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可福音12:28-34马可福音12:28-34 commentary的展开,我们读到: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28节)。这件事发生在耶稣尘世生活的最后一周,大约公元30年,在耶路撒冷或附近。文士是解释犹太律法的专家,经常与法利赛人等团体结盟。此时,一位这样的专家见证了耶稣巧妙地处理先前的问题,并试图检验或确认祂的理解。文士的问题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在希伯来圣经的所有诫命中,哪一条是信徒应该遵循的首要诫命?
耶稣的回应以陈述以色列人信仰的核心告白开篇: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29节)。这节经文出自《申命记》6:4《申命记》6:4 commentary, commentary这是妥拉的最后一卷书,在神的子民中备受尊崇。它提醒他们立约的身份,他们属于那位独一的真神,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在公元前1446年左右在摩西的带领下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耶稣以这番话作为开场,将祂的教导与以色列长期以来敬拜独一真神而非多位真神的传统结合起来,强调独一,不可分割的主在所有其他事上都居于中心地位。虔诚的犹太人将《申命记》6:4-9《申命记》6:4-9 commentary称为“示玛篇”,并每天诵读三次。
耶稣继续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30节)。他引用申命记6:5申命记6:5 commentary, commentary强调真正的虔诚需要人的全人:情感,智力,意志和体能。这不仅仅是一种理智上的信仰,而是一种全面的爱,将人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引向神。新约圣经后来的章节也呼应了这一主题,呼吁信徒全心全意地敬拜和事奉主(见马太福音22:37马太福音22:37 commentary)。
耶稣接着补充道: “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31节)耶稣将爱邻舍置于爱上帝之上,强调了人与主的关系与人对待同胞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教导源于利未记19:18利未记19: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并强调了圣经的核心真理:对上帝的真爱必须流露出对他人真诚的爱。耶稣说,这两条诫命在神国的伦理中占据着核心且不可动摇的地位,概括了道德指导的方方面面。
文士明白耶稣话语中的智慧,便肯定地回答: “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对,他是独一的,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 (32节)并且尽心,尽意,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胜过一切燔祭和平安祭。”(33节)在公元一世纪的犹太宗教活动中,在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的祭祀和平安祭被认为意义重大。然而,这位文士正确地认识到,内心的顺服比外在的仪式更有价值。他同意耶稣的观点,即上帝的旨意最好通过爱来尊崇,而不仅仅是通过仪式行为。通过提到这些宗教祭祀,他指的是寺庙的日常和年度例行活动,强调没有任何传统能够超越对上帝的真诚虔诚和对他人的衷心善意。
耶稣看出这人的诚意,便回答说: “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 (34节)。这句充满恩典的称赞暗示着这位文士即将领悟神统治的深层意义——以爱和关系为中心,而非礼仪的完美。耶稣亲自来到世上,彰显了神的国度,彰显了神的怜悯,并呼吁人们爱神爱人。马可以这部分作结: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问祂任何问题了。” (34节),强调了耶稣权威的教导如何使进一步的挑战销声匿迹。爱是所有诫命的核心,当它被如此清晰地呈现时,它无可辩驳。
马可福音 12:28-34 含义
随着马可福音12:28-34马可福音12:28-34 commentary的展开,我们读到: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28节)。这件事发生在耶稣尘世生活的最后一周,大约公元30年,在耶路撒冷或附近。文士是解释犹太律法的专家,经常与法利赛人等团体结盟。此时,一位这样的专家见证了耶稣巧妙地处理先前的问题,并试图检验或确认祂的理解。文士的问题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在希伯来圣经的所有诫命中,哪一条是信徒应该遵循的首要诫命?
耶稣的回应以陈述以色列人信仰的核心告白开篇: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29节)。这节经文出自《申命记》6:4《申命记》6:4 commentary, commentary这是妥拉的最后一卷书,在神的子民中备受尊崇。它提醒他们立约的身份,他们属于那位独一的真神,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在公元前1446年左右在摩西的带领下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耶稣以这番话作为开场,将祂的教导与以色列长期以来敬拜独一真神而非多位真神的传统结合起来,强调独一,不可分割的主在所有其他事上都居于中心地位。虔诚的犹太人将《申命记》6:4-9《申命记》6:4-9 commentary称为“示玛篇”,并每天诵读三次。
耶稣继续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30节)。他引用申命记6:5申命记6:5 commentary, commentary强调真正的虔诚需要人的全人:情感,智力,意志和体能。这不仅仅是一种理智上的信仰,而是一种全面的爱,将人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引向神。新约圣经后来的章节也呼应了这一主题,呼吁信徒全心全意地敬拜和事奉主(见马太福音22:37马太福音22:37 commentary)。
耶稣接着补充道: “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31节)耶稣将爱邻舍置于爱上帝之上,强调了人与主的关系与人对待同胞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教导源于利未记19:18利未记19: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并强调了圣经的核心真理:对上帝的真爱必须流露出对他人真诚的爱。耶稣说,这两条诫命在神国的伦理中占据着核心且不可动摇的地位,概括了道德指导的方方面面。
文士明白耶稣话语中的智慧,便肯定地回答: “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对,他是独一的,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 (32节)并且尽心,尽意,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胜过一切燔祭和平安祭。”(33节)在公元一世纪的犹太宗教活动中,在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的祭祀和平安祭被认为意义重大。然而,这位文士正确地认识到,内心的顺服比外在的仪式更有价值。他同意耶稣的观点,即上帝的旨意最好通过爱来尊崇,而不仅仅是通过仪式行为。通过提到这些宗教祭祀,他指的是寺庙的日常和年度例行活动,强调没有任何传统能够超越对上帝的真诚虔诚和对他人的衷心善意。
耶稣看出这人的诚意,便回答说: “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 (34节)。这句充满恩典的称赞暗示着这位文士即将领悟神统治的深层意义——以爱和关系为中心,而非礼仪的完美。耶稣亲自来到世上,彰显了神的国度,彰显了神的怜悯,并呼吁人们爱神爱人。马可以这部分作结: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问祂任何问题了。” (34节),强调了耶稣权威的教导如何使进一步的挑战销声匿迹。爱是所有诫命的核心,当它被如此清晰地呈现时,它无可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