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5:8-9彼得前书5:8-9 commentary教导收到这封信的信徒,在人生道路上抵挡撒但的重要性。在前文中,彼得教导读者要在神大能的手下谦卑自己,并信靠祂所赐的赏赐远胜于世上任何事物。他劝勉信徒将一切忧虑卸给祂,包括对未来因抵挡邪恶或遭受世人逼迫而带来的后果的恐惧。
彼得现在专注于另一个反对的来源:魔鬼,也就是撒但。对付魔鬼的首要方法是做好心理准备。彼得劝勉信徒:务要谨守,警醒。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8节) 。
彼得就如何在精神上做好准备以对抗魔鬼给出了两条指示。第一条精神上的准备是“要谨守心意” (第8节)。“要谨守心意”这个短语翻译自一个希腊词“nepho”,意为“自制”。我们在彼得前书1:13彼得前书1:13 commentary和4:7中也看到“nepho”这个词。第二条精神上的准备是“警醒” ,意味着要时刻保持精神上的准备状态。耶稣在马太福音26:41马太福音26:41 commentary中使用了翻译为“警醒”的希腊词,祂说道: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马太福音 26:41马太福音 26:41 commentary)
在这节经文中,翻译为“警醒”的词被译为“不断警醒”。信徒应该保持的具体警醒是意识到诱惑并避免陷入其中。雅各书1:14-15雅各书1:14-15 commentary说,诱惑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欲望。战胜导致罪恶和死亡的肉体内心欲望的方法,首先是意识到它们,然后用神的话语取代它们(雅各书1:21雅各书1:21 commentary)。
保罗讲到要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他也讲到要用信心熄灭撒但的“火箭”。这两节经文都证实,与撒但交战的主要战场是在人的思想中。关键在于决定相信什么,是要有信心相信神所说的是真理,还是要相信谎言。关键在于决定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人类只能掌控三件事:我们相信谁或什么,我们选择什么观点,以及我们采取什么行动。我们所相信的和我们所选择的观点自然会导致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撒旦希望我们相信谎言,选择不真实的观点。他把生说成是死,把死说成是生。
在马太福音第四章,我们看到了这场争战,这场争战关乎相信真理并选择正确视角。耶稣用圣经来抵挡撒旦的试探,阻止他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顺服天父的旨意。撒旦试图将人生描绘成我们随心所欲,而耶稣则用圣经的真理来反驳,说人生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使徒保罗也谈到赢得这场思想之战的必要性:
“我们摧毁一切与上帝知识相悖的论点和主张,并夺回一切思想,使其服从基督。”(哥林多后书 10:5哥林多后书 10:5 commentary)
保持警醒的心思是抵挡并击败敌人的必要条件。希腊文中翻译为“对手”的词通常被译为“对手”。魔鬼阻挠信徒的信心之路,其明确意图是使信徒失足跌倒。
这个敌人被称为魔鬼。希腊语“diabolos”被翻译为魔鬼。
我们在诗篇8:2诗篇8:2 commentary中看到,上帝创造人类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让撒但——上帝与人类的共同敌人——闭嘴。上帝赋予人类权柄,让他们顺服祂,统治全地,以此来堵住撒但的嘴(诗篇8:4-6诗篇8:4-6 commentary)。诗篇8:2诗篇8:2 commentary称人类为“婴孩和吃奶的婴儿”,因为与天使相比,我们是受造界中软弱的,新生的。
撒旦的愿望是像暴君一样统治地球,脱离上帝的控制(以赛亚书 14:12-14以赛亚书 14:12-14 commentary)。显然,由于亚当的堕落,撒旦被赋予了统治地球的权力(约翰福音 16:11约翰福音 16:11 commentary)。如今,耶稣取代了撒旦,重新夺回了人类统治的权力。祂通过“受死的苦难”(希伯来书 2:9希伯来书 2:9 commentary)获得了这权力。因着祂对父神的顺服,祂被赋予了统管万有的权柄(腓立比书 2:8-10腓立比书 2:8-10 commentary)。
撒旦已被击败,但可以说他仍在掌权。将来有一天(即本文撰写时的未来),耶稣将剥夺撒旦的权柄,使他无能为力;他将被扔进火湖(启示录 20:10启示录 20:10 commentary)。目前,他仍然逍遥法外。
在撒旦被彻底消灭之前,信徒必须时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的敌人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四处游荡,寻找可吞噬的人。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四处寻觅猎物,这比喻强调了保持头脑清醒和精神警醒的必要性。如果知道附近有头狮子在徘徊,试图吞噬自己,没有人会掉以轻心。他们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逃跑或防御狮子的攻击。
彼得将撒旦比作吼叫的狮子,四处寻觅可吞吃的人,以此劝诫信徒要时刻警醒,以免成为魔鬼所吞噬的对象。 “吞噬”一词在圣经其他章节中也有使用,字面意思是被吞噬(马太福音23:24马太福音23:24 commentary),比喻被悲伤吞噬而“不堪重负”(哥林多后书2:7哥林多后书2:7 commentary)。在这两种情况下,撒旦的目标都是将我们置于他的掌控之下,使我们步他的后尘,最终走向毁灭。这当然是撒旦的目标,因为他天生就是杀人凶手(约翰福音8:44约翰福音8:44 commentary)。
我们从圣经得知,彼得亲身经历过受撒但影响的滋味。彼得刚被告知,当神赐给他认识耶稣是基督,受膏者时,他就蒙福了。然而,他却试图控制耶稣的话语。耶稣斥责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可福音 8:33马可福音 8:33 commentary)
这再次强调了与撒旦的争战是在思想中展开的。耶稣是在责备彼得持有不真实的观点。我们可以推断,彼得的观点是,耶稣来是为了成为肉身的君王,推翻罗马的权力,因此祂不可能甘愿被逮捕和杀害。但这是基于彼得的愿望,而非基于真实和现实的观点。
彼得在写这段经文时,心里或许也想到了这件事。他从亲身经历中知道,要使我们的心思意念顺服神,就必须时刻警醒。彼得责备耶稣时,心里想着自己比耶稣更明白,所以是在“纠正祂”。他责备耶稣说祂要去耶路撒冷受死(马可福音8:32马可福音8:3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16:22马太福音16:22 commentary)。
所以,我们可以说,彼得责备耶稣没有遵循他(彼得)的路。彼得对魔鬼的诡计缺乏警觉,误把撒但的旨意当作自己的旨意。他基于撒但的谎言,选择了错误的视角,却似乎毫不知情。耶稣指出,他所选择的视角是错误的,因此也是撒但的视角。
离开神,随从自己的道路,实际上就是跟随撒但。我们从最初的罪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撒但对夏娃的试探可以表述为:“难道你不想拥有知识,知道如何在离开神的情况下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从而拥有最好的人生体验吗?”(创世记 3:4-5创世记 3:4-5 commentary)。避免被撒但引诱的良方是完全顺服神。我们顺服神的一部分就是顺服他人。
虽然信徒有神的灵内住,但我们仍然有旧人性,保罗称之为“肉体”。这肉体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上的情欲相连(加拉太书 5:17加拉太书 5:17 commentary)。圣经劝诫信徒不要选择追随肉体和它的情欲(约翰一书 2:15-17约翰一书 2:15-17 commentary)。
我们内心的私欲是魔鬼的工具,如果我们不积极抵抗,选择顺服上帝,他就会引导我们被私欲吞噬。我们可以在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中看到罪的不断升级:当我们持续犯罪时,上帝就会把我们交给肉体,最终导致我们毁灭。我们的私欲所宣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的快乐来自于满足我的欲望”。无论这欲望是为了娱乐,自我肯定,感官享受还是其他欲望,成为我们内心享乐的奴隶都会导致死亡(雅各书1:13-15雅各书1:13-15 commentary)。
彼得在这封信中谈到顺服他人的各种形式,预备我们的心顺服祂(彼得前书2:2彼得前书2:2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 3:13:1 commentary, 7-87-8 commentary)。顺服他人训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对内心的享乐说“不”,对神的旨意说“是”,即让我们用爱服侍他人;我们顺服他人,就是顺服神,“为主的缘故”(彼得前书2:13彼得前书2:13 commentary)。
彼得从被耶稣责备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信徒需要谨慎,避免受魔鬼的影响,相信谎言或选择不真实的观点。因此,他强烈劝勉读者: “但”与“受魔鬼影响”形成对比,要抵挡他。彼得关于如何抵挡撒但的完整陈述如下: “只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这样受苦” (第9节)。
“抵挡”这个词的意思是与敌人对抗(雅各书4:7雅各书4:7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6:13以弗所书6:13 commentary)。我们或许会想到在战斗中建立防御阵地。第8节告诉我们,撒旦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做好自卫的准备。在以弗所书6:14-18以弗所书6:14-18 commentary中,使徒保罗将每一天描述为一场属灵的争战,对抗仇敌的“火箭”(以弗所书6:16以弗所书6:16 commentary)。由此推论,所有这些争战都发生在我们的心中。
在以弗所书第六章中,保罗列举了抵挡撒但的诸多方法,包括信心,公义,和平,真理。他提到祷告是其中一种武器,呼应了耶稣的劝诫:要时刻警醒祷告,才能避开试探(马太福音26:41马太福音26:41 commentary)。
信徒抵挡魔鬼的能力在于内心的自律和警醒,以及灵性的坚定,也就是坚定不移,坚强不拔的信心,指的是你相信基督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你(希伯来书2:18希伯来书2:18 commentary, 4:164:16 commentary,彼得前书1:21彼得前书1:21 commentary)。坚定我们的信心也意味着谨慎地相信真理。这包括相信上帝,并根据真理选择我们所接受的观点。雅各在书信中指出,诱惑来自于选择追随我们内心的欲望,这会导致罪恶和死亡,然后他敦促他的读者: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污秽和一切剩余的邪恶,存谦卑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各书 1:21雅各书 1:21 commentary)
在雅各的这节经文中,“灵魂”一词在希腊语中是“psyche”(心灵),大约一半的时间被翻译为“生命”。这里的要点是,通过“放下”并用“栽种在我们里面的道”取代我们内心肉体所鼓吹的不真实观点(污秽和邪恶),我们就能拯救我们的生命,免受罪的负面影响。这始于选择相信真理,并选择正确的观点(“存谦卑的心领受栽种的道”)。
除了保持精神警觉和坚定信仰之外,彼得还提到了另一种精神理解能力,可以帮助他的读者抵抗魔鬼,知道,也就是有精神意识,同样的苦难经历,指的是为基督的事业而遭受的不公正的苦难(彼得前书 4:16彼得前书 4:16 commentary) ,正在被你们在世上的弟兄们所经历。
彼得指出,对于渴望活出忠信见证的信徒来说,这是共同的命运。每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斗争。我们内心都有堕落的本性,它试图引导我们活在错误的视角中。由于我们选择的视角会导致我们的行为,因此,屈服于肉体所倡导的错误视角会导致表现出“肉体的行为”的行为,这些行为既会毁坏自己,也会毁坏他人(加拉太书 5:19-21加拉太书 5:19-21 commentary)。
路加记载保罗传道说,进入神的国,获得神国的全部祝福和奖赏,需要经历许多艰难(使徒行传14:22使徒行传14:22 commentary)。保罗还说,世上没有试探不是人所能受的,但神不会让我们面对我们不能忍受的试探(哥林多前书10:13哥林多前书10:13 commentary)。在提摩太后书3:12提摩太后书3:12 commentary中,保罗明确指出,任何渴望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信徒都会遭受迫害。
彼得的这段经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在第三章中所提出的论点的总结:因身为基督徒而遭受迫害是信徒的普遍经历,他们应该预料到自己会像耶稣一样遭受苦难,忍受被人拒绝(彼得前书3:17-18彼得前书3:17-18 commentary)。因此,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不应让我们感到意外(彼得前书4:12-13彼得前书4:12-13 commentary)。彼得希望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因忠心遵循上帝的道而遭受世人的拒绝,是我们在人生中取得成功的积极信号——这最终将使我们分享上帝赐予我们的荣耀,这荣耀永不消逝(彼得前书1:4彼得前书1:4 commentary)。
持续保持思想和灵性的准备有助于我们抵挡魔鬼。撒旦会试图让我们的心思意念离开基督,转向自我。他可能会引诱我们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们不满意上帝的道路(就像马太福音16马太福音16 commentary章中的彼得一样)。他可能会让我们专注于报复,为自己辩护,伸张正义,而不是信靠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罗马书12:19-21罗马书12:19-21 commentary)。他可能会引诱我们陷入世上各种私欲(约翰一书2:15-17约翰一书2:15-17 commentary)。
然而,选择接受撒但的错误观点和不真实的框架,就会导致追随撒但的道路,最终导致损失和毁灭。这在今生是如此,因为陷入罪中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成瘾和精神健康的丧失(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在来世也是如此,因为信徒将因那些经不起基督审判之火的行为而“受亏损”(哥林多前书 3:15哥林多前书 3:15 commentary)。
信徒藉着抵挡撒但,认清并拒绝受其虚假的框架,转而接纳来自神话语的正确观点,就能成为神所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奖赏。彼得接下来的话,就是这封信的结尾。
彼得前书 5:8-9 含义
彼得前书5:8-9彼得前书5:8-9 commentary教导收到这封信的信徒,在人生道路上抵挡撒但的重要性。在前文中,彼得教导读者要在神大能的手下谦卑自己,并信靠祂所赐的赏赐远胜于世上任何事物。他劝勉信徒将一切忧虑卸给祂,包括对未来因抵挡邪恶或遭受世人逼迫而带来的后果的恐惧。
彼得现在专注于另一个反对的来源:魔鬼,也就是撒但。对付魔鬼的首要方法是做好心理准备。彼得劝勉信徒:务要谨守,警醒。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8节) 。
彼得就如何在精神上做好准备以对抗魔鬼给出了两条指示。第一条精神上的准备是“要谨守心意” (第8节)。“要谨守心意”这个短语翻译自一个希腊词“nepho”,意为“自制”。我们在彼得前书1:13彼得前书1:13 commentary和4:7中也看到“nepho”这个词。第二条精神上的准备是“警醒” ,意味着要时刻保持精神上的准备状态。耶稣在马太福音26:41马太福音26:41 commentary中使用了翻译为“警醒”的希腊词,祂说道: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马太福音 26:41马太福音 26:41 commentary)
在这节经文中,翻译为“警醒”的词被译为“不断警醒”。信徒应该保持的具体警醒是意识到诱惑并避免陷入其中。雅各书1:14-15雅各书1:14-15 commentary说,诱惑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欲望。战胜导致罪恶和死亡的肉体内心欲望的方法,首先是意识到它们,然后用神的话语取代它们(雅各书1:21雅各书1:21 commentary)。
保罗讲到要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10:5哥林多后书10:5 commentary)。他也讲到要用信心熄灭撒但的“火箭”。这两节经文都证实,与撒但交战的主要战场是在人的思想中。关键在于决定相信什么,是要有信心相信神所说的是真理,还是要相信谎言。关键在于决定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人类只能掌控三件事:我们相信谁或什么,我们选择什么观点,以及我们采取什么行动。我们所相信的和我们所选择的观点自然会导致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撒旦希望我们相信谎言,选择不真实的观点。他把生说成是死,把死说成是生。
在马太福音第四章,我们看到了这场争战,这场争战关乎相信真理并选择正确视角。耶稣用圣经来抵挡撒旦的试探,阻止他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顺服天父的旨意。撒旦试图将人生描绘成我们随心所欲,而耶稣则用圣经的真理来反驳,说人生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使徒保罗也谈到赢得这场思想之战的必要性:
“我们摧毁一切与上帝知识相悖的论点和主张,并夺回一切思想,使其服从基督。”
(哥林多后书 10:5哥林多后书 10:5 commentary)
保持警醒的心思是抵挡并击败敌人的必要条件。希腊文中翻译为“对手”的词通常被译为“对手”。魔鬼阻挠信徒的信心之路,其明确意图是使信徒失足跌倒。
这个敌人被称为魔鬼。希腊语“diabolos”被翻译为魔鬼。
我们在诗篇8:2诗篇8:2 commentary中看到,上帝创造人类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让撒但——上帝与人类的共同敌人——闭嘴。上帝赋予人类权柄,让他们顺服祂,统治全地,以此来堵住撒但的嘴(诗篇8:4-6诗篇8:4-6 commentary)。诗篇8:2诗篇8:2 commentary称人类为“婴孩和吃奶的婴儿”,因为与天使相比,我们是受造界中软弱的,新生的。
撒旦的愿望是像暴君一样统治地球,脱离上帝的控制(以赛亚书 14:12-14以赛亚书 14:12-14 commentary)。显然,由于亚当的堕落,撒旦被赋予了统治地球的权力(约翰福音 16:11约翰福音 16:11 commentary)。如今,耶稣取代了撒旦,重新夺回了人类统治的权力。祂通过“受死的苦难”(希伯来书 2:9希伯来书 2:9 commentary)获得了这权力。因着祂对父神的顺服,祂被赋予了统管万有的权柄(腓立比书 2:8-10腓立比书 2:8-10 commentary)。
撒旦已被击败,但可以说他仍在掌权。将来有一天(即本文撰写时的未来),耶稣将剥夺撒旦的权柄,使他无能为力;他将被扔进火湖(启示录 20:10启示录 20:10 commentary)。目前,他仍然逍遥法外。
在撒旦被彻底消灭之前,信徒必须时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的敌人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四处游荡,寻找可吞噬的人。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四处寻觅猎物,这比喻强调了保持头脑清醒和精神警醒的必要性。如果知道附近有头狮子在徘徊,试图吞噬自己,没有人会掉以轻心。他们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逃跑或防御狮子的攻击。
彼得将撒旦比作吼叫的狮子,四处寻觅可吞吃的人,以此劝诫信徒要时刻警醒,以免成为魔鬼所吞噬的对象。 “吞噬”一词在圣经其他章节中也有使用,字面意思是被吞噬(马太福音23:24马太福音23:24 commentary),比喻被悲伤吞噬而“不堪重负”(哥林多后书2:7哥林多后书2:7 commentary)。在这两种情况下,撒旦的目标都是将我们置于他的掌控之下,使我们步他的后尘,最终走向毁灭。这当然是撒旦的目标,因为他天生就是杀人凶手(约翰福音8:44约翰福音8:44 commentary)。
我们从圣经得知,彼得亲身经历过受撒但影响的滋味。彼得刚被告知,当神赐给他认识耶稣是基督,受膏者时,他就蒙福了。然而,他却试图控制耶稣的话语。耶稣斥责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可福音 8:33马可福音 8:33 commentary)
这再次强调了与撒旦的争战是在思想中展开的。耶稣是在责备彼得持有不真实的观点。我们可以推断,彼得的观点是,耶稣来是为了成为肉身的君王,推翻罗马的权力,因此祂不可能甘愿被逮捕和杀害。但这是基于彼得的愿望,而非基于真实和现实的观点。
彼得在写这段经文时,心里或许也想到了这件事。他从亲身经历中知道,要使我们的心思意念顺服神,就必须时刻警醒。彼得责备耶稣时,心里想着自己比耶稣更明白,所以是在“纠正祂”。他责备耶稣说祂要去耶路撒冷受死(马可福音8:32马可福音8:3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16:22马太福音16:22 commentary)。
所以,我们可以说,彼得责备耶稣没有遵循他(彼得)的路。彼得对魔鬼的诡计缺乏警觉,误把撒但的旨意当作自己的旨意。他基于撒但的谎言,选择了错误的视角,却似乎毫不知情。耶稣指出,他所选择的视角是错误的,因此也是撒但的视角。
离开神,随从自己的道路,实际上就是跟随撒但。我们从最初的罪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撒但对夏娃的试探可以表述为:“难道你不想拥有知识,知道如何在离开神的情况下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从而拥有最好的人生体验吗?”(创世记 3:4-5创世记 3:4-5 commentary)。避免被撒但引诱的良方是完全顺服神。我们顺服神的一部分就是顺服他人。
虽然信徒有神的灵内住,但我们仍然有旧人性,保罗称之为“肉体”。这肉体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上的情欲相连(加拉太书 5:17加拉太书 5:17 commentary)。圣经劝诫信徒不要选择追随肉体和它的情欲(约翰一书 2:15-17约翰一书 2:15-17 commentary)。
我们内心的私欲是魔鬼的工具,如果我们不积极抵抗,选择顺服上帝,他就会引导我们被私欲吞噬。我们可以在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中看到罪的不断升级:当我们持续犯罪时,上帝就会把我们交给肉体,最终导致我们毁灭。我们的私欲所宣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的快乐来自于满足我的欲望”。无论这欲望是为了娱乐,自我肯定,感官享受还是其他欲望,成为我们内心享乐的奴隶都会导致死亡(雅各书1:13-15雅各书1:13-15 commentary)。
彼得在这封信中谈到顺服他人的各种形式,预备我们的心顺服祂(彼得前书2:2彼得前书2:2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 3:13:1 commentary, 7-87-8 commentary)。顺服他人训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对内心的享乐说“不”,对神的旨意说“是”,即让我们用爱服侍他人;我们顺服他人,就是顺服神,“为主的缘故”(彼得前书2:13彼得前书2:13 commentary)。
彼得从被耶稣责备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信徒需要谨慎,避免受魔鬼的影响,相信谎言或选择不真实的观点。因此,他强烈劝勉读者: “但”与“受魔鬼影响”形成对比,要抵挡他。彼得关于如何抵挡撒但的完整陈述如下: “只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这样受苦” (第9节)。
“抵挡”这个词的意思是与敌人对抗(雅各书4:7雅各书4:7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6:13以弗所书6:13 commentary)。我们或许会想到在战斗中建立防御阵地。第8节告诉我们,撒旦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做好自卫的准备。在以弗所书6:14-18以弗所书6:14-18 commentary中,使徒保罗将每一天描述为一场属灵的争战,对抗仇敌的“火箭”(以弗所书6:16以弗所书6:16 commentary)。由此推论,所有这些争战都发生在我们的心中。
在以弗所书第六章中,保罗列举了抵挡撒但的诸多方法,包括信心,公义,和平,真理。他提到祷告是其中一种武器,呼应了耶稣的劝诫:要时刻警醒祷告,才能避开试探(马太福音26:41马太福音26:41 commentary)。
信徒抵挡魔鬼的能力在于内心的自律和警醒,以及灵性的坚定,也就是坚定不移,坚强不拔的信心,指的是你相信基督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你(希伯来书2:18希伯来书2:18 commentary, 4:164:16 commentary,彼得前书1:21彼得前书1:21 commentary)。坚定我们的信心也意味着谨慎地相信真理。这包括相信上帝,并根据真理选择我们所接受的观点。雅各在书信中指出,诱惑来自于选择追随我们内心的欲望,这会导致罪恶和死亡,然后他敦促他的读者: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污秽和一切剩余的邪恶,存谦卑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雅各书 1:21雅各书 1:21 commentary)
在雅各的这节经文中,“灵魂”一词在希腊语中是“psyche”(心灵),大约一半的时间被翻译为“生命”。这里的要点是,通过“放下”并用“栽种在我们里面的道”取代我们内心肉体所鼓吹的不真实观点(污秽和邪恶),我们就能拯救我们的生命,免受罪的负面影响。这始于选择相信真理,并选择正确的观点(“存谦卑的心领受栽种的道”)。
除了保持精神警觉和坚定信仰之外,彼得还提到了另一种精神理解能力,可以帮助他的读者抵抗魔鬼,知道,也就是有精神意识,同样的苦难经历,指的是为基督的事业而遭受的不公正的苦难(彼得前书 4:16彼得前书 4:16 commentary) ,正在被你们在世上的弟兄们所经历。
彼得指出,对于渴望活出忠信见证的信徒来说,这是共同的命运。每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斗争。我们内心都有堕落的本性,它试图引导我们活在错误的视角中。由于我们选择的视角会导致我们的行为,因此,屈服于肉体所倡导的错误视角会导致表现出“肉体的行为”的行为,这些行为既会毁坏自己,也会毁坏他人(加拉太书 5:19-21加拉太书 5:19-21 commentary)。
路加记载保罗传道说,进入神的国,获得神国的全部祝福和奖赏,需要经历许多艰难(使徒行传14:22使徒行传14:22 commentary)。保罗还说,世上没有试探不是人所能受的,但神不会让我们面对我们不能忍受的试探(哥林多前书10:13哥林多前书10:13 commentary)。在提摩太后书3:12提摩太后书3:12 commentary中,保罗明确指出,任何渴望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信徒都会遭受迫害。
彼得的这段经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在第三章中所提出的论点的总结:因身为基督徒而遭受迫害是信徒的普遍经历,他们应该预料到自己会像耶稣一样遭受苦难,忍受被人拒绝(彼得前书3:17-18彼得前书3:17-18 commentary)。因此,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不应让我们感到意外(彼得前书4:12-13彼得前书4:12-13 commentary)。彼得希望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因忠心遵循上帝的道而遭受世人的拒绝,是我们在人生中取得成功的积极信号——这最终将使我们分享上帝赐予我们的荣耀,这荣耀永不消逝(彼得前书1:4彼得前书1:4 commentary)。
持续保持思想和灵性的准备有助于我们抵挡魔鬼。撒旦会试图让我们的心思意念离开基督,转向自我。他可能会引诱我们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们不满意上帝的道路(就像马太福音16马太福音16 commentary章中的彼得一样)。他可能会让我们专注于报复,为自己辩护,伸张正义,而不是信靠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罗马书12:19-21罗马书12:19-21 commentary)。他可能会引诱我们陷入世上各种私欲(约翰一书2:15-17约翰一书2:15-17 commentary)。
然而,选择接受撒但的错误观点和不真实的框架,就会导致追随撒但的道路,最终导致损失和毁灭。这在今生是如此,因为陷入罪中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成瘾和精神健康的丧失(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在来世也是如此,因为信徒将因那些经不起基督审判之火的行为而“受亏损”(哥林多前书 3:15哥林多前书 3:15 commentary)。
信徒藉着抵挡撒但,认清并拒绝受其虚假的框架,转而接纳来自神话语的正确观点,就能成为神所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奖赏。彼得接下来的话,就是这封信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