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使徒行传 22:6-16 含义

使徒行传22章6-16节继续保罗的见证。他讲述了复活的耶稣如何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他显现,使他失明,并呼召他停止迫害。在大马士革,一位名叫亚拿尼亚的信徒医治了保罗的视力,为他施洗,并告诉他,上帝拣选了保罗来传福音。

使徒行传 22:6-16 中,保罗讲述了耶稣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他显现的经过。

在上一部分中,罗马士兵逮捕了保罗,以防止一群反对福音的犹太人将他殴打致死。但当罗马士兵押送保罗回营房时,他请求有机会与暴徒交谈。罗马千夫长准许了,于是保罗开始向他下面这群杀气腾腾的民众吐露他的全部经历。他告诉他们,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长大,是受人尊敬的法利赛人迦玛列的门徒。他学习了犹太律法,传统和习俗,并迫害那些相信耶稣的人,因为他对上帝充满热心,就像那些恨他的人一样。

保罗解释说,多年前,他是迫害耶稣之道追随者的幕后推手。他逮捕信徒,将他们关进监狱。他想要彻底扼杀耶稣之道。大祭司和长老议会可以证实保罗的说法,因为几十年前,议会里有些人可能就在场。议会授权保罗逮捕逃到大马士革的信徒。保罗启程前往大马士革,逮捕躲藏在那里的信徒,并将他们带回耶路撒冷接受惩罚。

在这趟旅程中,保罗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他曾多次向初信者讲述他的见证(加拉太书1:11-12,哥林多前书15:8-9,腓立比书3:4-7),但在使徒行传22章,他有机会向一群和他一样充满愤怒和不信的人分享这奇妙的转变,仿佛在对过去的自己说话。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保罗急于逮捕那里的信徒,却被上帝之子拦住了去路:当我在路上,约在正午的时候,快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八方照着我(第 6 节)。

这件事发生在他大马士革路上,他快要到达叙利亚城市并开始逮捕人了。当时大约是正午,耶稣向保罗显现。保罗感觉到那是一道非常明亮的光;这光是瞬间的;它突然从天上(天空)闪耀,环绕着他。保罗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有这道来自天上的明亮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在后来的证词中,保罗将这光描述为“比太阳还亮”(使徒行传 26:13)。

保罗胆怯又害怕。他所能看到的,只有比太阳更明亮的光芒。太阳本身就足够明亮,危险了。在万里无云的晴天,阳光会让大多数人眯起眼睛,长时间直视阳光甚至会让人失明。但这超自然的光芒甚至比太阳更明亮,让人无法移开视线。它无处不在。保罗不堪重负,俯伏在地,顺服了。

我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我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第 7 节)

保罗因极光昏迷倒地后,听到一个声音。耶稣的声音与他对峙。耶稣重复了两次保罗名字的希伯来语版本:扫罗,扫罗,并问他: “你为什么迫害我?”

保罗问那从光里发出的声音是谁。这时,他似乎知道有超自然的事情发生了。

我回答说:“主啊,你是谁?” (第 8 节)

上帝之子向保罗显现:他对我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 (第 8 节)。

耶稣以祂尘世生活中长大的城镇拿撒勒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使祂成为拿撒勒人。这应验了预言:弥赛亚将来自一个卑微,不重要的地方,拥有不起眼的外表和地位(马太福音2:23,以赛亚书53:2)。即使在升天之后,耶稣也经常与拿撒勒联系在一起(约翰福音19:19,马可福音10:47,路加福音4:34,使徒行传2:22)。

在某种程度上,它有助于明确指出所指的耶稣究竟是哪一位。耶稣(“耶和华”,“约书亚”)在公元一世纪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彼得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治好了瘸腿的(使徒行传 3:6)。在审判执事司提反时,有些人被带去撒谎,他们提到“这拿撒勒人,耶稣”(使徒行传 6:14)。在使徒行传 24 章中对保罗的审判中,对方律师将他称为“拿撒勒教派的头目”,表明“拿撒勒人”是耶稣信徒的另一个常见标签,与“基督徒”(使徒行传 11:26)和“道路”的追随者(使徒行传 9:2, 19:9)并列。

因此,在回答保罗“主啊,你是谁?” (8节)的问题时,耶稣用了他通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字来称呼自己。为了进一步确保保罗明白是谁在跟他说话,耶稣说他就是保罗所迫害的(8节)。

保罗自欺欺人,满怀仇恨,自以为迫害一群亵渎神明,崇拜已故拉比的教派,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保罗被比太阳更耀眼的光芒所蒙蔽,面对着拿撒勒人耶稣。那么,他的追随者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的。这位耶稣并非死去。他还活着。他是上帝之子,用权能和荣耀拦住保罗。保罗迫害他的追随者,其实是在迫害上帝之子

保罗在复述此事时,明确表示这场对峙是他一个人面对的。还有其他人与保罗一同前往大马士革,可能是圣殿的卫兵,他们负责逮捕耶稣的信徒,但这些人并没有听到耶稣的话。然而,神子的同在并没有完全向他们隐藏,因为他们也看到了那压倒一切的光芒:

与我同行的人固然看见了光,却不明白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第 9 节)。

使徒行传 9 中的记载描述了其他人如何哑口无言,并且“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使徒行传 9:7)。他们只能部分地感知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看到了光。似乎那天路上的任何人都会看到光,因为它从天上降下来,比太阳还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听到了耶稣的声音,但不明白那位与保罗说话的人说了什么。这就像耶稣传道期间,上帝说话,但人群中的一些人以为他们听到了雷声或天使的声音(约翰福音 12:29)。无论这些人听到什么声音,他们都无法理解所说的内容。

保罗的回应令人动容。他的反应中已然流露出悔改的意味,他迅速改变了自以为知道的事情,现在知道耶稣活着,大有能力,并且通过超自然的方式与人沟通。他没有争辩,没有咒骂耶稣,也没有说服自己只是中暑或精神崩溃。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亲眼目睹并听到了真理。现在他知道了与他说话的那一位的身份,他请求耶稣告诉他该怎么做。他想知道耶稣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我说:“主啊,我该怎么办?”

主对我说:“你起来,往大马士革去,在那里必有人将你所吩咐你做的事告诉你。”
(第 10 节)

耶稣的回答是让保罗按原计划前往大马士革,等候进一步的指示。在使徒行传26章中,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作证时,似乎对这段经历进行了总结,略作删减,耶稣向保罗揭示了他被派去做的事。在同一篇证词中,保罗省略了他被打瞎的经历,以及他被医治和与亚拿尼亚的对话。

但在本章和使徒行传第九章的更长篇叙述中,耶稣吩咐保罗要凭着信心顺服,要他起身前往大马士革,眼瞎等候,在那里某个时刻他会得到进一步的指示。耶稣并没有应许医治保罗的盲目,也没有告诉他何时能学到更多。保罗只是被吩咐等候。他只知道,主耶稣已经差遣他去完成某个使命。

保罗解释说耶稣的光芒使他失明:

但我因那光太亮而看不见,所以陪伴我的人就拉着我的手,来到大马士革(第 11 节)。

耶稣向保罗显现无疑是真实的,因为保罗后来确实被那光的光芒弄瞎了眼,而且这是为了保罗的益处,因为他的同伴们并没有瞎眼。耶稣想要面对,改变和任命的正是保罗。其他人也看到了那光,但这并没有摧毁他们的视力。他们听到了耶稣的声音,却不明白其中的话语。相反,他们有责任牵着保罗的手。保罗在茫然无助中来到大马士革,等待着接下来的事件。

保罗介绍了第一个向他表达怜悯的信徒亚拿尼亚,他在耶稣的感动下治愈了保罗,并告诉他耶稣委托他做的事情(使徒行传 9:10-16):

亚拿尼亚是一位虔诚的人,遵守律法,为所有住在那里的犹太人所称赞(第 12 节)。

重要的是要记住,使徒行传 22 章中保罗的听众是一群充满敌意的犹太人,他们认为保罗“向各处所有人传道,反对[犹太]人民,律法和[圣殿]”(使徒行传 21:28)。

所以,保罗强调,大马士革的亚拿尼亚一位遵行律法敬虔的人。亚拿尼亚遵守律法;他虔诚(专心致志,忠诚),顺服上帝的诫命。这并非保罗对亚拿尼亚的私人看法;众所周知,亚拿尼亚遵行律法。他在大马士革的犹太社区中享有盛誉。住在那里的所有犹太人都称赞亚拿尼亚,因为他们看到他是多么虔诚

亚拿尼亚也是一位基督的信徒。他既是律法意义上的虔诚信徒,深受城里所有犹太人的尊敬和赞誉,又相信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保罗强调这个细节,或许是为了向众人表明,一个人可以对律法充满热情,同时又相信耶稣基督,这进一步表明保罗本人并不反对犹太人,律法或圣殿。

保罗解释说,这位亚拿尼亚是维护律法,受犹太社区尊敬的人,他来见我,站在旁边对我说:“兄弟扫罗,你能看见吗?” 那时,我正抬头看着他(第 13 节)。

亚拿尼亚借着神的能力,医治了保罗的失明。他称保罗为扫罗兄弟,这是家人间的亲密称呼。这真是不可思议,因为在那之前,扫罗/保罗一直在逮捕耶稣的信徒,并投票赞成处死他们。从保罗的行为来看,他并非亚拿尼亚兄弟。但亚拿尼亚顺服基督,接受了保罗为兄弟,并简单地吩咐保罗,让他的失明消失:恢复你的视力!

保罗的视力立刻恢复了,因为就在那时(或那个时刻/时刻),保罗抬头看见亚拿尼亚站在他旁边使徒行传9:17的记载显示,亚拿尼亚说,保罗痊愈后,也“被圣灵充满”。

亚拿尼亚传达了耶稣让他传达给保罗的信息:他说:“我们祖宗的神拣选了你,叫你明白他的旨意,又得见那义者,听他口中所说的话”(第 14 节)。

保罗蒙召去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祖先的神是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 3:14)。保罗被任命了解神的旨意。神对保罗的旨意之一,就是去见那位义人

那位义人就是耶稣基督(使徒行传7:52,约翰一书2:1)。他是上帝受膏的仆人,过着圣洁顺服的生活,却被祂的子民弃绝(使徒行传3:14,但以理书9:26)。在圣经的其他地方,“那位义人”或“公义的苗裔”指的是上帝或祂的弥赛亚(以赛亚书24:16,耶利米书23:5-6)。

也许最著名,最明确地将上帝的弥赛亚称为“义人”或“义的仆人”,将带来救赎的经文是在以赛亚书53:11:

“由于他灵魂的痛苦,
他必看见并感到满足;
因他认识那义人,
我的仆人,将使许多人得救,
因为他将承担他们的罪孽。”

保罗还被任命聆听公义者耶稣讲话

保罗一见到耶稣,听到他口中所说的话,他的指定任务就是与世人分享这句话:

因为你要将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对着万人为他作见证(第 15 节)。

这句话的语法表明这是肯定的。保罗会为他作见证。这必定会发生。保罗的使命是向所有人,所有族群作耶稣的见证

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保罗在传道生涯中遇到如此多的麻烦。他的使命是向所有人传道,包括外邦人。他公开教导外邦信徒,他们不需要遵守犹太律法,这导致他与犹太“权威”之间产生了无休止的冲突,这些“权威”中,有些人相信耶稣,有些人则不信(使徒行传 15:1-2, 5-11,加拉太书 1:6-9, 2:3-5, 3:1-3, 5:1-4,提多书 1:10-11,罗马书 4:9-13)。

尽管如此,保罗忠心地履行了见证人的职责,并将他所见所闻教导给所有人。他曾三次长途传教,足迹遍布塞浦路斯,加拉太,罗马帝国的亚细亚行省,希腊和马其顿。他建立了许多教会,带领数千人信靠耶稣。他凭借上帝的力量行了神迹。他也曾遭受过石刑,殴打,监禁,以及被逐出各个犹太会堂。

保罗重述他的见证,正是为耶稣作见证。他向众人讲述他的所见所闻。保罗与基督有过这样的相遇,显然还有其他人与他相遇,或许比圣经里记载的还要多(使徒传18:9-10,加拉太书1:11-12,哥林多前书9:1,哥林多后书12:2-4)。

亚拿尼亚治愈保罗后,催促他采取行动:

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第 16 节)

亚拿尼亚仿佛在说:“你还在等什么?上帝已经给你安排了工作。赶快行动吧。” 亚拿尼亚很可能亲自为保罗施洗使徒行传9:18)。这意味着保罗被亚拿尼亚按在水里,又被拉上来,宣告保罗现在认同基督,他是耶稣的信徒,正在呼求他的名寻求救赎和赦免,只信靠耶稣,别无其他,这样,保罗对上帝的反叛以及他对耶稣信徒的杀戮就被赦免了。因着保罗所信靠的耶稣,上帝洗净了他的罪。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