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21:15-26使徒行传 21:15-26 commentary 描述了保罗返回耶路撒冷以及与那里的教会长老的会面。
保罗在希腊和罗马的亚洲行省(现今的土耳其)传福音和建立教会多年后,回到了以色列。圣灵告诉他,他将在耶路撒冷受苦并被捕。保罗做好了为耶稣而死的准备,即使有必要。在回程途中,保罗住在腓尼基和凯撒利亚信徒的家中。
这些信徒恳求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先知亚迦布前往凯撒利亚与保罗会面,并向保罗展示了如何将保罗手脚绑起来。保罗的朋友再次恳求他远离耶路撒冷。但保罗已准备好为耶稣受苦甚至可能死去。保罗的朋友们让步了。他们祈祷上帝的旨意得以实现。
最后,经过数年海外漂泊和数周海上漂泊之后,保罗踏上了返回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条路。《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在这段经文中加入了保罗的旅行团。他写道:
这些天过后,我们就准备好了,开始前往耶路撒冷(第 15 节)。
这几天以后指的是他们在凯撒利亚传福音的腓利家里的时间(使徒行传 21:8使徒行传 21:8 commentary)。先知亚迦布预言了保罗被囚禁后,保罗的朋友试图劝他不要去。但保罗明确表示他要去耶路撒冷。事情已经解决了。因此,在这段经文中出现的路加简要地写道,我们准备好了。他和保罗的其他旅伴(使徒行传 20:4使徒行传 20:4 commentary)为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做准备。从海岸步行到犹大的山丘大约需要 3 天。准备好后,保罗和他的团队便上路了。
他们离开时带着比来时更多的人:有几个来自凯撒利亚的门徒和我们一起来,带我们到塞浦路斯的拿孙那里,他是我们的一个长期门徒,我们将与他同住(第 16 节)。
路加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但凯撒利亚的一群门徒抓住机会与保罗和他的团队一起前往耶路撒冷。这些门徒显然知道一个适合保罗和他的团队居住的好地方:塞浦路斯的拿孙家。
这是圣经中唯一提到塞浦路斯的拿孙的地方。路加提供了关于他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拿孙是一位长期的门徒。 “长期”这个词是从希腊语“archaios”翻译而来的。其他翻译将其译为“老门徒”或“早期门徒”。“Archaios”是我们英语单词“archaic”的来源。
拿孙可能是最初的门徒之一,是十二门徒之外的一大群门徒之一。他可能在耶稣传道期间跟随他。或者他可能是耶路撒冷的早期信徒之一。无论他做门徒多久,时间都很长。使徒行传 21使徒行传 21 commentary 章很可能发生在公元 57 或 58 年左右。据信耶稣是在公元 33 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使徒行传 21使徒行传 21 commentary 章中的事件发生在耶稣复活升天后大约二十五年。
保罗带着新信徒和耶路撒冷的住处继续前往圣城以色列,但麻烦正在等待着他。路加仍然和保罗在一起,并写下了他们受到的热烈欢迎:
我们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众长老也在场(17-18节)。
保罗,路加和他团队中的其他人(我们)安全抵达耶路撒冷,其他信徒(弟兄们)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可能指的是拿孙和他家里的其他人。保罗已经离开耶路撒冷多年,自从他在使徒行传 18:22使徒行传 18:22 commentary 中第二次传教之旅结束时短暂访问耶路撒冷以来,他再也没有见过弟兄们。
他们可能在深夜才抵达,因为保罗直到第二天才去见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进入耶路撒冷的第二天,保罗和他的团队(保罗和我们一起进去)去见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传统上认为雅各是耶路撒冷的首席长老,以及在场的所有其他长老。
保罗与雅各是多年的好友;雅各是第一批相信保罗已悔改不再迫害信徒并相信耶稣的人之一(加拉太书 1:19加拉太书 1:19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雅各曾是耶路撒冷会议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他主张外邦人不需要皈依犹太教才能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使徒行传 15:13-21使徒行传 15:13-21 commentary)。
这次重聚也令人感到很愉快。每次保罗在传教之旅结束时有机会访问耶路撒冷时,他都会向那里的长老汇报事工进展(使徒行传 15:4使徒行传 15:4 commentary, 1212 commentary):
他问了他们安之后,就开始一一叙述神藉着他的传道在外邦人中所行的事(第 19 节)。
他们互相问候后,保罗开始一一详细地讲述他第三次传教之旅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将保罗传教的成果归功于上帝,说这些都是上帝在外邦人中所做的事。
正是通过保罗的传道,保罗忠实地向外邦人传福音,正如耶稣所命令的那样,但在外邦人中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上帝的工作(罗马书 1:16罗马书 1:16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 2:8-9以弗所书 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歌罗西书 1:13-14歌罗西书 1:13-14 commentary)。耶路撒冷的教会应该是由犹太人组成的,所以上帝的话语在外邦人中传播的消息可能是他们很少听到的。
保罗一一向雅各和其他长老讲述了他重返加拉太教会(使徒行传 18:23使徒行传 18:23 commentary)的经历,他如何在以弗所居住了几年,先是在会堂里教书,然后在推喇奴的学房里教书,福音如何传遍罗马的亚细亚行省,神通过保罗行了许多非凡的奇迹,医治病人,赶鬼,以及有多少以弗所人相信了耶稣并公开烧毁了他们的咒语书。保罗讲述了以弗所的银匠和工匠如何因为福音使人心和利润远离偶像崇拜而引发暴乱(使徒行传 19使徒行传 19 commentary)。他告诉雅各和其他人特罗亚的犹推古复活,以弗所教会如何兴旺,以及保罗如何警告以弗所的长老们要保护羊群免受假教师的侵害(使徒行传 20使徒行传 20 commentary)。
雅各和其他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得知福音在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影响后非常高兴。上帝在外邦人中行了这么多神迹,在亚洲建立了这么多教会,这么多希腊人相信了耶稣,这真是个好消息。
耶路撒冷信仰耶稣的犹太人教会的犹太长老们赞美上帝的伟大作为和他对万民的仁爱:他们听见了,就归荣耀与上帝(第 20 节)。
他们把神在以弗所和其他地方为外邦人所做的事归功于神,并把荣耀归给神。当福音传播时,信徒们总是感谢神,不为自己邀功。长老们可能拍拍保罗在传道中的忠诚和服从——信徒应该互相鼓励(帖撒罗尼迦前书 5:11帖撒罗尼迦前书 5:1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3:13希伯来书 3:13 commentary)——但他们把保罗传道的成功和神通过他所行的奇迹归荣耀给神。保罗自己把荣耀归给神,因为外邦人信了主,而不是他自己(提摩太后书 1:9提摩太后书 1:9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 5:8-9罗马书 5:8-9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多书 3:5-6提多书 3:5-6 commentary)。
在这里,雅各将话题转到保罗返回耶路撒冷时令他担心的事情上。有人散布关于保罗的诽谤。这种谣言在某些信奉犹太教的群体中盛行,雅各和长老们希望保罗帮助消除这种谎言,以维护信徒之间的和平。他们解释了情况,并向保罗提出了一个计划:
他们对他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又有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第 20-21 节)
保罗(和长老们)面临的问题来自一群特定的犹太信徒:保罗兄弟,你看,在犹太人中,信的人有多少万。雅各指的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他们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为世人的罪而死,又从死里复活。
但在信主的犹太人中,有成千上万的人都热衷于律法。这些犹太人既相信耶稣,也热衷于遵守摩西律法。这很好,因为耶路撒冷会议决定犹太人将继续遵守犹太习俗(使徒行传 15:10-11使徒行传 15:10-11 commentary, 2121 commentary)。正是这群热心的犹太人被教导了一些关于保罗的错误信息:他们被告知,保罗正在教导所有外邦犹太人背弃摩西。
詹姆斯没有具体说明是谁在向这些狂热的犹太信徒传授关于保罗的错误信息,但可能是法利赛人中的一些信徒(使徒行传 15:5使徒行传 15:5 commentary)。谎言是,保罗在犹大以外的各种传教旅行中,教导所有居住在外邦城市(加拉太,亚细亚省,马其顿和希腊)的犹太人,让他们停止遵守摩西律法。詹姆斯列举了一些具体的诽谤,说保罗教导分散在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按照习俗行事。
当然,这个指控是错误的。保罗从来没有教导过犹太人应该抛弃摩西,不应该给孩子行割礼,不应该按照犹太教的习俗行事(生活)。保罗强烈地教导说,犹太信徒不应该把犹太律法强加给外邦信徒。外邦信徒不需要皈依犹太教或给自己行割礼来“得救”或在信仰上成熟。保罗还教导说,耶稣已经成全了律法(罗马书 10:4罗马书 10:4 commentary),当信徒顺服圣灵时,律法就成全了(罗马书 8:4罗马书 8:4 commentary)。但保罗并没有教导犹太人应该停止做犹太人,停止遵循犹太习俗。事实上,保罗会向罗马的犹太人领袖们声称,他“没有做过任何违背我们这族人和我们祖宗规矩的事”(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
在使徒行传 15使徒行传 15 commentary 章中的争议发生之前或期间,加拉太出现了反对保罗传教的浪潮,当时一些犹太人正在教导外邦信徒,他们需要接受割礼才能得救(加拉太书 3:1-4加拉太书 3:1-4 commentary, 6:11-136:11-13 commentary)。耶路撒冷会议试图解决此事。在使徒行传 15使徒行传 15 commentary 章中记载的这次会议上,詹姆斯(与使徒彼得一起)是主要发言人。
议会领导层的共识是,外邦人不需要接受割礼或遵守犹太律法。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只要相信弥赛亚耶稣,在上帝眼中就被宣告为义人(使徒行传 15:11使徒行传 15:11 commentary)。所有信徒,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是通过顺服圣灵的生活,而不是通过宗教仪式或遵守规则来成熟信仰。然而,犹太人并没有被告知要停止遵守犹太习俗。事实上,外邦人被要求遵守某些习俗,以防止破坏与犹太信徒的团契(使徒行传 15:18-21使徒行传 15:18-21 commentary)。
会议结束后,保罗带着长老和使徒们写的信到外邦城市的新教会,解释这一共识。这些信要求他们避免性淫乱和食用偶像污染的食物(使徒行传 15:23-29使徒行传 15:23-29 commentary)。
对保罗教义的反驳是,既然保罗强调我们通过信仰耶稣而获得上帝无限的恩典(恩惠),那么我们就应该犯罪(“作恶”),这样上帝的恩典就会更加丰富(“好叫善行来临”)(罗马书 3:8罗马书 3:8 commentary)。保罗的反对者声称,如果外邦人不需要遵守律法,那么保罗就是说他们应该多犯罪。犯罪会荣耀上帝,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给予更多的恩典/恩惠(罗马书 6:1罗马书 6:1 commentary)。
保罗写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主要是为了应对针对他传道工作的攻击。那些希望外邦人受割礼并遵守犹太习俗的人诽谤保罗的福音,以赢得自己的皈依者(加拉太书 6:13加拉太书 6:13 commentary)。在给罗马信徒的信中,保罗一开始就明确表示,选择犯罪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虽然信徒可以自由犯罪,但这样做是自我毁灭的。当我们犯罪时,我们就会回到我们被释放时罪恶的奴役(上瘾)中。保罗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我毁灭的事情?”
耶稣确实在十字架上为所有罪付出了代价(歌罗西书 2:14歌罗西书 2:14 commentary)。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超越他的恩惠(罗马书 5:20罗马书 5:20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 2:1-2约翰一书 2:1-2 commentary)。由于圣灵的力量,我们现在摆脱了罪恶。但我们的自由是选择跟随圣灵还是肉体(加拉太书 5:13-15加拉太书 5:13-15 commentary)。
如果我们顺从肉体,我们就会收获肉体的果实(加拉太书 5:19-21加拉太书 5:19-21 commentary)。这些后果会导致不幸,混乱和冲突。如果我们故意犯罪,那么我们就没有跟随圣灵(罗马书 8:5罗马书 8:5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加拉太书 5:16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前书 3:1哥林多前书 3:1 commentary)。尽管上帝已经宽恕了我们所有的罪,因为这些罪都是耶稣牺牲时加在身上的,但当我们犯罪时,我们仍然会经历“死亡”(罗马书 8:6罗马书 8:6 commentary)。
死亡就是分离。犯罪使我们与上帝为我们设计的美好事物分离。因此,罪导致徒劳。保罗教导他的追随者,他们生命中最大的满足和祝福来自于遵守上帝的话语和追随圣灵。罪总是会带来某种死亡,即使对于信徒也是如此。它的代价(结果)总是与上帝和其他人的健康关系分离(罗马书 6:23罗马书 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
保罗一贯教导说,遵守犹太律法并不能使任何人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罗马书 3:20罗马书 3: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3:10-11加拉太书 3:10-11 commentary)。律法阐明了上帝的良好设计。但律法的最终作用是揭示我们的罪孽和我们无法遵守律法(罗马书 7:7罗马书 7:7 commentary)。律法揭示了我们需要上帝降临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罪孽做出最后的牺牲,这样任何有足够信仰相信耶稣的人都会在上帝眼中被宣告为义人(加拉太书 3:24加拉太书 3:24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 3:14-16约翰福音 3:14-16 commentary)。
在所有这些争论中,保罗从未对犹太信徒停止遵守犹太习俗感兴趣,也不提倡这样做。他自己继续遵守犹太习俗(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如果犹太人选择遵守律法来尊敬上帝,那很好,如果他们的意图确实是尊敬上帝(罗马书 14:5-6罗马书 14:5-6 commentary)。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的意图是靠自己的努力接近上帝,那么这样做是无效和无用的(罗马书 3:20-21罗马书 3:20-21 commentary)。
雅各称律法为“使人自由的律法”,实际上,遵行律法(如爱邻舍)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因此它使我们摆脱了罪的负面后果(加拉太书 5:13-14加拉太书 5:13-14 commentary)。但问题在于,除了基督,人类没有能力遵行律法。信徒只有在圣灵的力量下才能履行律法(罗马书 8:4罗马书 8:4 commentary)。
耶稣,只有耶稣,才是我们一劳永逸的牺牲品,也是唯一能真正为我们提供调解的大祭司,让我们在上帝眼中称义。律法不能也不会拯救任何人免于罪的惩罚,也不会使任何人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因为除了耶稣之外,所有人都犯了罪,他是无罪的(罗马书 3:23罗马书 3:23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0:10-18希伯来书 10:10-18 commentary, 4:14-164:14-16 commentary,加拉太书 2:15-16加拉太书 2:15-16 commentary)。
同样,律法不能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力量,不能使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如果没有圣灵,我们就没有力量摆脱罪恶,完全顺服上帝。正是住在信徒心中的圣灵赋予信徒力量,使他们能够顺服上帝(加拉太书 5:16-18加拉太书 5:16-18 commentary)。顺从圣灵就是遵循律法的精神,遵循上帝为我们设计的美好目的和意图(哥林多后书 3:6哥林多后书 3:6 commentary)。
行在圣灵中远胜于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会导致自我辩护(“我比那个人更遵守规则”)。这是一种“我与你”的心态,导致肉体的咬和吞噬(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遵守规则还助长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行为在交易上使上帝欠我们,或者那些遵守更多规则的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比其他人更高。这与异教偶像崇拜背后的基本观点相同,在异教偶像崇拜中,做出牺牲据说会使权力有义务遵循我们的指示。
尽管保罗多年来一直在公开传道和写信,但他关于律法的信息仍然被误解和/或曲解。在保罗离开耶路撒冷多年后,耶路撒冷对保罗的敌意日益加深。詹姆斯对此很敏感,担心这会给保罗带来麻烦:
然后长老们反问: “那么该怎么办呢?他们肯定会听说你已经来了” (第 22 节)。
这个问题是反问,因为长老们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必定听见你们来了,指的是那些相信保罗在教导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让他们的孩子不按犹太人的习俗抚养孩子的犹太人(使徒行传 21:21使徒行传 21:21 commentary)。长老们对他们的反问有了一个答案:那么,为了保罗的安全和名誉,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保罗抵达耶路撒冷之前,长老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保罗表明自己是遵守律法的,而不是摩西或律法的敌人:
所以,你们就照我们吩咐你们的去做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他们都有愿;你们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礼,并替他们支付费用,好叫他们剃头;这样,众人就知道,他们所听见的关于你们的事都是虚的,你们自己也按规矩而行,遵守律法(第 23-24 节)。
长老们给保罗机会帮助一些许愿的人支付费用。根据描述,这听起来像是拿细耳人的誓言。保罗本人似乎早在几年前第二次传教旅行返回耶路撒冷时就许下了拿细耳人的誓言(使徒行传 18:18使徒行传 18:18 commentary)。
在拿细耳人的誓言期间,持誓者不得剪头发(《民数记》6:5《民数记》6:5 commentary)。誓言的其他规定包括,发誓者必须戒酒,避免接触尸体(《民数记》6《民数记》6 commentary)。
这四个立下誓言的人似乎属于犹太信徒团体,因为长老们认领了他们(我们有四个人…… )。为了向热衷于律法的犹太人表示善意(第 20 节),并表明他遵守犹太习俗,保罗被要求帮助他们完成誓言。同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反驳保罗教导犹太人不要让孩子遵守犹太习俗的说法。
遵循这一建议将要求保罗在进入圣殿之前净化自己。考古学家在圣殿山南侧台阶上发现了至少 50 个 mikva'ot(仪式浸浴池),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各地还发现了数百个。每个登上圣殿的犹太人都必须先在 mikvah 的水中浸浴/净化。他们会走进浴池,将自己浸入水中,然后净化后再出来参观圣殿。
保罗被要求和这些人一起去,在他们进入圣殿时与他们一起洁净自己。在那里,他还会支付他们的费用,可能是支付最后的献祭所需的谷物,羔羊和公羊(《民数记》6:13-15《民数记》6:13-15 commentary),以及支付监督仪式的祭司的费用。然后,这些人就可以剃光头,献上头发,作为他们拿细耳人誓言的完成献祭的一部分。
如果保罗同意这个计划(所以你们要照我们吩咐的去做),雅各和其他长老相信保罗和“热心为律法”的犹太信徒之间会和平相处(使徒行传 21:20使徒行传 21:20 commentary)。通过公开洁净自己并为发誓的人支付费用,保罗将向敌对的犹太人表明他不是摩西律法的敌人。保罗的诽谤者可能会发现他们被欺骗了,他们被告知的关于保罗的诽谤是无稽之谈。保罗将表明他行事有条不紊,遵守律法。
这很符合保罗的意愿(第 26 节)。他的传教策略的一部分就是与当地文化接触,尊重他们的习俗,只要这些习俗不是罪恶的(使徒行传 14:13-18使徒行传 14:13-18 commentary)。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他解释了他努力与所有文化和谐相处,以便向他们传福音: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就作律法以下的人,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以下,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哥林多前书9:20哥林多前书9:20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詹姆斯和长老们很快补充说,他们对于外邦人是否应该遵守律法的看法并没有改变:
“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叫他们禁戒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 (第 25 节)。
多年前,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做出的决定是,相信耶稣的外邦人不需要完全皈依犹太教(接受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他们告诉保罗,但对于已经相信的外邦人,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我们在会议结束时的信中所写的是我们仍然相信的。
在他们写的信中,其他长老和使徒们决定劝告外邦人不要做以下事情,而这封信的副本按照詹姆斯的决定分发给了外邦教会(使徒行传 15:19-20使徒行传 15:19-20 commentary, 16:416:4 commentary) 。
这些都是最低限度的期望,但都是实践对耶稣的信仰并引导已信的外邦人远离旧异教规范和世俗腐败的实用方法。长老和使徒的书信将这些事情描述为“基本事项”,如果外邦人戒除这些事项,他们“就会好”。(使徒行传 15:28使徒行传 15:28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外邦信徒应戒除的每一项行为通常都发生在异教仪式和礼拜场所中。
外邦信徒应避免食用祭过偶像的肉,以免给人留下他们崇拜偶像的印象。他们应避免食用或饮用血液(这是希腊偶像崇拜的一部分),以及勒死的动物。最后,还应避免通奸,即夫妻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异教崇拜的另一部分涉及与庙妓同寝。
潜在的信息是,这些是圣化的核心要素(活出上帝的美好设计,远离世俗),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上帝,而不是崇拜偶像。在帖撒罗尼迦前书 4:3帖撒罗尼迦前书 4:3 commentary 中,保罗断言上帝对信徒的旨意是圣化。他对圣化的第一个描述是戒除性不道德行为。性罪孽是对我们自己身体的毁灭(哥林多前书 6:18哥林多前书 6:18 commentary)。
推论是,通过避免这些异教习俗,希腊信徒将能够与犹太信徒交往(使徒行传 15:21使徒行传 15:21 commentary)。不遵守清单上所列事项的外邦人将能够更好地与他们所在城市的犹太信徒交往。但除了议会信中所劝告的内容之外,外邦人不需要为任何宗教规则而烦恼。耶路撒冷议会的耶路撒冷长老和使徒们并没有向外邦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将犹太习俗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要他们摒弃那些自我毁灭,阻碍交往的罪恶异教习俗。
保罗没有反对雅各和长老们的和平计划。他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要求,以消除对他的诽谤:
于是保罗带着这些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礼,进圣殿去,宣告洁净礼的日子已满了,等到为他们各人献祭完毕(第 26 节)。
我们可以停下来观察一下,如果保罗不同意长老们关于他遵守律法并希望犹太人继续遵守犹太习俗的说法,他肯定不会同意这个计划。如果他确实认为犹太人应该停止遵守犹太习俗,他会公开这一点并拒绝参与。但在整个传道生涯中,保罗一直向犹太人保持着见证。他为有犹太母亲的提摩太行割礼,作为对犹太人的见证(使徒行传 16:3使徒行传 16:3 commentary)。在他传道生涯即将结束时,他向罗马的犹太领袖们坚称,他从未破坏过他们祖先的习俗(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
第二天,保罗按照雅各和长老们的吩咐,带着四个已经许愿的人,在 mikveh 洗礼池里接受了基本的净化仪式,这样他就可以进入圣殿,和这四个人一起净化自己。他们走进圣殿,向那里的随从祭司报告净化日已经结束,并告诉他这些人的拿细耳人誓言已经结束。保罗付了祭司的钱,买了动物,和这些人一起留在圣殿里,直到为他们每个人献上祭品(第 26 节)。
保罗可能怀疑这种努力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圣灵本人已经警告他数周,说他将在耶路撒冷被捕和受害(使徒行传 20:23使徒行传 20:23 commentary)。但他尽力反驳关于他是犹太律法敌人的谎言。保罗坚持上帝的真理,这使他陷入了争议的境地(使徒行传 13:45使徒行传 13:45 commentary, 15:1-215:1-2 commentary, 18:4-618:4-6 commentary, 19:8-1019:8-10 commentary,加拉太书 2:11加拉太书 2:11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但总而言之,他的目标是通过福音信息为所有人带来和谐。他尽其所能,试图“与众人和睦”(罗马书 12:18罗马书 12:18 commentary)。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使徒行传 21:15-26 含义
使徒行传 21:15-26使徒行传 21:15-26 commentary 描述了保罗返回耶路撒冷以及与那里的教会长老的会面。
保罗在希腊和罗马的亚洲行省(现今的土耳其)传福音和建立教会多年后,回到了以色列。圣灵告诉他,他将在耶路撒冷受苦并被捕。保罗做好了为耶稣而死的准备,即使有必要。在回程途中,保罗住在腓尼基和凯撒利亚信徒的家中。
这些信徒恳求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先知亚迦布前往凯撒利亚与保罗会面,并向保罗展示了如何将保罗手脚绑起来。保罗的朋友再次恳求他远离耶路撒冷。但保罗已准备好为耶稣受苦甚至可能死去。保罗的朋友们让步了。他们祈祷上帝的旨意得以实现。
最后,经过数年海外漂泊和数周海上漂泊之后,保罗踏上了返回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条路。《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在这段经文中加入了保罗的旅行团。他写道:
这些天过后,我们就准备好了,开始前往耶路撒冷(第 15 节)。
这几天以后指的是他们在凯撒利亚传福音的腓利家里的时间(使徒行传 21:8使徒行传 21:8 commentary)。先知亚迦布预言了保罗被囚禁后,保罗的朋友试图劝他不要去。但保罗明确表示他要去耶路撒冷。事情已经解决了。因此,在这段经文中出现的路加简要地写道,我们准备好了。他和保罗的其他旅伴(使徒行传 20:4使徒行传 20:4 commentary)为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做准备。从海岸步行到犹大的山丘大约需要 3 天。准备好后,保罗和他的团队便上路了。
他们离开时带着比来时更多的人:有几个来自凯撒利亚的门徒和我们一起来,带我们到塞浦路斯的拿孙那里,他是我们的一个长期门徒,我们将与他同住(第 16 节)。
路加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但凯撒利亚的一群门徒抓住机会与保罗和他的团队一起前往耶路撒冷。这些门徒显然知道一个适合保罗和他的团队居住的好地方:塞浦路斯的拿孙家。
这是圣经中唯一提到塞浦路斯的拿孙的地方。路加提供了关于他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拿孙是一位长期的门徒。 “长期”这个词是从希腊语“archaios”翻译而来的。其他翻译将其译为“老门徒”或“早期门徒”。“Archaios”是我们英语单词“archaic”的来源。
拿孙可能是最初的门徒之一,是十二门徒之外的一大群门徒之一。他可能在耶稣传道期间跟随他。或者他可能是耶路撒冷的早期信徒之一。无论他做门徒多久,时间都很长。使徒行传 21使徒行传 21 commentary 章很可能发生在公元 57 或 58 年左右。据信耶稣是在公元 33 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使徒行传 21使徒行传 21 commentary 章中的事件发生在耶稣复活升天后大约二十五年。
保罗带着新信徒和耶路撒冷的住处继续前往圣城以色列,但麻烦正在等待着他。路加仍然和保罗在一起,并写下了他们受到的热烈欢迎:
我们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众长老也在场(17-18节)。
保罗,路加和他团队中的其他人(我们)安全抵达耶路撒冷,其他信徒(弟兄们)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可能指的是拿孙和他家里的其他人。保罗已经离开耶路撒冷多年,自从他在使徒行传 18:22使徒行传 18:22 commentary 中第二次传教之旅结束时短暂访问耶路撒冷以来,他再也没有见过弟兄们。
他们可能在深夜才抵达,因为保罗直到第二天才去见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进入耶路撒冷的第二天,保罗和他的团队(保罗和我们一起进去)去见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传统上认为雅各是耶路撒冷的首席长老,以及在场的所有其他长老。
保罗与雅各是多年的好友;雅各是第一批相信保罗已悔改不再迫害信徒并相信耶稣的人之一(加拉太书 1:19加拉太书 1:19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雅各曾是耶路撒冷会议的主要发言人之一,他主张外邦人不需要皈依犹太教才能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使徒行传 15:13-21使徒行传 15:13-21 commentary)。
这次重聚也令人感到很愉快。每次保罗在传教之旅结束时有机会访问耶路撒冷时,他都会向那里的长老汇报事工进展(使徒行传 15:4使徒行传 15:4 commentary, 1212 commentary):
他问了他们安之后,就开始一一叙述神藉着他的传道在外邦人中所行的事(第 19 节)。
他们互相问候后,保罗开始一一详细地讲述他第三次传教之旅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将保罗传教的成果归功于上帝,说这些都是上帝在外邦人中所做的事。
正是通过保罗的传道,保罗忠实地向外邦人传福音,正如耶稣所命令的那样,但在外邦人中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上帝的工作(罗马书 1:16罗马书 1:16 commentary, commentary以弗所书 2:8-9以弗所书 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歌罗西书 1:13-14歌罗西书 1:13-14 commentary)。耶路撒冷的教会应该是由犹太人组成的,所以上帝的话语在外邦人中传播的消息可能是他们很少听到的。
保罗一一向雅各和其他长老讲述了他重返加拉太教会(使徒行传 18:23使徒行传 18:23 commentary)的经历,他如何在以弗所居住了几年,先是在会堂里教书,然后在推喇奴的学房里教书,福音如何传遍罗马的亚细亚行省,神通过保罗行了许多非凡的奇迹,医治病人,赶鬼,以及有多少以弗所人相信了耶稣并公开烧毁了他们的咒语书。保罗讲述了以弗所的银匠和工匠如何因为福音使人心和利润远离偶像崇拜而引发暴乱(使徒行传 19使徒行传 19 commentary)。他告诉雅各和其他人特罗亚的犹推古复活,以弗所教会如何兴旺,以及保罗如何警告以弗所的长老们要保护羊群免受假教师的侵害(使徒行传 20使徒行传 20 commentary)。
雅各和其他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得知福音在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影响后非常高兴。上帝在外邦人中行了这么多神迹,在亚洲建立了这么多教会,这么多希腊人相信了耶稣,这真是个好消息。
耶路撒冷信仰耶稣的犹太人教会的犹太长老们赞美上帝的伟大作为和他对万民的仁爱:他们听见了,就归荣耀与上帝(第 20 节)。
他们把神在以弗所和其他地方为外邦人所做的事归功于神,并把荣耀归给神。当福音传播时,信徒们总是感谢神,不为自己邀功。长老们可能拍拍保罗在传道中的忠诚和服从——信徒应该互相鼓励(帖撒罗尼迦前书 5:11帖撒罗尼迦前书 5:1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3:13希伯来书 3:13 commentary)——但他们把保罗传道的成功和神通过他所行的奇迹归荣耀给神。保罗自己把荣耀归给神,因为外邦人信了主,而不是他自己(提摩太后书 1:9提摩太后书 1:9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 5:8-9罗马书 5:8-9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多书 3:5-6提多书 3:5-6 commentary)。
在这里,雅各将话题转到保罗返回耶路撒冷时令他担心的事情上。有人散布关于保罗的诽谤。这种谣言在某些信奉犹太教的群体中盛行,雅各和长老们希望保罗帮助消除这种谎言,以维护信徒之间的和平。他们解释了情况,并向保罗提出了一个计划:
他们对他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又有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第 20-21 节)
保罗(和长老们)面临的问题来自一群特定的犹太信徒:保罗兄弟,你看,在犹太人中,信的人有多少万。雅各指的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他们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为世人的罪而死,又从死里复活。
但在信主的犹太人中,有成千上万的人都热衷于律法。这些犹太人既相信耶稣,也热衷于遵守摩西律法。这很好,因为耶路撒冷会议决定犹太人将继续遵守犹太习俗(使徒行传 15:10-11使徒行传 15:10-11 commentary, 2121 commentary)。正是这群热心的犹太人被教导了一些关于保罗的错误信息:他们被告知,保罗正在教导所有外邦犹太人背弃摩西。
詹姆斯没有具体说明是谁在向这些狂热的犹太信徒传授关于保罗的错误信息,但可能是法利赛人中的一些信徒(使徒行传 15:5使徒行传 15:5 commentary)。谎言是,保罗在犹大以外的各种传教旅行中,教导所有居住在外邦城市(加拉太,亚细亚省,马其顿和希腊)的犹太人,让他们停止遵守摩西律法。詹姆斯列举了一些具体的诽谤,说保罗教导分散在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按照习俗行事。
当然,这个指控是错误的。保罗从来没有教导过犹太人应该抛弃摩西,不应该给孩子行割礼,不应该按照犹太教的习俗行事(生活)。保罗强烈地教导说,犹太信徒不应该把犹太律法强加给外邦信徒。外邦信徒不需要皈依犹太教或给自己行割礼来“得救”或在信仰上成熟。保罗还教导说,耶稣已经成全了律法(罗马书 10:4罗马书 10:4 commentary),当信徒顺服圣灵时,律法就成全了(罗马书 8:4罗马书 8:4 commentary)。但保罗并没有教导犹太人应该停止做犹太人,停止遵循犹太习俗。事实上,保罗会向罗马的犹太人领袖们声称,他“没有做过任何违背我们这族人和我们祖宗规矩的事”(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
在使徒行传 15使徒行传 15 commentary 章中的争议发生之前或期间,加拉太出现了反对保罗传教的浪潮,当时一些犹太人正在教导外邦信徒,他们需要接受割礼才能得救(加拉太书 3:1-4加拉太书 3:1-4 commentary, 6:11-136:11-13 commentary)。耶路撒冷会议试图解决此事。在使徒行传 15使徒行传 15 commentary 章中记载的这次会议上,詹姆斯(与使徒彼得一起)是主要发言人。
议会领导层的共识是,外邦人不需要接受割礼或遵守犹太律法。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只要相信弥赛亚耶稣,在上帝眼中就被宣告为义人(使徒行传 15:11使徒行传 15:11 commentary)。所有信徒,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是通过顺服圣灵的生活,而不是通过宗教仪式或遵守规则来成熟信仰。然而,犹太人并没有被告知要停止遵守犹太习俗。事实上,外邦人被要求遵守某些习俗,以防止破坏与犹太信徒的团契(使徒行传 15:18-21使徒行传 15:18-21 commentary)。
会议结束后,保罗带着长老和使徒们写的信到外邦城市的新教会,解释这一共识。这些信要求他们避免性淫乱和食用偶像污染的食物(使徒行传 15:23-29使徒行传 15:23-29 commentary)。
对保罗教义的反驳是,既然保罗强调我们通过信仰耶稣而获得上帝无限的恩典(恩惠),那么我们就应该犯罪(“作恶”),这样上帝的恩典就会更加丰富(“好叫善行来临”)(罗马书 3:8罗马书 3:8 commentary)。保罗的反对者声称,如果外邦人不需要遵守律法,那么保罗就是说他们应该多犯罪。犯罪会荣耀上帝,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给予更多的恩典/恩惠(罗马书 6:1罗马书 6:1 commentary)。
保罗写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主要是为了应对针对他传道工作的攻击。那些希望外邦人受割礼并遵守犹太习俗的人诽谤保罗的福音,以赢得自己的皈依者(加拉太书 6:13加拉太书 6:13 commentary)。在给罗马信徒的信中,保罗一开始就明确表示,选择犯罪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虽然信徒可以自由犯罪,但这样做是自我毁灭的。当我们犯罪时,我们就会回到我们被释放时罪恶的奴役(上瘾)中。保罗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我毁灭的事情?”
耶稣确实在十字架上为所有罪付出了代价(歌罗西书 2:14歌罗西书 2:14 commentary)。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超越他的恩惠(罗马书 5:20罗马书 5:20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一书 2:1-2约翰一书 2:1-2 commentary)。由于圣灵的力量,我们现在摆脱了罪恶。但我们的自由是选择跟随圣灵还是肉体(加拉太书 5:13-15加拉太书 5:13-15 commentary)。
如果我们顺从肉体,我们就会收获肉体的果实(加拉太书 5:19-21加拉太书 5:19-21 commentary)。这些后果会导致不幸,混乱和冲突。如果我们故意犯罪,那么我们就没有跟随圣灵(罗马书 8:5罗马书 8:5 commentary, 1313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加拉太书 5:16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前书 3:1哥林多前书 3:1 commentary)。尽管上帝已经宽恕了我们所有的罪,因为这些罪都是耶稣牺牲时加在身上的,但当我们犯罪时,我们仍然会经历“死亡”(罗马书 8:6罗马书 8:6 commentary)。
死亡就是分离。犯罪使我们与上帝为我们设计的美好事物分离。因此,罪导致徒劳。保罗教导他的追随者,他们生命中最大的满足和祝福来自于遵守上帝的话语和追随圣灵。罪总是会带来某种死亡,即使对于信徒也是如此。它的代价(结果)总是与上帝和其他人的健康关系分离(罗马书 6:23罗马书 6:23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
保罗一贯教导说,遵守犹太律法并不能使任何人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罗马书 3:20罗马书 3: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3:10-11加拉太书 3:10-11 commentary)。律法阐明了上帝的良好设计。但律法的最终作用是揭示我们的罪孽和我们无法遵守律法(罗马书 7:7罗马书 7:7 commentary)。律法揭示了我们需要上帝降临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罪孽做出最后的牺牲,这样任何有足够信仰相信耶稣的人都会在上帝眼中被宣告为义人(加拉太书 3:24加拉太书 3:24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 3:14-16约翰福音 3:14-16 commentary)。
在所有这些争论中,保罗从未对犹太信徒停止遵守犹太习俗感兴趣,也不提倡这样做。他自己继续遵守犹太习俗(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如果犹太人选择遵守律法来尊敬上帝,那很好,如果他们的意图确实是尊敬上帝(罗马书 14:5-6罗马书 14:5-6 commentary)。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的意图是靠自己的努力接近上帝,那么这样做是无效和无用的(罗马书 3:20-21罗马书 3:20-21 commentary)。
雅各称律法为“使人自由的律法”,实际上,遵行律法(如爱邻舍)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因此它使我们摆脱了罪的负面后果(加拉太书 5:13-14加拉太书 5:13-14 commentary)。但问题在于,除了基督,人类没有能力遵行律法。信徒只有在圣灵的力量下才能履行律法(罗马书 8:4罗马书 8:4 commentary)。
耶稣,只有耶稣,才是我们一劳永逸的牺牲品,也是唯一能真正为我们提供调解的大祭司,让我们在上帝眼中称义。律法不能也不会拯救任何人免于罪的惩罚,也不会使任何人在上帝眼中成为义人,因为除了耶稣之外,所有人都犯了罪,他是无罪的(罗马书 3:23罗马书 3:23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0:10-18希伯来书 10:10-18 commentary, 4:14-164:14-16 commentary,加拉太书 2:15-16加拉太书 2:15-16 commentary)。
同样,律法不能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力量,不能使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如果没有圣灵,我们就没有力量摆脱罪恶,完全顺服上帝。正是住在信徒心中的圣灵赋予信徒力量,使他们能够顺服上帝(加拉太书 5:16-18加拉太书 5:16-18 commentary)。顺从圣灵就是遵循律法的精神,遵循上帝为我们设计的美好目的和意图(哥林多后书 3:6哥林多后书 3:6 commentary)。
行在圣灵中远胜于遵守规则。遵守规则会导致自我辩护(“我比那个人更遵守规则”)。这是一种“我与你”的心态,导致肉体的咬和吞噬(加拉太书 5:15加拉太书 5:15 commentary)。遵守规则还助长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行为在交易上使上帝欠我们,或者那些遵守更多规则的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比其他人更高。这与异教偶像崇拜背后的基本观点相同,在异教偶像崇拜中,做出牺牲据说会使权力有义务遵循我们的指示。
尽管保罗多年来一直在公开传道和写信,但他关于律法的信息仍然被误解和/或曲解。在保罗离开耶路撒冷多年后,耶路撒冷对保罗的敌意日益加深。詹姆斯对此很敏感,担心这会给保罗带来麻烦:
然后长老们反问: “那么该怎么办呢?他们肯定会听说你已经来了” (第 22 节)。
这个问题是反问,因为长老们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必定听见你们来了,指的是那些相信保罗在教导以色列以外的犹太人,让他们的孩子不按犹太人的习俗抚养孩子的犹太人(使徒行传 21:21使徒行传 21:21 commentary)。长老们对他们的反问有了一个答案:那么,为了保罗的安全和名誉,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保罗抵达耶路撒冷之前,长老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保罗表明自己是遵守律法的,而不是摩西或律法的敌人:
所以,你们就照我们吩咐你们的去做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他们都有愿;你们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礼,并替他们支付费用,好叫他们剃头;这样,众人就知道,他们所听见的关于你们的事都是虚的,你们自己也按规矩而行,遵守律法(第 23-24 节)。
长老们给保罗机会帮助一些许愿的人支付费用。根据描述,这听起来像是拿细耳人的誓言。保罗本人似乎早在几年前第二次传教旅行返回耶路撒冷时就许下了拿细耳人的誓言(使徒行传 18:18使徒行传 18:18 commentary)。
在拿细耳人的誓言期间,持誓者不得剪头发(《民数记》6:5《民数记》6:5 commentary)。誓言的其他规定包括,发誓者必须戒酒,避免接触尸体(《民数记》6《民数记》6 commentary)。
这四个立下誓言的人似乎属于犹太信徒团体,因为长老们认领了他们(我们有四个人…… )。为了向热衷于律法的犹太人表示善意(第 20 节),并表明他遵守犹太习俗,保罗被要求帮助他们完成誓言。同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反驳保罗教导犹太人不要让孩子遵守犹太习俗的说法。
遵循这一建议将要求保罗在进入圣殿之前净化自己。考古学家在圣殿山南侧台阶上发现了至少 50 个 mikva'ot(仪式浸浴池),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各地还发现了数百个。每个登上圣殿的犹太人都必须先在 mikvah 的水中浸浴/净化。他们会走进浴池,将自己浸入水中,然后净化后再出来参观圣殿。
保罗被要求和这些人一起去,在他们进入圣殿时与他们一起洁净自己。在那里,他还会支付他们的费用,可能是支付最后的献祭所需的谷物,羔羊和公羊(《民数记》6:13-15《民数记》6:13-15 commentary),以及支付监督仪式的祭司的费用。然后,这些人就可以剃光头,献上头发,作为他们拿细耳人誓言的完成献祭的一部分。
如果保罗同意这个计划(所以你们要照我们吩咐的去做),雅各和其他长老相信保罗和“热心为律法”的犹太信徒之间会和平相处(使徒行传 21:20使徒行传 21:20 commentary)。通过公开洁净自己并为发誓的人支付费用,保罗将向敌对的犹太人表明他不是摩西律法的敌人。保罗的诽谤者可能会发现他们被欺骗了,他们被告知的关于保罗的诽谤是无稽之谈。保罗将表明他行事有条不紊,遵守律法。
这很符合保罗的意愿(第 26 节)。他的传教策略的一部分就是与当地文化接触,尊重他们的习俗,只要这些习俗不是罪恶的(使徒行传 14:13-18使徒行传 14:13-18 commentary)。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他解释了他努力与所有文化和谐相处,以便向他们传福音: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就作律法以下的人,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以下,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哥林多前书9:20哥林多前书9:20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詹姆斯和长老们很快补充说,他们对于外邦人是否应该遵守律法的看法并没有改变:
“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叫他们禁戒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 (第 25 节)。
多年前,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做出的决定是,相信耶稣的外邦人不需要完全皈依犹太教(接受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他们告诉保罗,但对于已经相信的外邦人,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我们在会议结束时的信中所写的是我们仍然相信的。
在他们写的信中,其他长老和使徒们决定劝告外邦人不要做以下事情,而这封信的副本按照詹姆斯的决定分发给了外邦教会(使徒行传 15:19-20使徒行传 15:19-20 commentary, 16:416:4 commentary) 。
这些都是最低限度的期望,但都是实践对耶稣的信仰并引导已信的外邦人远离旧异教规范和世俗腐败的实用方法。长老和使徒的书信将这些事情描述为“基本事项”,如果外邦人戒除这些事项,他们“就会好”。(使徒行传 15:28使徒行传 15:28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外邦信徒应戒除的每一项行为通常都发生在异教仪式和礼拜场所中。
外邦信徒应避免食用祭过偶像的肉,以免给人留下他们崇拜偶像的印象。他们应避免食用或饮用血液(这是希腊偶像崇拜的一部分),以及勒死的动物。最后,还应避免通奸,即夫妻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异教崇拜的另一部分涉及与庙妓同寝。
潜在的信息是,这些是圣化的核心要素(活出上帝的美好设计,远离世俗),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上帝,而不是崇拜偶像。在帖撒罗尼迦前书 4:3帖撒罗尼迦前书 4:3 commentary 中,保罗断言上帝对信徒的旨意是圣化。他对圣化的第一个描述是戒除性不道德行为。性罪孽是对我们自己身体的毁灭(哥林多前书 6:18哥林多前书 6:18 commentary)。
推论是,通过避免这些异教习俗,希腊信徒将能够与犹太信徒交往(使徒行传 15:21使徒行传 15:21 commentary)。不遵守清单上所列事项的外邦人将能够更好地与他们所在城市的犹太信徒交往。但除了议会信中所劝告的内容之外,外邦人不需要为任何宗教规则而烦恼。耶路撒冷议会的耶路撒冷长老和使徒们并没有向外邦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将犹太习俗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要他们摒弃那些自我毁灭,阻碍交往的罪恶异教习俗。
保罗没有反对雅各和长老们的和平计划。他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要求,以消除对他的诽谤:
于是保罗带着这些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礼,进圣殿去,宣告洁净礼的日子已满了,等到为他们各人献祭完毕(第 26 节)。
我们可以停下来观察一下,如果保罗不同意长老们关于他遵守律法并希望犹太人继续遵守犹太习俗的说法,他肯定不会同意这个计划。如果他确实认为犹太人应该停止遵守犹太习俗,他会公开这一点并拒绝参与。但在整个传道生涯中,保罗一直向犹太人保持着见证。他为有犹太母亲的提摩太行割礼,作为对犹太人的见证(使徒行传 16:3使徒行传 16:3 commentary)。在他传道生涯即将结束时,他向罗马的犹太领袖们坚称,他从未破坏过他们祖先的习俗(使徒行传 28:17使徒行传 28:17 commentary)。
第二天,保罗按照雅各和长老们的吩咐,带着四个已经许愿的人,在 mikveh 洗礼池里接受了基本的净化仪式,这样他就可以进入圣殿,和这四个人一起净化自己。他们走进圣殿,向那里的随从祭司报告净化日已经结束,并告诉他这些人的拿细耳人誓言已经结束。保罗付了祭司的钱,买了动物,和这些人一起留在圣殿里,直到为他们每个人献上祭品(第 26 节)。
保罗可能怀疑这种努力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圣灵本人已经警告他数周,说他将在耶路撒冷被捕和受害(使徒行传 20:23使徒行传 20:23 commentary)。但他尽力反驳关于他是犹太律法敌人的谎言。保罗坚持上帝的真理,这使他陷入了争议的境地(使徒行传 13:45使徒行传 13:45 commentary, 15:1-215:1-2 commentary, 18:4-618:4-6 commentary, 19:8-1019:8-10 commentary,加拉太书 2:11加拉太书 2:11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但总而言之,他的目标是通过福音信息为所有人带来和谐。他尽其所能,试图“与众人和睦”(罗马书 12:18罗马书 12:18 commentary)。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