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可福音 1:16-20马可福音 1:16-20 commentary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4:18-22马太福音 4:18-2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5:1-11路加福音 5:1-11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1:40-42约翰福音 1:40-42 commentary。
耶稣沿着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渔夫(16节) 。西门后来成为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最亲密的门徒之一。
从约翰福音来看,耶稣和西门似乎之前就见过面。他们相识是在西门的兄弟,施洗约翰的门徒安得烈带西门来见耶稣的时候。施洗约翰认出了耶稣,安得烈相信他是弥赛亚(约翰福音1:35-41约翰福音1:35-41 commentary)。当安得烈带西门去见耶稣时,“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约翰福音1:42约翰福音1:42 commentary)。他们之前的相遇显然发生在加利利区外(约翰福音1:43约翰福音1:43 commentary),可能靠近施洗约翰扎营的地方。在那次初次见面之后,耶稣独自进入旷野,在那里禁食40天,并受到魔鬼的试探(路加福音4:1-13路加福音4:1-13 commentary),之后返回加利利(路加福音4:14路加福音4:14 commentary)。
希伯来语名字“西门”的意思是“听”或“听见”。西门的昵称是彼得(马太福音16:18马太福音16:18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3:16马可福音3:16 commentary),人们最常提到他的名字。“彼得”是希腊语中“磐石”或“石头”的英语化版本,即“Petros”。耶稣的昵称当时似乎还没有完全流行起来,因为马可用的是西门的希伯来语名字,而不是彼得——后者才是西门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磐石”这个绰号对西门来说再贴切不过了。磐石坚硬无比。彼得固执己见,有时好,有时坏。例如,彼得刚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就把耶稣拉到一边,责备祂说祂将要死(马太福音16:16马太福音16:16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西门的性格外向冲动,这导致他犯下了一些惊人的错误。但西门·彼得也曾被神使用,成就了一些激励人心的事(使徒行传2:14-40使徒行传2:14-40 commentary)。尽管彼得固执己见,屡屡犯错,但耶稣爱他,并将带领这位来自加利利的渔夫为祂的国度成就大事。彼得的无畏将成为神宝贵的财富,成就祂美好的旨意。
除了在客西马尼园(马可福音14:37马可福音14:37 commentary)那一处意义深远的例外外,马可福音从第三章开始一直将西门称为“彼得”。马可第一次告诉我们西门的绰号是“彼得”,是在记载耶稣拣选十二使徒的那一刻(马可福音3:13-19马可福音3:13-19 commentary)。
正因如此,马可(以及马可福音的主要资料来源和使徒资助人彼得)选择在福音书的开头用西门来指代彼得,后来又改名为彼得,并以西门被任命为十二门徒之一为中心。改名似乎是为了强调耶稣任命彼得前后的对比。在本例中,彼得的本名西门在耶稣任命他为使徒之前被用来指代彼得,而彼得则在耶稣任命他为使徒之后被改名为彼得。
路加福音沿袭了马可福音的模式。马太福音从第一次提到西门(马太福音4:18马太福音4:18 commentary)开始,就称他为彼得,并且在大部分的叙述中都简称这位门徒为“彼得”。而约翰福音则在称呼西门为“西门彼得”和“彼得”之间摇摆不定。
耶稣呼召门徒跟随他时,告诉我们他的位置:加利利海岸。在旧约中,提到加利利时(这种情况很少见),它被称为“基尼烈”,这是一个希伯来语词,意为“竖琴”,因为加利利的形状像一把竖琴(民数记34:11民数记34:11 commentary;申命记3:17申命记3:17 commentary;约书亚记11:2约书亚记11:2 commentary, 12:312:3 commentary, 13:2713:27 commentary, 19:3519:35 commentary;列王纪上15:20列王纪上15:20 commentary)。有时希腊文新约圣经称之为“革尼撒勒”,就像这节经文中提到的一样,它是“基尼烈”的希腊语形式(马太福音14:34马太福音14:34 commentary;马可福音6:53马可福音6:53 commentary)。
它也被称为“提比略海”,以耶稣成年时期统治的凯撒命名(约翰福音6:1约翰福音6:1 commentary;21:121:1 commentary)。提比略镇由希律·安提帕建立,至今仍是湖西岸现代城市的名称。
如今,加利利海与新约时代大致相同。它南北长13英里(约20公里)。约旦河从两端汇入并流经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最宽处约8英里(约13公里)。海面面积64英里(约100公里),最大深度约140英尺(约43米),平均深度84英尺(约25米)。在现代,俯瞰加利利海的东部山丘被称为“戈兰高地”。
马可继续告诉我们,西门的兄弟安得烈那天也在加利利海边被耶稣看见。人们对安得烈知之甚少。圣经中只提到过几次他的名字。在约翰福音中,安得烈是把西门(彼得)介绍给耶稣的人(约翰福音 1:40-41约翰福音 1:40-41 commentary)。耶稣此时邀请这些兄弟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第 17 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耶稣和安得烈以前见过面。圣经悄悄地告诉我们,安得烈至少在其他两次场合把别人带到耶稣面前(约翰福音 6:8约翰福音 6:8 commentary;12:1212:12 commentary)。耶稣告诉这些渔夫,如果他们撇下网来跟从他,他们将“得人的心和灵魂”,而不是鱼。
马可告诉我们,弟兄们立刻舍了网,跟随了祂(18节)。舍网是“舍弃一切”的委婉说法,表明他们甚至没有花时间卸下(并出售)他们的渔获。
马可继续说下去(19节),暗示耶稣呼召西门和安得烈,以及呼召下一对兄弟之间,是连续发生的事件。他看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他们也在船上补网(19节) 。
西庇太兄弟雅各和约翰,与西门彼得一起,构成了耶稣内心的三人组。他们似乎关系密切,而且很吵闹。他们父亲的名字,西庇太,意思是“上帝的礼物”,尽管耶稣后来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雷子”(马可福音 3:17马可福音 3:17 commentary)。有一次,“雷霆兄弟”让他们的母亲去求耶稣,让他在耶稣建立国度时挑选他们坐在他的左右手边,这惹恼了他们的同门。通过要求坐在他的左右,他们就要求成为下一个掌权的人(马太福音 20:20-24马太福音 20:20-24 commentary)。雅各将是十二门徒中第一个殉道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处死(使徒行传 12:1-2使徒行传 12:1-2 commentary)。“雷霆兄弟”这个称号再次表明耶稣寻找的是战士而不是学者。
约翰是雅各的弟弟。他很可能是门徒中最年轻的。他后来成为约翰福音和三封短篇书信(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的作者。年老的约翰被流放到拔摩岛时,领受了启示录的异象,并写下了《启示录》。
耶稣看见这些弟兄在船上补网。马可福音在下一节也告诉我们,他们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一起(20节)。 捕鱼是他们的家族生意。马可随后简单地告诉我们,耶稣立刻呼召他们。我们不知道基督所使用的确切词语,但这个信息显然与他之前对西门和安得烈说的话相似。西庇太兄弟的反应与西门和安得烈相同。他们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留在船上,然后去跟随耶稣了(第 20 节) 。他们让父亲自己管理生意,显示出他们对耶稣强烈的个人承诺。这也表明,被召唤跟随拉比的声望被认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机会,以至于父亲和儿子都接受它作为为家族生意做出的可以接受的牺牲。
马可福音 1:16–20 含义
与马可福音 1:16-20马可福音 1:16-20 commentary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4:18-22马太福音 4:18-2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5:1-11路加福音 5:1-11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1:40-42约翰福音 1:40-42 commentary。
耶稣沿着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渔夫(16节) 。西门后来成为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最亲密的门徒之一。
从约翰福音来看,耶稣和西门似乎之前就见过面。他们相识是在西门的兄弟,施洗约翰的门徒安得烈带西门来见耶稣的时候。施洗约翰认出了耶稣,安得烈相信他是弥赛亚(约翰福音1:35-41约翰福音1:35-41 commentary)。当安得烈带西门去见耶稣时,“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约翰福音1:42约翰福音1:42 commentary)。他们之前的相遇显然发生在加利利区外(约翰福音1:43约翰福音1:43 commentary),可能靠近施洗约翰扎营的地方。在那次初次见面之后,耶稣独自进入旷野,在那里禁食40天,并受到魔鬼的试探(路加福音4:1-13路加福音4:1-13 commentary),之后返回加利利(路加福音4:14路加福音4:14 commentary)。
希伯来语名字“西门”的意思是“听”或“听见”。西门的昵称是彼得(马太福音16:18马太福音16:18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3:16马可福音3:16 commentary),人们最常提到他的名字。“彼得”是希腊语中“磐石”或“石头”的英语化版本,即“Petros”。耶稣的昵称当时似乎还没有完全流行起来,因为马可用的是西门的希伯来语名字,而不是彼得——后者才是西门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磐石”这个绰号对西门来说再贴切不过了。磐石坚硬无比。彼得固执己见,有时好,有时坏。例如,彼得刚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就把耶稣拉到一边,责备祂说祂将要死(马太福音16:16马太福音16:16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西门的性格外向冲动,这导致他犯下了一些惊人的错误。但西门·彼得也曾被神使用,成就了一些激励人心的事(使徒行传2:14-40使徒行传2:14-40 commentary)。尽管彼得固执己见,屡屡犯错,但耶稣爱他,并将带领这位来自加利利的渔夫为祂的国度成就大事。彼得的无畏将成为神宝贵的财富,成就祂美好的旨意。
除了在客西马尼园(马可福音14:37马可福音14:37 commentary)那一处意义深远的例外外,马可福音从第三章开始一直将西门称为“彼得”。马可第一次告诉我们西门的绰号是“彼得”,是在记载耶稣拣选十二使徒的那一刻(马可福音3:13-19马可福音3:13-19 commentary)。
正因如此,马可(以及马可福音的主要资料来源和使徒资助人彼得)选择在福音书的开头用西门来指代彼得,后来又改名为彼得,并以西门被任命为十二门徒之一为中心。改名似乎是为了强调耶稣任命彼得前后的对比。在本例中,彼得的本名西门在耶稣任命他为使徒之前被用来指代彼得,而彼得则在耶稣任命他为使徒之后被改名为彼得。
路加福音沿袭了马可福音的模式。马太福音从第一次提到西门(马太福音4:18马太福音4:18 commentary)开始,就称他为彼得,并且在大部分的叙述中都简称这位门徒为“彼得”。而约翰福音则在称呼西门为“西门彼得”和“彼得”之间摇摆不定。
耶稣呼召门徒跟随他时,告诉我们他的位置:加利利海岸。在旧约中,提到加利利时(这种情况很少见),它被称为“基尼烈”,这是一个希伯来语词,意为“竖琴”,因为加利利的形状像一把竖琴(民数记34:11民数记34:11 commentary;申命记3:17申命记3:17 commentary;约书亚记11:2约书亚记11:2 commentary, 12:312:3 commentary, 13:2713:27 commentary, 19:3519:35 commentary;列王纪上15:20列王纪上15:20 commentary)。有时希腊文新约圣经称之为“革尼撒勒”,就像这节经文中提到的一样,它是“基尼烈”的希腊语形式(马太福音14:34马太福音14:34 commentary;马可福音6:53马可福音6:53 commentary)。
它也被称为“提比略海”,以耶稣成年时期统治的凯撒命名(约翰福音6:1约翰福音6:1 commentary;21:121:1 commentary)。提比略镇由希律·安提帕建立,至今仍是湖西岸现代城市的名称。
如今,加利利海与新约时代大致相同。它南北长13英里(约20公里)。约旦河从两端汇入并流经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最宽处约8英里(约13公里)。海面面积64英里(约100公里),最大深度约140英尺(约43米),平均深度84英尺(约25米)。在现代,俯瞰加利利海的东部山丘被称为“戈兰高地”。
马可继续告诉我们,西门的兄弟安得烈那天也在加利利海边被耶稣看见。人们对安得烈知之甚少。圣经中只提到过几次他的名字。在约翰福音中,安得烈是把西门(彼得)介绍给耶稣的人(约翰福音 1:40-41约翰福音 1:40-41 commentary)。耶稣此时邀请这些兄弟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第 17 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耶稣和安得烈以前见过面。圣经悄悄地告诉我们,安得烈至少在其他两次场合把别人带到耶稣面前(约翰福音 6:8约翰福音 6:8 commentary;12:1212:12 commentary)。耶稣告诉这些渔夫,如果他们撇下网来跟从他,他们将“得人的心和灵魂”,而不是鱼。
马可告诉我们,弟兄们立刻舍了网,跟随了祂(18节)。舍网是“舍弃一切”的委婉说法,表明他们甚至没有花时间卸下(并出售)他们的渔获。
马可继续说下去(19节),暗示耶稣呼召西门和安得烈,以及呼召下一对兄弟之间,是连续发生的事件。他看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他们也在船上补网(19节) 。
西庇太兄弟雅各和约翰,与西门彼得一起,构成了耶稣内心的三人组。他们似乎关系密切,而且很吵闹。他们父亲的名字,西庇太,意思是“上帝的礼物”,尽管耶稣后来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雷子”(马可福音 3:17马可福音 3:17 commentary)。有一次,“雷霆兄弟”让他们的母亲去求耶稣,让他在耶稣建立国度时挑选他们坐在他的左右手边,这惹恼了他们的同门。通过要求坐在他的左右,他们就要求成为下一个掌权的人(马太福音 20:20-24马太福音 20:20-24 commentary)。雅各将是十二门徒中第一个殉道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处死(使徒行传 12:1-2使徒行传 12:1-2 commentary)。“雷霆兄弟”这个称号再次表明耶稣寻找的是战士而不是学者。
约翰是雅各的弟弟。他很可能是门徒中最年轻的。他后来成为约翰福音和三封短篇书信(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的作者。年老的约翰被流放到拔摩岛时,领受了启示录的异象,并写下了《启示录》。
耶稣看见这些弟兄在船上补网。马可福音在下一节也告诉我们,他们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一起(20节)。 捕鱼是他们的家族生意。马可随后简单地告诉我们,耶稣立刻呼召他们。我们不知道基督所使用的确切词语,但这个信息显然与他之前对西门和安得烈说的话相似。西庇太兄弟的反应与西门和安得烈相同。他们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留在船上,然后去跟随耶稣了(第 20 节) 。他们让父亲自己管理生意,显示出他们对耶稣强烈的个人承诺。这也表明,被召唤跟随拉比的声望被认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机会,以至于父亲和儿子都接受它作为为家族生意做出的可以接受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