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路加福音 8:9-10 含义

门徒请耶稣解释撒种的比喻。耶稣并没有立即给出他们想要的解释,而是先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明白撒种的比喻,而有些人却不能。

路加福音 8:9-10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13:10-13马可福音 4:10-13

在分享了“撒种的比喻”(路加福音 8:4-8)之后,路加记载,耶稣的门徒走近,向他解释比喻的含义。

他的门徒开始问他这个寓言是什么意思(第 9 节)。

这表明,当门徒第一次听到“撒种的比喻”时,他们并没有完全明白这比喻的意思门徒因为不明白这比喻的意思,就开始向耶稣提问

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亲密的门徒——“十二门徒”——也曾向耶稣询问这比喻的含义(马可福音4:10)。此外,马可福音还记载,这些门徒是在单独与耶稣在一起时问耶稣这比喻的含义。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问耶稣这比喻的含义。

在向门徒揭示“撒种的比喻”的含义之前,耶稣解释说,有些人可能理解他的比喻,而其他人可能不理解。

马太的叙述对这一讨论给出了更全面的解答。他添加了额外的注释,并大量引用了以赛亚书,向他的犹太读者阐明耶稣的寓言教导如何应验了犹太人的预言(马太福音13:10-16)。要了解更多关于耶稣的寓言如何应验弥赛亚预言的信息,请参阅《圣经说》对马太福音13:10-17的注释

路加的记述大大浓缩了马太所写的内容。他只留下了那些希腊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些人对犹太经文知之甚少。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解释说:“因为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 (第 10 节)。

这句话描述了两组不同的人,并使用了两个重要的术语。

这些群体包括你们,属于耶稣的追随者(门徒),其余的人,代表所有其他人(不跟随耶稣的人)。

需要注意的重要术语是获知上帝王国的奥秘

门徒属于蒙恩得知那一类人。耶稣的追随者有幸理解天国的奥秘其余的人包括所有其他人——那些不跟随耶稣的人。  其余的人则无法理解王国的奥秘

在第一个词组“赐予知识”中,“赐予”一词的表达方式被语言学家称为“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表示门徒领受了恩赐,而不是主动去追求。

此外,在希腊语中,动词表达—— “赐予知识”——是“完成时态”。完成时态表示一个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但其影响持续到现在和将来。因此,“赐予”一词的“被动完成时态”表明,某人或某物先前赋予门徒理解上帝国度奥秘的能力,而他们目前正在体验这种能力带来的持久益处,因为他们被赋予了理解耶稣寓言的能力。相反,那些没有跟随耶稣的人则没有被赋予这种能力。

此外, “赐予知识”这个短语使用了希腊语“ginosko”来表示“知道”的意思。 “Ginosko”指的是拥有“经验”或“个人”的熟悉感;在这种情况下,指的是个人熟悉神国的奥秘

是谁或什么赋予了门徒获得这种“ginosko”理解的能力?

主流的解释是,是上帝赋予了门徒理解其奥秘的能力。也可能是上帝亲自启迪了门徒的理解力,揭示了寓言中蕴含的真理。

这种神圣的启示可能在上帝以祂的主权在创世之前就已拣选了门徒以弗所书1:4)。又或者,这种启示可能是在耶稣呼召门徒跟随祂的那一刻赐给他们的。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那些没有听从耶稣呼召的人没有得到这样的启示。

另一种解释认为,门徒的心胸宽广,能够接受耶稣的教诲,这他们能够理解比喻背后的意义。他们对耶稣及其比喻的开放态度,为理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种土壤在思想封闭或充满敌意的人身上是缺乏的。

那些抵挡耶稣或不信的人,内心封闭,无法完全领悟他的教导。人们封闭的心,阻碍了耶稣的施予 理解耶稣寓言的深度。相反,门徒们则以一颗乐于接受的心,被赐予领悟耶稣寓言中奥秘的恩赐。他们敞开的心扉源于他们刻意追求真理的选择,并坚信真理来自上帝

这种解释表明,了解上帝奥秘的能力取决于选择敞开心扉寻求上帝的真理,这与耶稣在路加福音 8:4-8 中教导的“撒种的比喻”相一致,并将在路加福音 8:11-15 中进一步解释。

这两种解释都成立。圣经宣告上帝是万物的主宰,同时也肯定了人类选择及其后果的现实性。

两种解释都正确,这种观点看似自相矛盾,因为它将上帝的主权赐予门徒的主动选择等同起来。从人的角度来看,调和这两个真理似乎难以理解。相比之下,我们人类的视角也难以理解上帝如何既是独一又是三位;耶稣如何被描述为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或者,作为“我是”,上帝如何是存在的本质,同时又是万物的创造者。“被赐予”概念中的“被动”语态和“完美”特质反映了圣经中上帝的主权与人类自由及对其选择的责任并存的悖论。

这段经文中值得探讨的第二个术语是神国的奥秘

上帝的王国是耶稣传道的焦点(路加福音 8:1)。

犹太人与此表达对应的词是“天国”。 “神国”和“天国”这两个词本质上描述的是同一个预言现实,只是文化内涵不同。

当犹太人想到天国时,他很可能想到的是弥赛亚的国度。作为大卫家谱中备受期待的弥赛亚,耶稣拥有君王的地位。他的教导始终围绕着天国这个主题,无论是通过传道(马太福音4:17),教导(马太福音5-7),还是通过比喻传达真理(马太福音13)。

对于路加的主要读者——希腊人来说, “神的国”一词很可能意味着一种由统治和统管的完美政治和谐。早在保罗开始他的传教之旅,前往爱琴海周围的希腊城市和岛屿之前,希腊人就一直梦想着一个完美的城邦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他们愿景中最著名的例证。耶稣所说的“神的国”一词,在希腊人心中引起了共鸣,认为它实现了这种和谐的希望和梦想。

欲进一步了解这些术语,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天国与上帝的王国”。

希腊语中“奥秘”一词是“mysterion”。它指隐藏或隐蔽之物,通常具有神圣的本质。那些选择不跟随耶稣的人,发现神的国仍然笼罩在神秘之中,它的运作方式隐秘不明。然而,对祂的门徒——那些跟随耶稣的人——来说,神国的奥秘被揭开了。当他们聆听祂的比喻时,门徒得以洞悉神的国。相反,那些没有跟随耶稣的人则无法获得同等程度的理解比喻的含义,如同神的国本身一样,对他们来说仍然是神秘而隐秘的。

承认神国的多面性至关重要。它是永恒的,既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未来。它超越尘世,同时也应许在世上存在。耶稣的追随者在今生即可进入神国;当神完全建立时,信徒将被赋予统治权。神国涵盖今世和永恒。神国的奥秘在属灵和实际层面都意义非凡。

耶稣继续回答门徒的疑问,对比了那些蒙神恩赐,能够明白上帝国度奥秘的,以及那些不跟随耶稣,因此得不到这种“ginosko” (理解)的人。本质上,那些心胸开阔的人会获得更深的理解。随着理解力的增长,他们领悟的能力也会增强,直到充满智慧。相反,不跟随耶稣的人则相反。

耶稣引用以赛亚书6:9-10,说到其余的人要用比喻领受他的教训,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白(10b节)。那些缺乏理解力的人不仅无法获得启迪,而且有可能失去和扭曲他们最初拥有的那点洞察力。

尽管他们见证了证明耶稣是弥赛亚的神迹,却未能辨认这些迹象。尽管他们听过描述神比喻,却对国的根本真理充耳不闻,对其奥秘一无所知。因为他们的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不见,他们的思想混乱,因此他们的心不会悔改(这才是应有的回应)。马可福音中关于这个比喻的记载进一步解释,如果其余的人被赋予了听的能力, “他们可以回头,得到赦免”(马可福音 4:12)。

核心在于心。上帝构建了他的国度,使人心能够找到他们热切寻求的(耶利米书 29:13;马太福音 6:19-21, 6:32;提多书 1:15)。因此,守护我们的心至关重要(箴言 4:23)。这不仅仅是关于理解;更在于一颗敬畏耶和华,渴望取悦祂的心,引领人进入神的国:

“侧耳听智慧;
用心去理解。
如果你呼求洞察力,
并大声呼喊,寻求理解;
如果你寻求她如同寻求银子
寻找她,如同寻找隐藏的珍宝;
那时你就会明白敬畏耶和华,
并发现上帝的知识。
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
知识和理解都源于他的口。”
箴言 2:2-6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