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诗篇 11:1-3 的含义

这段经文鼓励人们完全信任上帝,认为他是人们逃避邪恶威胁和道德败坏的唯一真正避难所。

诗篇11:1-3中,我们第一次看到“致歌唱指挥。大卫的诗” ,它提醒我们,生活在公元前1040年至公元前970年左右的大卫,创作或收集了这些歌词,供古代以色列的敬拜者以协调的方式吟唱。大卫是继扫罗王之后的第二位以色列国王,他的统治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10年持续到公元前970年。这首诗的开头暗示了一段音乐背景,并帮助读者做好准备,让他们在危难中真心地表达信靠,并坚定地对抗恐惧。

当大卫宣告“我投靠耶和华;你们怎能对我的灵魂说,‘你像鸟儿逃到你的山上’” (第1节)时,他揭示了信仰与恐惧之间直接的张力。建议撤退到偏远的高地——很可能是指那些可以提供安全藏身之处的丘陵地带——从人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切实可行的,但大卫表达了对耶和华作为他最终庇护所的绝对信心。在压力之下,大卫放弃了纯粹的自我保护,转而依靠上帝坚定不移的庇护。

这节经文强调了信徒有时会面临一些声音,敦促他们逃离危险,而不是信靠神的拯救。大卫的回应隐含着一个挑战:一个真正信靠永生神的人,怎能被吩咐逃跑呢?这种信心预示着圣经中贯穿始终的信心呼召,邀请我们倚靠神,而非仅仅依靠世俗的策略。内心与行动的和谐,其根基在于神的品格和应许。

此外,大卫的立场预示了“安全最终取决于上帝”这一教义,这与后来讨论在天上君王那里寻求庇护的经文(希伯来书6:18)相呼应。选择信靠而非恐惧,引起了一代又一代忍受迫害或苦难的信徒的共鸣,表明真正的信仰寻求安全感并非来自逃避,而是来自全心全意地依靠主。

下一句是“看哪,恶人弯弓搭箭,在黑暗中射心里正直的人” (第2节),大卫描述了一种切实的威胁。在古代以色列动荡的环境中,恶人的身体攻击和暗中袭击十分常见。“弯弓搭箭”描绘了针对义人的直接且有预谋的危险。

大卫关于敌人潜伏在黑暗中的描述,传达出一种隐秘狡猾的形象。正直的心正中靶心,象征着邪恶势力一心要破坏公义和信实。然而,大卫讲述这些敌对行为并非为了制造恐惧,而是为了强调一个现实:忠信的人正因为行事正直,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

从人的角度来说,敌人的埋伏会让人心生恐惧。然而,这段残酷的描述却激励着历代读者,让他们明白,即使敌人暗中行事,上帝仍然是我们的保障。这节经文预示着新约圣经中上帝是我们的保障(彼得前书5:10),鼓励那些挺身而出的人在敌对面前毫不畏惧。

诗篇作者接着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做什么呢? (3节)大卫在这里预想,他周围的社会或道德支柱将倾覆。当正义,良善和公义这些核心原则崩塌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动荡和动荡之中。在古代以色列,君王被期望弘扬正义——因此,根基崩塌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混乱和压迫的黑暗画面。

尽管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大卫却以此邀请人们反思追求公义之人的真正基石。即使地上的制度失效或腐败,义人仍然必须坚守上帝的绝对权威,认识到即使地上的治理摇摇欲坠,神的主权依然坚定不移。这种从质疑到盼望的微妙转变,鼓励各个时代的信徒牢记,他们最终的根基在于上帝,祂的国度永不动摇(希伯来书12:28)。

历史上,以色列民的根基价值观屡遭攻击,既有道德上的,也有实际的战争。然而,在这些考验中,忠信的信徒能够超越尘世间摇摇欲坠的规范,信靠那位永不失败的永恒之主。大卫指出上帝不变的本质,表明义人并非无助;他们归向耶和华,祂始终是坚固的根基。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