有屈服于那些希望他自称是弥赛亚并为自己吸引追随者的人(约翰福音 1:21-23约翰福音 1:21-23 commentary)。
但保罗不愿活在世上。他不愿活得像个凡人,也不愿哥林多信徒活得像个凡人。他希望他们在耶稣复活的大能中活出超越的生命。他希望他们活在耶稣的眼中,而不是自己或他人身上。
通过与保罗或亚波罗结盟,哥林多人正在分裂教会团体。
亚波罗是一位博学的犹太基督徒,他在早期教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教导方式极具说服力(使徒行传18:24-28使徒行传18:24-28 commentary)。保罗在这里不会对亚波罗说任何负面的话。他只会说亚波罗是基督的同工,帮助哥林多人在信仰上成长。
保罗毫不羞于指出假教师。以下是一些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保罗在这封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并非试图表现得友善。他只是在表明,他和亚波罗在服侍神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键在于:他们都是神的仆人。他们不是被人效仿的。相反,他们应该成为帮助哥林多信徒学习凭信心行事,跟随基督的工具。
正如保罗即将强调的,基督是根基(哥林多前书3:11哥林多前书3:11 commentary),唯有在基督里,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我们最终的身份。保罗不希望跟随者说“我是属保罗的” 。他希望引导哥林多信徒归向基督,因为他们要向祂交账。
而且,正如保罗所指出的,他也要向基督交账(哥林多前书3:13哥林多前书3:13 commentary)。保罗在新约中记载的另一封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保罗自己也在仰望基督,因此他不支持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他想引导所有人归向基督。
哥林多前书 3:1-4 含义
在哥林多前书3:1-4哥林多前书3:1-4 commentary中,保罗责备哥林多的信徒,因为他们因最认同的老师而彼此分裂。保罗在信中继续说道: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人,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1节)
哥林多是希腊南部的一个主要城市,以其繁荣的商业和多元文化而闻名。保罗把基督的福音带到哥林多并建立了教会,在那里住了一年半,然后离开,去福音尚未传到的地方建立新的教会,这也是他的惯例(使徒行传18:1-11使徒行传18:1-11 commentary)。现在,他谈到读者中缺乏灵性成熟度的问题。他称他们为基督里的婴儿。这表明他们正处于信仰成熟的早期阶段。耶稣称相信他为新生(约翰福音3:3约翰福音3:3 commentary)。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7哥林多后书5:17 commentary中所言,新生的结果是基督里的新造。那么,目标是让基督里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的人。
在古代哥林多,主流的希腊文化以偶像崇拜为中心,这基本上为剥削和不道德行为提供了道德上的正当理由。这些在基督里的婴孩脱离了这种文化,并且仍然被这种文化所包围。因此,不道德行为在哥林多教会中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稍后会看到这一点,届时保罗会劝诫他们要处理教会内部公然的不道德行为(哥林多前书 5:1-2哥林多前书 5:1-2 commentary)。
“不能对你们讲,如同对属灵的人讲”这句话暗示着保罗希望教导他们圣经中更深层次的真理,但他们目前的成熟程度无法承受。哥林多人初信时,这些信徒就像一个还不能吃固体食物的孩子。当保罗住在他们中间时,收到这封信的哥林多信徒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为成熟信徒设计的教导。
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哥林多信徒在基督里都是新生的婴儿。然而,保罗指出,情况并没有改变。虽然他们本应成熟,不再是基督里的婴孩,但他们仍然是婴孩。保罗谈到他们先前的不成熟,以及他们如何没有得到适当的进步:
保罗说,我给你们奶喝,没有给你们饭吃,因为那时你们还不能吃。就是现在,你们还是不能吃。(第2节)
保罗用婴儿饮食的比喻来说明哥林多人领悟属灵真理的能力。正如婴儿的消化系统有限,年轻,不成熟的信徒也同样如此。正如婴儿需要简单的食物,属灵的婴孩也需要基本的教导。由此推断,保罗接下来所写的也是他认为的基本教导。
这表明接下来的教导非常基础,是基督教信仰的ABC。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保罗在本章中提出的教导是最基础的。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总结:
这些是基本原则:专注于讨基督的喜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我们就能从生命中获得最大的益处,无论是现在还是永恒。希伯来书6:1-2希伯来书6:1-2 commentary也说了类似的话,称关于“永远审判”的教导是“基督的初步教训”。
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将阐明一些基本原则,帮助哥林多人预备好自己,进入更成熟的阶段。他们需要从以地上为中心,以时间为中心,转向以永恒的视角看待生命。
保罗解释说,因为你们仍属肉体。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3节)
像凡人一样生活,就是在因信基督而得救赎,圣灵内住之前,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没有改变,因为他们的心思意念没有更新(罗马书12:2罗马书12:2 commentary)。他们仍然像凡人一样顺从这个世界,过着属肉体的生活。
翻译为“属肉体的”的希腊词是“sarkikos”。它是“sarx”的形容词形式,通常翻译为“肉体”。保罗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罪性描述为需要被钉死并被圣灵取代的东西。在加拉太书5:16加拉太书5:16 commentary中,保罗将肉体视为圣灵内在的敌人。保罗为信徒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即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最基本的选择,就是跟随肉体还是跟随圣灵。
在罗马书6:13罗马书6:13 commentary中,保罗提出了同样的心智模型,他描述了信徒的基本选择:是将我们身体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还是“将自己像从死里复活的人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在圣经的心智模型中,没有第三条路。“我要按我的方式做”的选择,就是顺从“sarx”(肉体),就是顺从不义。
圣经中的公义就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祂的旨意是让我们与祂和谐相处。因此,当我们行事偏离与祂的和谐,走自己的路时,我们就是在走撒旦的道路,行祂的旨意。耶稣向使徒彼得表明了这一点,他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事,只体贴人的事。”(马太福音16:23马太福音16:23 commentary)
为了证明哥林多信徒活在属肉体而非敬虔的样式中,保罗指出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在加拉太书5:15加拉太书5:15 commentary中,保罗指出,顺着肉体而行会导致人们“相咬相吞”。保罗还列举了“情欲的事”,包括“仇恨,分争,嫉妒,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加拉太书5:20加拉太书5:20 commentary)。这些行为都源于一种“你输我赢”的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利用,毁灭或诋毁他人时,我的人生就成功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视角——一种源于人肉体欲望而非上帝真实视角的视角。在上帝的经济体系中,生命源于服务,爱和奉献。而在世界的经济体系中,生命源于榨取,剥削和滥用。
因此,当这些哥林多人表现出嫉妒和纷争时,他们行事就像普通人,而不是救赎他们并赋予他们复活力量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皇家子民。
因此,保罗会提醒他们一些基本原则,为他们改变行为奠定基础。保罗提醒他们的关键原则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基督的审判,所以我们的眼目应当仰望祂(哥林多前书 3:13-14哥林多前书 3:13-14 commentary)。
保罗现在引述了他们分裂的具体根源,说道,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第 4 节)。
我们不知道保罗从哪里得知了这种分裂。但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可能请求他帮忙,与那些说“我是属亚波罗的”的人争辩。当我们活在属肉体的视角中时,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别人也会有属肉体的视角。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很可能希望通过告诉保罗“保罗,我们和你在一起”来赢得他的好感。
相反,保罗关注的是现实,即这是一种属肉体的观点。保罗本人并非保罗的信徒,而是基督的信徒。有人告诉追随者“你不应该跟随我”,这并非自然而然。在这个世界上,领导者寻求积累和发展追随者更为自然。耶稣大力称赞施洗约翰的原因之一,似乎就是因为他正确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没有屈服于那些希望他自称是弥赛亚并为自己吸引追随者的人(约翰福音 1:21-23约翰福音 1:21-23 commentary)。
但保罗不愿活在世上。他不愿活得像个凡人,也不愿哥林多信徒活得像个凡人。他希望他们在耶稣复活的大能中活出超越的生命。他希望他们活在耶稣的眼中,而不是自己或他人身上。
通过与保罗或亚波罗结盟,哥林多人正在分裂教会团体。
亚波罗是一位博学的犹太基督徒,他在早期教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教导方式极具说服力(使徒行传18:24-28使徒行传18:24-28 commentary)。保罗在这里不会对亚波罗说任何负面的话。他只会说亚波罗是基督的同工,帮助哥林多人在信仰上成长。
保罗毫不羞于指出假教师。以下是一些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保罗在这封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并非试图表现得友善。他只是在表明,他和亚波罗在服侍神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键在于:他们都是神的仆人。他们不是被人效仿的。相反,他们应该成为帮助哥林多信徒学习凭信心行事,跟随基督的工具。
正如保罗即将强调的,基督是根基(哥林多前书3:11哥林多前书3:11 commentary),唯有在基督里,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我们最终的身份。保罗不希望跟随者说“我是属保罗的” 。他希望引导哥林多信徒归向基督,因为他们要向祂交账。
而且,正如保罗所指出的,他也要向基督交账(哥林多前书3:13哥林多前书3:13 commentary)。保罗在新约中记载的另一封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保罗自己也在仰望基督,因此他不支持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的人。他想引导所有人归向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