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在福音书中没有明显的对应内容。
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支持了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 中非凡而真实的主张以及约翰福音的论点,即耶稣是创造宇宙的永恒之道,他以人类的形式来到地球。
约翰做出了一个主要断言:上帝化为人,生活在我们中间,彰显了他的神圣荣耀(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现在,约翰用施洗约翰的历史证词来强化这一惊人的主张。
约翰为他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比我大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 (第 15 节)
这里提到的约翰是施洗约翰(不是这本福音书的作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约翰)。施洗约翰在之前的序言中已经提到过:
有一个人,名叫约翰,是从神那里差来的,他来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为光作见证。(约翰福音 1:6-8约翰福音 1:6-8 commentary)
施洗约翰是耶稣的表弟。他的父亲是祭司撒迦利亚,母亲是伊利莎白,是耶稣之母玛利亚的亲戚(路加福音 1:36路加福音 1:36 commentary)。约翰奇迹般地诞生于他的父母高龄之时,他们已经过了非靠神的能力就能怀孕的年龄(路加福音 1:7路加福音 1:7 commentary)。
天使加百列在撒迦利亚在圣殿侍奉时告诉他,他和他的妻子将会生一个儿子(路加福音 1:8-13路加福音 1:8-13 commentary)。撒迦利亚的儿子将成为预言中的先驱,为弥赛亚的到来铺平道路(路加福音 1:14-17路加福音 1:14-17 commentary)。撒迦利亚听到这话后,对天使的信息产生了怀疑,一度哑口无言,直到预言应验,并在儿子八天大时给他取名为约翰(路加福音 1:18-20路加福音 1:18-20 commentary)。
约翰的生活方式非同寻常。他崇尚极致的审美,居住在旷野,依靠上帝维持生计。他身穿骆驼毛衣,腰系皮带,吃蝗虫和野蜜(马太福音3:4马太福音3:4 commentary)。他的生活方式是他为弥赛亚的到来所作属灵准备的信息的一部分。约翰谦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作为先知的角色,呼吁人们悔改,脱离世俗的安逸。
施洗者公开批评当时的宗教领袖,尤其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指责他们虚伪和属灵骄傲。当他们来找他受洗时,他称他们是“毒蛇的种类”,并警告他们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马太福音3:7-8马太福音3:7-8 commentary)。
约翰挑战了他们依赖亚伯拉罕后裔的传统,宣称上帝能从石头中为亚伯拉罕兴起子孙(马太福音3:9马太福音3:9 commentary)。他大胆谴责他们的腐败和未能引导人民属灵生命的失败,使他在宗教精英中成为一个备受争议且不受欢迎的人物。
先知以赛亚宣称:“有声音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道路,在沙漠地修直我们神的道’”(以赛亚书40:3以赛亚书40:3 commentary)。
约翰自称就是那声音(约翰福音1:23约翰福音1:23 commentary),并指出耶稣是主,他正在预备道路。这预言的应验强化了耶稣的神圣身份和使命,施洗约翰曾大胆宣告,福音书作者约翰如今也记录了下来。
同样,玛拉基预言了一位以利亚之灵的使者将在弥赛亚之前降临(玛拉基书4:5-6玛拉基书4:5-6 commentary),而施洗约翰正是履行了这一使命(马太福音17:12-13马太福音17:12-13 commentary)。玛拉基书是旧约的最后一本书,写于耶稣第一次降临前约四百年。如果你读过玛拉基书的最后一节,然后再翻到马可福音的第一节,你会发现它就像一个没有时间间隔的故事。
玛拉基书倒数第二节说:“我要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5玛拉基书4:5 commentary)。然后,马可福音以赛亚的预言开篇就提到了“在旷野喊着的声音”,那就是施洗约翰,他带着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而来(马可福音1:2-3马可福音1:2-3 commentary)。
约翰为他作见证。
代词“他”指的是耶稣,“道成了肉身”(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
翻译为“作证”的希腊词与约翰福音1:6-8约翰福音1:6-8 commentary中翻译为“见证”的词根动词相同。它是μαρτυρέω (G3140——发音为“mar-ter-é-ō”)的一种形式。它的意思是“作证”或“讲述”关于某人或某事的真相。英语单词“殉道者”就源于这个表示“作证”的希腊词。约翰一直为耶稣作证,直到被分封王希律处死(马太福音14:1-12马太福音14: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6:14-29马可福音6:14-29 commentary),成为已知的第一个为拿撒勒人耶稣殉道的殉道者。
施洗约翰的主要使命是引导人们归向耶稣——“世界的光”(约翰福音 8:12约翰福音 8:12 commentary)。他的见证并非关于他自己,而是关于弥赛亚耶稣,关于道成肉身的神(约翰福音 1:6-8约翰福音 1:6-8 commentary)。这与约翰福音后来引用的施洗约翰的话语相符:“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30约翰福音 3:30 commentary)。施洗约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并谦卑地履行职责,顺服耶稣更伟大的旨意。
之前在序言中(约翰福音1:6-8约翰福音1:6-8 commentary)提到施洗约翰时,他的信息似乎被概括了。但在这里,使徒约翰似乎引用了施洗约翰的话。他写道,施洗约翰喊着说……
约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就是我所说的,‘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因为他在我以前就存在了。’”
在这段引文中,施洗约翰引用了他自己先前的陈述。在引用自己的话之前,约翰先说了一句预备性的话: “这就是我所说的……”
施洗约翰引用的代词“他”指的是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1:17约翰福音1:17 commentary, 1:451:45 commentary)。约翰的开场白意思是:“这个人,耶稣,就是我一直告诉你们的那位。”
我们无法得知施洗约翰说这句话的确切背景。但这很可能发生在耶稣刚开始弥赛亚事工的时候。约翰的这段话表明,早在耶稣开始弥赛亚事工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为弥赛亚预备道路了。
路加是福音书作者中最具历史意识的一位,他告诉我们,施洗约翰在凯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开始传道(路加福音3:1路加福音3:1 commentary)。目前尚不清楚路加指的是提比略的共同统治时期,还是指他成为罗马唯一皇帝的时期。如果是前者,那么这大约是在公元26/27年;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大约是在公元28/29年。
施洗约翰的使命是预备,呼吁以色列民悔改,迎接弥赛亚的到来。他在犹大的旷野传道,劝勉民众“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3:2马太福音3:2 commentary)。
他的信息强调要离弃罪恶,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并警告那些不悔改的人即将面临审判(马太福音3:7-10马太福音3:7-10 commentary)。约翰的传道工作包括为那些认罪悔改,离弃罪恶的人施洗(将人浸入水中)。这种浸礼象征着灵性的洁净和更新。约翰在约旦河为人施洗(马可福音1:5马可福音1:5 commentary)。
国度近了(马太福音3:2马太福音3:2 commentary)是因为弥赛亚(基督,以色列的君王)即将降临。耶稣降临时,虽然他没有罪,却接受了约翰的洗礼(马太福音3:13-17马太福音3:13-17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1:9-11马可福音1:9-11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3:21-22路加福音3:21-2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33约翰福音1:33 commentary)。
约翰用预言谜语预言了弥赛亚王的到来。
约翰关于弥赛亚的预言谜语之一是:
“我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加福音 3:16路加福音 3:16 commentary——另见马太福音 3:11马太福音 3:11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马可福音 1:7-8马可福音 1:7-8 commentary)
约翰福音似乎这样引用了这个预言之谜:
“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他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约翰福音 1:26b-27约翰福音 1:26b-27 commentary)
福音书作者在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中引用的似乎就是这个预言之谜,
在我之后来的,地位比我高,因为他在我之前就存在了。
本章后面再次引用了有关耶稣真实身份的谜语:
“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之后来的,有一个人比我尊贵,因为他本来在我之前。’”(约翰福音 1:30约翰福音 1:30 commentary)
这个谜语包含有关耶稣身份的两个基本真理:
1.约翰隐晦地指出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
约翰通过以下话语表明耶稣是弥赛亚: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
从时间顺序来看,耶稣开始传道的时间比约翰开始传道的时间晚一些。因此,约翰称耶稣为“在我之后来的那位” 。耶稣也比约翰小六个月,因此按出生顺序排在他之后。耶稣在约翰之后,这并非什么秘密。
神秘的是,约翰说在我之后来的他(耶稣)的级别比我高。
这个谜语在于约翰所说的耶稣的地位比约翰高是什么意思。
为了理解约翰的谜语的含义,人们必须首先明白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预言“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约翰福音 1:23约翰福音 1:23 commentary)。
作为弥赛亚的先驱,根据定义,约翰必须先于弥赛亚而来。
如果人们明白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那么这个谜语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耶稣是继先驱(约翰)之后的弥赛亚,并且他的地位高于先驱。
约翰的谜语:这就是我所说的,‘那在我以后来的,级别比我高’ ,也是“耶稣是弥赛亚”的暗号。
许多敬畏上帝,正在寻找弥赛亚及其先驱的犹太人可能会理解这个结论,而对犹太经文知之甚少的罗马当局则很难理解他的意思。
“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这句话进一步体现了约翰的认识:虽然约翰本人是主的先知,但耶稣的地位却超越约翰。在人类中,没有比成为上帝真正的先知更高的属灵等级了。因此,当约翰说耶稣的等级更高时,他实际上是在暗示耶稣是上帝,是任命先知的那一位。
约翰的信息: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之后来的……”,这与犹太人对为弥赛亚铺平道路的先驱者的理解一致。
在马太福音中,为了帮助犹太人理解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而写,施洗约翰也用更生动的语言说过类似的话,
“至于我,我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马太福音 3:11马太福音 3:11 commentary——另见马可福音 1:7-8马可福音 1:7-8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路加福音 3:16路加福音 3:16 commentary)
这个意象进一步表明了约翰承认耶稣的神圣权威以及相比之下他自己的不配。
约翰明白作为弥赛亚先驱的使命的重要性。
弥赛亚的先驱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耶稣甚至说:“凡妇人所生的,还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马太福音11:11马太福音11:11 commentary)。众多前来聆听约翰传讲悔改的信息并接受他洗礼的人(马太福音3:1-5马太福音3:1-5 commentary)相信约翰是上帝的先知(马太福音11:9马太福音11:9 commentary, 22:2622:26 commentary)。
但弥赛亚先驱固然重要,弥赛亚本身却更重要。弥赛亚的地位比他的先驱更高。耶稣,弥赛亚,比弥赛亚先驱约翰的地位更高。
在耶稣开始弥赛亚事工之前和之后,约翰始终如一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当耶稣越来越出名,约翰的角色开始减弱时,这位施洗者鼓励自己的门徒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30约翰福音3:30 commentary)
约翰告诉门徒,他是新郎唯一的朋友,耶稣就是新郎(约翰福音3:29约翰福音3:29 commentary)。这两句话都表明约翰始终认清自己的角色,并谦卑地履行自己的服侍,顺服耶稣更高的身份和旨意。
约翰的谜语: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的人,这是他巧妙但又具有预言性的清晰方式,告诉他那一代忠实的犹太人“耶稣就是我一直告诉你们的弥赛亚”。
为什么约翰要用预言性的谜语来传达这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他不明确地告诉所有人耶稣是弥赛亚的身份?
约翰对耶稣身份的隐晦解释可能的原因包括:
安全感和信仰这两个理由是相辅相成的。约翰可能还有其他理由保持清晰但谨慎。我们所知的是,耶稣本人按照天父的计划,积极地隐藏了自己弥赛亚的身份(以赛亚书49:2以赛亚书49: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16:20马太福音16:20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1:34马可福音1:34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7:4-6约翰福音7:4-6 commentary)。
耶稣鼓励人们相信祂的话语。但祂也说:“你们要因我所行的信”(约翰福音14:11约翰福音14:11 commentary)。祂说:“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祂也告诉彼得,彼得是有福的,因为是神启示他耶稣是神的弥赛亚。这表明耶稣弥赛亚的身份既显明又隐晦,既清晰又隐晦。
上帝似乎开启了那些寻求真心的人的眼睛,也使那些心硬的人变得刚硬。因此,显然上帝希望耶稣身份的奥秘按照祂自己的计划揭晓——而约翰作为主的先知和弥赛亚的先驱,顺服了祂的旨意。
2.约翰隐晦地宣称耶稣是上帝。
约翰说: “因为他在我之前就存在了。”这表明耶稣是上帝。
连词“因为”将约翰的“他在我之前存在”的说法与前面的陈述联系起来:在我之后来的,级别比我高。
综合起来,约翰的主张——他在我之前就存在——是得出他比我级别高(尽管他在我之后)这一结论的逻辑前提。
施洗约翰作为人存在于耶稣之前。约翰的受孕和出生比耶稣受孕和出生早六个月(路加福音1:36路加福音1:36 commentary)。约翰的先知事工也早于耶稣开始他的弥赛亚事工。
约翰说“他先于我存在”时,其实是在说另一个谜语。谜语的答案是,虽然约翰的存在早于耶稣作为人类的存在,但作为上帝之子,耶稣先于约翰存在。
约翰承认耶稣的存在早于他自己,以此表明耶稣作为神的永恒本质。约翰的神圣之谜与福音书作者约翰在序言开篇所强调的相呼应: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 1:1约翰福音 1:1 commentary)
译为“存在”的词是希腊语动词ἦν(G1510,发音为“éhn”)。它是一个表示存在的动词。它与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中译为“是”的希腊语动词相同。在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和此处的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中,“是/存在”的含义都表明了道/逻各斯——耶稣——的永恒存在。
当耶稣告诉他的对手时,他以与施洗者的谜语类似但更引人注目的方式暗示了他先前(即永恒)的存在: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翰福音 8:58约翰福音 8:58 commentary)
当耶稣声称自己比亚伯拉罕更早(约翰福音 8:58约翰福音 8:58 commentary)时,他“不过五十岁”(约翰福音 8:57约翰福音 8:57 commentary)。耶稣的宣告之所以比约翰的更明确,是因为按照人类的计算方式,亚伯拉罕比耶稣早生活了2000年(大致相当于耶稣在世上生活到现在——2025年——的时间),而当约翰宣称耶稣比我更早存在时,他只比他的表弟大半岁。
然而,耶稣既早于施洗约翰(生于耶稣之前六个月),也早于亚伯拉罕(生于耶稣之前两千年),因为他是永恒的神。约翰在教导门徒以下经文时也作了同样的宣告: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于地的,并且所说的也是属于地的。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约翰福音 3:31约翰福音 3:31 commentary)
请注意,“从天上来的”与“在我之前来的”的表达方式相似。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和3:31中的“他”都指耶稣。“从天上来的”是指耶稣,他“在万有之上”。
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讲到了一个具体的真理,就是耶稣的地位比约翰高。约翰福音3:31约翰福音3:31 commentary讲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耶稣“超乎万有之上”。
约翰的谜语是“他在我之前就存在”,这让我们得以一窥保罗的阐述:“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歌罗西书 1:17歌罗西书 1:17 commentary)。
作为神圣的造物主,耶稣永恒地存在于万物之前,包括亚伯拉罕,约翰,以及万物(约翰福音 1:2-3约翰福音 1:2-3 commentary)。因此,耶稣的地位高于约翰,超越万物(约翰福音 3:31约翰福音 3:31 commentary),这不仅因为他是弥赛亚,更根本的是因为他是神。约翰是主的先知。耶稣是主。
虽然约翰作为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耶稣的地位更高。他是永恒的道(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旧约的成全者(马太福音5:17马太福音5:17 commentary),也是弥赛亚(约翰福音1:5约翰福音1:5 commentary)。他是救赎主,远远超越一切人类和一切受造物(约翰福音3:31约翰福音3:31 commentary)。耶稣高于施洗约翰,他的名超乎万名之上(腓立比书2:11腓立比书2:11 commentary)。
通过在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中引用施洗约翰的话,福音书作者有力地宣告了耶稣的身份和卓越。这也有力地支持了约翰福音1:14约翰福音1:14 commentary的论述——耶稣,道(Logos),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在耶稣开始传道或公开露面之前,施洗约翰的证词早已宣扬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他的更高地位以及作为上帝的永恒存在(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耶稣开始传道时,约翰宣告耶稣是神的羔羊,除去了世人的罪孽(约翰福音1:29约翰福音1:29 commentary),是神永恒的儿子(约翰福音1:34约翰福音1:34 commentary)。此外,约翰似乎也是除了耶稣之外第一个理解并宣告福音的人: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约翰福音 3:36a约翰福音 3:36a commentary)
约翰福音将在约翰福音 1:19-34约翰福音 1:19-34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3:22-36约翰福音 3:22-36 commentary 中更详细地描述施洗约翰的角色。
约翰福音 1:15 含义
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在福音书中没有明显的对应内容。
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支持了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 中非凡而真实的主张以及约翰福音的论点,即耶稣是创造宇宙的永恒之道,他以人类的形式来到地球。
约翰做出了一个主要断言:上帝化为人,生活在我们中间,彰显了他的神圣荣耀(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现在,约翰用施洗约翰的历史证词来强化这一惊人的主张。
约翰为他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比我大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 (第 15 节)
这里提到的约翰是施洗约翰(不是这本福音书的作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约翰)。施洗约翰在之前的序言中已经提到过:
有一个人,名叫约翰,是从神那里差来的,他来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为光作见证。
(约翰福音 1:6-8约翰福音 1:6-8 commentary)
施洗约翰是耶稣的表弟。他的父亲是祭司撒迦利亚,母亲是伊利莎白,是耶稣之母玛利亚的亲戚(路加福音 1:36路加福音 1:36 commentary)。约翰奇迹般地诞生于他的父母高龄之时,他们已经过了非靠神的能力就能怀孕的年龄(路加福音 1:7路加福音 1:7 commentary)。
天使加百列在撒迦利亚在圣殿侍奉时告诉他,他和他的妻子将会生一个儿子(路加福音 1:8-13路加福音 1:8-13 commentary)。撒迦利亚的儿子将成为预言中的先驱,为弥赛亚的到来铺平道路(路加福音 1:14-17路加福音 1:14-17 commentary)。撒迦利亚听到这话后,对天使的信息产生了怀疑,一度哑口无言,直到预言应验,并在儿子八天大时给他取名为约翰(路加福音 1:18-20路加福音 1:18-20 commentary)。
约翰的生活方式非同寻常。他崇尚极致的审美,居住在旷野,依靠上帝维持生计。他身穿骆驼毛衣,腰系皮带,吃蝗虫和野蜜(马太福音3:4马太福音3:4 commentary)。他的生活方式是他为弥赛亚的到来所作属灵准备的信息的一部分。约翰谦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作为先知的角色,呼吁人们悔改,脱离世俗的安逸。
施洗者公开批评当时的宗教领袖,尤其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指责他们虚伪和属灵骄傲。当他们来找他受洗时,他称他们是“毒蛇的种类”,并警告他们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马太福音3:7-8马太福音3:7-8 commentary)。
约翰挑战了他们依赖亚伯拉罕后裔的传统,宣称上帝能从石头中为亚伯拉罕兴起子孙(马太福音3:9马太福音3:9 commentary)。他大胆谴责他们的腐败和未能引导人民属灵生命的失败,使他在宗教精英中成为一个备受争议且不受欢迎的人物。
先知以赛亚宣称:“有声音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道路,在沙漠地修直我们神的道’”(以赛亚书40:3以赛亚书40:3 commentary)。
约翰自称就是那声音(约翰福音1:23约翰福音1:23 commentary),并指出耶稣是主,他正在预备道路。这预言的应验强化了耶稣的神圣身份和使命,施洗约翰曾大胆宣告,福音书作者约翰如今也记录了下来。
同样,玛拉基预言了一位以利亚之灵的使者将在弥赛亚之前降临(玛拉基书4:5-6玛拉基书4:5-6 commentary),而施洗约翰正是履行了这一使命(马太福音17:12-13马太福音17:12-13 commentary)。玛拉基书是旧约的最后一本书,写于耶稣第一次降临前约四百年。如果你读过玛拉基书的最后一节,然后再翻到马可福音的第一节,你会发现它就像一个没有时间间隔的故事。
玛拉基书倒数第二节说:“我要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5玛拉基书4:5 commentary)。然后,马可福音以赛亚的预言开篇就提到了“在旷野喊着的声音”,那就是施洗约翰,他带着以利亚的心志和能力而来(马可福音1:2-3马可福音1:2-3 commentary)。
约翰为他作见证。
代词“他”指的是耶稣,“道成了肉身”(约翰福音 1:14约翰福音 1:14 commentary)。
翻译为“作证”的希腊词与约翰福音1:6-8约翰福音1:6-8 commentary中翻译为“见证”的词根动词相同。它是μαρτυρέω (G3140——发音为“mar-ter-é-ō”)的一种形式。它的意思是“作证”或“讲述”关于某人或某事的真相。英语单词“殉道者”就源于这个表示“作证”的希腊词。约翰一直为耶稣作证,直到被分封王希律处死(马太福音14:1-12马太福音14:1-1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6:14-29马可福音6:14-29 commentary),成为已知的第一个为拿撒勒人耶稣殉道的殉道者。
施洗约翰的主要使命是引导人们归向耶稣——“世界的光”(约翰福音 8:12约翰福音 8:12 commentary)。他的见证并非关于他自己,而是关于弥赛亚耶稣,关于道成肉身的神(约翰福音 1:6-8约翰福音 1:6-8 commentary)。这与约翰福音后来引用的施洗约翰的话语相符:“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 3:30约翰福音 3:30 commentary)。施洗约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并谦卑地履行职责,顺服耶稣更伟大的旨意。
之前在序言中(约翰福音1:6-8约翰福音1:6-8 commentary)提到施洗约翰时,他的信息似乎被概括了。但在这里,使徒约翰似乎引用了施洗约翰的话。他写道,施洗约翰喊着说……
约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就是我所说的,‘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因为他在我以前就存在了。’”
在这段引文中,施洗约翰引用了他自己先前的陈述。在引用自己的话之前,约翰先说了一句预备性的话: “这就是我所说的……”
施洗约翰引用的代词“他”指的是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1:17约翰福音1:17 commentary, 1:451:45 commentary)。约翰的开场白意思是:“这个人,耶稣,就是我一直告诉你们的那位。”
我们无法得知施洗约翰说这句话的确切背景。但这很可能发生在耶稣刚开始弥赛亚事工的时候。约翰的这段话表明,早在耶稣开始弥赛亚事工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为弥赛亚预备道路了。
路加是福音书作者中最具历史意识的一位,他告诉我们,施洗约翰在凯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开始传道(路加福音3:1路加福音3:1 commentary)。目前尚不清楚路加指的是提比略的共同统治时期,还是指他成为罗马唯一皇帝的时期。如果是前者,那么这大约是在公元26/27年;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大约是在公元28/29年。
施洗约翰的使命是预备,呼吁以色列民悔改,迎接弥赛亚的到来。他在犹大的旷野传道,劝勉民众“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3:2马太福音3:2 commentary)。
他的信息强调要离弃罪恶,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并警告那些不悔改的人即将面临审判(马太福音3:7-10马太福音3:7-10 commentary)。约翰的传道工作包括为那些认罪悔改,离弃罪恶的人施洗(将人浸入水中)。这种浸礼象征着灵性的洁净和更新。约翰在约旦河为人施洗(马可福音1:5马可福音1:5 commentary)。
国度近了(马太福音3:2马太福音3:2 commentary)是因为弥赛亚(基督,以色列的君王)即将降临。耶稣降临时,虽然他没有罪,却接受了约翰的洗礼(马太福音3:13-17马太福音3:13-17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1:9-11马可福音1:9-11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3:21-22路加福音3:21-22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1:33约翰福音1:33 commentary)。
约翰用预言谜语预言了弥赛亚王的到来。
约翰关于弥赛亚的预言谜语之一是:
“我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路加福音 3:16路加福音 3:16 commentary——另见马太福音 3:11马太福音 3:11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马可福音 1:7-8马可福音 1:7-8 commentary)
约翰福音似乎这样引用了这个预言之谜:
“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他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
(约翰福音 1:26b-27约翰福音 1:26b-27 commentary)
福音书作者在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中引用的似乎就是这个预言之谜,
在我之后来的,地位比我高,因为他在我之前就存在了。
本章后面再次引用了有关耶稣真实身份的谜语:
“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之后来的,有一个人比我尊贵,因为他本来在我之前。’”
(约翰福音 1:30约翰福音 1:30 commentary)
这个谜语包含有关耶稣身份的两个基本真理:
1.约翰隐晦地指出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
约翰通过以下话语表明耶稣是弥赛亚: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
从时间顺序来看,耶稣开始传道的时间比约翰开始传道的时间晚一些。因此,约翰称耶稣为“在我之后来的那位” 。耶稣也比约翰小六个月,因此按出生顺序排在他之后。耶稣在约翰之后,这并非什么秘密。
神秘的是,约翰说在我之后来的他(耶稣)的级别比我高。
这个谜语在于约翰所说的耶稣的地位比约翰高是什么意思。
为了理解约翰的谜语的含义,人们必须首先明白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预言“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约翰福音 1:23约翰福音 1:23 commentary)。
作为弥赛亚的先驱,根据定义,约翰必须先于弥赛亚而来。
如果人们明白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那么这个谜语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耶稣是继先驱(约翰)之后的弥赛亚,并且他的地位高于先驱。
约翰的谜语:这就是我所说的,‘那在我以后来的,级别比我高’ ,也是“耶稣是弥赛亚”的暗号。
许多敬畏上帝,正在寻找弥赛亚及其先驱的犹太人可能会理解这个结论,而对犹太经文知之甚少的罗马当局则很难理解他的意思。
“那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这句话进一步体现了约翰的认识:虽然约翰本人是主的先知,但耶稣的地位却超越约翰。在人类中,没有比成为上帝真正的先知更高的属灵等级了。因此,当约翰说耶稣的等级更高时,他实际上是在暗示耶稣是上帝,是任命先知的那一位。
约翰的信息: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之后来的……”,这与犹太人对为弥赛亚铺平道路的先驱者的理解一致。
在马太福音中,为了帮助犹太人理解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而写,施洗约翰也用更生动的语言说过类似的话,
“至于我,我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马太福音 3:11马太福音 3:11 commentary——另见马可福音 1:7-8马可福音 1:7-8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路加福音 3:16路加福音 3:16 commentary)
这个意象进一步表明了约翰承认耶稣的神圣权威以及相比之下他自己的不配。
约翰明白作为弥赛亚先驱的使命的重要性。
弥赛亚的先驱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耶稣甚至说:“凡妇人所生的,还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马太福音11:11马太福音11:11 commentary)。众多前来聆听约翰传讲悔改的信息并接受他洗礼的人(马太福音3:1-5马太福音3:1-5 commentary)相信约翰是上帝的先知(马太福音11:9马太福音11:9 commentary, 22:2622:26 commentary)。
但弥赛亚先驱固然重要,弥赛亚本身却更重要。弥赛亚的地位比他的先驱更高。耶稣,弥赛亚,比弥赛亚先驱约翰的地位更高。
在耶稣开始弥赛亚事工之前和之后,约翰始终如一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当耶稣越来越出名,约翰的角色开始减弱时,这位施洗者鼓励自己的门徒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30约翰福音3:30 commentary)
约翰告诉门徒,他是新郎唯一的朋友,耶稣就是新郎(约翰福音3:29约翰福音3:29 commentary)。这两句话都表明约翰始终认清自己的角色,并谦卑地履行自己的服侍,顺服耶稣更高的身份和旨意。
约翰的谜语: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以后来的,等级比我高”的人,这是他巧妙但又具有预言性的清晰方式,告诉他那一代忠实的犹太人“耶稣就是我一直告诉你们的弥赛亚”。
为什么约翰要用预言性的谜语来传达这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他不明确地告诉所有人耶稣是弥赛亚的身份?
约翰对耶稣身份的隐晦解释可能的原因包括:
犹太人认为弥赛亚是一位君王。但犹地亚当时正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从分封王希律到巡抚彼拉多,再到皇帝凯撒,罗马当局都会迅速铲除任何潜在的对手。
大建造者希律王(分封王希律的父亲)在耶稣年幼时就试图杀死他(马太福音2:13-16马太福音2:13-16 commentary)。罗马巡抚彼拉多最终下令处死耶稣(约翰福音19:15-16约翰福音19:15-16 commentary)
如果约翰明确地说“耶稣是弥赛亚”,那么可能会减轻对信仰的需求,而没有信仰就不可能取悦上帝(希伯来书 11:6希伯来书 11:6 commentary)。
耶稣本人按照他父亲的计划积极掩饰他的弥赛亚身份(以赛亚书 49:2以赛亚书 49: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 16:20马太福音 16:20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 1:34马可福音 1:34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 7:4-6约翰福音 7:4-6 commentary)。
安全感和信仰这两个理由是相辅相成的。约翰可能还有其他理由保持清晰但谨慎。我们所知的是,耶稣本人按照天父的计划,积极地隐藏了自己弥赛亚的身份(以赛亚书49:2以赛亚书49:2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16:20马太福音16:20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可福音1:34马可福音1:34 commentary, commentary约翰福音7:4-6约翰福音7:4-6 commentary)。
耶稣鼓励人们相信祂的话语。但祂也说:“你们要因我所行的信”(约翰福音14:11约翰福音14:11 commentary)。祂说:“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祂也告诉彼得,彼得是有福的,因为是神启示他耶稣是神的弥赛亚。这表明耶稣弥赛亚的身份既显明又隐晦,既清晰又隐晦。
上帝似乎开启了那些寻求真心的人的眼睛,也使那些心硬的人变得刚硬。因此,显然上帝希望耶稣身份的奥秘按照祂自己的计划揭晓——而约翰作为主的先知和弥赛亚的先驱,顺服了祂的旨意。
2.约翰隐晦地宣称耶稣是上帝。
约翰说: “因为他在我之前就存在了。”这表明耶稣是上帝。
连词“因为”将约翰的“他在我之前存在”的说法与前面的陈述联系起来:在我之后来的,级别比我高。
综合起来,约翰的主张——他在我之前就存在——是得出他比我级别高(尽管他在我之后)这一结论的逻辑前提。
施洗约翰作为人存在于耶稣之前。约翰的受孕和出生比耶稣受孕和出生早六个月(路加福音1:36路加福音1:36 commentary)。约翰的先知事工也早于耶稣开始他的弥赛亚事工。
约翰说“他先于我存在”时,其实是在说另一个谜语。谜语的答案是,虽然约翰的存在早于耶稣作为人类的存在,但作为上帝之子,耶稣先于约翰存在。
约翰承认耶稣的存在早于他自己,以此表明耶稣作为神的永恒本质。约翰的神圣之谜与福音书作者约翰在序言开篇所强调的相呼应: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翰福音 1:1约翰福音 1:1 commentary)
译为“存在”的词是希腊语动词ἦν(G1510,发音为“éhn”)。它是一个表示存在的动词。它与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中译为“是”的希腊语动词相同。在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和此处的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中,“是/存在”的含义都表明了道/逻各斯——耶稣——的永恒存在。
当耶稣告诉他的对手时,他以与施洗者的谜语类似但更引人注目的方式暗示了他先前(即永恒)的存在: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约翰福音 8:58约翰福音 8:58 commentary)
当耶稣声称自己比亚伯拉罕更早(约翰福音 8:58约翰福音 8:58 commentary)时,他“不过五十岁”(约翰福音 8:57约翰福音 8:57 commentary)。耶稣的宣告之所以比约翰的更明确,是因为按照人类的计算方式,亚伯拉罕比耶稣早生活了2000年(大致相当于耶稣在世上生活到现在——2025年——的时间),而当约翰宣称耶稣比我更早存在时,他只比他的表弟大半岁。
然而,耶稣既早于施洗约翰(生于耶稣之前六个月),也早于亚伯拉罕(生于耶稣之前两千年),因为他是永恒的神。约翰在教导门徒以下经文时也作了同样的宣告: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于地的,并且所说的也是属于地的。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约翰福音 3:31约翰福音 3:31 commentary)
请注意,“从天上来的”与“在我之前来的”的表达方式相似。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和3:31中的“他”都指耶稣。“从天上来的”是指耶稣,他“在万有之上”。
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讲到了一个具体的真理,就是耶稣的地位比约翰高。约翰福音3:31约翰福音3:31 commentary讲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耶稣“超乎万有之上”。
约翰的谜语是“他在我之前就存在”,这让我们得以一窥保罗的阐述:“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歌罗西书 1:17歌罗西书 1:17 commentary)。
作为神圣的造物主,耶稣永恒地存在于万物之前,包括亚伯拉罕,约翰,以及万物(约翰福音 1:2-3约翰福音 1:2-3 commentary)。因此,耶稣的地位高于约翰,超越万物(约翰福音 3:31约翰福音 3:31 commentary),这不仅因为他是弥赛亚,更根本的是因为他是神。约翰是主的先知。耶稣是主。
虽然约翰作为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耶稣的地位更高。他是永恒的道(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旧约的成全者(马太福音5:17马太福音5:17 commentary),也是弥赛亚(约翰福音1:5约翰福音1:5 commentary)。他是救赎主,远远超越一切人类和一切受造物(约翰福音3:31约翰福音3:31 commentary)。耶稣高于施洗约翰,他的名超乎万名之上(腓立比书2:11腓立比书2:11 commentary)。
通过在约翰福音1:15约翰福音1:15 commentary中引用施洗约翰的话,福音书作者有力地宣告了耶稣的身份和卓越。这也有力地支持了约翰福音1:14约翰福音1:14 commentary的论述——耶稣,道(Logos),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在耶稣开始传道或公开露面之前,施洗约翰的证词早已宣扬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他的更高地位以及作为上帝的永恒存在(约翰福音 1:15约翰福音 1:15 commentary)。
耶稣开始传道时,约翰宣告耶稣是神的羔羊,除去了世人的罪孽(约翰福音1:29约翰福音1:29 commentary),是神永恒的儿子(约翰福音1:34约翰福音1:34 commentary)。此外,约翰似乎也是除了耶稣之外第一个理解并宣告福音的人: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
(约翰福音 3:36a约翰福音 3:36a commentary)
约翰福音将在约翰福音 1:19-34约翰福音 1:19-34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约翰福音 3:22-36约翰福音 3:22-36 commentary 中更详细地描述施洗约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