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篇18:4-6诗篇18:4-6 commentary中, “死亡的绳索缠绕我,恶人的急流使我惊恐” (第4节),大卫揭示了他痛苦的深重,将死亡描绘成缠绕他生命的绳索。那攻击他的,无情的邪恶浪潮,被形容为淹没他防御的洪流。大卫在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左右统治以色列,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值敌人和个人考验威胁着他的生存。他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所面临的严峻挣扎,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这幅意象提醒信徒,即使是最艰巨的挑战,也可能如同汹涌的洪流,试图将我们卷走。无论是面临身体上的危险,还是内心的动荡,这些绳索都象征着我们无法独自逃脱的强大压迫。大卫的经历呼应了圣经中更广泛的主题:在我们最危急的时刻,我们迫切需要神的拯救。他所处的极端境况,为神大能的介入奠定了基础。
耶稣的追随者们可以从大卫的话语中看到自己绝望的影子,在一切看似无望时,他们找到了希望,相信依靠主就能获得拯救(罗马书10:13罗马书10:13 commentary)。大卫直言不讳地坦诚自己的恐惧,表明信靠上帝并非否认我们的困境,而是在困境中寻求祂的拯救。
大卫继续哀叹,在“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第5节)中。阴间——在古代以色列,许多人认为是死者的领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突显了大卫感觉生命终点多么近在咫尺。他将阴间描述为绳索和网罗,将死亡描绘成潜伏的猎人,等待时机将其抓住。这建立在他先前对可怕,无法逃脱的命运的描述之上,只有上帝的手才能解开。
这些话语阐明了痛苦和恐惧如何困住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将我们禁锢在一种厄运的预感中。对大卫来说,苦难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对他生命的真实威胁。正如上帝最终拯救了他一样,信徒们可以安心,因为主看见他们的挣扎,怜悯他们的困境(希伯来书13:6希伯来书13:6 commentary),引导他们走过人生最黑暗的低谷。
此外,大卫承认阴间的存在,也表明他认识到生死的界限最终在主的掌控之下。上帝的计划并非任由人类孤立无援,而是包含救赎和希望——甚至超越坟墓——指向耶稣战胜死亡(哥林多前书15:54-57哥林多前书15:54-57 commentary)。因此,大卫的困境成为通往永恒救赎的一瞥。
这段经文的最后一节宣告了救恩的转折点: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神呼求;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第6节)。这恳求拯救的真诚呼求直冲云霄,彰显神并非遥不可及或漠不关心。相反,他居于宝座之上,居住在圣洁之中,时刻聆听着他子民绝望的呼求。大卫见证,耶和华深知他的困境。
“祂从殿中听见我的声音”这句话,彰显了上帝深邃的怜悯。尽管大卫可能远离尘世的安全,但他从未被上帝忽视。这份保证延续到几个世纪以来的信徒:垂听大卫祷告的上帝,当我们呼求祂的名时,祂也垂听我们(诗篇34:17诗篇34:17 commentary)。大卫的及时拯救,证明了上帝自古以来的信实。
在结束这部分诗篇时,大卫提醒我们,主既超越一切,又与人同在;祂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却又密切地关心属祂之人的需要。祂回应了大卫发自内心的呼求,如今仍然回应祷告,激励我们每个人怀着信心,倚靠祂的救恩大能(罗马书 8:31罗马书 8:31 commentary)。
诗篇 18:4-6 含义
在诗篇18:4-6诗篇18:4-6 commentary中, “死亡的绳索缠绕我,恶人的急流使我惊恐” (第4节),大卫揭示了他痛苦的深重,将死亡描绘成缠绕他生命的绳索。那攻击他的,无情的邪恶浪潮,被形容为淹没他防御的洪流。大卫在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左右统治以色列,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值敌人和个人考验威胁着他的生存。他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所面临的严峻挣扎,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这幅意象提醒信徒,即使是最艰巨的挑战,也可能如同汹涌的洪流,试图将我们卷走。无论是面临身体上的危险,还是内心的动荡,这些绳索都象征着我们无法独自逃脱的强大压迫。大卫的经历呼应了圣经中更广泛的主题:在我们最危急的时刻,我们迫切需要神的拯救。他所处的极端境况,为神大能的介入奠定了基础。
耶稣的追随者们可以从大卫的话语中看到自己绝望的影子,在一切看似无望时,他们找到了希望,相信依靠主就能获得拯救(罗马书10:13罗马书10:13 commentary)。大卫直言不讳地坦诚自己的恐惧,表明信靠上帝并非否认我们的困境,而是在困境中寻求祂的拯救。
大卫继续哀叹,在“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第5节)中。阴间——在古代以色列,许多人认为是死者的领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突显了大卫感觉生命终点多么近在咫尺。他将阴间描述为绳索和网罗,将死亡描绘成潜伏的猎人,等待时机将其抓住。这建立在他先前对可怕,无法逃脱的命运的描述之上,只有上帝的手才能解开。
这些话语阐明了痛苦和恐惧如何困住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将我们禁锢在一种厄运的预感中。对大卫来说,苦难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对他生命的真实威胁。正如上帝最终拯救了他一样,信徒们可以安心,因为主看见他们的挣扎,怜悯他们的困境(希伯来书13:6希伯来书13:6 commentary),引导他们走过人生最黑暗的低谷。
此外,大卫承认阴间的存在,也表明他认识到生死的界限最终在主的掌控之下。上帝的计划并非任由人类孤立无援,而是包含救赎和希望——甚至超越坟墓——指向耶稣战胜死亡(哥林多前书15:54-57哥林多前书15:54-57 commentary)。因此,大卫的困境成为通往永恒救赎的一瞥。
这段经文的最后一节宣告了救恩的转折点: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神呼求;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第6节)。这恳求拯救的真诚呼求直冲云霄,彰显神并非遥不可及或漠不关心。相反,他居于宝座之上,居住在圣洁之中,时刻聆听着他子民绝望的呼求。大卫见证,耶和华深知他的困境。
“祂从殿中听见我的声音”这句话,彰显了上帝深邃的怜悯。尽管大卫可能远离尘世的安全,但他从未被上帝忽视。这份保证延续到几个世纪以来的信徒:垂听大卫祷告的上帝,当我们呼求祂的名时,祂也垂听我们(诗篇34:17诗篇34:17 commentary)。大卫的及时拯救,证明了上帝自古以来的信实。
在结束这部分诗篇时,大卫提醒我们,主既超越一切,又与人同在;祂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却又密切地关心属祂之人的需要。祂回应了大卫发自内心的呼求,如今仍然回应祷告,激励我们每个人怀着信心,倚靠祂的救恩大能(罗马书 8:31罗马书 8:31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