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马可福音 5:25-34 含义

在马可福音5:25-34中,耶稣前往睚鲁家,医治他垂死的女儿。人群中,一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静静地伸手摸了耶稣的衣裳。她立刻就痊愈了。耶稣感觉到能力从祂身上出去,便问是谁摸了祂。妇人便走上前来,当着众人的面承认是她摸了祂,并且得了医治。耶稣认可了她的信心。

马可福音 5:25-34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9:20-22路加福音 8:43-48

马可福音5章24-35节描述了一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当耶稣穿过迦百农熙熙攘攘的人群时,她凭着信心触摸了耶稣的衣裳。妇人的病立刻就好了,耶稣便停下来,找到她,并称赞她的信心。

当时,耶稣正在执行紧急任务,要治愈睚鲁垂死的女儿(马可福音 5:21-24),这时患血漏病的妇人穿过拥挤的人群(马可福音 5:24)向耶稣走来。

马克通过描述这位妇女的痛苦来介绍她: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许多医生的手下忍受了许多痛苦,花光了她所有的,却一点也没有得到帮助,病情反而更加严重(25-26 节)。

这次出血似乎是严重且持续的月经出血。十二年来,这位妇女因病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经济上的拮据以及社会上的孤立。值得注意的是,患病的时间与睚鲁女儿的寿命大致相同(路加福音8:42)。

从身体上来说,她的病情会让她痛苦不堪,精疲力竭。持续的出血导致铁质流失,很可能让感到虚弱无力。尽管她曾多次接受医生的治疗,最终却毫无效果。事实上,他们的努力反而让她的病情更加恶化

这位女士为了寻求治愈而倾家荡产。马克写道,她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从社会角度来看,她的出血意味着一直生活在仪式上的不洁状态中。这种仪式上的不洁使她无法参加宗教集会,也限制了她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根据摩西律法,任何触碰过或触碰过她衣服的人,在礼仪上都会被视为不洁,直到他们沐浴并等待新的一天开始(利未记 15:19-30)。由于她的不洁可以通过身体接触传播,很可能被社会孤立,被视为弃儿。

由于该女子长期处于不洁状态,她无法进入寺庙,并严重限制了她参与宗教或社区活动。

福音书没有具体说明这名女子是否已婚,但似乎是孤身一人。她的处境可能使难以结婚,也可能因此离婚或被抛弃。

除了身体和经济上的困境之外,十二年来,所经历的社会孤立很可能对她的精神和情绪健康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她的处境似乎毫无希望。

但这个女人并不缺乏希望。听说过耶稣,也听说过他治愈人们疾病的神奇力量。

她听见了耶稣的事,就从人群中出来,摸耶稣的衣裳,心里想:“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27-28节)

不知何时,那女人意识到耶稣回到了迦百农。也许她在等祂。在听说了耶稣神奇的医治能力和即将返回迦百农之后,那女人看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地接近祂。

因为她想:“只要我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路加说“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路加福音8:44)。这个女人相信耶稣有能力使她痊愈,只要摸到耶稣的衣裳,祂就能医治她。

触摸祂的衣服意味着耶稣足够近,能够触摸祂的衣服。触摸祂的衣服,是因为相信祂的能力会通过这个动作治愈是对的。

她血漏的处所立刻就干了,她就觉得身上的病好了(第 29 节)

刹那间,那位妇人长久以来的绝望痛苦,因着耶稣所流淌出的浩瀚大能而终止了。十二年中没有一位医生能够治愈的病,耶稣却在一瞬间,一言不发地治愈了。这彰显了医治并非仅仅源于祂的临在,而是独有的神圣大能的直接彰显。

马可福音的叙事结构(路加也沿用了这种叙事结构)特别强调耶稣无与伦比的能力。耶稣如此强大,以至于能力几乎是被动地从他身上渗出。

对于马可福音的罗马读者来说,他们习惯于颂扬力量和权威,这种毫不费力的权力展现无疑极具吸引力。耶稣的力量与世俗统治者通过命令或暴力来施展威力不同,祂的力量源于祂的本质。

正如路加福音8:44所描述的,当她“摸耶稣衣裳的穗子”时,很可能抓住了耶稣所戴的拉比披肩的穗子。为了寻求医治,选择耶稣的衣服而不是耶稣本人,可能有几个原因。

  1. 伸手去摸耶稣拉比披肩上的流苏,可能是因为认为它们具有特殊的意义。犹太宗教领袖,包括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文士,都佩戴流苏(以及经文匣),他们常常夸大饰品的尺寸,以炫耀自己自认为的正义(马太福音23:5)。由于流苏象征着领袖的圣洁,这位女士可能被吸引去触摸耶稣的衣服,相信它所代表的力量和正义。

  2. 或许考虑到直接接触耶稣会使在礼仪上不洁净。这似乎是更有可能的原因,因为耶稣后来称赞了信心。如果她的信仰是基于对流苏的迷信,而不是对耶稣本人的信靠,那么不太可能称赞她的信心

  3. 或许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羞愧。拦住耶稣或直接抓住,都会引起的注意,甚至可能让更加羞愧。静静地摸祂的衣服,希望能在不引起骚动的情况下痊愈。

这位妇女的动机或许不止一个。无论如何,当她凭着信心触摸耶稣的衣服时,她的血立刻止住了。

耶稣立刻意识到了所发生的事。

耶稣立刻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身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第 30 节)。

在外人看来,耶稣的问题可能有些不寻常,因为人群中穿行时,许多人都挤着。然而,很清楚,能力已经从身上出去了

路加的记载指出,他们“(众人)都否认”摸过耶稣或祂的衣服路加福音8:45)。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可能摸过耶稣,因为他们“拥挤着祂”(马可福音5:24)。但显然,他们现在不愿承认摸过祂的衣服

耶稣众人提出的问题也让门徒感到困惑。

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 (第 31 节)

门徒们很可能觉得耶稣的问题无解。众人都摸他。而耶稣却问,究竟是谁摸了他的衣裳。路加的记载说,是彼得开口说道:“夫子,众人拥挤拥挤着你。”(路加福音8:45下)

门徒们耶稣的回答是这样的:“你问的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问题。”他们可能因为当时看似不合理的询问而感到沮丧或困惑。

耶稣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知道摸了他。路加的记载再次描述了耶稣的意识:“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路加福音8:46

耶稣的问题并非为了自己,也不主要针对祂的门徒。相反,是为了那位凭着信心和绝望向祂求助的妇人而问的。耶稣这样做,让有机会走出因自身处境而背负的羞耻阴影。

他环顾四周,看见做这事的女人(第 31 节)

这节经文表明,由于人群中没有人回答耶稣的问题,环顾人群,当看到那个摸祂的女人时,祂的目光停了下来。祂看着她,知道做了什么。

当耶稣问道: “谁摸我的衣裳?”时,女人知道耶稣是在说她。正如路加所写:“那女人一看,知道自己是逃不掉的。”(路加福音8:47上)谨慎的信心之举,终究不是那么谨慎。

但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面前,将实情全部告诉他(第 32 节)。

女人意识到耶稣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是她的触摸导致能力从耶稣身上消失,明白自己无法再躲藏了。现在害怕得浑身发抖

女人的颤抖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很可能被各种情绪所淹没:对自己病情的羞耻,对痊愈的喜悦,以及对耶稣触摸的反应的恐惧。

马可描述那女人恐惧战兢,很可能意味着她的手脚和声音都在颤抖。她那秘密却大胆的信心举动,很可能是肾上腺素飙升的结果。而现在,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或许害怕耶稣会对说些什么。这女人甚至可能之前就经历过其他拉比或众人意识到在礼仪上不洁净时所遭受的愤怒。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害怕耶稣严厉的斥责,因为刚刚触碰过耶稣,甚至可能玷污了耶稣。

试图避免引起注意,这表明可能因出血和由此给带来的仪式上的不洁而感到某种程度的尴尬或羞耻。

再次走上前来,这一次,众目睽睽之下,颤抖,俯伏耶稣脚前。

女人俯伏在耶稣面前,谦卑地承认自己的卑微,与耶稣的完全价值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公开的敬拜,表明耶稣的敬畏和信心

随后,那女人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耶稣全部的真相。路加福音记载,“当着众人,将摸耶稣的缘故,和她怎么立刻就好了,都说了出来”(路加福音8:47)。

人群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解释了寻求治愈的绝望尝试如何失败,以及耶稣信仰唯一的希望。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了;平平安安地去吧,你的灾病好了。” (第 34 节)

耶稣称呼这个女人为“女儿”,表达了的关心和同情。强调,是她的信心使痊愈了。

基督的大能医治了,而基督能力的信心,尽管有些胆怯,却是得到医治的途径。马太还说,耶稣安慰说:“你们放心吧!”(马太福音9:22

妇人身体痊愈,信心坚定,耶稣便鼓励她平安地去。这对来说,是一个喜乐的时刻。然而,随着这神迹的发生,令人心碎的消息传到了睚鲁——这位身患绝症女孩的父亲——的耳中(马可福音5章22-23,35节)。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