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彼得前书 3:18-22 含义

彼得前书3:18-22提到基督是至高无上的典范,他因顺服上帝而遭受不公的苦难。基督为本不属于他的罪而死,他是一位完美的人,却为罪人而死,目的是使所有相信他的人与上帝建立永恒的关系,这通过他的死亡和复活得以实现。彼得接着提到挪亚,他因信上帝而得救,顺服上帝,建造了一艘方舟来抵挡即将到来的洪水审判。同样,我们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将我们从罪的苦难中拯救出来。耶稣基督是万物的王,因为义受苦而得到奖赏。我们也可以通过效法他而得到这样的奖赏。

彼得前书3:18-22中,彼得将耶稣基督作为信徒应该效法的榜样;祂为了讨父喜悦,并因祂的忠信而获得丰厚的赏赐,坚忍忍受苦难。一切权柄都因祂的忠信而被赐予祂(彼得前书3:22)。彼得还以挪亚洪水为例。在那段时期,基督也借着圣灵,通过挪亚作了见证。

彼得前书3:18 - 4:19可以视为一个思想单元。彼得在3:18 - 4:19中提出的要点的基本概括如下:

  • 信徒应当效法耶稣的榜样。他忍受不公,为要带领我们归向神(彼得前书3:18, 4:1, 13, 16)。因着他的信实,他被赐予统管万有的权柄(彼得前书3:22)。
  • 当信徒因作忠实的见证而遭受来自世界的拒绝和损失时,他们就会获得生命,祝福和荣耀,就像耶稣遭受苦难并获得祝福和荣耀一样(彼得前书 3:22, 4:5, 7,13, 17, 19)。
  • 信徒若未能忠心作见证,反而沉溺于世俗的享乐,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虽然他们是神的儿女,但他们仍会因罪而承受负面的后果,包括在基督的审判中遭受损失(彼得前书 4:4-7, 13, 17-18)。
  • 不信的人将会失丧,并遭受严厉的审判(彼得前书4:18-19)。那么,信徒又何必参与他们的事迹呢?(彼得前书4:3, 7

彼得以基督为例,说明他因遵行神的旨意而遭受不义的苦难。他解释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第18节)

基督为罪而死,这一真理是彼得对福音信息的总结:基督代替我们而死,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哥林多前书15:3,歌罗西书2:14,彼得前书1:18-19, 2:24)。耶稣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以便所有相信的人都能得到永生的礼物(约翰福音3:14-15)。

基督只一次为罪而死,这与旧约的大祭司形成了鲜明对比,旧约的大祭司每年必须献上一只羔羊来遮盖罪孽(希伯来书9:11-12, 26, 28)。彼得的犹太听众会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彼得前书1:1, 2:12)。耶稣只需死一次,就能偿还所有的罪孽(希伯来书7:27, 9:12, 10:10, 约翰一书2:2)。

为了证实基督代替罪人而死的事实,彼得强调“义人”是指耶稣完全公,代替罪人而死;“不义人”是指有罪的人类(罗马书3:23-24)。“人”为不人类而死。

基督人类所有罪孽而死,其目的或最终结果,是为了将我们带到神面前。代词“他”指的是基督。代词“我们”指的是彼得,作为基督的信徒,以及他那些同样信奉基督的读者(彼得前书1:1-2)。从应用上讲, “我们”指的是全人类(歌罗西书2:14)。 “可能将我们带到神面前”这个表述指的是,任何相信基督的罪人都可能被带入与神建立永久的关系,成为祂永远的儿女,在祂永远的家中生活(约翰福音3:14-15)。

彼得解释说,罪人凭着信心与神建立永久关系的基础,是基督在肉体上被处死,但在灵性上复活。这指的是基督的死亡和复活。但这也指耶稣放下祂人的欲望和需要,以顺服天父的旨意而行。对于那些相信的人,祂复活的大能使他们能够跟随祂的脚踪,放下自我,遵行神的道路。

“For”这个词连接了第17节和第18节。第17节说,信徒因行善受苦是更好的——然后连接词“For”提供了我们应该效仿的主要榜样:基督也为罪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耶稣为他自己所没有犯的罪而死;他是公义的,因为他没有罪。然而,他为不义的人死。他这样做,是行善,结果却受苦。这是信徒应该效仿的榜样。

到目前为止,彼得已经指出了一些权威人士或拥有关系权力的人,他们可能会让我们受苦。这包括政府官员(彼得前书2:13),雇主(彼得前书2:18)和配偶(彼得前书3:1, 7)。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我们都可能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彼得劝勉我们要忍受不公,以德报怨(彼得前书3:9,罗马书12:21)。这样做,或许能带领归向上帝。他们或许会看到我们的行为,并向我们询问,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为我们内心那促使我们以德报怨的盼望辩护,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做会得到祝福(彼得前书3:9, 15)。

彼得向信徒们指出,信徒应该像耶稣一样,耐心地忍受不公。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是跟随祂的脚步。耶稣所受的不公苦难,将全人类带到了上帝面前。通过我们耐心忍受不公的苦难,我们可以带领一些人来到上帝面前;那些询问我们忠信见证的人,以及那些我们可以“将心中盼望的缘由交托给他们”(彼得前书3:15)的人。

作为信徒,我们的决定和行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选择活出忠信的见证时,我们就能带领他人归向上帝,正如耶稣忍受不公的苦难,为要带领我们归向上帝一样。

现在,彼得又举了另一个决定会带来后果的例子——挪亚洪水。挪亚时代的人们目睹他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并有机会因他的见证而做出回应(彼得后书2:5)。但只有他的家人回应了,进入了方舟(创世记7:7)。后果是巨大的;那些没有回应挪亚见证的人在洪水中丧生,而那些回应挪亚见证的人则得救了(创世记7:23)。

彼得将洪水的例子应用到两类人身上:非信徒和信徒:

  • 非信徒:
    • 那些看见信实的见证却不信的人,必要在审判死人的神面前交账。不信的人死在自己的罪中(彼得前书4:5,以弗所书2:1)。他们必死,不能得救,正如那些不听从挪亚之言的人一样。
    • 我们从其他经文得知,那些不信的人,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的结局是:他们将被扔进火湖里(启示录 20:15)。这就是“第二次的死”(启示录 20:14)。
  • 信徒们:
    • 信徒得救免于毁灭,正如挪亚得救一样。然而,只有那些向自我死的人,才能凭着清洁的良心,在圣灵里活过来(彼得前书3:21)。拥有清洁良心的人将拥有正确的判断,因为上帝也审判活人(彼得前书4:5)。
      • 那些相信的人,虽然先前死在罪中,却因基督而活过来(以弗所书 2:1)。
      • 所有信徒都将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接受世间善行和恶行的报应(彼得前书 4:5, 7,哥林多后书 5:10)。
    • 在基督里活着但活在肉体中的信徒在获得其在世上所做之事的奖赏方面不会有良好的判断力(彼得前书 4:17,哥林多前书 3:13-15,哥林多后书 5:10)。

彼得在第 18 节的前半部分添加了短语“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第 18b 节)(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在肉体里”这个短语在彼得前书中出现了四次。它们都包含在彼得前书3:18 - 4:19这个思想单元中:

  1. 彼得前书3:18说,基督只一次为我们的罪死了。彼得接着又说,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这里的“肉体”是指耶稣以人的样式来到世上,为我们的罪而死。

  2. 彼得前书4:1说,基督既然“在肉身受苦”,信徒也应当追求同样的目标,因为这能引导我们远离罪恶。彼得还劝勉我们,要为作忠信的见证人忍受苦难。

  3. 彼得前书4:2指出,当信徒“顺着肉体”生活时,他们是为了“人的私欲”而不是“神的旨意”而活。这里的“肉体”指的是每个人体内堕落的本性。

  4. 彼得前书4:6说,福音是传给“死人”的。虽然人已经“按着肉体”受了审判,但他们可以复活,成为“照着神的旨意,按着灵活着的人”。“福音”是指人类可以借着耶稣复活的大能,从死亡中被拯救出来。

我们可以看出, “肉体”既指人类的肉体形态,也指人类堕落,死在罪中的状态。耶稣是无罪的。因此,当彼得前书3:18说耶稣在肉体中被处死时,一定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死。

彼得前书4:1说耶稣“也因肉身受苦”,意思是祂在世上活在肉身中受苦,学习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8-9)。祂忍受拒绝和羞辱,但祂坚定地遵行父的旨意(希伯来书12:2)。

彼得前书4:2提到信徒选择顺从我们旧有的,堕落的本性,而不是我们重生时被赋予的新本性(哥林多后书5:17)。“属肉体”指的是活在“人的私欲”中,而不是“神的旨意”中。这说明了人类堕落的状态。福音的好消息包括从日常生活中罪的毁灭力量中被拯救出来;借着耶稣复活的大能,我们可以通过顺服而行,克服人类堕落带来的负面后果。但这种祝福来自于跟随耶稣的苦难,活出一个忠实的见证人,并在敌视公义的世界中忍受苦难。

彼得前书4:6讲述了因着堕落而降临到全人类的定罪。所有人类都“在肉体中”受了审判。全人类就像生活在洪水之前的人们一样,对即将到来的毁灭和救赎的需要浑然不觉。直到他们听到福音,意识到自己需要拯救,并相信了福音。那些相信的人,那些“进入方舟”的人,也就是信靠基督的人,将从毁灭中得救。信徒被赐予圣灵,能够“顺着圣灵而行,遵行神的旨意”(彼得前书4:6)。

圣经告诉我们,挪亚为义受了冤屈(马太福音 24:37-38,希伯来书 11:7,彼得后书 2:5)。彼得论到基督的灵,告诉我们,借着基督的灵,去向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宣讲(19节)。

这意味着耶稣在圣灵里去宣告。他没有像他以人的身份来到世上那样亲自前往。他以圣灵向那些在洪水中被毁灭的人宣告,很可能意味着他通过顺服圣灵的挪亚来宣告。

基督的灵以这种方式向如今被囚禁的灵宣告,指的是那些不相信挪亚信息,也不回应建造方舟得救的比喻的人。这些灵在洪水中死去,如今被囚禁阴间,也就是监狱里。他们听见了挪亚的信息,却不相信。当他们听到挪亚的信息,并看到他建造方舟的忠心见证时,他们听到了基督的灵的宣告

启示录20:7说,耶稣重返人间,建立祂的实体王国后,撒旦将被囚禁在“他的监狱”里一千年(启示录19:11-16)。我们从耶稣关于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路加福音16:19-31)找到了对阴间的描述。阴间是那些在世时不信的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受苦。

启示录20:14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末期,阴间将被扔进火湖里,这表明阴间是一个暂时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地上的监狱,住在那里的人正在等待最后的审判(启示录20:11-13)。火湖是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非信徒的最终归宿(启示录20:15)。

彼得认为这些阴间的灵就是曾经悖逆的人类,在诺亚建造方舟的时代,当上帝耐心等待时,只有少数人,也就是八个人,通过水被安全地带走(第 20 节)。

人们普遍认为这段经文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之间,祂曾去地狱传福音,给那里的人第二次相信祂的机会。尽管耶稣告诉十字架上的强盗:“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耶稣宣告祂当天就要去乐园,这与祂去往阴间(为受苦之人预备)的说法相悖。

此外,如果将这句话解读为耶稣去阴间是为了向那些在洪水中死去的人传道,也不符合上下文。彼得的意思是:“你们应该欣然忍受不公的苦难,因为耶稣去地狱是为了向那些在洪水中死去的人传道。” 这意味着彼得举的例子与他的观点完全脱节。

更好的解读是,将这一事件视为每个人选择信仰时都会带来巨大后果的例证。相信挪亚信息的人活了下来,不相信的人则死了。同样,顺服基督的人会得到丰厚的奖赏,而顺从世俗的生活方式则会导致毁灭。

经文直接指出,在挪亚建造方舟的时代,上帝的耐心一直在等待着。这告诉我们,所说的悖逆正是在建造方舟时发生的。在挪亚时代,上帝的耐心一直在等待着,基督的灵借着挪亚向当时的人们说话。上帝耐心地等待着人们,让他们相信祂通过挪亚传来的信息,从而相信祂(彼得后书2:5)。但他们却不信。

因为他们悖逆不信,所以在洪水中灭亡了。因此,在彼得写信的时候,他们的囚禁,这意味着他们过去和现在都被囚禁在阴间,等候审判(启示录 20:11-14)。这些人因悖逆而死,并且由于他们的悖逆,他们至今仍在阴间,作为不信者等候审判。

原则是,悖逆的后果就是审判,既在今生,也在来世。挪亚时代悖逆的人没有好好思考他们悖逆的后果。不相信挪亚见证的人今生死了,来世也要受审判。不信耶稣的人,他们的审判就是永远在火湖里受苦(启示录 20:15)。

然而,挪亚一家确实相信了,并进入了方舟。彼得告诉我们,有八个人从水中安全获救。这说明凡凭信心行事的人,必得着现今的赏赐,就是生命(启示录 22:17)。忠信的现今赏赐这一观念在新约圣经中随处可见:

  • 约翰说,他写福音书不仅是为了让人们相信耶稣并获得永生的礼物,也是为了让“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这表明过着有信仰的生活会带来“因他的名得生命”作为现在的奖赏(约翰福音 20:31)。
  • 耶稣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这告诉我们,遵行神的话语能让我们体验生命,而顺从肉体则会导致我们经历罪的后果,那就是死亡。死亡是分离,就像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一样(雅各书2:26)。活在肉体中就是与神为我们预备的美好计划隔绝。罪的后果就是与良善隔绝(罗马书1:24, 26, 28)。
  • 保罗对罗马的信徒说:“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这表明,当我们思想圣经的思想并遵循其中的诫命时,我们就与上帝为我们预备的计划相连,并在团契中与祂相连,这就是生命。顺着肉体而行会切断我们的关系,这就是死亡。
  • 雅各书是写给信徒的。雅各书1:14-15说,我们所有的试探都来自我们内心。我们决定犯罪,然后犯罪,罪就变成死亡。我们与上帝赐予我们的祝福隔绝了。答案是放下肉体,用“所栽种的道”来取代它,这道能拯救我们脱离目前死亡的经历(雅各书1:21)。

希伯来书11:7指出,诺亚建造方舟是为了拯救他的家人,因为他在受到神的警告后,心中充满了敬畏。建造方舟也是为了向世人发出神的警告。然而,人们却漠不关心地生活,这意味着他们没有理会神的警告(马太福音24:38)。因此,他们灭亡了。

彼得在结束对诺亚方舟从洪水中获救的思考时说,与此相对应,洗礼现在拯救了你(21a)。

与之对应的词语翻译自希腊语单词“antitypon”,我们的英语单词“antitype”由此而来。

彼得思考的是预表和原型。这个预表原型很可能不是水,因为拯救诺亚一家的不是水,而是方舟。预表原型是方舟,以及我们属灵的洗礼,归入基督的身体(哥林多前书12:13)。

当一个人相信基督时,他就在灵里受洗归入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罗马书6:2-4)。这拯救我们脱离罪的审判,因为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天下所有的罪孽(歌罗西书2:14)。

当彼得宣告“这洗礼现在拯救你们”时,他指的是信徒在基督身体里接受的属灵洗礼,这洗礼拯救你们脱离日常生活中(现在)罪的负面后果。当我们凭着信心运用耶稣复活的大能时,祂的大能就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的抉择中远离罪恶。彼得进一步强调“肉体上的污秽不被除去”,以此来证实这一点。

由于彼得的听众是犹太人,他们从小就接受洗礼。犹太人将洗礼作为净化仪式的一部分。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圣殿山附近发现了50多个“mikveh”(浸浴池)。mikveh是一种仪式性的沐浴。据信,大祭司在耶路撒冷的住所已被挖掘,并在其家中发现了一个仪式性的沐浴池。

彼得强调洗礼并非指除去肉体上的污秽,以此向读者强调,他所说的洗礼并非指宗教仪式。彼得指的是内心的洁净,最终在上帝面前拥有无愧的良心。这洁净来自耶稣基督的复活。

藉着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当我们信靠并重生时,我们就被安置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前书12:13,加拉太书3:27,哥林多后书5:17,约翰福音3:5, 14-15)。此后,藉着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我们得以靠着圣灵而活,并在犯罪时得到良心的洁净(约翰一书1:9,希伯来书10:19-22)。

尽管信徒只需凭着对耶稣的简单信仰就能免于与神隔绝的永恒死亡,但当我们犯罪时,我们仍然会经历负面后果。当信徒选择活在旧本性而非新本性中时,我们最终会结出肉体的果子,而不是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 5:19-23)。肉体的果子使我们与自己,与神以及与他人的团契隔绝;死亡就是分离,所以这是一种死亡。当我们活在肉体中时,我们的良心就被玷污了(提多书 1:15)。

圣灵的果子将我们与自己,与神,与他人连接起来。连接就是生命。当万事按着其计划运行,生命便会达到最大化。当我们顺服基督时,我们便会放下世俗的情欲,按照我们自己的计划行事,这会引领我们体验到信主时所领受的生命恩赐。

在基督里就像在方舟里;我们永远得救,不再与神隔绝;我们信了就永远成为祂的儿女。然而,要与神持续相交,就必须行在祂的道中。

这种每日抉择,究竟是顺服圣灵还是顺服肉体,或许可以理解为不断地在“方舟”和“洪水”之间做出抉择。“选择方舟”意味着行在圣灵的大能中,“选择洪水”意味着不顾后果地犯罪。罪的后果之一就是即将到来的审判(哥林多后书 5:10)。

当我们作为信徒,像诺亚一样怀有敬畏之心,并顺从地行事,以摆脱罪恶的不良后果时,就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这就像从洪水中被拯救出来一样。

当我们信徒顺着圣灵而行时,我们就得救脱离那放荡的洪流,也就是罪(彼得前书4:4)。彼得将这种预表与原型的对比,与紧接着的经文进行比较,劝勉收到他书信的信徒认识到:“你们随从外邦人的私欲,行邪荡,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憎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彼得前书4:3

信徒可以亲近上帝,获得无亏的良心,因为当他们相信基督时,他们在灵里受洗归入祂的死和复活(罗马书 6:2-4)。因为信徒在基督里,我们有耶稣作为我们的大祭司。因此,我们可以“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上帝面前(希伯来书 10:22)。我们与上帝的这种关系源于耶稣基督的复活(21节下)。

基督复活四十天后,他升回天上(使徒行传 1:3, 9)。彼得证实复活的耶稣基督现坐在神的右边,他已经升天,天使,掌权的,有能力的都服在他下面(第 22 节)。

彼得揭示了关于耶稣基督现今位置和权柄的三件事。首先,耶稣如今坐在神的右边,象征着统治的权柄(马可福音16:19,使徒行传2:33, 7:56,罗马书8:34,以弗所书1:20,希伯来书10:12)。耶稣因着祂忠心的顺服,被赐予统管万有的权柄(腓立比书2:8-10,马太福音28:18)。耶稣“受死的苦”,被赐予“荣耀尊贵为冠冕”,掌管全地,而这权柄是人类因堕落而失去的(希伯来书2:6-9)。

耶稣因忠心服侍而被赐予“儿子”的称号,这与古代的习俗相符,即上级统治者会将那些忠心服侍他们的人赐予儿子的名分(希伯来书1:5)。作为神的儿子,他早已是圣子,但作为人,他被授予“儿子”的称号,以统治世界。耶稣这样做,救赎了人类,并使我们恢复了最初的设计。耶稣渴望“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分享他的统治(启示录3:21)。

那些“忍耐”并忠心作见证的信徒,将蒙赏赐与耶稣一同作王(提摩太后书2:12)。当耶稣借着祂的国度复兴世界时,他们将在地上作王(启示录5:10)。彼得在下一节经文中说:“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彼得前书4:1

彼得在下一章也说:“万物的结局近了”(彼得前书4:7)。他希望他写信给的信徒,要反思他们今生的行为对来世的影响。耶稣忍受苦难,却没有罪。彼得劝勉我们效法祂的道路,分享祂的“旨意”和赏赐。

彼得描述基督已升入天堂,指的是上帝永恒的居所(也称为第三天——哥林多后书12:3)。圣经中提到三个地方是天堂:鸟类飞翔,雨水降落的大气层(雅各书5:18),宇宙的恒星层(诗篇19:1),以及上帝永恒的居所(马太福音16:19,哥林多后书12:3)。基督居住在那里,但他会再来,正如彼得在下一章(彼得前书4:7)和他的第二封信(彼得后书3:10-13)中提醒读者的那样。

耶稣基督被赋予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马太福音 28:18)。然而,祂尚未完全掌握这权柄来直接统治。正如祂对彼拉多所说,祂的国(目前)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耶稣直接统治万物的时刻即将到来(启示录 11:5)。但正如彼得所说,在天使,有权柄的,有能力的都服在祂之下之后,耶稣已经完全掌握了对天使的直接权柄(以弗所书 1:20-23,腓立比书 2:9-12,歌罗西书 2:14-15,希伯来书 1:6)。

目前,人类可以选择是否向耶稣跪拜,称他为君王。但将来,所有人都将被迫跪拜(腓立比书 2:9-10)。这似乎已经在天使,掌权者和有能力的天使界中发生了。撒旦仍然被允许在地球上活动。但时候将到,他将被抓捕并投入监狱(启示录 20:2)。撒旦被释放一段时间后,最终将被扔进火湖,作为他永远的居所(启示录 20:10)。

彼得劝勉信徒要效法基督的榜样。祂在世上受尽冤屈,却在天上得了丰盛的赏赐,被赐予统管万有的权柄。凡追随祂道路的人,都将如此。正如使徒保罗所说:

“[信徒] 就是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罗马书 8:17b

与基督一同得荣耀,就是分享祂的赏赐,成为祂所喜悦的“同作后嗣”(启示录3:21)。彼得劝勉信徒要有这样的心态,忍受世人的敌意,因为行善。在下一章中,他继续阐述同样的基本思路。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