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彼得前书 4:1-2 含义

彼得前书4:1-2讨论了耶稣在世上因顺服上帝而遭受的苦难。他的榜样应该激励那些已经向罪死的信徒,在今生今世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不是顺服我们的罪性,即使为此受苦。

彼得前书4:1-2中,彼得开始教导信徒应该如何将基督的苦难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表明了第三章中关于基督苦难的真理的一个应用。这个应用是针对彼得写这封信的那些受苦的信徒(彼得前书1:6)。彼得希望他们只因行善而受苦;神的旨意是让他们因行善而忍受敌意,为要“堵住那愚昧人无知的口”(彼得前书2:15)。

现在彼得劝勉信徒要有与基督同样的心态:基督既在肉身受过苦,你们也当将自己当作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1节)。

彼得不厌其烦地解释基督如何在肉身受苦,指的是祂身体所受的苦难。这身体的苦难先知们曾预言过(彼得前书1:11),并详细描述过(彼得前书2:21-24),其具体目的是为了救赎人类脱离罪恶(彼得前书3:18)。

彼得以基督受苦的目的为榜样,劝勉信徒也要以此为目标,武装自己。翻译为“武装自己”的希腊语动词意为“准备好或预备好自己”。这个词很少用,仅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准备是必要的,因为活出这种充满伟大目标的生活并非易事。为了同样的目标武装自己或装备/准备,暗示彼得指的是精神/属灵上的应用。

我们或许可以将这种心理过程等同于“思维方式”或心态。保罗在写给腓立比人的信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想法作为主题。希腊词“phroneo”指的是心态/心理模型/态度。这个词在这封短信中以某种形式出现了十次。

腓立比书2:5中,保罗写道:“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phroneo)。” “Phroneo” 也可以翻译为“观点”。显然,观点/思维方式/态度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明智,也可以选择糟糕。保罗要求腓立比人采取的“phroneo”(思维方式)是基督的决定,他认为遵行天父的旨意符合祂的最佳利益:

  • 身为人,受苦受难,
  • 学习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
  • 相信他父亲的回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在腓立比书2:5-10中看到这一点。这段经文断言,耶稣放弃了天堂里那极其舒适的地方,选择成为人,顺服天父,为我们的罪而死,因此被提升为万有的统治者。保罗说:“你们要有同样的心态。”

保罗希望我们也放下世间的安逸,每天背起“十字架”,顺服耶稣,不计较任何代价地跟随他,相信他的奖赏将远远超过我们所忍受的任何困难(哥林多前书 2:9,哥林多后书 4:17)。

彼得说的也是同样的话。信徒应当用一种心态来武装自己,使我们能够成就与耶稣同样的旨意。正如耶稣来到世上时所说,祂的旨意是遵行父神完美的旨意:

“那时我说:‘看哪,我来了
(在书卷上记载着我的事情)
遵行你的旨意,上帝啊”
希伯来书 10:7 引用诗篇 40:7-8)。

耶稣的目的是遵行天父的旨意。天父的旨意是要复兴人类,并藉着“受死的苦”来荣耀祂的儿子(希伯来书2:9)。

彼得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作为信徒应该采取这种心态和目的:因为在肉体中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他们现在可以在肉体中度余生,不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而活(第 1b-2 节)。

运用正确的心态,专注于正确的目标,其关键在于以成就神的旨意为核心目标。耶稣也怀有同样的心态。事实上,耶稣说:“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约翰福音8:28)彼得在这里似乎将肉体的苦难与避免活在罪中联系在一起:在肉体上受过苦的人,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关系。

这句话与保罗在罗马书第六章的教导相似:“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马书6:7)。这意味着,借着耶稣复活的大能,我们若选择运用,就有能力脱离罪而活。我们靠着圣灵行事就能做到这一点(加拉太书5:16)。当我们靠着圣灵行事时,我们行事为人就符合上帝的旨意,而这正是祂在律法中阐明的(罗马书8:4)。

罗马书第六章中提到的死亡之苦,是指信徒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不再受罪性的辖制(罗马书6:1-7)。彼得的重点是,劝勉信徒要与那位被钉十字架又复活的救主有同样的观念,好叫他们在肉身中度过余生,不再从人的情欲,乃是从神的旨意而活(2节)。

彼得的目标是让读者专注于让他们今生的人生在永恒中有意义。如果他们余生都活在人的情欲中,被肉体或罪性所支配,那么他们就浪费了在世上的时间,也失去了在天上得到奖赏的机会。使徒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点,他说: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人,是永远常存。”
约翰一书 2:15-17

从约翰福音的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信徒可以选择“爱”(“agape”,即选择的爱)这个世界及其欲望。我们从中获得的任何回报都将“消逝”——它不会持久。但如果我们立志遵行上帝的旨意,那么我们将获得永恒的回报。正如保罗所说,每个人的行为都将受到上帝的审判(罗马书 2:5-6)。他接着断言: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道德的人,就得永生。”
罗马书 2:7

我们知道这“永生”指的是奖赏,因为它指的是对行为的审判。永生是白白赐给所有相信之人的礼物(罗马书6:23)。永生的经历是对于那些寻求来自神而非来自世界的“荣耀,尊贵和永生”之人的奖赏。世上任何奖赏都会消逝。这世上的荣耀,尊贵和遗产(永生)终将被遗忘。但在神的国度里,祂的奖赏将永远长存。

彼得引导门徒明白,如果他们在世上遵行神的旨意,就能知道他们在世上的生命意义非凡,在天上必得丰盛的赏赐。这就是像耶稣一样,按神的旨意而活,而不是按人的情欲而活的赏赐。

有时,信徒会对神对他们的旨意感到不确定。帖撒罗尼迦前书4:3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安慰,它直接告诉我们神的旨意是什么;就是要我们成为圣洁。这意味着神对我们的首要旨意是要我们顺服祂。祂首要关心的不是我们选择的环境,而是我们如何应对环境。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彼得提出,信徒的生活应该认识到上帝的审判是内在的。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