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前书3:13-14彼得前书3:13-14 commentary中,彼得强调信徒耐心忍受不公的苦难时,会得到极大的祝福。彼得在前一章中引入了因行善而遭受不公苦难的主题(彼得前书2:15彼得前书2:15 commentary, 19-2019-20 commentary)。这里所说的不公苦难的背景是滥用权威或权力(彼得前书2:13彼得前书2:13 commentary)。
彼得劝勉耶稣的门徒,在遭遇他人辱骂或侮辱时,要以善报恶(彼得前书3:9彼得前书3:9 commentary)。彼得的应对之策,就是行善求得和睦(彼得前书3:11彼得前书3:11 commentary)。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21罗马书12:21 commentary中也作了同样的断言。
到目前为止,彼得已经介绍了一些人们可能被利用或感到被利用的情况:
在每一个例子中,彼得都劝告那些受到或感受到虐待的人要以祝福来回报:
现在彼得问了一个反问句,你们若热心行善,有谁会害你们呢? (第 13 节)
我们很自然地会问:“我该如何回报这些利用我的人?”或者“上帝会做什么来拯救我脱离这种不公正?”彼得重新审视这个问题,问道:“行善怎么会给你带来伤害呢?”
“伤害”一词的含义是指虐待,直至肉体遭受痛苦。 “善”的概念则包含做有益,有益的事,对神对人都具有崇高的价值。彼得接着补充道: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 (14节上)。
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因为行善而受害。然而,彼得知道,对基督徒来说,因行善而受苦是常态,而非例外。第14节上半部分是这样解释的:
彼得这样说,与使徒保罗的类似言论如出一辙。这些言论包括: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17哥林多后书 4:17 commentary)
“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后书 1:12提摩太后书 1:12 commentary)
彼得鼓励门徒要放眼今生,寻求天上的财宝和天父的赏赐,正如耶稣教导他的那样(马太福音6:1马太福音6:1 commentary, 19:2919:29 commentary)。耶稣也教导说,为他受苦,就能在今生获得祝福(马可福音10:30马可福音10:30 commentary)。
正如使徒保罗所教导的,信徒所做的一切都应像为主而做,因为我们从祂那里得到基业的赏赐(歌罗西书 3:23-24歌罗西书 3:23-24 commentary)。即使在歌罗西书的这段经文中,保罗也补充说,做错事的人(例如迫害信徒的人)将“因他所行的受报应”(歌罗西书 3:25歌罗西书 3:25 commentary)。
当彼得告诉他的基督徒读者为了正义可能会遭受苦难时,他也给出了如何应对的具体指导,引用了以赛亚书8:12以赛亚书8:12 commentary, commentary “不要怕他们的恐吓,也不要惊慌” (第14b节) 。
以赛亚书8:12以赛亚书8:12 commentary的上下文包含了以赛亚对犹大人民的教导,当时犹大人民正遭受亚述人的蹂躏。他们不应惧怕亚述人的威胁,也不应被他们的攻击所困扰,而应敬畏上帝并信靠祂(以赛亚书8:12-13以赛亚书8:12-13 commentary)。在当时,上帝在攻占犹大其他设防城市之后,拯救了耶路撒冷,使其免于被亚述人攻占(列王纪下19:35-37列王纪下19:35-37 commentary)。根据上帝的话语,亚述帝国在围攻耶路撒冷约80年后,因上帝的介入而未能攻占,最终被巴比伦人摧毁。
彼得教导的重点在于,信徒的职责是行善,行公义,以德报怨。我们可以相信:a)上帝会奖赏我们勤勉地顺服侍祂;b)祂会审判那些行恶不义之人。由于彼得的听众是犹太信徒,他们应该理解他引用以赛亚书的上下文,并且很可能明白这个例子印证了他之前所说的一切。
接下来,彼得将提供终极的榜样:神亲自以耶稣的形象出现。耶稣以善报恶。彼得将鼓励信徒效法耶稣的榜样。
彼得前书 3:13-14 含义
在彼得前书3:13-14彼得前书3:13-14 commentary中,彼得强调信徒耐心忍受不公的苦难时,会得到极大的祝福。彼得在前一章中引入了因行善而遭受不公苦难的主题(彼得前书2:15彼得前书2:15 commentary, 19-2019-20 commentary)。这里所说的不公苦难的背景是滥用权威或权力(彼得前书2:13彼得前书2:13 commentary)。
彼得劝勉耶稣的门徒,在遭遇他人辱骂或侮辱时,要以善报恶(彼得前书3:9彼得前书3:9 commentary)。彼得的应对之策,就是行善求得和睦(彼得前书3:11彼得前书3:11 commentary)。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21罗马书12:21 commentary中也作了同样的断言。
到目前为止,彼得已经介绍了一些人们可能被利用或感到被利用的情况:
在每一个例子中,彼得都劝告那些受到或感受到虐待的人要以祝福来回报:
现在彼得问了一个反问句,你们若热心行善,有谁会害你们呢? (第 13 节)
我们很自然地会问:“我该如何回报这些利用我的人?”或者“上帝会做什么来拯救我脱离这种不公正?”彼得重新审视这个问题,问道:“行善怎么会给你带来伤害呢?”
“伤害”一词的含义是指虐待,直至肉体遭受痛苦。 “善”的概念则包含做有益,有益的事,对神对人都具有崇高的价值。彼得接着补充道: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 (14节上)。
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因为行善而受害。然而,彼得知道,对基督徒来说,因行善而受苦是常态,而非例外。第14节上半部分是这样解释的:
彼得这样说,与使徒保罗的类似言论如出一辙。这些言论包括: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哥林多后书 4:17哥林多后书 4:17 commentary)
“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
(提摩太后书 1:12提摩太后书 1:12 commentary)
彼得鼓励门徒要放眼今生,寻求天上的财宝和天父的赏赐,正如耶稣教导他的那样(马太福音6:1马太福音6:1 commentary, 19:2919:29 commentary)。耶稣也教导说,为他受苦,就能在今生获得祝福(马可福音10:30马可福音10:30 commentary)。
正如使徒保罗所教导的,信徒所做的一切都应像为主而做,因为我们从祂那里得到基业的赏赐(歌罗西书 3:23-24歌罗西书 3:23-24 commentary)。即使在歌罗西书的这段经文中,保罗也补充说,做错事的人(例如迫害信徒的人)将“因他所行的受报应”(歌罗西书 3:25歌罗西书 3:25 commentary)。
当彼得告诉他的基督徒读者为了正义可能会遭受苦难时,他也给出了如何应对的具体指导,引用了以赛亚书8:12以赛亚书8:12 commentary, commentary “不要怕他们的恐吓,也不要惊慌” (第14b节) 。
以赛亚书8:12以赛亚书8:12 commentary的上下文包含了以赛亚对犹大人民的教导,当时犹大人民正遭受亚述人的蹂躏。他们不应惧怕亚述人的威胁,也不应被他们的攻击所困扰,而应敬畏上帝并信靠祂(以赛亚书8:12-13以赛亚书8:12-13 commentary)。在当时,上帝在攻占犹大其他设防城市之后,拯救了耶路撒冷,使其免于被亚述人攻占(列王纪下19:35-37列王纪下19:35-37 commentary)。根据上帝的话语,亚述帝国在围攻耶路撒冷约80年后,因上帝的介入而未能攻占,最终被巴比伦人摧毁。
彼得教导的重点在于,信徒的职责是行善,行公义,以德报怨。我们可以相信:a)上帝会奖赏我们勤勉地顺服侍祂;b)祂会审判那些行恶不义之人。由于彼得的听众是犹太信徒,他们应该理解他引用以赛亚书的上下文,并且很可能明白这个例子印证了他之前所说的一切。
接下来,彼得将提供终极的榜样:神亲自以耶稣的形象出现。耶稣以善报恶。彼得将鼓励信徒效法耶稣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