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 4:12-13彼得前书 4:12-13 commentary 可以被视为涵盖彼得前书 3:18 - 4:19彼得前书 3:18 - 4:19 commentary 的思想单元的总结陈述:当你遭受不公正的苦难时,要欢喜,就像基督遭受的苦难一样,因为它正在完成上帝在地上的旨意,并将在最后的审判中为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彼得在这段关于苦难的章节中,展现了他对读者的爱和同情,他称他们为“亲爱的” ,这个词指的是与他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彼得断言: “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 (1 2a节)。
对此,彼得断言:
耶稣是一位忠实的见证人,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正如挪亚的例子表明,行为的后果超越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面临审判,我们在做选择时应该牢记这一点(彼得前书 3:18 - 4:11彼得前书 3:18 - 4:11 commentary)。
因此,彼得说“你们中间有火炼的试验,不要以为奇怪” ,是在重复他先前提出的原则,并将它们直接应用到他们的处境中。鉴于他先前所说的一切,这些信徒不应该对他们因信仰而遭遇困难和反对感到惊讶。这是意料之中的。正如使徒保罗所说:
“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都要受迫害”(提摩太后书 3:12提摩太后书 3:12 commentary)
彼得在这封信的引言中承认,这些信徒“因百般试炼忧愁”(彼得前书1:6彼得前书1:6 commentary)。在讨论了上帝借着耶稣基督和祂的子民救赎人类的计划之后,他告诉他们,不要对他们所遭受的不义逼迫感到惊讶。他们蒙召成为上帝的子民(彼得前书2:9彼得前书2:9 commentary)。
当他们经历某种痛苦的磨难时,也不应该感到惊讶,因为耶稣预言过他的追随者会因跟随他而遭受苦难(马太福音5:11-12马太福音5: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21:12路加福音2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5:20约翰福音15:20 commentary)。彼得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被希律王逮捕入狱的痛苦,希律王打算杀死他,就像他杀死约翰的兄弟雅各一样(使徒行传12:1-4使徒行传12:1-4 commentary)。
他特意将苦难描述为火炼的试炼,以表明某种痛苦的强烈体验,如同被火烧灼。火炼的试炼是为了考验我们(12节下)。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知识而忍受考试,但最终却因获得学位而欢喜。我们也可以想象伤口被烧灼时的疼痛;这种疼痛虽然带来了治愈的良好效果,但在忍受的过程中却令人痛苦不堪。
希腊语中只有一个词“pyrosis”被翻译为烈火试炼。 “pyrosis”的词根是“pyroo”(动词,意为“火热”)。名词形式是“pyr”,通常译为“火”。火(“pyr”)在圣经中常被用来象征考验。以下是一些例子:
彼得明白为基督受苦具有永恒的价值。他告诉读者,苦难临到你们,是为试验你们(12节下) 。他先前曾解释过“试验能证明我们的信心”这个概念——他称这试验为“火”: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 1:6-7彼得前书 1:6-7 commentary)。
圣经描绘了一幅画面:在世上经历火的试验,能炼净我们的杂质。圣经表明,这个过程会在今生和来世带来巨大的益处。如果信徒的罪,骄傲和自私等杂质被烧尽,他们就能自由地活在爱中,服侍他人。这会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更美好,充满目标和联系。
这会带来善行,上帝会大大赏赐(哥林多前书 2:9哥林多前书 2:9 commentary)。信徒若不忠心地活在当下,就只能活在今生的属肉体中。如果信徒活在属肉体中,那么来世经受火的考验时,我们的行为将无法经受上帝炼净的审判之火,我们今生的功绩将被烧毁,耶稣将无以为报(哥林多前书 3:13-15哥林多前书 3:13-15 commentary)。正因如此,忠心作见证的生活会带来复利的益处,从今生开始,并在未来呈指数级增长。
基督徒的人生难免会遭遇苦难。部分原因是人类的堕落,罪和死亡由此进入世界;这是亚当选择的后果,所有人类都继承了这种选择(罗马书 5:12罗马书 5:12 commentary)。部分原因是,这个堕落的世界目前由撒旦统治,充满了撒旦的作为(约翰福音 16:11约翰福音 16:11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 2:15-16约翰一书 2:15-16 commentary)。这是上帝用来检验祂儿女信心品质的一种方式。因此,彼得鼓励他的读者,不要把苦难看作是遭遇了奇怪的事情(12节下) 。
“奇异之事”的概念带有陌生和不熟悉之物的含义。这在意料之中,因为它提供了检验我们信心的机会,并因忠心服事而从耶稣那里获得丰厚的奖赏:但你们既然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就要欢喜;这样,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欢喜快乐(13节)。
换句话说,世人不公的苦难对基督徒来说,是常态且熟悉的。信徒藉此得以完全,预备好去完成上帝创造人类的伟大事奉——作为仆人领袖,与祂和谐共处,服侍祂。耶稣再来时,祂的荣耀将会彰显。那时,祂作为万王之王的本质将被所有人见证。
耶稣被赐予“荣耀尊贵”,作为祂忠心服侍的奖赏,祂被赋予了以人的身份统治地球的权柄(腓立比书2:8-9腓立比书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2:9希伯来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当祂再来时,祂将亲自开启祂的统治,并带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参与祂的治理(希伯来书2:10希伯来书2: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耶稣用才干的比喻来说明,只有忠心的管家才能“享受主人的快乐”,并获得“管理许多事”的奖赏(马太福音25:21马太福音25:21 commentary)。正因如此,彼得在“要继续欢喜”这句话中,加上了“你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程度”这个条件性陈述。正是通过与基督一同受苦,我们才能获得与祂同作后嗣的奖赏。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条件性陈述:
“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马书 8:17罗马书 8:17 commentary)
我们从罗马书的这节经文中看到,成为神的后嗣是无条件的(“神的后嗣”)——所有相信的人,都因着耶稣的宝血,永远成为神家中的一员。但我们也看到,只有那些“与祂一同受苦”的人,才能“与祂一同得荣耀”,成为“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真的受苦”)。
基督是万物的“继承人”,并因祂忠心遵行父的旨意,甚至死在十字架上而被赋予了统管万物的权柄(腓立比书 2:8-9腓立比书 2:8-9 commentary)。那些像耶稣一样受苦的人,将与祂一同“作后嗣”,分享祂的统治(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 25:21马太福音 25:2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10希伯来书 2:10 commentary)。正因如此,信徒在遭遇困境时仍能欢欣喜乐,因为我们如同耶稣一样得胜,得以与基督一同受苦,并得着分享祂权柄和荣耀的丰盛奖赏。
耶稣第二次降临人间时,祂的荣耀将显现。祂将被立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在地上掌权(启示录19:15-16启示录19:15-16 commentary)。祂将被冠以统治全地的荣耀和尊贵——这“荣耀和尊贵”是人类因悖逆而失去的(希伯来书2:5-9希伯来书2:5-9 commentary)。耶稣应许那些像祂一样得胜的人,将获得这丰盛的奖赏,并且到那时,他们必欢欣喜乐(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
当信徒为基督的事业受苦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分担基督的苦难。“分担”一词翻译自希腊语“koinoneo”,意思是参与共同的经历(罗马书 8:17罗马书 8:17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1:4哥林多后书 1:4 commentary, 4:104:10 commentary;腓立比书 3:10腓立比书 3:10 commentary)。正如第 13 节所说,你分担基督的苦难的程度,这些信徒就可以期待分享祂的喜乐,也就是耶稣作为仆人领袖统治的奖赏。奖赏的多少与你分享的程度成正比。分享越多,荣耀就越多。考虑到“荣耀”是被看到的事物的本质,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因此,我们为基督分担苦难越多,我们就越能向他人展现基督的本质(约翰福音 15:8约翰福音 15:8 commentary)。
保罗劝信徒要有耶稣同样的心态,耶稣为了获得这丰盛的赏赐,学会了顺服,忍受了苦难(腓立比书2:5-9腓立比书2:5-9 commentary)。彼得在这里也说了同样的话。
当信徒为基督的事业受苦时,彼得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感到震惊和绝望,而应该继续欢喜。彼得在第一章中就鼓励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苦难:“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的;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彼得前书1:6彼得前书1:6 commentary)。这是因为我们分享基督喜乐的机会,取决于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的意思是“达到某种程度”。因此,没有苦难,就没有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继续欢喜的理由。
用喜乐和欢欣来应对试炼和苦难,保罗(罗马书 5:3-5罗马书 5:3-5 commentary)和雅各(雅各书 1:2-4雅各书 1:2-4 commentary)也教导过这个概念。彼得劝勉信徒要明白,为基督受苦是让我们在世上的生命获得永恒价值的一种方式。这让我们有机会将基督的苦难显明给他人,让他人知道,并让他人问我们心中的盼望是什么(彼得前书 3:15彼得前书 3:15 commentary),从而荣耀基督。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基督再来时分享他的荣耀。
正因如此,信徒在世上受苦时也能欢喜快乐,因为知道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欢喜快乐。换句话说,信徒在世上为基督忍受苦难时,信靠神,在基督再来时也能欢喜快乐,因为他们进入那将要来的国度时,必得着丰盛的赏赐。(马太福音 5:11-12马太福音 5: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摩太后书 2:12提摩太后书 2:12 commentary)
彼得前书 4:12-13 含义
彼得前书 4:12-13彼得前书 4:12-13 commentary 可以被视为涵盖彼得前书 3:18 - 4:19彼得前书 3:18 - 4:19 commentary 的思想单元的总结陈述:当你遭受不公正的苦难时,要欢喜,就像基督遭受的苦难一样,因为它正在完成上帝在地上的旨意,并将在最后的审判中为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彼得在这段关于苦难的章节中,展现了他对读者的爱和同情,他称他们为“亲爱的” ,这个词指的是与他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彼得断言: “亲爱的,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 (1 2a节)。
对此,彼得断言:
耶稣是一位忠实的见证人,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正如挪亚的例子表明,行为的后果超越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面临审判,我们在做选择时应该牢记这一点(彼得前书 3:18 - 4:11彼得前书 3:18 - 4:11 commentary)。
因此,彼得说“你们中间有火炼的试验,不要以为奇怪” ,是在重复他先前提出的原则,并将它们直接应用到他们的处境中。鉴于他先前所说的一切,这些信徒不应该对他们因信仰而遭遇困难和反对感到惊讶。这是意料之中的。正如使徒保罗所说:
“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都要受迫害”
(提摩太后书 3:12提摩太后书 3:12 commentary)
彼得在这封信的引言中承认,这些信徒“因百般试炼忧愁”(彼得前书1:6彼得前书1:6 commentary)。在讨论了上帝借着耶稣基督和祂的子民救赎人类的计划之后,他告诉他们,不要对他们所遭受的不义逼迫感到惊讶。他们蒙召成为上帝的子民(彼得前书2:9彼得前书2:9 commentary)。
当他们经历某种痛苦的磨难时,也不应该感到惊讶,因为耶稣预言过他的追随者会因跟随他而遭受苦难(马太福音5:11-12马太福音5: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21:12路加福音2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5:20约翰福音15:20 commentary)。彼得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被希律王逮捕入狱的痛苦,希律王打算杀死他,就像他杀死约翰的兄弟雅各一样(使徒行传12:1-4使徒行传12:1-4 commentary)。
他特意将苦难描述为火炼的试炼,以表明某种痛苦的强烈体验,如同被火烧灼。火炼的试炼是为了考验我们(12节下)。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知识而忍受考试,但最终却因获得学位而欢喜。我们也可以想象伤口被烧灼时的疼痛;这种疼痛虽然带来了治愈的良好效果,但在忍受的过程中却令人痛苦不堪。
希腊语中只有一个词“pyrosis”被翻译为烈火试炼。 “pyrosis”的词根是“pyroo”(动词,意为“火热”)。名词形式是“pyr”,通常译为“火”。火(“pyr”)在圣经中常被用来象征考验。以下是一些例子:
彼得明白为基督受苦具有永恒的价值。他告诉读者,苦难临到你们,是为试验你们(12节下) 。他先前曾解释过“试验能证明我们的信心”这个概念——他称这试验为“火”: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彼得前书 1:6-7彼得前书 1:6-7 commentary)。
圣经描绘了一幅画面:在世上经历火的试验,能炼净我们的杂质。圣经表明,这个过程会在今生和来世带来巨大的益处。如果信徒的罪,骄傲和自私等杂质被烧尽,他们就能自由地活在爱中,服侍他人。这会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更美好,充满目标和联系。
这会带来善行,上帝会大大赏赐(哥林多前书 2:9哥林多前书 2:9 commentary)。信徒若不忠心地活在当下,就只能活在今生的属肉体中。如果信徒活在属肉体中,那么来世经受火的考验时,我们的行为将无法经受上帝炼净的审判之火,我们今生的功绩将被烧毁,耶稣将无以为报(哥林多前书 3:13-15哥林多前书 3:13-15 commentary)。正因如此,忠心作见证的生活会带来复利的益处,从今生开始,并在未来呈指数级增长。
基督徒的人生难免会遭遇苦难。部分原因是人类的堕落,罪和死亡由此进入世界;这是亚当选择的后果,所有人类都继承了这种选择(罗马书 5:12罗马书 5:12 commentary)。部分原因是,这个堕落的世界目前由撒旦统治,充满了撒旦的作为(约翰福音 16:11约翰福音 16:11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 2:15-16约翰一书 2:15-16 commentary)。这是上帝用来检验祂儿女信心品质的一种方式。因此,彼得鼓励他的读者,不要把苦难看作是遭遇了奇怪的事情(12节下) 。
“奇异之事”的概念带有陌生和不熟悉之物的含义。这在意料之中,因为它提供了检验我们信心的机会,并因忠心服事而从耶稣那里获得丰厚的奖赏:但你们既然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就要欢喜;这样,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欢喜快乐(13节)。
换句话说,世人不公的苦难对基督徒来说,是常态且熟悉的。信徒藉此得以完全,预备好去完成上帝创造人类的伟大事奉——作为仆人领袖,与祂和谐共处,服侍祂。耶稣再来时,祂的荣耀将会彰显。那时,祂作为万王之王的本质将被所有人见证。
耶稣被赐予“荣耀尊贵”,作为祂忠心服侍的奖赏,祂被赋予了以人的身份统治地球的权柄(腓立比书2:8-9腓立比书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2:9希伯来书2: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当祂再来时,祂将亲自开启祂的统治,并带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参与祂的治理(希伯来书2:10希伯来书2: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耶稣用才干的比喻来说明,只有忠心的管家才能“享受主人的快乐”,并获得“管理许多事”的奖赏(马太福音25:21马太福音25:21 commentary)。正因如此,彼得在“要继续欢喜”这句话中,加上了“你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程度”这个条件性陈述。正是通过与基督一同受苦,我们才能获得与祂同作后嗣的奖赏。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条件性陈述:
“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罗马书 8:17罗马书 8:17 commentary)
我们从罗马书的这节经文中看到,成为神的后嗣是无条件的(“神的后嗣”)——所有相信的人,都因着耶稣的宝血,永远成为神家中的一员。但我们也看到,只有那些“与祂一同受苦”的人,才能“与祂一同得荣耀”,成为“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真的受苦”)。
基督是万物的“继承人”,并因祂忠心遵行父的旨意,甚至死在十字架上而被赋予了统管万物的权柄(腓立比书 2:8-9腓立比书 2:8-9 commentary)。那些像耶稣一样受苦的人,将与祂一同“作后嗣”,分享祂的统治(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 25:21马太福音 25:2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10希伯来书 2:10 commentary)。正因如此,信徒在遭遇困境时仍能欢欣喜乐,因为我们如同耶稣一样得胜,得以与基督一同受苦,并得着分享祂权柄和荣耀的丰盛奖赏。
耶稣第二次降临人间时,祂的荣耀将显现。祂将被立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在地上掌权(启示录19:15-16启示录19:15-16 commentary)。祂将被冠以统治全地的荣耀和尊贵——这“荣耀和尊贵”是人类因悖逆而失去的(希伯来书2:5-9希伯来书2:5-9 commentary)。耶稣应许那些像祂一样得胜的人,将获得这丰盛的奖赏,并且到那时,他们必欢欣喜乐(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
当信徒为基督的事业受苦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分担基督的苦难。“分担”一词翻译自希腊语“koinoneo”,意思是参与共同的经历(罗马书 8:17罗马书 8:17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1:4哥林多后书 1:4 commentary, 4:104:10 commentary;腓立比书 3:10腓立比书 3:10 commentary)。正如第 13 节所说,你分担基督的苦难的程度,这些信徒就可以期待分享祂的喜乐,也就是耶稣作为仆人领袖统治的奖赏。奖赏的多少与你分享的程度成正比。分享越多,荣耀就越多。考虑到“荣耀”是被看到的事物的本质,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因此,我们为基督分担苦难越多,我们就越能向他人展现基督的本质(约翰福音 15:8约翰福音 15:8 commentary)。
保罗劝信徒要有耶稣同样的心态,耶稣为了获得这丰盛的赏赐,学会了顺服,忍受了苦难(腓立比书2:5-9腓立比书2:5-9 commentary)。彼得在这里也说了同样的话。
当信徒为基督的事业受苦时,彼得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感到震惊和绝望,而应该继续欢喜。彼得在第一章中就鼓励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苦难:“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的;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彼得前书1:6彼得前书1:6 commentary)。这是因为我们分享基督喜乐的机会,取决于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的意思是“达到某种程度”。因此,没有苦难,就没有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继续欢喜的理由。
用喜乐和欢欣来应对试炼和苦难,保罗(罗马书 5:3-5罗马书 5:3-5 commentary)和雅各(雅各书 1:2-4雅各书 1:2-4 commentary)也教导过这个概念。彼得劝勉信徒要明白,为基督受苦是让我们在世上的生命获得永恒价值的一种方式。这让我们有机会将基督的苦难显明给他人,让他人知道,并让他人问我们心中的盼望是什么(彼得前书 3:15彼得前书 3:15 commentary),从而荣耀基督。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基督再来时分享他的荣耀。
正因如此,信徒在世上受苦时也能欢喜快乐,因为知道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欢喜快乐。换句话说,信徒在世上为基督忍受苦难时,信靠神,在基督再来时也能欢喜快乐,因为他们进入那将要来的国度时,必得着丰盛的赏赐。(马太福音 5:11-12马太福音 5:1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摩太后书 2:12提摩太后书 2:12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