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使徒行传 22:17-21使徒行传 22:17-21 commentary 中解释了他的传道在耶路撒冷为何不受欢迎,以及耶稣为何呼召他向外邦人传道。
保罗正在耶路撒冷向一群想要杀死他的群众传讲他的见证。群众相信了保罗的谎言,说他反对犹太人,律法和圣殿(使徒行传 21:28使徒行传 21:28 commentary)。
在前面的部分,保罗向众人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受人尊敬的法利赛人迦马列的指导下的经历。他因着对神的热心而学习犹太律法。保罗解释了多年前他如何领导了一场针对耶稣信徒的迫害运动。长老会授权保罗逮捕逃到大马士革的犹太信徒。
但在保罗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耶稣在耀眼的光芒中向他显现,使他失明。耶稣告诉保罗,他正在迫害他,并让他去大马士革等候耶稣再次与他对话。耶稣派了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亚拿尼亚去医治保罗的失明,并告诉保罗,他将向所有人为耶稣作见证。保罗随后受了洗礼。
他继续作证,
这件事发生在我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第 17 节)。
这距离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加拉太书1:17加拉太书1:17 commentary)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他告诉听众的细节与他这次讲话的目的息息相关。我们从新约的其他经文得知,保罗回到耶路撒冷后,耶稣的门徒中没有一个相信他真的相信耶稣。保罗的迫害导致一些信徒背井离乡,另一些人丧命。基于他们过去与保罗的经历,他们有理由相信保罗在欺骗他们,试图引诱他们落入陷阱。
因此,当他离开三年后返回耶路撒冷(加拉太书 1:18加拉太书 1:18 commentary)并声称他现在属于他曾经压迫过的同一群体时,这显然很难令人相信:
“耶稣到了耶路撒冷,想和门徒来往,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使徒行传 9:26使徒行传 9:26 commentary)
只有巴拿巴,这位“劝慰子”,接纳了保罗,并带他去见耶稣的兄弟彼得和雅各。这些使徒聆听了保罗的见证,“他将他在路上怎样看见主,主怎样和他说话,以及他在大马士革怎样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了出来”(使徒行传9:27使徒行传9:27 commentary)。
因此,彼得和詹姆斯也接受保罗为信徒:
“…我上耶路撒冷去,要与矶法(彼得)相识,和他同住了十五天。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没有见过别的使徒。”(加拉太书 1:18-19加拉太书 1:18-19 commentary)
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前文所述,他与彼得见面后,只在耶路撒冷待了两个星期就离开了。保罗在这里提供了更多关于他离开耶路撒冷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本章独有的。
当保罗在圣殿里祈祷时,他陷入恍惚状态,并经历了另一个超自然的幻象(第 17 节)。
耶稣出现了:我看到他对我说,“你赶紧地离开耶路撒冷,免得这里的人接受你为我作的见证。” (第 18 节)
神的儿子吩咐保罗逃离耶路撒冷。他反复强调“赶紧出去……快点”的紧迫感,表明这座城市对保罗来说已经变得多么危险。耶稣对保罗的旨意并非在耶路撒冷,而是要他向以色列以外的外邦人传道。耶稣多年前说过的话,因为他们不会接受你为我作的见证,在使徒行传22使徒行传22 commentary章中得到了应验,直到现在。那些听保罗为耶稣作见证的犹太人,在这里也不会接受(使徒行传22:22使徒行传22:22 commentary)。
保罗知道他们不接受保罗见证的原因,也同意耶稣的说法。他在恍惚中对耶稣说:
我说:‘主啊,他们自己也知道,我历来在各会堂里把信你的人囚在监里,鞭打他们。并且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称颂,又看守那些杀他之人的衣裳。’” (19-20节)
保罗称耶稣为主,提醒他正在与之交谈的犹太人,他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在异象中,保罗向他的主说,他们(那些不愿接受他见证的人)对保罗的罪恶过去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保罗曾经在一个又一个会堂里囚禁和殴打那些信你的人。
这或许让保罗在场的某些听众感到震惊,因为他们的目的就在片刻之前,还是要殴打保罗,而现在他却被带走,以便罗马人将他囚禁。保罗是在向听众表明,他过去对信徒所做的,现在也正在对他施行。他过去常常系统地搜查一个又一个犹太会堂,寻找任何相信基督之人的下落。而保罗信主后第一次重返耶路撒冷时,却遭遇了某个群体的敌意——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保罗过去的所作所为。
他们知道,当耶稣的见证人司提反被流血的时候,保罗就在场。他不仅在一旁默许用石头打死一个无辜的人,还在留意那些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的法利赛人和祭司的衣袍。他冷酷地为凶手们遮风挡雨,以免有人偷走他们的外衣,同时却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司提反的死。
保罗在这里描述的对象有些模糊。显然,耶路撒冷有一群人对保罗很危险,想让他离开。当耶稣告诉保罗,这些人不会接受保罗的见证时,保罗的回答是:“你说得对,他们不会接受,他们知道我从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开始,对信徒的迫害有多么严厉。”
那些不接受保罗见证的人究竟是信徒还是非信徒,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保罗必须离开耶路撒冷,显然是因为他无法继续事工,而且他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使徒行传第九章的记载明确指出,耶路撒冷有一伙人想要杀害保罗。保罗第一次回到耶路撒冷时,开始传道,因此招致了敌视。
“奉主的名放胆讲道。他和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交谈辩论,他们却想要杀他。”(使徒行传 9:28-30使徒行传 9:28-30 commentary)
希腊化犹太人是讲希腊语并接受了希腊习俗,文化等的犹太人,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在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散居地(“流散”)长大的。
使徒行传中“希腊化”犹太人的唯一其他用法是指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使徒行传6:1使徒行传6:1 commentary)。在耶路撒冷教会早期,希腊化犹太人曾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与其他犹太人同等的待遇,因为这些寡妇没有得到教会的食物,而本地犹太人却可以。希腊化犹太人可能因为融入了希腊习俗而受到歧视。
这导致了执事的产生,司提反正是其中的一员。司提反很可能也是个希腊化犹太人,因为他的名字是希腊语,而且一些执事很可能被选出来代表边缘化的希腊化犹太人群体,以确保他们自己族人的需要得到照顾(使徒行传 6:3使徒行传 6:3 commentary)。
然而,保罗在使徒行传第九章中与这些希腊化犹太人争论,甚至密谋杀害保罗,他们究竟是谁,这一点并不完全清楚。保罗在异象中对耶稣的回应暗示,保罗过去的名声正是他们不接受保罗为耶稣作证的相关原因(第18节)。
那么,这些因为保罗过去的名声而想要杀死他的希腊化犹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不相信保罗所说的见过耶稣,也不喜欢他奉主之名大胆传道,这使得他们听起来像是不信者,又像是对保罗心存戒备的信徒。他们之所以反对保罗,部分原因是保罗过去曾迫害过保罗,并参与了司提反的死。这一细节或许意味着,这些希腊化犹太人与另一个希腊化犹太人司提反是朋友,他们想杀死保罗来为司提反报仇。
保罗在使徒行传22使徒行传22 commentary章的复述中没有提及任何细节。他的主要观点是,他过去迫害基督徒的经历严重损害了他作为如今在耶路撒冷见证耶稣基督的可信度。他无法留在那里。这或许当时让保罗感到悲伤,但上帝掌管一切。即使事情不如我们所愿,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上帝仍然在做工。上帝的旨意是保罗不应该留在耶路撒冷。保罗在别处有他的使命。
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异象中,再次吩咐保罗离开。他告诉保罗为什么他必须离开以色列,
他对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往远方的外邦人那里去。’” (第 21 节)
耶稣委派保罗去以色列以外的列国传福音。他蒙召在外邦人居住的遥远城市作见证。保罗要向外邦人传扬神儿子的福音,欢迎所有相信的人进入神未来的国度,就像野橄榄枝被嫁接到神选民以色列的树上一样(罗马书11:17-24罗马书11:17-24 commentary)。
保罗起初躲藏在他的家乡基利家的大数,他似乎在那里建立了一些教会(使徒行传 15:41使徒行传 15:41 commentary)。他从那里搬走,最终成为叙利亚安提阿教会的领班,教导犹太人和外邦人(使徒行传 11:25-26使徒行传 11:25-26 commentary),之后又进行了三次宣教旅程,将福音传到遥远的外邦人那里,包括塞浦路斯,加拉太,马其顿,希腊和罗马帝国的亚细亚行省(今土耳其西部)(使徒行传 13:4使徒行传 13:4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 16:1216:12 commentary, 17:1617:16 commentary, 18:118:1 commentary, 19:119:1 commentary, 8-108-10 commentary)。
保罗引用耶稣的这句命令—— “去吧!我要差你远行,往外邦人那里去。 ”——将使保罗的见证戛然而止。听保罗讲道的犹太人对上帝会恩待外邦人的说法反应消极。骚乱再次爆发,保罗还没来得及讲完整个见证,就被带回营房。
使徒行传 22:17-21 含义
保罗在使徒行传 22:17-21使徒行传 22:17-21 commentary 中解释了他的传道在耶路撒冷为何不受欢迎,以及耶稣为何呼召他向外邦人传道。
保罗正在耶路撒冷向一群想要杀死他的群众传讲他的见证。群众相信了保罗的谎言,说他反对犹太人,律法和圣殿(使徒行传 21:28使徒行传 21:28 commentary)。
在前面的部分,保罗向众人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受人尊敬的法利赛人迦马列的指导下的经历。他因着对神的热心而学习犹太律法。保罗解释了多年前他如何领导了一场针对耶稣信徒的迫害运动。长老会授权保罗逮捕逃到大马士革的犹太信徒。
但在保罗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耶稣在耀眼的光芒中向他显现,使他失明。耶稣告诉保罗,他正在迫害他,并让他去大马士革等候耶稣再次与他对话。耶稣派了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亚拿尼亚去医治保罗的失明,并告诉保罗,他将向所有人为耶稣作见证。保罗随后受了洗礼。
他继续作证,
这件事发生在我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第 17 节)。
这距离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加拉太书1:17加拉太书1:17 commentary)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他告诉听众的细节与他这次讲话的目的息息相关。我们从新约的其他经文得知,保罗回到耶路撒冷后,耶稣的门徒中没有一个相信他真的相信耶稣。保罗的迫害导致一些信徒背井离乡,另一些人丧命。基于他们过去与保罗的经历,他们有理由相信保罗在欺骗他们,试图引诱他们落入陷阱。
因此,当他离开三年后返回耶路撒冷(加拉太书 1:18加拉太书 1:18 commentary)并声称他现在属于他曾经压迫过的同一群体时,这显然很难令人相信:
“耶稣到了耶路撒冷,想和门徒来往,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使徒行传 9:26使徒行传 9:26 commentary)
只有巴拿巴,这位“劝慰子”,接纳了保罗,并带他去见耶稣的兄弟彼得和雅各。这些使徒聆听了保罗的见证,“他将他在路上怎样看见主,主怎样和他说话,以及他在大马士革怎样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了出来”(使徒行传9:27使徒行传9:27 commentary)。
因此,彼得和詹姆斯也接受保罗为信徒:
“…我上耶路撒冷去,要与矶法(彼得)相识,和他同住了十五天。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没有见过别的使徒。”
(加拉太书 1:18-19加拉太书 1:18-19 commentary)
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前文所述,他与彼得见面后,只在耶路撒冷待了两个星期就离开了。保罗在这里提供了更多关于他离开耶路撒冷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本章独有的。
当保罗在圣殿里祈祷时,他陷入恍惚状态,并经历了另一个超自然的幻象(第 17 节)。
耶稣出现了:我看到他对我说,“你赶紧地离开耶路撒冷,免得这里的人接受你为我作的见证。” (第 18 节)
神的儿子吩咐保罗逃离耶路撒冷。他反复强调“赶紧出去……快点”的紧迫感,表明这座城市对保罗来说已经变得多么危险。耶稣对保罗的旨意并非在耶路撒冷,而是要他向以色列以外的外邦人传道。耶稣多年前说过的话,因为他们不会接受你为我作的见证,在使徒行传22使徒行传22 commentary章中得到了应验,直到现在。那些听保罗为耶稣作见证的犹太人,在这里也不会接受(使徒行传22:22使徒行传22:22 commentary)。
保罗知道他们不接受保罗见证的原因,也同意耶稣的说法。他在恍惚中对耶稣说:
我说:‘主啊,他们自己也知道,我历来在各会堂里把信你的人囚在监里,鞭打他们。并且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称颂,又看守那些杀他之人的衣裳。’” (19-20节)
保罗称耶稣为主,提醒他正在与之交谈的犹太人,他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在异象中,保罗向他的主说,他们(那些不愿接受他见证的人)对保罗的罪恶过去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保罗曾经在一个又一个会堂里囚禁和殴打那些信你的人。
这或许让保罗在场的某些听众感到震惊,因为他们的目的就在片刻之前,还是要殴打保罗,而现在他却被带走,以便罗马人将他囚禁。保罗是在向听众表明,他过去对信徒所做的,现在也正在对他施行。他过去常常系统地搜查一个又一个犹太会堂,寻找任何相信基督之人的下落。而保罗信主后第一次重返耶路撒冷时,却遭遇了某个群体的敌意——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保罗过去的所作所为。
他们知道,当耶稣的见证人司提反被流血的时候,保罗就在场。他不仅在一旁默许用石头打死一个无辜的人,还在留意那些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的法利赛人和祭司的衣袍。他冷酷地为凶手们遮风挡雨,以免有人偷走他们的外衣,同时却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司提反的死。
保罗在这里描述的对象有些模糊。显然,耶路撒冷有一群人对保罗很危险,想让他离开。当耶稣告诉保罗,这些人不会接受保罗的见证时,保罗的回答是:“你说得对,他们不会接受,他们知道我从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开始,对信徒的迫害有多么严厉。”
那些不接受保罗见证的人究竟是信徒还是非信徒,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保罗必须离开耶路撒冷,显然是因为他无法继续事工,而且他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使徒行传第九章的记载明确指出,耶路撒冷有一伙人想要杀害保罗。保罗第一次回到耶路撒冷时,开始传道,因此招致了敌视。
“奉主的名放胆讲道。他和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交谈辩论,他们却想要杀他。”
(使徒行传 9:28-30使徒行传 9:28-30 commentary)
希腊化犹太人是讲希腊语并接受了希腊习俗,文化等的犹太人,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在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散居地(“流散”)长大的。
使徒行传中“希腊化”犹太人的唯一其他用法是指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使徒行传6:1使徒行传6:1 commentary)。在耶路撒冷教会早期,希腊化犹太人曾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与其他犹太人同等的待遇,因为这些寡妇没有得到教会的食物,而本地犹太人却可以。希腊化犹太人可能因为融入了希腊习俗而受到歧视。
这导致了执事的产生,司提反正是其中的一员。司提反很可能也是个希腊化犹太人,因为他的名字是希腊语,而且一些执事很可能被选出来代表边缘化的希腊化犹太人群体,以确保他们自己族人的需要得到照顾(使徒行传 6:3使徒行传 6:3 commentary)。
然而,保罗在使徒行传第九章中与这些希腊化犹太人争论,甚至密谋杀害保罗,他们究竟是谁,这一点并不完全清楚。保罗在异象中对耶稣的回应暗示,保罗过去的名声正是他们不接受保罗为耶稣作证的相关原因(第18节)。
那么,这些因为保罗过去的名声而想要杀死他的希腊化犹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不相信保罗所说的见过耶稣,也不喜欢他奉主之名大胆传道,这使得他们听起来像是不信者,又像是对保罗心存戒备的信徒。他们之所以反对保罗,部分原因是保罗过去曾迫害过保罗,并参与了司提反的死。这一细节或许意味着,这些希腊化犹太人与另一个希腊化犹太人司提反是朋友,他们想杀死保罗来为司提反报仇。
保罗在使徒行传22使徒行传22 commentary章的复述中没有提及任何细节。他的主要观点是,他过去迫害基督徒的经历严重损害了他作为如今在耶路撒冷见证耶稣基督的可信度。他无法留在那里。这或许当时让保罗感到悲伤,但上帝掌管一切。即使事情不如我们所愿,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上帝仍然在做工。上帝的旨意是保罗不应该留在耶路撒冷。保罗在别处有他的使命。
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异象中,再次吩咐保罗离开。他告诉保罗为什么他必须离开以色列,
他对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往远方的外邦人那里去。’” (第 21 节)
耶稣委派保罗去以色列以外的列国传福音。他蒙召在外邦人居住的遥远城市作见证。保罗要向外邦人传扬神儿子的福音,欢迎所有相信的人进入神未来的国度,就像野橄榄枝被嫁接到神选民以色列的树上一样(罗马书11:17-24罗马书11:17-24 commentary)。
保罗起初躲藏在他的家乡基利家的大数,他似乎在那里建立了一些教会(使徒行传 15:41使徒行传 15:41 commentary)。他从那里搬走,最终成为叙利亚安提阿教会的领班,教导犹太人和外邦人(使徒行传 11:25-26使徒行传 11:25-26 commentary),之后又进行了三次宣教旅程,将福音传到遥远的外邦人那里,包括塞浦路斯,加拉太,马其顿,希腊和罗马帝国的亚细亚行省(今土耳其西部)(使徒行传 13:4使徒行传 13:4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 16:1216:12 commentary, 17:1617:16 commentary, 18:118:1 commentary, 19:119:1 commentary, 8-108-10 commentary)。
保罗引用耶稣的这句命令—— “去吧!我要差你远行,往外邦人那里去。 ”——将使保罗的见证戛然而止。听保罗讲道的犹太人对上帝会恩待外邦人的说法反应消极。骚乱再次爆发,保罗还没来得及讲完整个见证,就被带回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