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林多后书 13:11-14哥林多后书 13:11-14 commentary 中,保罗以一些鼓励开始这封信的结论,最后,弟兄们,要喜乐,要完全,要安慰,要意念相同,要和平地生活,爱与和平的上帝将与你们同在(第 11 节)。
“弟兄”一词指的是教会,或信徒在当地的聚会。鉴于教会的创立地点和历史,我们可以推测其大多数成员都是外邦人。保罗称这些外邦信徒为弟兄,强调了在基督里,众人都合而为一(加拉太书3:28加拉太书3:28 commentary)。
在第11节中, “喜乐”是一个动词,因此保罗是在敦促哥林多人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责备哥林多人悔改罪过,改过自新之后,劝诫他们要喜乐。
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喜乐是一种不受任何感受或环境影响的选择。基督在我们里面,是我们荣耀的盼望。这便是喜乐的理由。基督赐给我们真理,真理使我们得自由。即使真理可能伤人,它对我们有益。真理洗净罪恶,罪恶毁灭人。因此,虽然悔改带来的改变很困难,但我们可以欢喜,因为上帝正在寻求我们最好的。他正在寻求引导我们成为完全。我们可以欢喜,因为他将我们的最大益处放在心上。
第11节中的短语“得以完全”是希腊名词的动词形式,该名词在第9节中也翻译为“得以完全”。在第9节中,保罗祷告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这是“在基督里”生活,“凭着信心”行事,为主成圣所期望的结果。这是活出“在基督里”的最终结果。这是活出“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的现实(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保罗祈求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表明我们祈求神使别人(或我们自己)得以完全(名词)是合宜的祷告。我们应该渴慕神拯救我们达到这种境界。
但在第11节,保罗吩咐我们要藉着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得以完全(动词)。保罗一方面向神祷告,求神使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另一方面又吩咐他们藉着自己的行为得以完全(动词),这彰显了圣经中一个自相矛盾的原则:神掌管万有,却又设计了这个世界,使我们的选择变得重要,并影响永恒。
保罗在他的著作中处处提到这个悖论。在他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他表达了对上帝这一奥秘的惊叹: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马书 11:33罗马书 11:33 commentary)
“得安慰”这个短语也翻译自一个希腊动词。这个动词是被动语态,表明保罗是在告诉他们要得到安慰。或许,他是在请求他们从他对他们的爱的确信,以及他对真理的坚持中获得安慰。这个动词也是复数,这意味着这种安慰是由信徒群体选择的。
“志同道合”这个短语也翻译自希腊语动词“phroneo”。与“得到安慰”不同,这个动词是主动词。保罗劝勉哥林多人选择志同道合。 “phroneo”一词是《腓立比书》的主题,在这封短短的书信中出现了大约十次。
保罗写给腓立比人书信的基本思想是,要谨慎评估并采取正确的心态/观点。在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警告信徒要提防那些“揣测”和“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自高之事”。这些思想被拆毁后,要用精心选择的“phroneo”(智慧),也就是能反映神智慧的心态来重建。
在腓立比书2:5腓立比书2:5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劝勉信徒要效法耶稣所采取的“phroneo”(心态,态度或视角)。耶稣的心态是,顺服天父是一条更优越的道路,胜过停留在天堂的舒适圈里(腓立比书2:5-8腓立比书2:5-8 commentary)。因着祂的顺服,祂蒙受了极大的奖赏,得以与父一同坐在权柄的宝座上(腓立比书2:9腓立比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28:18马太福音28: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2:9希伯来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保罗也抱有同样的心态。他在信的开头就表达了这一点,宣称他为福音所忍受的逼迫,与那些忠心作见证的人将来要得到的“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相比,只是“至暂至轻的苦楚”(哥林多后书4:17哥林多后书4:17 commentary)。
这不仅与腓立比书2:5-8腓立比书2:5-8 commentary的心态相同,也与希伯来书12:1-2希伯来书12:1-2 commentary的态度相同,经文说耶稣“轻看世人加在他身上的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他这样做是“因为那摆在前面的喜乐”。那“喜乐”就是坐在“神宝座的右边”,不仅作为神,也作为人。保罗的人生观是,为了获得基督对忠心见证人的奖赏,放弃一切是值得的。
“和睦相处”这个短语也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是一个祈使式的复数命令。保罗命令哥林多教会积极解决争端,达成共识。他在哥林多后书12:20哥林多后书12:20 commentary中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当他第三次访问哥林多时,会发现“争竞,嫉妒,恼怒,争论,毁谤,闲谈,傲慢,扰乱”。
这些属肉体的行为与和平共处背道而驰。和平共处意味着目标合一。身体的各个肢体应该运用各自的恩赐,使整体得益处。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哥林多前书12哥林多前书12 commentary章)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点。保罗劝勉哥林多人要积极努力地共处和平。
现在保罗又加上了一个应许。如果哥林多人能做到这些事(喜乐,得安慰,得以完全,彼此同心,和睦相处),那么保罗断言,仁爱与和平的上帝必与你们同在。
神的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循环。当我们爱别人时,祂的爱便流经我们,祂的爱也与我们同在。这是保罗的鼓励和劝勉:当教会在神的爱中同住时,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神的爱与平安从圣灵流向我们时,我们作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让这爱与平安流经我们。
教会与其说是一座水库,储存上帝的爱与平安,直到我们需要的时候才用。它更像一条泉水潺潺的河流,上帝的爱如同源泉,流向所有愿意接受它的人。
最后,保罗告诉他的读者,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安(第 12 节)。
我们或许会觉得奇怪,保罗竟然如此迅速地从告诉他们他来管教他们,并在本章前半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哥林多后书13:1-2哥林多后书13:1-2 commentary)转向告诉他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但这整段话语都关乎家庭。这是一位属灵的父亲对他属灵的儿女说话(哥林多后书12:14-15哥林多后书12:14-15 commentary)。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孩子在接受父母管教后,对他的拥抱和亲吻。
这个吻不仅仅是一种爱的象征或象征,而是一个圣洁的吻,象征着基督里的弟兄情谊。在基督教的习俗中,男人只亲吻男人,女人只亲吻女人,主要是为了强调这是一个圣洁的吻。在许多文化中,用亲吻来问候仍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问候旨在表达彼此作为基督身体成员的承诺。
保罗开篇说这封信是他和提摩太写的(哥林多后书 1:1哥林多后书 1:1 commentary)。现在他说,众圣徒都问你们安(13节)。
保罗很可能是从马其顿写这封信给哥林多教会的。保罗代表马其顿全体基督徒向哥林多教会问安,我们可以推测保罗在各教会中分享了一些经历。我们在哥林多后书8:1-5哥林多后书8:1-5 commentary中看到,保罗以马其顿人的慷慨为榜样,让他们有机会学习管家之道。
尽管这两个教会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见过面,但他们都承认自己是一个更大的教会——基督的普世教会——的一部分。
保罗以如下的问候结束这封信: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第 14 节)。
保罗通常在写给教会和个人的书信中使用祝福语。作为一名犹太学者,保罗可能从《民数记》6:22-26《民数记》6:22-26 commentary中亚伦的祝福中获得了基本的概念。保罗首先祝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与哥林多人同在。翻译为“恩典”的希腊词是“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2:52路加福音2:52 commentary中看到这一点,“耶稣在神和人面前,喜爱他的心(charis)越来越大。”
保罗祈求上帝的恩典临到哥林多人,这进一步表明他严厉的话语是出于爱,是出于为他们着想。在哥林多后书13:2哥林多后书13:2 commentary中,保罗说,如果他到访时发现有人过着放纵情欲的生活,他“必不放过任何人”。这是因为他希望他们避免罪带来的死亡和自我毁灭,而是获得因信而活的生命的益处。这与保罗希望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临到他们的想法一致。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也使用了“愿主耶稣的恩与你们同在”(哥林多前书 16:23哥林多前书 16:23 commentary)这样的祝福。在这封信的祝福中,保罗补充道: “愿神的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保罗在第一封信中写道:“我的爱在基督耶稣里与你们众人同在”(哥林多前书 16:24哥林多前书 16:24 commentary)。在这里,他稍作转变,祝愿他们蒙神的爱,圣灵的感动。
这似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转变,因为在这封信中,他的使徒权威似乎受到了更大的质疑。因此,他没有表达个人爱的愿望,而是呼吁上帝的爱和圣灵的团契。这也与他在这封信中强调的将哥林多信徒的关注点从外表转移到基督身上的重点一致。
今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持续的鼓励。所有信徒都因信基督,蒙恩得救脱离罪。耶稣一次死,为要叫一切相信的人得永生(希伯来书9:12希伯来书9:1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耶稣过去是,现在也是父神赐给我们爱的礼物(约翰福音3:16约翰福音3:16 commentary)。并且,每一位信徒都领受圣灵的恩赐和交通,圣灵会在我们相信的时候赐给我们复活基督的大能(哥林多前书12:13哥林多前书12:13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1:13-14以弗所书1:13-14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凭借耶稣内在的复活力量,每个信仰耶稣的人都不再是罪的奴隶,而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拥有更新的思想,行走在圣灵的力量(我们的新本性)而不是肉体(我们的旧本性)之中(罗马书 6:22罗马书 6:22 commentary, 12:1-212:1-2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3加拉太书 5:13 commentary, 1616 commentary)。
如果我们把这封信应用到自己身上,就会明白我们都需要自我省察。我们都需要诚实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认出那些需要被抛弃,被夺回,顺服基督的世俗猜测(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我们需要放下自我,认识并悔改骄傲,这将拯救我们脱离世俗和肉体中自我毁灭的道路(雅各书1:21雅各书1:21 commentary)。
正如哥林多的信徒挣扎于不信任虚谎之人,我们也可能被世界欺骗,失去对基督的专注。因为罪和人性没有改变,我们的挣扎是一样的。正如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中所说,所有人类都会经历同样的试炼;这些试炼是“人所共有的”(哥林多前书10:13哥林多前书10:13 commentary)。
因此,当我们读保罗的书信时,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哥林多人着想。我们可以感到鼓舞的是,尽管他们有很多问题,陷入罪中,被引入歧途,但保罗从未放弃他们。他们仍然在基督里,仍然拥有圣灵。
值得庆幸的是,上帝的怜悯每天早晨都是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鼓励,因为无论我们偏离多远,上帝仍在呼唤我们回到祂身边,跟随祂的道路。通过悔改和顺服基督,我们可以摆脱世俗的谎言(这些谎言会导致自我毁灭),并实现上帝赋予我们的计划。
对此我们可以说哈利路亚和阿门!
哥林多后书 13:11-14 含义
在哥林多后书 13:11-14哥林多后书 13:11-14 commentary 中,保罗以一些鼓励开始这封信的结论,最后,弟兄们,要喜乐,要完全,要安慰,要意念相同,要和平地生活,爱与和平的上帝将与你们同在(第 11 节)。
“弟兄”一词指的是教会,或信徒在当地的聚会。鉴于教会的创立地点和历史,我们可以推测其大多数成员都是外邦人。保罗称这些外邦信徒为弟兄,强调了在基督里,众人都合而为一(加拉太书3:28加拉太书3:28 commentary)。
在第11节中, “喜乐”是一个动词,因此保罗是在敦促哥林多人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责备哥林多人悔改罪过,改过自新之后,劝诫他们要喜乐。
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喜乐是一种不受任何感受或环境影响的选择。基督在我们里面,是我们荣耀的盼望。这便是喜乐的理由。基督赐给我们真理,真理使我们得自由。即使真理可能伤人,它对我们有益。真理洗净罪恶,罪恶毁灭人。因此,虽然悔改带来的改变很困难,但我们可以欢喜,因为上帝正在寻求我们最好的。他正在寻求引导我们成为完全。我们可以欢喜,因为他将我们的最大益处放在心上。
第11节中的短语“得以完全”是希腊名词的动词形式,该名词在第9节中也翻译为“得以完全”。在第9节中,保罗祷告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这是“在基督里”生活,“凭着信心”行事,为主成圣所期望的结果。这是活出“在基督里”的最终结果。这是活出“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的现实(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保罗祈求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表明我们祈求神使别人(或我们自己)得以完全(名词)是合宜的祷告。我们应该渴慕神拯救我们达到这种境界。
但在第11节,保罗吩咐我们要藉着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得以完全(动词)。保罗一方面向神祷告,求神使哥林多人得以完全(名词),另一方面又吩咐他们藉着自己的行为得以完全(动词),这彰显了圣经中一个自相矛盾的原则:神掌管万有,却又设计了这个世界,使我们的选择变得重要,并影响永恒。
保罗在他的著作中处处提到这个悖论。在他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他表达了对上帝这一奥秘的惊叹: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罗马书 11:33罗马书 11:33 commentary)
“得安慰”这个短语也翻译自一个希腊动词。这个动词是被动语态,表明保罗是在告诉他们要得到安慰。或许,他是在请求他们从他对他们的爱的确信,以及他对真理的坚持中获得安慰。这个动词也是复数,这意味着这种安慰是由信徒群体选择的。
“志同道合”这个短语也翻译自希腊语动词“phroneo”。与“得到安慰”不同,这个动词是主动词。保罗劝勉哥林多人选择志同道合。 “phroneo”一词是《腓立比书》的主题,在这封短短的书信中出现了大约十次。
保罗写给腓立比人书信的基本思想是,要谨慎评估并采取正确的心态/观点。在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警告信徒要提防那些“揣测”和“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自高之事”。这些思想被拆毁后,要用精心选择的“phroneo”(智慧),也就是能反映神智慧的心态来重建。
在腓立比书2:5腓立比书2:5 commentary, commentary保罗劝勉信徒要效法耶稣所采取的“phroneo”(心态,态度或视角)。耶稣的心态是,顺服天父是一条更优越的道路,胜过停留在天堂的舒适圈里(腓立比书2:5-8腓立比书2:5-8 commentary)。因着祂的顺服,祂蒙受了极大的奖赏,得以与父一同坐在权柄的宝座上(腓立比书2:9腓立比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28:18马太福音28: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2:9希伯来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保罗也抱有同样的心态。他在信的开头就表达了这一点,宣称他为福音所忍受的逼迫,与那些忠心作见证的人将来要得到的“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相比,只是“至暂至轻的苦楚”(哥林多后书4:17哥林多后书4:17 commentary)。
这不仅与腓立比书2:5-8腓立比书2:5-8 commentary的心态相同,也与希伯来书12:1-2希伯来书12:1-2 commentary的态度相同,经文说耶稣“轻看世人加在他身上的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他这样做是“因为那摆在前面的喜乐”。那“喜乐”就是坐在“神宝座的右边”,不仅作为神,也作为人。保罗的人生观是,为了获得基督对忠心见证人的奖赏,放弃一切是值得的。
“和睦相处”这个短语也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是一个祈使式的复数命令。保罗命令哥林多教会积极解决争端,达成共识。他在哥林多后书12:20哥林多后书12:20 commentary中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当他第三次访问哥林多时,会发现“争竞,嫉妒,恼怒,争论,毁谤,闲谈,傲慢,扰乱”。
这些属肉体的行为与和平共处背道而驰。和平共处意味着目标合一。身体的各个肢体应该运用各自的恩赐,使整体得益处。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哥林多前书12哥林多前书12 commentary章)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点。保罗劝勉哥林多人要积极努力地共处和平。
现在保罗又加上了一个应许。如果哥林多人能做到这些事(喜乐,得安慰,得以完全,彼此同心,和睦相处),那么保罗断言,仁爱与和平的上帝必与你们同在。
神的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循环。当我们爱别人时,祂的爱便流经我们,祂的爱也与我们同在。这是保罗的鼓励和劝勉:当教会在神的爱中同住时,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神的爱与平安从圣灵流向我们时,我们作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让这爱与平安流经我们。
教会与其说是一座水库,储存上帝的爱与平安,直到我们需要的时候才用。它更像一条泉水潺潺的河流,上帝的爱如同源泉,流向所有愿意接受它的人。
最后,保罗告诉他的读者,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安(第 12 节)。
我们或许会觉得奇怪,保罗竟然如此迅速地从告诉他们他来管教他们,并在本章前半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哥林多后书13:1-2哥林多后书13:1-2 commentary)转向告诉他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但这整段话语都关乎家庭。这是一位属灵的父亲对他属灵的儿女说话(哥林多后书12:14-15哥林多后书12:14-15 commentary)。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孩子在接受父母管教后,对他的拥抱和亲吻。
这个吻不仅仅是一种爱的象征或象征,而是一个圣洁的吻,象征着基督里的弟兄情谊。在基督教的习俗中,男人只亲吻男人,女人只亲吻女人,主要是为了强调这是一个圣洁的吻。在许多文化中,用亲吻来问候仍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问候旨在表达彼此作为基督身体成员的承诺。
保罗开篇说这封信是他和提摩太写的(哥林多后书 1:1哥林多后书 1:1 commentary)。现在他说,众圣徒都问你们安(13节)。
保罗很可能是从马其顿写这封信给哥林多教会的。保罗代表马其顿全体基督徒向哥林多教会问安,我们可以推测保罗在各教会中分享了一些经历。我们在哥林多后书8:1-5哥林多后书8:1-5 commentary中看到,保罗以马其顿人的慷慨为榜样,让他们有机会学习管家之道。
尽管这两个教会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见过面,但他们都承认自己是一个更大的教会——基督的普世教会——的一部分。
保罗以如下的问候结束这封信: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第 14 节)。
保罗通常在写给教会和个人的书信中使用祝福语。作为一名犹太学者,保罗可能从《民数记》6:22-26《民数记》6:22-26 commentary中亚伦的祝福中获得了基本的概念。保罗首先祝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与哥林多人同在。翻译为“恩典”的希腊词是“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可以在路加福音2:52路加福音2:52 commentary中看到这一点,“耶稣在神和人面前,喜爱他的心(charis)越来越大。”
保罗祈求上帝的恩典临到哥林多人,这进一步表明他严厉的话语是出于爱,是出于为他们着想。在哥林多后书13:2哥林多后书13:2 commentary中,保罗说,如果他到访时发现有人过着放纵情欲的生活,他“必不放过任何人”。这是因为他希望他们避免罪带来的死亡和自我毁灭,而是获得因信而活的生命的益处。这与保罗希望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临到他们的想法一致。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也使用了“愿主耶稣的恩与你们同在”(哥林多前书 16:23哥林多前书 16:23 commentary)这样的祝福。在这封信的祝福中,保罗补充道: “愿神的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保罗在第一封信中写道:“我的爱在基督耶稣里与你们众人同在”(哥林多前书 16:24哥林多前书 16:24 commentary)。在这里,他稍作转变,祝愿他们蒙神的爱,圣灵的感动。
这似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转变,因为在这封信中,他的使徒权威似乎受到了更大的质疑。因此,他没有表达个人爱的愿望,而是呼吁上帝的爱和圣灵的团契。这也与他在这封信中强调的将哥林多信徒的关注点从外表转移到基督身上的重点一致。
今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持续的鼓励。所有信徒都因信基督,蒙恩得救脱离罪。耶稣一次死,为要叫一切相信的人得永生(希伯来书9:12希伯来书9:1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耶稣过去是,现在也是父神赐给我们爱的礼物(约翰福音3:16约翰福音3:16 commentary)。并且,每一位信徒都领受圣灵的恩赐和交通,圣灵会在我们相信的时候赐给我们复活基督的大能(哥林多前书12:13哥林多前书12:13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1:13-14以弗所书1:13-14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
凭借耶稣内在的复活力量,每个信仰耶稣的人都不再是罪的奴隶,而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拥有更新的思想,行走在圣灵的力量(我们的新本性)而不是肉体(我们的旧本性)之中(罗马书 6:22罗马书 6:22 commentary, 12:1-212:1-2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3加拉太书 5:13 commentary, 1616 commentary)。
如果我们把这封信应用到自己身上,就会明白我们都需要自我省察。我们都需要诚实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认出那些需要被抛弃,被夺回,顺服基督的世俗猜测(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我们需要放下自我,认识并悔改骄傲,这将拯救我们脱离世俗和肉体中自我毁灭的道路(雅各书1:21雅各书1:21 commentary)。
正如哥林多的信徒挣扎于不信任虚谎之人,我们也可能被世界欺骗,失去对基督的专注。因为罪和人性没有改变,我们的挣扎是一样的。正如保罗在他的第一封信中所说,所有人类都会经历同样的试炼;这些试炼是“人所共有的”(哥林多前书10:13哥林多前书10:13 commentary)。
因此,当我们读保罗的书信时,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哥林多人着想。我们可以感到鼓舞的是,尽管他们有很多问题,陷入罪中,被引入歧途,但保罗从未放弃他们。他们仍然在基督里,仍然拥有圣灵。
值得庆幸的是,上帝的怜悯每天早晨都是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鼓励,因为无论我们偏离多远,上帝仍在呼唤我们回到祂身边,跟随祂的道路。通过悔改和顺服基督,我们可以摆脱世俗的谎言(这些谎言会导致自我毁灭),并实现上帝赋予我们的计划。
对此我们可以说哈利路亚和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