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彼得前书 5:5-7 含义

教会成员应当顺服教会长老,并谦卑地彼此顺服。上帝赐恩给谦卑的人。如果我们谦卑自己,上帝就会提升我们。上帝关心我们;我们可以抛开恐惧和忧虑。我们可以靠着上帝的力量,谦卑地、和谐地生活。

彼得前书5:5-7中,彼得的话语不再针对教会领袖,而是针对教会成员。彼得假定长老和领袖都是年长的,于是说道: “你们少年人也要顺服年长的” (5节)。

同样地,这里的“likely”指的是彼得在这封信中谈到的通过顺服世俗权威来顺服基督的类似方式:

  • 对执政权威(彼得前书 2:13)。
  • 就业权威(彼得前书 2:18)。
  • 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以及每个人彼此之间也是如此(彼得前书 3:1, 7-8)。

正如领袖不应“被迫”领导,每个信徒在服侍基督时也应自愿顺服这些权威。彼得在这封信中从未赋予任何人权力强迫他人顺服。

上帝邀请祂的子民自愿遵循祂的道路,并应许他们这样做会得到丰盛的祝福。这在整本圣经中都是一致的模式。它始于伊甸园,上帝允许亚当和夏娃选择是否遵循祂的道路,并明确告知他们选择的后果(创世记 2:17)。这延续到上帝允许以色列人选择是否遵守祂的约——律法,但也明确告知了后果(申命记 30:15-19)。

这种模式在新约中延续。信徒唯有因信,才能在神面前称义,正如亚伯拉罕被称义一样(约翰福音3:14-15,罗马书4:3,创世记15:6)。这类似于神拣选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仅仅因为祂爱他们(申命记4:37, 7:7-8)。按照圣经的模式,新约的信徒是神的子民,他们可以选择是否遵行神的道,并承受祂应许的祝福(歌罗西书3:23)。

在第5章的上下文中,正如长老们在带领教会“羊群”时要顺服基督一样,同样地,你们青年人(指在长老们照顾下的成员)也要顺服基督,顺服你们的长老们。顺服”一词与彼得前书3:1, 7中的“顺服”一词相同。彼得前书3:1, 7的意思是,夫妻双方都要为对方着想。

年轻人顺服教会的长老,是为了教会整体的益处。他们寻求合一,从而带来更大的事工影响力。一个例外是所有信徒都要抵挡假教师的劝诫(提多书1:9,犹大书1:3-4)。但这谈的是一般规则。

接下来,彼得呼吁“你们众人” ,指的是教会里的每个人,包括领袖们。他的呼吁很明确: “要以谦卑束腰” (第5节)。 “束腰”的字面意思是像束腰外衣或长袍一样裹在身上。正如人们看到的是你的衣服而不是你的皮肤一样,当人们观察你的生活时,也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谦卑

地方教会中每个人都当存谦卑的心,即将人置于己之上的态度和行为(腓立比书2:3)。在这里,谦卑的态度和行为应当彼此相待,例如长老对成员,成员对长老,以及成员对成员。

为什么谦卑如此重要?彼得解释了信徒之间应该彼此谦卑的原因或解释。原因引自箴言3:34: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第5节)。

谦卑很重要,因为这是上帝所喜爱的,他会给谦卑的人恩典。

我们可以看出,谦卑就是愿意正视现实,并活在现实之中。圣经说摩西是世上最谦卑的人(民数记12:3)。从他的榜样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始终如一地相信上帝,并遵从祂的教导。我们也看到,上帝对摩西的要求非常高,不让他进入应许之地,是因为摩西罕见地没有完全听从上帝的命令;上帝曾吩咐摩西吩咐磐石,使水从磐石流出,使以色列人得着水,但摩西却用杖击打磐石,违背了上帝的命令(民数记20:7, 11-12)。

骄傲的反面是谦卑。在哈巴谷书2:4中,我们可以看到信心被置于骄傲的对立面。骄傲可以被视为对自己的信心,而符合圣经的信心则是相信上帝所说的是真理。因此,谦卑必须植根于信心。

顺服上帝的诫命,就是相信祂的道路对我们最有益。就是相信祂的应许是真实的,祂必赏赐那些忠心跟随祂的人(希伯来书11:6)。也就是相信祂的祝福远胜于世人所应许的(永不衰残的荣耀,而非暂时的荣耀)。上帝的话语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相信上帝话语的真理,使我们扎根于现实,而活在现实中,使我们谦卑自抑。

上帝反对骄傲人的原则在圣经中得到充分阐述。从路西法(以赛亚书14:13-15,以西结书28:16-18)到敌基督(但以理书11:36),从该隐(创世记3:5-12)到末世的世代(提摩太后书3:1-2),从巴别塔之人(创世记11:4, 7-8)到大灾难中的巴比伦人(启示录11:5-9),从尼布甲尼撒王(但以理书4:30-32)到希律王(使徒行传12:21-23)。

神赐恩给谦卑的人,这一原则在整本圣经中都有体现。希腊语“charis”翻译为“恩典”。“charis”指恩惠,例如路加福音2:51说,耶稣在神和人面前(“charis”)越来越喜爱他。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神的恩惠。神赐下他的恩惠,奖赏那些跟随他的人。

上帝的恩惠绝非凭空而来,我们无法通过达到某种标准来向上帝索取任何东西。这是因为上帝高于一切,所以无法被任何标准所束缚。上帝的恩惠总是赐予的,因此这节经文说,上帝会赐恩给那些谦卑自己,遵行祂诫命的人。祂不欠任何人恩惠,但祂应许,凡谦卑自己,遵行祂道路的人,祂必恩惠。

上帝清楚地表明了什么能取悦他。当他的子民在他的权柄下谦卑自己,顺服他时,他便喜悦。上帝不会强迫今生的顺服。终有一天,所有人都会顺服他(腓立比书2:10)。但在今生,顺服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若自愿顺服上帝,是因为我们相信他的道路真实正直,相信他的道路对我们最有益,我们便能蒙受上帝的恩惠(恩典)。他应许会奖赏那些爱他到超越我们理解能力的人(哥林多前书2:9)。

圣经中有很多例子,讲述人们谦卑自己,顺服上帝,并因此得到奖赏。其中包括诺亚(创世记6:8),亚伯拉罕(创世记17:5),摩西(出埃及记3:6),约瑟(创世记50:20),希西家王(列王纪下20:5-6),甚至异教国王尼布甲尼撒(但以理书4:34-37)。

上帝赏赐谦卑人的原则不仅在圣经中得到阐明,除了第5-6节之外,其他经文也直接启示了这一原则(箴言3:34,雅各书4:6)。在这封信中,彼得扩展了顺服上帝的原则,告诉信徒,当他们顺服上帝在政府,婚姻和地方教会中设立的秩序时,他们就是顺服上帝。

神的恩典或恩惠也包括在我们有需要时帮助我们(希伯来书 4:16)。当我们谦卑自己并祈求祂的帮助时,神应许赐下祂的恩惠,使信徒有能力遵行祂的旨意(希伯来书 4:16)。

彼得阐明了神赐恩给谦卑的人的原则之后,劝勉他的读者,并加上了奖赏的应,鼓励信徒在神大能的手下谦卑自己,这样,到了适当的时候,他可以升高你们(第 6 节)。

渴望得到肯定,被高举是人的本性。例如,父母喜欢看到孩子得到奖励,孩子也喜欢被认可。世人提供许多获得高举的途径,但都是空洞或短暂的。但上帝的应许是,凡信靠祂,不以世俗的方式追求高举的人,上帝会在适当的时候高举你。

与整封信的上下文一致,信徒被劝勉要自愿顺服神,遵循祂的道路。这种顺服就是承认神有大能的手。这里的“手”很可能指的是神的权柄。我们在马太福音17:22中可以看到,翻译为“手”的希腊词与第6节中的相同。在那里,当耶稣被捕时,圣经说祂被“交在人的手里”,意思是交在人的权柄之下。

承认神的权柄大能,就是承认祂有能力成就祂的应许。这意味着相信祂应许的赏赐是确定无疑的。顺服神大能的手,就是相信为基督忍受苦难,最终会被神高举。这将在祂所选择的时间发生,这意味着我们也应该相信神的时间是正确的时间

上帝应许,凡谦卑自己的人,祂必在适当的时候高举他们。上帝必在适当的时候赏赐祂的子民,这意味着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但那将是上帝所选择的时间和方式,而非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从其他经文得知,至少有一个适当的时间会包含复活和赏赐的时间(哥林多前书 3:11-15, 4:5,哥林多后书 5:10)。

但上帝也可能选择其他时间奖赏祂的子民。例如马可福音10:30,经文指出,信徒一同忍受苦难,彼此就是一种奖赏。为了共同的目标与队友一起受苦,会建立一种关系纽带,而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正如我们在本信前面所看到的,当信徒将自己置于神的权柄之下,并遵行祂的诫命时,他们就能预料到自己会遭受来自世界的拒绝和苦难。这样,他们就会经历与耶稣一样被拒绝的经历(彼得前书 3:18)。使徒保罗也说过同样的话,他断言那些渴望过敬虔生活的人应该预料到自己会遭受迫害(提摩太后书 3:12)。

忍受逼迫自然会带来痛苦。仅仅因为做正确的事而遭受拒绝和损失是难以忍受的。我们知道彼得写这封信是写给那些正在经历这种困境的人,正如他在信中提到的那样(彼得前书 1:6-7, 3:14, 4:12)。当这样的痛苦和困境来临时,彼得并没有告诉我们要独自承受。虽然上帝希望我们耐心等待他的赏赐,但他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信徒在今生忍受苦难时,应该将一切忧虑卸给祂,因为祂顾念你们(7节)。

“忧虑”一词指的是今生的忧虑(马太福音 6:25, 34, 13:32)。耶稣在教导中使用了同一个希腊词“merimna”,在第7节翻译为“忧虑”。 “merimna”在耶稣的种子比喻中用来描述世俗和财富的“忧虑”。这些忧虑分散了我们对上帝美好事物的注意力,导致徒劳无功(马太福音 13:22,马可福音 4:9,路加福音 8:14)。

路加福音21:34中,耶稣用“merimna”劝诫信徒要预备好迎接祂的再来,不要被生活中的“忧虑”分心。我们常常焦虑,是为了营造一种掌控一切的幻觉,仿佛忧虑就能掌控未来。但事实上,我们无法用悔恨掌控过去,也无法用焦虑掌控未来。

谦卑是愿意正视现实的本质,因此,在神大能的手下谦卑自己,就意味着信靠一个真实的事实,即神掌管未来。这让我们得以自由地将对未来的忧虑卸给祂。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知道祂顾念我们

如果我们紧抓焦虑不放,它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在受苦的时候灰心丧气。与其紧抓焦虑不放,不如不断地将我们的忧虑卸给神“卸”这个词指的是持续不断的动作。这个动作就是把忧虑从一个地方卸到另一个地方,就像路加福音19:35中,他们把衣服“扔”(同一个词)在驴驹上,让耶稣骑着。在这里,它意味着把我们的忧虑转移到神身上。

我们要将我们的忧虑卸给祂,就是向神祷告,因为祂顾念我们,我们在祂大能的手下谦卑自己。 “顾念”这个词的意思是关心(约翰福音10:13, 12:6,马可福音4:38)。我们可以放弃控制的幻想,相信神掌握着未来,祂会在适当的时候使那些跟随祂道路的人升高,因为祂非常看顾我们。

上帝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反映了诗篇55:22中所述的同一原则:“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 上帝为那些谦卑地将忧虑卸给他的人提供的天意照顾是忍受他们所经历的任何苦难的恩典(哥林多前书10:13,哥林多后书12:7-9)。

信徒应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便在审判日获得美好的见证。意识到我们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将在基督的审判日受到审判,这或许令人畏惧。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12:36所说,即使是每一句“闲话”也将被审判。哥林多后书5:10-11清楚地表明,我们应该“敬畏”审判日,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对审判日后果的担忧为基础,调整我们当前的行为。

约翰一书4:18强调,我们应该以敬畏审判为人生方向。它包含了一个让恐惧消退的标准:如果我们像耶稣一样生活,就能不再担心审判。既然我们无人能达到这个标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安息在祂顾念我们的现实中。

好消息,令人惊奇的好消息,就是祂关心你。上帝希望我们成功,并渴望奖赏我们。我们可以不断地我们的关怀倾注于,并相信任何为取悦祂而付出的努力,都会得到唯有上帝才能给予的热情回应。正如耶稣所说,上帝时刻关心麻雀,所以我们应该感到鼓舞,因为他更关心我们(路加福音12:6)。耶稣特意表明,即使是顺服祂而做的最微小的事,也会得到极大的奖赏(马太福音10:42)。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