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27:33-34马太福音 27:33-34 commentary 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5:22-23马可福音 15:22-23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23:33-34路加福音 23:33-34 commentary, 3636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19:16-17约翰福音 19:16-17 commentary 中找到。
罗马士兵把耶稣和另外两个即将与他一起被钉十字架的罪犯(路加福音23:32路加福音23:32 commentary)以及古利奈人西门(马太福音27:32马太福音27:32 commentary)带到城外。约翰写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离城很近”,那里“有许多犹太人”可以目睹这一切(约翰福音19:20约翰福音19:20 commentary)。希伯来书13:12希伯来书13:12 commentary说耶稣“受难的地方是在城门外”(希伯来书13:12希伯来书13:12 commentary)。这应该是符合罗马的习俗。
罗马的十字架刑罚既残酷又令人恐惧,既羞辱又可耻。这种艺术化的残酷处决方式,是为了公开谴责罪犯,恐吓和阻止潜在的罪犯屈服。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在城门外,这进一步证实了“路过的人都摇着头辱骂他”(马太福音 27:39马太福音 27:39 commentary)。
这一切都表明耶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当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正路过耶稣的面前,准备进城庆祝逾越节的第一天和除酵节。这使得耶稣的处决成为全国性的奇观。
他们来到一个叫各各他的地方,意思是骷髅地(第 33 节)。
一般认为他们最终到达的地方是一座小山。耶路撒冷周围有很多山丘,一座小山会让十字架的痕迹更加清晰可见,但除了一些线索和“各各他”这个名称之外,圣经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座山。 “各各他”这个词源于阿拉姆语。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人使用的通用语言。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犹地亚的四种语言。 ”
马太将“各各他” (Golgotha )的含义解释为“髑髅地”(Place of a Skull) 。其含义的拉丁词是“calva”,英语“Calvary”一词源于此。因此,亚拉姆语“各各他”(Golgotha)和英语“Calvary”含义相同。
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各各他,或骷髅地,要么是因为这里的地形看起来像骷髅,要么是因为它是一个死亡和处决的地方,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各各他很可能是罗马人在耶路撒冷城外钉死罪犯的地方。因此,它被称为“死亡之地”,也因此得名“骷髅地” 。
各各他(Golgotha)的命名方式与其他以当地活动命名的地点类似。例如,名为“海盗湾”(Pirate's Cove)的海湾之所以得名,并非因为它们形状像海盗船,而是因为它们是海盗的避风港。
马太已经提到过耶路撒冷以外几个具有类似名称的地方:
“橄榄山” (马太福音 21:21马太福音 21:21 commentary)
“陶工田”很可能因从该田里采集红粘土制作陶器的陶工而得名(马太福音 27:7马太福音 27:7 commentary)。
因此,各各他的名字很可能来源于那里经常发生的可怕处决。
耶路撒冷古城墙外至少有两个地点可能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
各各他遗址的一个可能位置靠近古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所说的“革拿门”。这个传统的各各他遗址位于耶稣被彼拉多判刑的总督官邸以北约五百米/码处。该遗址的位置靠近如今(2024年)的“圣墓教堂”。
这座教堂最初建于公元四世纪,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建造。她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几个世纪前,异教徒皇帝哈德良下令在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基督徒所崇敬的耶稣受难地——维纳斯神庙——上建造了一座。 被钉在十字架上。讽刺的是,哈德良试图亵渎这处对基督徒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圣地,却似乎无意中为后世保留了各各他遗址。
这个地点也与希伯来书 13:8希伯来书 13:8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的目击者叙述(约翰福音 19:20约翰福音 19:20 commentary)相一致。
各各他山的第二个可能地点被称为“戈登的各各他”。该地点最初由德国考古学家奥托·特尼乌斯在19世纪提出,部分原因是悬崖侧面的形状类似于人类头骨的眼睛和鼻子。它之所以被称为“戈登的各各他”,是因为英国军官查尔斯·戈登将其推广给宗教朝圣者。
戈登各各他位于老城北面,“城门外”(希伯来书 13:8希伯来书 13:8 commentary),距离希律王的宫殿/彼拉多判处耶稣死刑的衙门约一公里/半英里。戈登各各他位于各各他传统遗址以北约 500 米/码处,距离耶稣在世时耶路撒冷外城墙所在地约四分之一英里。
虽然两个地点都有可能,但《圣经》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各各他地点,而不是戈登的加略山。
四位福音书作者均未详细描述罗马钉十字架的残酷程度。他们的主要读者应该已经熟悉其残酷程度,因此无需赘述。
要了解有关罗马钉十字架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背负十字架:探索难以想象的钉十字架之痛。 ”
相反,福音书倾向于关注耶稣受难的事件或方面,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之一。这三个目标是:
它们证明了弥赛亚预言的实现。
它们揭示了耶稣受难和死亡时的内心感受。
他们强调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来证明耶稣的神性。
马太福音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载主要集中在(1)预言的应验,以及(2)证明耶稣是神儿子的不寻常事件。同样,马太写福音书的初衷之一,就是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
马太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记述中提到的第一个弥赛亚预言,是在他们来到一个叫各各他的地方之后发现的——在下一节经文中:
他们给耶稣喝掺有苦胆的酒,耶稣尝了之后,却不愿意喝(第 34 节)。
这是诗篇第 69 篇中弥赛亚预言的应验,诗篇第 69 篇说:
“他们还给我胆汁当食物。”(诗篇 69:21诗篇 69:21 commentary上)
马太没有明确指出这是预言的实现,可能的原因是,他的犹太听众很容易就能认出他们给他喝的掺有胆汁的酒与诗篇 69诗篇 69 commentary 篇之间的联系——指出这一点会使叙述陷入僵局,并占用宝贵的纸莎草纸。
马太福音27:34马太福音27:34 commentary中的“他们”指的是罗马士兵。罗马士兵在钉死受难者时,通常表现出的少数仁慈行为之一,就是让受难者喝下酒和胆汁混合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可以部分缓解十字架上最剧烈,最剧烈的疼痛之一——钉子穿过受难者的手腕和脚,钉在十字架的横梁上。
钉子会压断位于前臂尺骨和桡骨之间的正中神经。正中神经从肘部延伸至手部。这些钉子会令受害者的手臂抽搐,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痛。
但这种酒和胆汁的混合物除了能减轻疼痛之外,还会使人心智迟钝。耶稣拒绝了它。他不愿意喝它。
祂拒绝的可能原因是,祂即将面临人生中最后也是最严峻的考验。耶稣渴望拥有全然信靠上帝的能力,从而克服无数强烈的诱惑,拒绝放弃天父的旨意,即祂要为世人的罪受苦受死(马太福音26:39马太福音26:39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2:27约翰福音12:27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4:9-10约翰一书4:9-10 commentary)。如果耶稣屈服于这种诱惑,祂就无法实现祂的使命。放弃天父的旨意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看起来就像是召唤天使来救援,而不是服从上帝。(马太福音 26:53马太福音 26:53 commentary)
这看起来像是陷入绝望,并诅咒上帝让他的儿子遭受这样的苦难。(马太福音26:38马太福音26:38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伯记2:9约伯记2:9 commentary)
这看起来就像是利用他的神力来拯救自己并羞辱他的敌人,而不是通过他的死亡和苦难来拯救他们。(马太福音27:41-44马太福音27:41-44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23:39路加福音23:39 commentary)
耶稣本可以屈服于诱惑,依靠自己的力量放弃或战胜十字架,而不是凭着信心信靠上帝。但耶稣在十字架上时,并没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他倒空了自己(腓立比书2:7腓立比书2:7 commentary) ,没有运用他的超自然能力来“赢得”这场战斗。相反,他单单凭着对上帝的信心就战胜了它。这就是为什么希伯来书称耶稣为“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希伯来书12:2希伯来书12:2 commentary)。
耶稣为了完成祂的使命,抛开了“一切重担”(希伯来书12:1希伯来书12:1 commentary),包括那能减轻痛苦却又令人分心的苦胆调酒。祂不想妥协。祂想要全心全意地凭着信心胜过十字架的试炼。
耶稣更关心的是顺服祂的父,赢得世人的救赎,即使这意味着要忍受更大的苦难(腓立比书2:8腓立比书2:8 commentary;希伯来书12:2希伯来书12:2 commentary)。当耶稣告诉门徒:“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马太福音20:28a马太福音20:28a commentary)时,这番话包含了苦胆调和的酒所能给予祂的任何安慰。弥赛亚来,乃是“为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b马太福音20:28b commentary)。
因此,他不愿意喝他们给他的酒和苦胆混合物。
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拒绝喝他们给他的酸酒时,罗马士兵不习惯被拒绝,他们开始嘲笑他:“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救自己吧!”(路加福音 23:36-37路加福音 23:36-37 commentary)。
路加福音进一步指出,大约在那时,或者也许是在罗马士兵将钉子钉入耶稣的手腕和脚的时候,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反复祈祷他说的第一句话:
“父亲,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路加福音 23:34路加福音 23:34 commentary上)
要了解有关耶稣声明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 第一部分:仁慈的话语。 ”
耶稣为刽子手们所做的仁慈祈祷可能已经开始改变他们对他的看法(马太福音 27:54马太福音 27:54 commentary)。
马可告诉我们,耶稣是在“巳初”被钉上十字架的(马可福音15:25马可福音15:25 commentary)。按照现代的计时方法,这应该是早上九点钟。
马太福音 27:33-34 含义
马太福音 27:33-34马太福音 27:33-34 commentary 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5:22-23马可福音 15:22-23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23:33-34路加福音 23:33-34 commentary, 3636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19:16-17约翰福音 19:16-17 commentary 中找到。
罗马士兵把耶稣和另外两个即将与他一起被钉十字架的罪犯(路加福音23:32路加福音23:32 commentary)以及古利奈人西门(马太福音27:32马太福音27:32 commentary)带到城外。约翰写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离城很近”,那里“有许多犹太人”可以目睹这一切(约翰福音19:20约翰福音19:20 commentary)。希伯来书13:12希伯来书13:12 commentary说耶稣“受难的地方是在城门外”(希伯来书13:12希伯来书13:12 commentary)。这应该是符合罗马的习俗。
罗马的十字架刑罚既残酷又令人恐惧,既羞辱又可耻。这种艺术化的残酷处决方式,是为了公开谴责罪犯,恐吓和阻止潜在的罪犯屈服。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在城门外,这进一步证实了“路过的人都摇着头辱骂他”(马太福音 27:39马太福音 27:39 commentary)。
这一切都表明耶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当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正路过耶稣的面前,准备进城庆祝逾越节的第一天和除酵节。这使得耶稣的处决成为全国性的奇观。
他们来到一个叫各各他的地方,意思是骷髅地(第 33 节)。
一般认为他们最终到达的地方是一座小山。耶路撒冷周围有很多山丘,一座小山会让十字架的痕迹更加清晰可见,但除了一些线索和“各各他”这个名称之外,圣经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座山。 “各各他”这个词源于阿拉姆语。阿拉姆语是公元一世纪犹太人使用的通用语言。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犹地亚的四种语言。 ”
马太将“各各他” (Golgotha )的含义解释为“髑髅地”(Place of a Skull) 。其含义的拉丁词是“calva”,英语“Calvary”一词源于此。因此,亚拉姆语“各各他”(Golgotha)和英语“Calvary”含义相同。
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各各他,或骷髅地,要么是因为这里的地形看起来像骷髅,要么是因为它是一个死亡和处决的地方,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各各他很可能是罗马人在耶路撒冷城外钉死罪犯的地方。因此,它被称为“死亡之地”,也因此得名“骷髅地” 。
各各他(Golgotha)的命名方式与其他以当地活动命名的地点类似。例如,名为“海盗湾”(Pirate's Cove)的海湾之所以得名,并非因为它们形状像海盗船,而是因为它们是海盗的避风港。
马太已经提到过耶路撒冷以外几个具有类似名称的地方:
“橄榄山” (马太福音 21:21马太福音 21:21 commentary)
“陶工田”很可能因从该田里采集红粘土制作陶器的陶工而得名(马太福音 27:7马太福音 27:7 commentary)。
因此,各各他的名字很可能来源于那里经常发生的可怕处决。
耶路撒冷古城墙外至少有两个地点可能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
各各他遗址的一个可能位置靠近古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所说的“革拿门”。这个传统的各各他遗址位于耶稣被彼拉多判刑的总督官邸以北约五百米/码处。该遗址的位置靠近如今(2024年)的“圣墓教堂”。
这座教堂最初建于公元四世纪,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建造。她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几个世纪前,异教徒皇帝哈德良下令在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基督徒所崇敬的耶稣受难地——维纳斯神庙——上建造了一座。 被钉在十字架上。讽刺的是,哈德良试图亵渎这处对基督徒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圣地,却似乎无意中为后世保留了各各他遗址。
这个地点也与希伯来书 13:8希伯来书 13:8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的目击者叙述(约翰福音 19:20约翰福音 19:20 commentary)相一致。
各各他山的第二个可能地点被称为“戈登的各各他”。该地点最初由德国考古学家奥托·特尼乌斯在19世纪提出,部分原因是悬崖侧面的形状类似于人类头骨的眼睛和鼻子。它之所以被称为“戈登的各各他”,是因为英国军官查尔斯·戈登将其推广给宗教朝圣者。
戈登各各他位于老城北面,“城门外”(希伯来书 13:8希伯来书 13:8 commentary),距离希律王的宫殿/彼拉多判处耶稣死刑的衙门约一公里/半英里。戈登各各他位于各各他传统遗址以北约 500 米/码处,距离耶稣在世时耶路撒冷外城墙所在地约四分之一英里。
虽然两个地点都有可能,但《圣经》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各各他地点,而不是戈登的加略山。
四位福音书作者均未详细描述罗马钉十字架的残酷程度。他们的主要读者应该已经熟悉其残酷程度,因此无需赘述。
要了解有关罗马钉十字架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背负十字架:探索难以想象的钉十字架之痛。 ”
相反,福音书倾向于关注耶稣受难的事件或方面,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之一。这三个目标是:
它们证明了弥赛亚预言的实现。
它们揭示了耶稣受难和死亡时的内心感受。
他们强调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来证明耶稣的神性。
马太福音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载主要集中在(1)预言的应验,以及(2)证明耶稣是神儿子的不寻常事件。同样,马太写福音书的初衷之一,就是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
马太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记述中提到的第一个弥赛亚预言,是在他们来到一个叫各各他的地方之后发现的——在下一节经文中:
他们给耶稣喝掺有苦胆的酒,耶稣尝了之后,却不愿意喝(第 34 节)。
这是诗篇第 69 篇中弥赛亚预言的应验,诗篇第 69 篇说:
“他们还给我胆汁当食物。”
(诗篇 69:21诗篇 69:21 commentary上)
马太没有明确指出这是预言的实现,可能的原因是,他的犹太听众很容易就能认出他们给他喝的掺有胆汁的酒与诗篇 69诗篇 69 commentary 篇之间的联系——指出这一点会使叙述陷入僵局,并占用宝贵的纸莎草纸。
马太福音27:34马太福音27:34 commentary中的“他们”指的是罗马士兵。罗马士兵在钉死受难者时,通常表现出的少数仁慈行为之一,就是让受难者喝下酒和胆汁混合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可以部分缓解十字架上最剧烈,最剧烈的疼痛之一——钉子穿过受难者的手腕和脚,钉在十字架的横梁上。
钉子会压断位于前臂尺骨和桡骨之间的正中神经。正中神经从肘部延伸至手部。这些钉子会令受害者的手臂抽搐,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痛。
但这种酒和胆汁的混合物除了能减轻疼痛之外,还会使人心智迟钝。耶稣拒绝了它。他不愿意喝它。
祂拒绝的可能原因是,祂即将面临人生中最后也是最严峻的考验。耶稣渴望拥有全然信靠上帝的能力,从而克服无数强烈的诱惑,拒绝放弃天父的旨意,即祂要为世人的罪受苦受死(马太福音26:39马太福音26:39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2:27约翰福音12:27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4:9-10约翰一书4:9-10 commentary)。如果耶稣屈服于这种诱惑,祂就无法实现祂的使命。放弃天父的旨意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看起来就像是召唤天使来救援,而不是服从上帝。(马太福音 26:53马太福音 26:53 commentary)
这看起来像是陷入绝望,并诅咒上帝让他的儿子遭受这样的苦难。(马太福音26:38马太福音26:38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伯记2:9约伯记2:9 commentary)
这看起来就像是利用他的神力来拯救自己并羞辱他的敌人,而不是通过他的死亡和苦难来拯救他们。(马太福音27:41-44马太福音27:41-44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23:39路加福音23:39 commentary)
耶稣本可以屈服于诱惑,依靠自己的力量放弃或战胜十字架,而不是凭着信心信靠上帝。但耶稣在十字架上时,并没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他倒空了自己(腓立比书2:7腓立比书2:7 commentary) ,没有运用他的超自然能力来“赢得”这场战斗。相反,他单单凭着对上帝的信心就战胜了它。这就是为什么希伯来书称耶稣为“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希伯来书12:2希伯来书12:2 commentary)。
耶稣为了完成祂的使命,抛开了“一切重担”(希伯来书12:1希伯来书12:1 commentary),包括那能减轻痛苦却又令人分心的苦胆调酒。祂不想妥协。祂想要全心全意地凭着信心胜过十字架的试炼。
耶稣更关心的是顺服祂的父,赢得世人的救赎,即使这意味着要忍受更大的苦难(腓立比书2:8腓立比书2:8 commentary;希伯来书12:2希伯来书12:2 commentary)。当耶稣告诉门徒:“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马太福音20:28a马太福音20:28a commentary)时,这番话包含了苦胆调和的酒所能给予祂的任何安慰。弥赛亚来,乃是“为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b马太福音20:28b commentary)。
因此,他不愿意喝他们给他的酒和苦胆混合物。
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拒绝喝他们给他的酸酒时,罗马士兵不习惯被拒绝,他们开始嘲笑他:“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救自己吧!”(路加福音 23:36-37路加福音 23:36-37 commentary)。
路加福音进一步指出,大约在那时,或者也许是在罗马士兵将钉子钉入耶稣的手腕和脚的时候,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反复祈祷他说的第一句话:
“父亲,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路加福音 23:34路加福音 23:34 commentary上)
要了解有关耶稣声明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 第一部分:仁慈的话语。 ”
耶稣为刽子手们所做的仁慈祈祷可能已经开始改变他们对他的看法(马太福音 27:54马太福音 27:54 commentary)。
马可告诉我们,耶稣是在“巳初”被钉上十字架的(马可福音15:25马可福音15:25 commentary)。按照现代的计时方法,这应该是早上九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