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诗篇 9:11-16 的含义

这些诗句表明了上帝坚定不移的主权、他对受苦者的记忆、他正义的确定性、以及对他子民拯救的欢乐宣告。

诗篇9:11-16中,大卫呼吁众人歌颂居锡安的耶和华,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11节)。锡安指的是耶路撒冷城内的坚固山丘,位于古代以色列的南部王国。大卫约在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在位,是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他劝勉信徒公开庆祝上帝的大能作为。他强调,赞美并非仅仅为了个人的灵修;而是向世人公开宣告耶和华的主权。

强调上帝居住在锡安,让我们想象敬拜的核心位于耶路撒冷的中心——那里是举行圣殿敬拜的地方,也是上帝彰显同在的地方,尤其受人尊崇。在万民中宣扬祂的作为,包括见证上帝的介入,例如战胜仇敌,拯救我们脱离患难。如此尊崇耶和华,信心便会兴盛,并呼召他人认识上帝无与伦比的权柄。

根植于这邀请的是上帝王权的更广泛主题,这一真理预示着耶稣基督最终将以万王之王的身份显现(启示录19:16)。通过鼓励公众赞美和承认上帝的作为,大卫最终将信徒引向弥赛亚的永恒统治,并确认一切胜利和祝福都源于耶和华威严的宝座。

大卫进一步宣告,那讨血债的,必记念他们;他不忘记困苦人的哀声(第12节)。那些流无辜人血,加害于人的人,都逃不过上帝之手,因为上帝秉持着完全的公义。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上帝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困境,绝不会忽视他们的痛苦或他们对公义的渴求。

“需要鲜血”这句话表明了上帝作为公正审判者的角色。虽然人类的审判可能会失败或延迟,但上帝公义的本性确保每一个行动都经过衡量。受苦的人不会被抛弃,也不会在人世的纷扰中迷失;耶和华会支持他们,并在祂最合适的时机为他们报仇。

神圣公义的这一维度贯穿整本圣经,在新约中更是得到了更为深刻的阐释,耶稣在其中指出,凡闲言碎语,闲行恶事,都必受报应(马太福音12:36)。没有任何呼求会被忽视,没有任何不义会被惩罚,因为耶和华鉴察万物,并以真理和怜悯回应受苦的人。

诗篇继续写道,大卫恳求说: “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求你看那恨我之人所加给我的苦难。你从死门将我救出来。”(13节)这些话表明,即使在危急的境况下,大卫仍然信靠上帝。大卫坦诚地承认自己的挣扎——他有真正的敌人,他们的仇恨威胁着他——但他的盼望在于耶和华的恩典介入。他知道只有上帝才能将他从毁灭的边缘拯救出来。

这里的苦难可以指深刻的试炼,无论是身体上的,情感上的,还是灵性的。大卫选择在上帝面前坦白自己的困境,表明他与全能者之间有着深厚的个人关系。他没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承认上帝掌管生死的权威,认识到最终的拯救唯有来自上帝。

上帝将大卫从死亡之门中拯救出来的意象,也传达了关于救赎的强有力信息。虽然大卫王经历了肉体的危险,但更广泛的圣经叙事强调了主的大能,他保护信徒免于永远的分离。这个主题预示了以基督为中心的福音,耶稣通过祂的救赎牺牲将信徒从罪和死亡的牢笼中拯救出来(罗马书5:8)。

大卫祷告之后,展望胜利的结果,并宣告: “好叫我述说祢一切的美德,好叫我在锡安城的门口因祢的救恩欢喜” (14节)。他的得救并非私事;它将在锡安城的门口揭晓——锡安城是另一种诗意地指代耶路撒冷的方式。大卫渴望在神子民聚集的地方庆祝,公开见证耶和华的救恩。

赞美再次成为中心,这一次是对上帝拯救之举的回应。大卫的重点并非高举自己为一位大能的君王,而是赞美那位拯救他的耶和华。这种做法取代了人类的骄傲,将所有的荣耀归于那位配得敬拜的神。

救恩自然会涌现喜乐。当信徒见证救赎或释放——无论是身体上,情感上还是灵性上的——都会促使他们由衷地回应,荣耀救赎主。这种集体和公开赞美的做法在新约中也得到了呼应,早期教会不断聚集赞美上帝所行的神迹(使徒行传2:46-47)。

大卫也观察到恶人的败坏,说道: “列国陷在自己所掘的坑里,自己的脚被自己暗设的网罗缠住” (第15节)。他在这里谈到那些图谋恶事之人的报应,说明他们落入了自己设下的陷阱。一个原则是,当违背上帝的计划时,恶行往往会自食其果。

圣经中充满了陷阱和网罗的隐喻,象征着作恶者的诡计。恶人或许存心伤害他人,但最终却被自己的诡计所缠绕,彰显了上帝创造秩序中蕴含的正义。无论一个人如何巧妙地编织欺骗之网,上帝的主权都确保不法之徒最终必将受到审判。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观念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加拉太书6:7)。虽然有时看似不公义不受制止,但神圣的真理必胜,确保邪恶的阴谋不会最终得胜。大卫以此向信徒保证,耶和华的正义必得胜。

最后,大卫宣告: “耶和华已经显现;他施行审判。恶人因他手所作的,被网罗。” 希该翁(细拉) (16节)。这节经文总结了上帝的审判是如何彰显的。耶和华对人类事务的介入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完全超脱;他主动揭露错误,彰显他公义的品格。

说上帝已将自己显明出来,表明祂并非沉默或隐藏。每一次神圣的审判都见证祂的圣洁,使义人确信耶和华掌管历史。“希该安细拉”(Higgaion Selah)一词暗示着一种反思的停顿,引导信徒思考上帝公义的深远含义。

当恶人因自己的过犯而陷入困境时,这突显了一个普遍的真理:无人能胜过或逃脱耶和华的威力。诗篇9:11-16所描述的这一事实不仅使信徒安心,也警告那些坚持作恶的人,提醒每个人,敬畏和顺服上帝是永恒的智慧追求。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