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的平行福音记载见于马太福音 13:53-58马太福音 13:53-58 commentary。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可能是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中同一事件的另一个平行记载。
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描述了当耶稣回到家乡并在会堂里教训人时,人们既惊讶又反感他,由于他们的不信,他只在那里行了几个神迹。
耶稣治愈了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并秘密地使睚鲁的女儿死而复生后不久,他离开了迦百农(马可福音 5:21-42马可福音 5:21-42 commentary),返回了拿撒勒: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他的家乡,他的门徒也跟随他(第 1 节)。
耶稣的家乡是拿撒勒。拿撒勒位于加利利海以西几英里处。这次耶稣回到家乡时,他的门徒跟随他。拿撒勒是一个小镇。
安息日到了,他开始在会堂里教训人(第 2 节上)。
安息日,耶稣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会堂是每个城镇敬拜的中心,是聚会的场所。法利赛人管理着会堂,并教导人们他们对摩西律法(传统)的理解,推广犹太文化。
按照法利赛人的习俗,安息日那天,他们会在会堂里施教。耶稣若想在会堂里施教,就必须受到会堂里一位或多位领袖的邀请。
耶稣是一位拉比(受人尊敬的圣经和犹太律法教师),他曾被邀请到犹太会堂里教导(马可福音 1:21马可福音 1:21 commentary),他的教导令听众惊叹不已(马可福音 1:22马可福音 1:22 commentary)。他行的医病和赶鬼神迹也使耶稣更加广为人知。
耶稣离开拿撒勒,开始他的弥赛亚事工后,他的名声就越来越响亮。据路加记载,耶稣“约在三十岁的时候”(路加福音3:23路加福音3:23 commentary)离开了家乡。
如今,这位著名的拉比回到了家乡,并受邀在安息日到拿撒勒的会堂讲道。拿撒勒是个小镇,所以这很可能就是耶稣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会堂。这很可能也是耶稣学习摩西律法,先知书卷,约书亚记和士师记,大卫和其他列王的历史,以及法利赛人传统的地方。
安息日到了,耶稣——这个在加利利及其他地方都出名的当地男孩——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
路加对耶稣在世生活和传道的按时间顺序的记述(路加福音 1:3路加福音 1:3 commentary)可能也写到了这一刻(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如果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是这一时刻的平行记述,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在耶稣在迦百农开始公开传道之后不久,他向家乡会堂传达的信息来自先知以赛亚(路加福音 4:17路加福音 4:17 commentary)。
耶稣只读了两节经文的一部分。这两节经文是《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1-2节。路加记录了耶稣读的内容:
“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膏立了我,叫我向贫穷的人传福音。他差遣我去宣告被掳的得释放,使盲人重见光明,使受压迫的人得自由,宣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 4:18-19路加福音 4:18-19 commentary)
以赛亚的这个预言谈到了主的受膏者——弥赛亚——以及他将宣告的以色列的解放和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并没有读完这节经文,也没有读出以赛亚接下来的预言。
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因是,根据法利赛人的传统,在会堂里诵读或教导的人,不得少于三节经文。耶稣读了不到两节经文,就“卷起书卷,交还执事,就坐下”(路加福音14:20a路加福音14:20a commentary)。
这种打破传统(而非摩西律法)的行为,本应立即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注意。路加描述了在场众人的惊讶,他写道:
“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路加福音 14:20b路加福音 14:20b commentary)
耶稣决定在第二节读到一半时停下来,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要阐明一个深刻的观点。如果仔细思考以赛亚接下来的预言,他的观点就会更加清晰,因为耶稣并没有读到以赛亚的预言。
以下是以赛亚预言的后续内容:
“这是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安慰所有哀悼的人赐给锡安悲哀的人,给他们花环而不是骨灰,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的外衣取代昏厥的精神。所以他们将被称为公义的橡树,是耶和华所栽种的,叫他得荣耀。”(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耶稣读的经文)描述了弥赛亚如何向以色列的俘虏宣告自由。
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耶稣没有读过的经文)描述了弥赛亚将如何带来审判日和上帝对以色列敌人的报复(以赛亚书 61:2b以赛亚书 61:2b commentary),以及弥赛亚将如何“授予”——即“带来”——以色列的救赎(以赛亚书 61:3以赛亚书 61:3 commentary)。
耶稣是弥赛亚。但祂第一次来到世上,并没有去做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2下-3节所描述的事。
当耶稣重返人间时,祂将带来审判和神的“报应”(以赛亚书 61:2b以赛亚书 61:2b commentary),临到以色列的敌人(帖撒罗尼迦后书 1:6-9帖撒罗尼迦后书 1:6-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 19:11-20启示录 19:11-20 commentary)。祂第二次降临人间时,将“赐予”神的子民完全的复兴(帖撒罗尼迦后书 1:10帖撒罗尼迦后书 1: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 11:15启示录 11:15 commentary, 22:1222:12 commentary)。
耶稣没有继续读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是因为祂当时来不是为了完成神的复仇,也不是为了赐予政治解放。祂第一次降临是为了宣告解放(以赛亚书61:1-2a以赛亚书61:1-2a commentary),所以耶稣读了以赛亚书那段预言。
耶稣在停止阅读并合上书卷后,对家乡犹太会堂里的听众说的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耶稣对他们说:‘今天这段经在你们耳中应验了。’”(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
换句话说,耶稣宣称自己是弥赛亚,并且“今天”(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是弥赛亚实现以赛亚当时 750 年前的预言的字面日子,即弥赛亚将“报告被掳的得释放”和“报告耶和华的恩年”(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
“这段经文”的预言——即耶稣所读的经文(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在“今天”应验了(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但耶稣没有读到的关于以赛亚书中接下来内容的预言——(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并不属于“这段经文”(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而是在耶稣后来重返人间时应验。
耶稣通过选择阅读和不阅读的内容,以及读完以赛亚书后说的第一句话,同时做出了几个令人惊讶的声明。
这对耶稣的听众来说,是难以消化的。马可描述了他们最初听到耶稣在那个安息日会堂里所说的话时,所做出的惊讶反应:
许多听见的人都惊奇,说:“这个人从哪里得到这些事?是谁赐给他这样的智慧?他手又行这样的神迹? ”(第 2 节下)。
那个安息日,许多人在耶稣家乡的会堂里聆听祂的讲道,他们惊讶不已,不知道耶稣刚才的宣告该作何解释。他们开始问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在问耶稣怎么能说出,做出如此非凡的事。他们问耶稣从哪里获得如此的智慧和能力,来行他们所听说的神迹(马太福音13:54马太福音13:54 commentary)。
如果路加写的是同一事件,他写的是听众最初对耶稣的认可:
“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说的恩言。”(路加福音 4:22a路加福音 4:22a commentary)。
一些听众开始尝试用否定的问题——怀疑的问题——来回答他们自己的问题:耶稣从哪里获得如此的智慧和力量:
“这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第 3 节)
拿撒勒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耶稣,他们熟悉他的职业和家庭。
会堂里的听众问道: “这不是木匠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其隐含的答案是“是”。这就是木匠。这个反问句及其隐含的答案指向了更深层的含义。更深层的含义是:因为这个说了又做了惊人之事的人(只是)木匠,所以在他们看来,耶稣不可能不像他们所听到的那样伟大。进而,耶稣似乎也不可能是他刚刚宣称的,应验了以赛亚预言的弥赛亚。
有趣的是,马可福音6:3马可福音6:3 commentary是圣经中唯一一节明确描述耶稣成为弥赛亚之前的职业是“木匠”的经文。同样,马太福音中与之平行的经文将耶稣描述为“木匠的儿子”(马太福音13:55马太福音13:55 commentary),这是耶稣养父约瑟唯一一次被描述为木匠。福音书直接提到约瑟也是耶稣生平的最后时刻。其他所有直接提到耶稣尘世继父约瑟的地方都集中在耶稣的出生和童年时期。
在马可福音 6:3马可福音 6:3 commentary 中,翻译为木匠的词是希腊语 τέκτων (tek-ton)。
虽然“tekton”通常与木工联系在一起,但在公元一世纪,它的含义更为广泛。tekton 指的是工匠,建筑工人或技工——擅长建筑工作的人,通常使用木材,但也会使用石材和其他材料,具体取决于当地的资源。
在加利利,尤其是在拿撒勒附近(靠近以罗马为主的城市塞佛瑞斯,这座大型城市中心在耶稣年轻时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tekton”一词并非简单地让人联想到乡村木工。它很容易指建筑工人,石匠,甚至是普通的建筑工人。耶稣和约瑟可能参与了塞佛瑞斯的建造。
因此,当公元一世纪的读者听到耶稣被描述为“木匠”(tekton)时,他们会想象他是一位习惯于体力劳动,建造建筑的人。木匠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人们期望木匠了解建筑工程,而不是拉比的智慧。
他的听众不仅了解耶稣成为弥赛亚之前的职业,也熟知他的家人。多年来,他们一直与耶稣的家人一起生活,工作,一起去犹太会堂。他们对耶稣家人的熟悉,更让他们怀疑耶稣自称是弥赛亚。
他们问道:
这不是……马利亚的儿子吗?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兄弟吗?他的姐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他们知道耶稣是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也在拿撒勒长大(路加福音1:26-27路加福音1:26-27 commentary)。希律死后,马利亚和丈夫约瑟从埃及回到拿撒勒,那时耶稣还是个孩子(马太福音2:22-23马太福音2:22-23 commentary)。经文没有提到约瑟的名字,很可能表明他当时已经去世了。如上所述,当听众问:“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马太福音13:55马太福音13:55 commentary)时,马太福音中称约瑟为“木匠”。
这两个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是的。这是玛利亚的儿子。耶稣是木匠(约瑟)的儿子。”这两个反问句的含义是,因为耶稣是玛利亚和木匠的儿子,所以他不可能是他自称的弥赛亚人物。
同样,耶稣的听众们不相信他自称是基督,便用类似的问题来打发他:“耶稣不是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兄弟吗?他的姐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耶稣的兄弟实际上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他们同母异父,但父亲是约瑟。(耶稣是由圣灵感孕而生的——马太福音 1:18马太福音 1:18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1:35路加福音 1:35 commentary)。
耶稣的听众在他们怀疑的问题中至少指出了耶稣的四个同父异母兄弟:雅各,约西,犹大和西门。根据会堂里的人的说法,耶稣显然还有同父异母的姐妹,但听众没有说出她们的名字。
路加对耶稣在家乡会堂里教导的记载(即使不是平行的)也类似,起初“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说的恩言”(路加福音4:22路加福音4:22 commentary上)。但当他们开始思考耶稣的背景时,拿撒勒人对耶稣及其家人的熟悉似乎将他们的惊奇变成了怀疑,又从怀疑变成了冒犯。
他们就对他生气(第 3b 节)。
尽管他们对耶稣的教导和神迹感到惊叹,但他们似乎无法理解耶稣竟然是他们的弥赛亚。他们纳闷,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拥有如此智慧和神迹奇事的能力。他们无法理解的,就拒绝相信。
耶稣对他们说:“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第 4 节)。
耶稣对他们缺乏信仰感到悲哀,并提出了一个原则:先知除了在自己的家乡外,不会不受尊敬。
当他被家乡的人拒绝时,耶稣通过这次机会陈述了这个原则,大声指出了这个原则是如何导致他们拒绝他作为弥赛亚——先知的(申命记 18:15申命记 18:15 commentary, 18-1918-19 commentary)。
耶稣的话语道出了悲剧性的讽刺:那些最熟悉先知的人往往未能认识到他真正的意义。先知的族群非但没有因他所拥有的智慧和权威而尊敬他,反而因为无法透过自己的臆断和熟悉而排斥他。先知非凡的使命被平凡的记忆所掩盖,他的神圣使命在他们眼中沦为平凡之事。先知家乡的人们不愿相信,这表明,那些以全新的视角,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接触先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尊敬。
当然,耶稣就是他所说的先知,作为弥赛亚,他是很久以前通过摩西承诺的先知,耶和华会派他到以色列直接与他的子民讲话(《申命记》 18:15《申命记》 18:15 commentary, 18-1918-19 commentary)。
耶稣的观察也表明,甚至在祂自己的亲属和家里,祂也受到怀疑。约翰福音也描述了耶稣弟兄们的不信:
“因为连他的弟兄也不信他。”(约翰福音 7:5约翰福音 7:5 commentary)
但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中至少有两个最终相信他是弥赛亚。
耶稣复活后不久,就向他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显现(哥林多前书15:7哥林多前书15:7 commentary)。这似乎对雅各对耶稣的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后来领导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会,并担任首席长老(使徒行传15:13使徒行传15:13 commentary, 21:1821:18 commentary)。他也是《雅各书》的作者,在《雅各书》中,他自称是“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书1:1雅各书1:1 commentary)。据约瑟夫斯记载,雅各因信仰被石头砸死,并殉道。
耶稣同父异母的弟弟犹大就是犹大,他是《犹大书》的作者。犹大也自称是“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书 1:1犹大书 1:1 commentary)。
路加对耶稣在家乡会堂里教导的记载类似(如果不是平行的话)(路加福音 4:16-29路加福音 4:16-29 commentary 似乎详细阐述了耶稣对不信教的邻居说的话。
除了说“没有先知在自己的家乡被人接纳”(路加福音 4:24路加福音 4:24 commentary)之外,路加还记载耶稣说,他的听众要求在拿撒勒公开行神迹,以证明他所传讲的信息的真实性(路加福音 4:23路加福音 4:23 commentary)。耶稣以以利亚和以利沙为例,责备他们,说他们当年在以色列找不到一个忠心的人,却为外邦人行了神迹(路加福音 4:25-27路加福音 4:25-27 commentary)。
同样,马太福音的平行记载也明确指出: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神迹了。”(马太福音 13:58马太福音 13:58 commentary)
马克观察到:
耶稣在那里除了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了他们之外,没有行什么神迹。他因他们的不信而感到惊奇(第5节)。
马可没有像马太那样明确说明为什么耶稣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行许多奇迹(马太福音 13:58马太福音 13:58 commentary),而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事实:除了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并治愈他们之外,耶稣在那里不能行任何奇迹。
有趣的是,马可说耶稣行不了神迹。这意味着耶稣在拿撒勒行不了神迹,因为拿撒勒人缺乏信心。这凸显了上帝多么重视我们的信心。
要明确的是:上帝不需要我们的信心来做任何事。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他,他都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但上帝因我们的信心而喜悦(希伯来书 11:6希伯来书 11:6 commentary)。上帝常常选择通过人们对他的信心来为他们做工。
耶稣只有在家乡为少数信徒默默地行了一些神迹,比如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愈了他们。
如果路加的记载(路加福音 4:16-30路加福音 4:16-30 commentary)描述的是同一时刻,那么这些医治很可能发生在耶稣在拿撒勒会堂讲道之前,而不是之后。这是因为路加的记载描述了人们听到耶稣对他们说的话后如何勃然大怒(路加福音 4:28路加福音 4:28 commentary),他们把耶稣带到悬崖边,想把他推下去杀死(路加福音 4:29路加福音 4:29 commentary),“耶稣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路加福音 4:30路加福音 4:30 commentary)。当耶稣在会堂里对他们说话时,人们试图处死他,看来他立刻就离开了家乡。
当他的家乡的人看待耶稣时,他们的情绪从惊奇到不信,到冒犯,到“愤怒”(路加福音 4:28路加福音 4:28 commentary)。
那些最有机会相信耶稣的人,却恰恰是最不相信耶稣的人,这既是悲剧,也是讽刺。可悲的是,耶稣家乡的怀疑,让祂对他们的不信感到疑惑。
他们对祂的不信和拒绝,很可能让祂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羞辱。但祂在拿撒勒所承受的痛苦和羞辱,只是祂即将遭受的苦难的预兆。
马可福音 6:1-6 含义
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的平行福音记载见于马太福音 13:53-58马太福音 13:53-58 commentary。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可能是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中同一事件的另一个平行记载。
马可福音 6:1-6马可福音 6:1-6 commentary 描述了当耶稣回到家乡并在会堂里教训人时,人们既惊讶又反感他,由于他们的不信,他只在那里行了几个神迹。
耶稣治愈了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并秘密地使睚鲁的女儿死而复生后不久,他离开了迦百农(马可福音 5:21-42马可福音 5:21-42 commentary),返回了拿撒勒: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他的家乡,他的门徒也跟随他(第 1 节)。
耶稣的家乡是拿撒勒。拿撒勒位于加利利海以西几英里处。这次耶稣回到家乡时,他的门徒跟随他。拿撒勒是一个小镇。
安息日到了,他开始在会堂里教训人(第 2 节上)。
安息日,耶稣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会堂是每个城镇敬拜的中心,是聚会的场所。法利赛人管理着会堂,并教导人们他们对摩西律法(传统)的理解,推广犹太文化。
按照法利赛人的习俗,安息日那天,他们会在会堂里施教。耶稣若想在会堂里施教,就必须受到会堂里一位或多位领袖的邀请。
耶稣是一位拉比(受人尊敬的圣经和犹太律法教师),他曾被邀请到犹太会堂里教导(马可福音 1:21马可福音 1:21 commentary),他的教导令听众惊叹不已(马可福音 1:22马可福音 1:22 commentary)。他行的医病和赶鬼神迹也使耶稣更加广为人知。
耶稣离开拿撒勒,开始他的弥赛亚事工后,他的名声就越来越响亮。据路加记载,耶稣“约在三十岁的时候”(路加福音3:23路加福音3:23 commentary)离开了家乡。
如今,这位著名的拉比回到了家乡,并受邀在安息日到拿撒勒的会堂讲道。拿撒勒是个小镇,所以这很可能就是耶稣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会堂。这很可能也是耶稣学习摩西律法,先知书卷,约书亚记和士师记,大卫和其他列王的历史,以及法利赛人传统的地方。
安息日到了,耶稣——这个在加利利及其他地方都出名的当地男孩——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
路加对耶稣在世生活和传道的按时间顺序的记述(路加福音 1:3路加福音 1:3 commentary)可能也写到了这一刻(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如果路加福音 4:14-30路加福音 4:14-30 commentary 是这一时刻的平行记述,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在耶稣在迦百农开始公开传道之后不久,他向家乡会堂传达的信息来自先知以赛亚(路加福音 4:17路加福音 4:17 commentary)。
耶稣只读了两节经文的一部分。这两节经文是《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1-2节。路加记录了耶稣读的内容:
“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
因为他膏立了我,叫我向贫穷的人传福音。
他差遣我去宣告被掳的得释放,
使盲人重见光明,
使受压迫的人得自由,
宣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 4:18-19路加福音 4:18-19 commentary)
以赛亚的这个预言谈到了主的受膏者——弥赛亚——以及他将宣告的以色列的解放和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并没有读完这节经文,也没有读出以赛亚接下来的预言。
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因是,根据法利赛人的传统,在会堂里诵读或教导的人,不得少于三节经文。耶稣读了不到两节经文,就“卷起书卷,交还执事,就坐下”(路加福音14:20a路加福音14:20a commentary)。
这种打破传统(而非摩西律法)的行为,本应立即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注意。路加描述了在场众人的惊讶,他写道:
“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
(路加福音 14:20b路加福音 14:20b commentary)
耶稣决定在第二节读到一半时停下来,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要阐明一个深刻的观点。如果仔细思考以赛亚接下来的预言,他的观点就会更加清晰,因为耶稣并没有读到以赛亚的预言。
以下是以赛亚预言的后续内容:
“这是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
安慰所有哀悼的人
赐给锡安悲哀的人,
给他们花环而不是骨灰,
喜乐油代替悲哀,
赞美的外衣取代昏厥的精神。
所以他们将被称为公义的橡树,
是耶和华所栽种的,叫他得荣耀。”
(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耶稣读的经文)描述了弥赛亚如何向以色列的俘虏宣告自由。
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耶稣没有读过的经文)描述了弥赛亚将如何带来审判日和上帝对以色列敌人的报复(以赛亚书 61:2b以赛亚书 61:2b commentary),以及弥赛亚将如何“授予”——即“带来”——以色列的救赎(以赛亚书 61:3以赛亚书 61:3 commentary)。
耶稣是弥赛亚。但祂第一次来到世上,并没有去做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2下-3节所描述的事。
当耶稣重返人间时,祂将带来审判和神的“报应”(以赛亚书 61:2b以赛亚书 61:2b commentary),临到以色列的敌人(帖撒罗尼迦后书 1:6-9帖撒罗尼迦后书 1:6-9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 19:11-20启示录 19:11-20 commentary)。祂第二次降临人间时,将“赐予”神的子民完全的复兴(帖撒罗尼迦后书 1:10帖撒罗尼迦后书 1: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 11:15启示录 11:15 commentary, 22:1222:12 commentary)。
耶稣没有继续读以赛亚书61以赛亚书61 commentary章,是因为祂当时来不是为了完成神的复仇,也不是为了赐予政治解放。祂第一次降临是为了宣告解放(以赛亚书61:1-2a以赛亚书61:1-2a commentary),所以耶稣读了以赛亚书那段预言。
耶稣在停止阅读并合上书卷后,对家乡犹太会堂里的听众说的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耶稣对他们说:‘今天这段经在你们耳中应验了。’”
(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
换句话说,耶稣宣称自己是弥赛亚,并且“今天”(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是弥赛亚实现以赛亚当时 750 年前的预言的字面日子,即弥赛亚将“报告被掳的得释放”和“报告耶和华的恩年”(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
“这段经文”的预言——即耶稣所读的经文(以赛亚书 61:1-2a以赛亚书 61:1-2a commentary)——在“今天”应验了(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但耶稣没有读到的关于以赛亚书中接下来内容的预言——(以赛亚书 61:2b-3以赛亚书 61:2b-3 commentary)并不属于“这段经文”(路加福音 4:21路加福音 4:21 commentary),而是在耶稣后来重返人间时应验。
耶稣通过选择阅读和不阅读的内容,以及读完以赛亚书后说的第一句话,同时做出了几个令人惊讶的声明。
这对耶稣的听众来说,是难以消化的。马可描述了他们最初听到耶稣在那个安息日会堂里所说的话时,所做出的惊讶反应:
许多听见的人都惊奇,说:“这个人从哪里得到这些事?是谁赐给他这样的智慧?他手又行这样的神迹? ”(第 2 节下)。
那个安息日,许多人在耶稣家乡的会堂里聆听祂的讲道,他们惊讶不已,不知道耶稣刚才的宣告该作何解释。他们开始问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在问耶稣怎么能说出,做出如此非凡的事。他们问耶稣从哪里获得如此的智慧和能力,来行他们所听说的神迹(马太福音13:54马太福音13:54 commentary)。
如果路加写的是同一事件,他写的是听众最初对耶稣的认可:
“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说的恩言。”
(路加福音 4:22a路加福音 4:22a commentary)。
一些听众开始尝试用否定的问题——怀疑的问题——来回答他们自己的问题:耶稣从哪里获得如此的智慧和力量:
“这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第 3 节)
拿撒勒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耶稣,他们熟悉他的职业和家庭。
会堂里的听众问道: “这不是木匠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其隐含的答案是“是”。这就是木匠。这个反问句及其隐含的答案指向了更深层的含义。更深层的含义是:因为这个说了又做了惊人之事的人(只是)木匠,所以在他们看来,耶稣不可能不像他们所听到的那样伟大。进而,耶稣似乎也不可能是他刚刚宣称的,应验了以赛亚预言的弥赛亚。
有趣的是,马可福音6:3马可福音6:3 commentary是圣经中唯一一节明确描述耶稣成为弥赛亚之前的职业是“木匠”的经文。同样,马太福音中与之平行的经文将耶稣描述为“木匠的儿子”(马太福音13:55马太福音13:55 commentary),这是耶稣养父约瑟唯一一次被描述为木匠。福音书直接提到约瑟也是耶稣生平的最后时刻。其他所有直接提到耶稣尘世继父约瑟的地方都集中在耶稣的出生和童年时期。
在马可福音 6:3马可福音 6:3 commentary 中,翻译为木匠的词是希腊语 τέκτων (tek-ton)。
虽然“tekton”通常与木工联系在一起,但在公元一世纪,它的含义更为广泛。tekton 指的是工匠,建筑工人或技工——擅长建筑工作的人,通常使用木材,但也会使用石材和其他材料,具体取决于当地的资源。
在加利利,尤其是在拿撒勒附近(靠近以罗马为主的城市塞佛瑞斯,这座大型城市中心在耶稣年轻时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tekton”一词并非简单地让人联想到乡村木工。它很容易指建筑工人,石匠,甚至是普通的建筑工人。耶稣和约瑟可能参与了塞佛瑞斯的建造。
因此,当公元一世纪的读者听到耶稣被描述为“木匠”(tekton)时,他们会想象他是一位习惯于体力劳动,建造建筑的人。木匠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人们期望木匠了解建筑工程,而不是拉比的智慧。
他的听众不仅了解耶稣成为弥赛亚之前的职业,也熟知他的家人。多年来,他们一直与耶稣的家人一起生活,工作,一起去犹太会堂。他们对耶稣家人的熟悉,更让他们怀疑耶稣自称是弥赛亚。
他们问道:
这不是……马利亚的儿子吗?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兄弟吗?他的姐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他们知道耶稣是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也在拿撒勒长大(路加福音1:26-27路加福音1:26-27 commentary)。希律死后,马利亚和丈夫约瑟从埃及回到拿撒勒,那时耶稣还是个孩子(马太福音2:22-23马太福音2:22-23 commentary)。经文没有提到约瑟的名字,很可能表明他当时已经去世了。如上所述,当听众问:“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马太福音13:55马太福音13:55 commentary)时,马太福音中称约瑟为“木匠”。
这两个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是的。这是玛利亚的儿子。耶稣是木匠(约瑟)的儿子。”这两个反问句的含义是,因为耶稣是玛利亚和木匠的儿子,所以他不可能是他自称的弥赛亚人物。
同样,耶稣的听众们不相信他自称是基督,便用类似的问题来打发他:“耶稣不是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兄弟吗?他的姐妹们不是在我们这里吗?”
耶稣的兄弟实际上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他们同母异父,但父亲是约瑟。(耶稣是由圣灵感孕而生的——马太福音 1:18马太福音 1:18 commentary, commentary路加福音 1:35路加福音 1:35 commentary)。
耶稣的听众在他们怀疑的问题中至少指出了耶稣的四个同父异母兄弟:雅各,约西,犹大和西门。根据会堂里的人的说法,耶稣显然还有同父异母的姐妹,但听众没有说出她们的名字。
路加对耶稣在家乡会堂里教导的记载(即使不是平行的)也类似,起初“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说的恩言”(路加福音4:22路加福音4:22 commentary上)。但当他们开始思考耶稣的背景时,拿撒勒人对耶稣及其家人的熟悉似乎将他们的惊奇变成了怀疑,又从怀疑变成了冒犯。
他们就对他生气(第 3b 节)。
尽管他们对耶稣的教导和神迹感到惊叹,但他们似乎无法理解耶稣竟然是他们的弥赛亚。他们纳闷,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拥有如此智慧和神迹奇事的能力。他们无法理解的,就拒绝相信。
耶稣对他们说:“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第 4 节)。
耶稣对他们缺乏信仰感到悲哀,并提出了一个原则:先知除了在自己的家乡外,不会不受尊敬。
当他被家乡的人拒绝时,耶稣通过这次机会陈述了这个原则,大声指出了这个原则是如何导致他们拒绝他作为弥赛亚——先知的(申命记 18:15申命记 18:15 commentary, 18-1918-19 commentary)。
耶稣的话语道出了悲剧性的讽刺:那些最熟悉先知的人往往未能认识到他真正的意义。先知的族群非但没有因他所拥有的智慧和权威而尊敬他,反而因为无法透过自己的臆断和熟悉而排斥他。先知非凡的使命被平凡的记忆所掩盖,他的神圣使命在他们眼中沦为平凡之事。先知家乡的人们不愿相信,这表明,那些以全新的视角,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接触先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尊敬。
当然,耶稣就是他所说的先知,作为弥赛亚,他是很久以前通过摩西承诺的先知,耶和华会派他到以色列直接与他的子民讲话(《申命记》 18:15《申命记》 18:15 commentary, 18-1918-19 commentary)。
耶稣的观察也表明,甚至在祂自己的亲属和家里,祂也受到怀疑。约翰福音也描述了耶稣弟兄们的不信:
“因为连他的弟兄也不信他。”
(约翰福音 7:5约翰福音 7:5 commentary)
但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中至少有两个最终相信他是弥赛亚。
耶稣复活后不久,就向他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显现(哥林多前书15:7哥林多前书15:7 commentary)。这似乎对雅各对耶稣的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耶稣的同父异母兄弟雅各后来领导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会,并担任首席长老(使徒行传15:13使徒行传15:13 commentary, 21:1821:18 commentary)。他也是《雅各书》的作者,在《雅各书》中,他自称是“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书1:1雅各书1:1 commentary)。据约瑟夫斯记载,雅各因信仰被石头砸死,并殉道。
耶稣同父异母的弟弟犹大就是犹大,他是《犹大书》的作者。犹大也自称是“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书 1:1犹大书 1:1 commentary)。
路加对耶稣在家乡会堂里教导的记载类似(如果不是平行的话)(路加福音 4:16-29路加福音 4:16-29 commentary 似乎详细阐述了耶稣对不信教的邻居说的话。
除了说“没有先知在自己的家乡被人接纳”(路加福音 4:24路加福音 4:24 commentary)之外,路加还记载耶稣说,他的听众要求在拿撒勒公开行神迹,以证明他所传讲的信息的真实性(路加福音 4:23路加福音 4:23 commentary)。耶稣以以利亚和以利沙为例,责备他们,说他们当年在以色列找不到一个忠心的人,却为外邦人行了神迹(路加福音 4:25-27路加福音 4:25-27 commentary)。
同样,马太福音的平行记载也明确指出: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神迹了。”
(马太福音 13:58马太福音 13:58 commentary)
马克观察到:
耶稣在那里除了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了他们之外,没有行什么神迹。他因他们的不信而感到惊奇(第5节)。
马可没有像马太那样明确说明为什么耶稣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行许多奇迹(马太福音 13:58马太福音 13:58 commentary),而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事实:除了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并治愈他们之外,耶稣在那里不能行任何奇迹。
有趣的是,马可说耶稣行不了神迹。这意味着耶稣在拿撒勒行不了神迹,因为拿撒勒人缺乏信心。这凸显了上帝多么重视我们的信心。
要明确的是:上帝不需要我们的信心来做任何事。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他,他都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但上帝因我们的信心而喜悦(希伯来书 11:6希伯来书 11:6 commentary)。上帝常常选择通过人们对他的信心来为他们做工。
耶稣只有在家乡为少数信徒默默地行了一些神迹,比如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愈了他们。
如果路加的记载(路加福音 4:16-30路加福音 4:16-30 commentary)描述的是同一时刻,那么这些医治很可能发生在耶稣在拿撒勒会堂讲道之前,而不是之后。这是因为路加的记载描述了人们听到耶稣对他们说的话后如何勃然大怒(路加福音 4:28路加福音 4:28 commentary),他们把耶稣带到悬崖边,想把他推下去杀死(路加福音 4:29路加福音 4:29 commentary),“耶稣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路加福音 4:30路加福音 4:30 commentary)。当耶稣在会堂里对他们说话时,人们试图处死他,看来他立刻就离开了家乡。
当他的家乡的人看待耶稣时,他们的情绪从惊奇到不信,到冒犯,到“愤怒”(路加福音 4:28路加福音 4:28 commentary)。
那些最有机会相信耶稣的人,却恰恰是最不相信耶稣的人,这既是悲剧,也是讽刺。可悲的是,耶稣家乡的怀疑,让祂对他们的不信感到疑惑。
他们对祂的不信和拒绝,很可能让祂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羞辱。但祂在拿撒勒所承受的痛苦和羞辱,只是祂即将遭受的苦难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