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彼得前书 5:10-11 含义

我们的苦难是暂时的。上帝仍然掌管一切。祂已将我们带入祂的恩宠之中。祂使我们成长,建立我们,预备我们度过苦难。祂掌管一切。

彼得前书 5:10-11 中,彼得阐述了所有信徒只要遵循上帝的旨意,抵制魔鬼,坚持做忠实的见证人,就能获得巨大的奖赏希望。

彼得书信的读者和世上其他的信徒一样,正在遭受逼迫。彼得鼓励他们记住: “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坚固你们。”(第10节)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考察希腊语原文的词序来理解强调的含义。希腊语的词序如下:

  • “赐一切恩典的神,
  • 祂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
  • 等你们受了些许苦楚之后,
  • 祂必亲自使你们得以完全,坚固,加强,坚固你们。”

“赐一切恩典的神

将赐一切恩典的神放在首位,就支持了彼得的意图,即强调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神身上,而不是自我身上。当我们受苦时,我们倾向于转向内心,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彼得写这封信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读者将注意力从自我和苦难的痛苦中转移,转向神的恩典/恩惠和荣耀(彼得前书 1:13, 4:12-13)。这是为了采取一种永恒的视角,即现在遭受世人的拒绝,将带来未来永不消逝的荣耀(彼得前书 1:4, 5:4, 6)。

神会将丰盛的恩惠赐给那些为祂受苦的人,好让他们分享祂的荣耀被描述为拥有一切恩典。希腊语“charis”被翻译为恩典。“charis”指的是恩惠,正如路加福音2:51所说,耶稣在神和人面前(“charis”)越来越喜爱他。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神赐予的恩惠,用来奖励那些跟随祂的人。

上帝的恩惠绝非凭空而来,我们无法通过达到某种标准来向上帝索取任何东西。上帝超越一切标准;他就是标准。因此,上帝的恩惠始终是赐予的。他拥有无限的能力,将恩典或恩惠赐予他所拣选的所有人。他告诉我们,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会得到他的恩惠(歌罗西书3:23-24)。但为了从他的应许中受益,我们必须相信他是信实的,也是慈悲的,并且选择这样一种观点:现在为上帝行事会招致世界的抵挡和拒绝。我们必须相信上帝是慈悲的,他会因我们为他所做的努力而奖赏我们,因为我们不能向上帝索取任何东西(希伯来书11:6)。

他召你们,得享他在基督里永远的荣耀,

一切恩典的神,呼召你们得享祂在基督里永远的荣耀。“那召你们得享祂在基督里永远的荣耀”这句话中代词“祂”指的是。赐一切恩典的神呼召信徒与祂永远的荣耀同在,并为我们预备了进入那荣耀的途径。这途径就是基督。

“赐一切恩典的神”这句话中,希腊文中翻译为“一切”的词通常指一切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这词是恰当的,因为只有神赐予的恩典才能持久。彼得所指的恩典或恩惠,是指神赐予信徒在基督里永恒荣耀的恩惠。

基督里的永恒荣耀翻译为四个希腊词:

  • 永恒的译法是“aionios”,它可以指时间或数量。就数量而言,“aionios”通常指无限的事物,例如“永生”。就时间而言,“aionios”有时指过去的时代(例如罗马书16:25)。它通常指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整个永恒,包括过去的时代和未来的时代;耶稣是万物的开始,也是万物的终结(启示录1:8)。
  • 荣耀翻译为“doxa”,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本质,如在哥林多前书 15:41 中,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荣耀”不同,因为它们的本质不同。
  • 翻译“en”的“in”表示位置词,表示地位。信徒在基督里(“en”)处于新造的地位(哥林多后书5:17)。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是通过信心,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约翰福音3:14-15)。 分享基督的荣耀,是通过分享祂的苦难(罗马书8:17b)。
  • 基督将“Christos”翻译为“受膏者”,希伯来语“masiah”也是如此,我们将其音译为英语“弥赛亚”。

耶稣基督蒙神拣选/膏立,为要应验预言,将以色列的宝座归还大卫,并恢复人类的本性。人类起初被“冠以荣耀尊贵”的冠冕,与神和谐地统治全地,成为仆人领袖(诗篇8篇,希伯来书2:5-10)。但我们堕落了,撒但得了王权(约翰福音16:11)。耶稣“受死的苦”,再次被冠以统治的荣耀尊贵,并被赋予统管万有的权柄(希伯来书2:9,马太福音28:18)。

  • 那些忍耐的人,那些像耶稣一样战胜困难的人,将分享与基督一起统治的“荣耀和尊贵”(提摩太后书 2:12,启示录 3:21)。
  • 那些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人也将作为共同继承人分享他的遗产,与他一起统治(罗马书 8:17b-19)。
  • 耶稣因着祂忠心的服侍,被赐予了作为人的“儿子”的奖赏(希伯来书1:5)。耶稣渴望“领许多的儿子与祂一同进荣耀里”(希伯来书2:10)。耶稣因着死亡的苦难而成为儿子。凡与祂一同受苦的信徒,也必与祂一同得着奖赏(启示录3:21)。
  • 耶稣忍受羞辱,是因为那摆在祂面前的“喜乐”。这“喜乐”就是作为凡人,分享父的宝座(希伯来书12:1-2)。信徒蒙召效法祂的榜样,好叫我们分享祂的赏赐。

我们可以从三个阶段来看待在基督里分享上帝永恒的荣耀

我们可以将分享上帝在基督里的永恒荣耀的第一阶段视为最初的信心,这信心带来属灵的重生(约翰福音3:3)。信徒信的时候就被安置在基督里。所需的唯一信心就是足以仰望盼望。耶稣以旷野中铜蛇为例。人们要从蛇的毒液中得医治,只需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摩西的话,并仰望蛇就能得医治。

同样,耶稣说祂会被“举”在杆子上,也就是十字架上(约翰福音3:14-15)。所有认识到自己正死于罪的毒害,宁愿活下去也不愿死去的人,只要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就能从永恒的死亡中得救。在信心的那一刻,信徒就被安置在基督里,成为神永恒家庭中永远的成员。他们现在是天国的子民。我们成为基督身体的成员,是因为我们因信靠基督,靠着神的恩典,在神面前称义(罗马书3:24)。


我们可以将分享上帝在基督里的永恒荣耀的第二阶段视为成为天国的公民,并在流亡生活中学习享受公民身份的益处。作为天国的公民,信徒虽然生活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却仍然可以通过信仰在今生进入耶稣的国度。当我们遵循耶稣的诫命时,我们就能进入祂的国度并享受其中的益处。否则,我们就像流亡者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无法享受我们真正的公民身份——天上的公民身份——所带来的益处。我们通过每天的信心生活,在今生获得基督永恒荣耀的益处(加拉太书5:22, 6:8)。

然后,我们可以认为,分享上帝在基督里的永恒荣耀的第三阶段我们有可能获得奖赏,即作为忠实的管家,在新地球上分享基督的物质管理并分享他的统治。我们在耶稣的才干比喻中看到,主人(代表耶稣)给予今生忠心的管家的巨大奖赏是与他一起统治的重大责任(马太福音25:21)。我们在提摩太后书2:12中看到承诺,如果我们坚持作为忠实的管家生活,那么我们将获得与他一起统治的奖赏。耶稣亲自承诺,对于所有像他一样得胜的人,他将让他们分享他的宝座,就像他得胜并分享他父的宝座一样(启示录3:21)。

我们可以理解,耶稣正在寻找忠心的管家,他们即使在困境中也愿意忠心地服侍。耶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先作了仆人(马太福音20:28)。因着他愿意以仆人的身份学习顺服,他被赐予统管万有的权柄(腓立比书2:5-11)。使徒保罗劝勉信徒要像耶稣一样,撇下一切遵行父的旨意,并因此蒙受了作王的丰盛奖赏(腓立比书2:5)。

“基督里的永恒荣耀”中的“荣耀”一词,在希腊语中是“doxa”,指被观察事物的本质。例如,哥林多前书15:41中说月亮,星星和太阳有不同的荣耀(因为它们有不同的本质,可以被观察到)。耶稣的本质是作为“圣子”,被赋予统管万物的权柄(马太福音28:18,希伯来书1:5)。

耶稣因着祂对父的忠信见证和顺服,被赋予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腓立比书2:8-10,马太福音28:18)。耶稣恢复了人类统治地球的权利。耶稣重新获得这权柄,是因为他“受死的苦”,被赐予了统治地球的“荣耀尊贵”作为冠冕(希伯来书2:9-10)。

彼得强调了与保罗相同的观点,也见证了保罗所见证的:凡事奉祂的人,神必大大赏赐。神呼召你们,在基督里得着祂永恒的荣耀,祂也必在基督里成全,坚固,赐力量,坚固你们(10节)。这成全,坚固,赐力量,坚固你们的成熟,是通过因行善而遭受世人的拒绝而得来的,正如耶稣所受的苦难一样。

在你受了些许苦痛之后,

彼得首先强调了神(那位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然后谈到读者的苦难,说你们在暂时受苦之后,就能得到分享基督荣耀的奖赏。彼得说你们受苦,是承认读者所受苦难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彼得前书 1:6, 2:19-20, 3:14, 17, 4:19)。

他描述苦难只是暂时的,以此肯定他们的苦难只是暂时的(彼得前书1:6)。 “之后”一词表明,苦难之后必有结果。苦难之后,他们的信心将得以完全,并得到极大的奖赏。

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信中回应了一些人认为上帝回归太慢的想法。在彼得后书3:3-9中,彼得以挪亚洪水为例,就像他在第一封信中所做的那样,并指出耶稣回归时,那些嘲笑者将会措手不及。此外,他还说,对上帝来说,千年如一日,上帝延迟回归是出于怜悯,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悔改。

正如雅各所说,与永恒相比,我们在世上的生命如同一缕云雾(雅各书4:14)。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苦难都只是短暂的。然而,圣经并没有轻视苦难的艰难。圣经强调耶稣与我们一样受苦,因此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大祭司,我们可以向他求助(希伯来书2:17-18)。

他会亲自完善你,确认你,加强你并建立你。”

苦难之后,神会…… (指未来的某个时刻)亲自…… ,这是一个强烈的标记,将神与任何其他人区分开来。信徒受苦之后,神亲自会做的是,祂会成全你,坚固你,坚固你,建立你。

当基督徒遭受苦难后,上帝承诺将为他做四件事:

  • 将使……你变得完美——表示完成或恢复到适当的位置。
  • 将确认……你——包含确认(罗马书 16:15),建立(帖撒罗尼迦前书 3:13)和加强(使徒行传 18:23)的想法。
  • 将会增强——赋予你完成上帝旨意的能力(仅在新约中使用)
  • 并将建立你——进入基督的荣耀,在今生作为仆人生活,然后分享他的奖赏,作为忠实的仆人领袖统治荣耀。

综上所述,这四个词表明,正是通过因行善而遭受世人的拒绝和损失,上帝才会使祂的子民获得圆满。忠心地受苦,才能完成我们在世上生活的目的(完全)。因顺服基督而活而遭受世人的反对和拒绝,也装备我们去完成上帝在今生和来世要我们做的工作(坚固,坚固,建立)。

信徒蒙召就是为了完成这段旅程。耶稣用道路的比喻来描述同样的基本思想。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说,获得“生命”奖赏和经验的道路是狭窄而艰难的(马太福音7:14)。彼得写这封信时,心里想的或许就是这个比喻。在我们蒙召的丰盛中得以完全,得到证实,得到坚固和建立,就是体验“生命”的丰盛。

耶稣断言,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马太福音22:14)。这同样适用于信徒。信徒蒙召,要因行义而承受来自世界的拒绝和反对。这是一条许多人不愿走的艰难道路。彼得希望所有这些信徒都能忍耐到底,以赢得他们作为忠心见证人所能得到的丰盛奖赏。

彼得在这段经文的结尾赞美上帝的大能,并承认他的统治将永远存在:“愿他的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第11节)

“统治”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意为统治的权力和权威(彼得前书4:11,启示录5:13)。将来,耶稣将统管万有(启示录11:15)。信徒蒙召分享祂的统治,像祂一样忍耐,像祂一样得胜,并分担祂的苦难(提摩太后书2:12,启示录3:21,罗马书8:17下)。

彼得强调苦难是意料之中的事(彼得前书4:12)。忠心忍受不公的苦难,是分享基督里上帝荣耀的一种方式。

“永永远远”指的是永恒的未来(犹大书1:25)。未来的世代将是没有穷尽的(启示录22:5)。 “阿们”一词用来表示对已陈述内容的强烈肯定(哥林多前书14:6,彼得前书4:11)。

彼得鼓励忍受苦难的基督徒向上仰望,专注于上帝,祂会赐下恩典,坚固他们,使他们成长,直到他们达到天上永恒的荣耀。他鼓励他们采用这种永恒的视角,即使行善也会承受暂时的苦难。这与耶稣在世时所持的心态相同,也是保罗效仿和教导的心态。

保罗说,他认为自己为忠信的见证人所忍受的苦难,与他作为忠信见证人而活的“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相比,是“至轻至暂的”。(哥林多后书4:17)耶稣“轻看所受的羞辱”,意思是祂不看重羞辱。但这是因为祂选择了一种视角。耶稣选择将祂在地上所忍受的苦难与“摆在前面的喜乐”作比较。(希伯来书12:2)那“喜乐”就是坐在“神宝座的右边”。祂渴望与跟随祂脚步的信徒分享这荣耀,那些“暂时”受苦的人。祂要“坚固”和“设立”那些像祂一样得胜的人,成为祂国度里的仆人领袖。(启示录3:21)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