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马可福音 4:26-29 含义

种子的比喻 耶稣向一个在土地上撒种的人描述了神的国度。虽然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发生的,但种子自己发芽生长。当庄稼完全成熟时,这个人立即收割并享受其福分。

马可福音 4:26-29 中,耶稣提出了“种子的比喻”,这是关于上帝王国的本质及其神秘的发展。福音书中没有关于这个比喻的类似记载。

“种子的比喻”是耶稣的少数教义和/或比喻之一,仅在马可福音中描述,而在其他福音书中均未明确提及。

《种子的比喻》具有与《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 13:1-23,马可福音 4:1-20,路加福音 8:4-15)和《芥菜种的比喻》(马太福音 13:31-32,马可福音 4:30-32,路加福音 13:18-19)相似的象征元素和主题。

在马可福音中,《撒种的比喻》是放在《种子的比喻》之前,《芥菜种的比喻》则紧接在《撒种的比喻》之后,这样的安排似乎也是为了将这些比喻和其主题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耶稣在“种子的比喻”的开头将神的国比作一个人在土地上撒种。这是这个比喻的主要对比。

耶稣说:“神的国好像人把种撒在地上” (第 26 节)。

这节经文中的代词“”指的是耶稣。

介绍这个寓言的表达方式——“他说”——似乎表明耶稣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寓言。他可能不止一次说过。可能在他的整个传道生涯中,对不同的听众一次又一次地说过这个寓言。

这个寓言的四个要素是:

  • 神的国度—— (耶稣在比喻中所描述的)
  • 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土地上
  • 种子
  • 土壤

神的国度一词有多重含义。神的国度可以指:

  • 主对弥赛亚王国承诺——以色列人民繁荣昌盛,高贵无比,由弥赛亚国王领导的时代。这是上帝王国未来的物质体现。
  • 上帝对世界(包括当下)的永恒权威和统治的现实和认可。这是上帝精神王国永恒存在的现实。

神的是永恒的现实。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既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它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然而,有一天,它会在这个世界上完全实现(但以理书 2:44,启示录 11:15)。在当今时代,耶稣的追随者可以通过信仰进入天国生活(马太福音 6:33)。只有那些忠实的见证人才能在国度完全建立后统治它(马太福音 7:21)。

将种子撒在土壤上的人被称为“播种者”。

撒在地上的种子可能是指上帝的话语,正如在“撒种的比喻”(路加福音 8:11)中所说的那样。但在这个比喻中,种子似乎特别指上帝的话语,因为它与上帝王国的信息,愿景和原则有关。

因为种子代表着上帝关于他的王国的话语,所以在这个比喻的背景下,撒种的人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来说明或举例来教导,宣告或描绘上帝王国的真实景象的人。

土壤很可能指的是一颗接受的心——就像《撒种的比喻》中描述的第四种土壤一样:

“那些人把种子撒在好土地上,他们听了道,就领受了,并且结出果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 4:20)。

耶稣把上帝强大而永恒的王国比作一个把种子撒在土地上的谦卑的人,这种比喻的运用引人注目,甚至可能令人震惊。

神的国度怎么会是这样呢?耶稣用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结合“种子的比喻”及其周围的一些比喻来理解时,也许能更好地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即:

  • “撒种的比喻”(马可福音 4:1-20)——记录在“种子的比喻”(马可福音 4:26-29)之前不久,以及
  • “芥菜种的比喻”(马可福音 4:30-32)——紧接着“种子的比喻”(马可福音 4:26-29)。

《种子的比喻》也具有与《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 13:1-23,马可福音 4:1-20,路加福音 8:4-15)和《芥菜种的比喻》(马太福音 13:31-32,马可福音 4:30-32,路加福音 13:18-19)类似的象征元素和主题。

由于这些寓言具有共同的元素和主题,且彼此接近,因此显然“种子的寓言”与“撒种的寓言”和“芥菜种的寓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1. 这个序列中第一个出现的寓言是:“撒种的寓言”。

    《撒种的比喻》关注的主要元素是土壤/心灵。它描述了不同的心灵状况如何影响精神成长,成果以及一个人对王国的回应。

    在“撒种的比喻”中,耶稣比较了四种土壤状况和它们对种子的接受性。四种不同土壤所产出的作物量代表了信徒内心的四种状况,他们对上帝之言的接受性以及他们生活的成果。

    也许是因为“撒种的比喻”引入了其他比喻中常见的元素和主题,所以耶稣问门徒:

    “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你们怎能明白所有的比喻呢?”
    马可福音 4:13b

    理解耶稣的“撒种的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种子的比喻”,以及上帝的国度如何像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土壤上

  2. 这个序列的第二个寓言是:“种子的寓言”。

    《种子的比喻》关注的主要内容是上帝/种子的话语,它揭示了王国及其原则。上帝的话语在信徒心中发展时,引发了令人惊奇和神秘的成长过程。

    “种子的比喻”描绘了成长的各个阶段,表明上帝王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按照他的神圣秩序和力量,不受人类的控制或完全理解。

  3. 这个序列的第三个寓言是“芥菜种的寓言”。

《芥菜种的比喻》的要点是种子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结果。它表明上帝王国及其培育生命的成果如何惊人地扩展,远远超出了最初看起来可能的范围。

在“芥菜种的比喻”中,耶稣用这颗种子来比喻信徒可能成长的过程。芥菜种是种子中最小的一种,但它们却能长成一棵强大的生命之树。耶稣将这种转变比作信徒在按照上帝王国原则凭信心生活时所分享和享受的丰盛繁荣。

在陈述了“种子的比喻”的主要对比——神的国好像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里——之后,耶稣继续说:

他晚上睡觉,天亮起来,种子就发芽生长,如何生长,他却不知道(第 27 节)

种子撒入土壤后,播种者的角色暂时结束了。他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种子发芽。他可以继续他的日常生活,晚上睡觉,白天起床,而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中经历着神秘的变化。

“他自己不知道”这句话道出了神的国度如何在信徒心中神秘地发芽成长的,而信徒的心中正是神的国度的种子播撒的地方。一旦播下种子,国度便会独立于人类的理解或干预而发芽成长

这个寓言强调了上帝在实现精神成长方面所做的努力的不可捉摸性。

所罗门也对这个奥秘作出了评论:

“正如你们不知道风的路径,也不知道孕妇子宫内的骨头如何形成,所以你们不知道创造万物的上帝的活动。”
传道书 11:5

同样,保罗也认为,与上帝神秘的赋予生命的力量相比,他和亚波罗在向哥林多人传播福音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敷衍了事,机械化的操作: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都是仆人,藉着他们信了你们,正如主给各人机会。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哥林多前书 3:5-7

播种者的角色是把种子撒在土壤上。分享关于上帝王国的话语,让上帝做工。播种者不应该试图控制或操纵结果。播种者甚至不需要了解生长是如何发生的。他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事情,以便他忠实地履行播种者的角色。

把种子撒在地里的人只是要宣扬神的国度,并相信会实现祂所期望的结果。这要通过言语和行动来实现。

整本新约圣经都劝诫信徒要顺服信仰,相信上帝应许的益处将远远超过抵抗世界所带来的困难,包括被世界拒绝和失去。在这种情况下,应许的益处是一种神秘的增长和祝福,甚至超出了我们自己的理解。

在描述了撒种的人如何将种子撒在土壤上却不知道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之后,耶稣逐个阶段地描述了生长的神秘过程:

土地自然地产出庄稼;先长出嫩苗,然后长出穗子,然后穗中成熟的子粒(第 28 节)。

一旦种子被撒入土壤,土壤就会松开。

种子在土壤里,土壤就会自己结出庄稼

该术语本身(希腊语:“automatos )表示土壤自动产出。

如果种子代表上帝王国所阐明的真理和原则,土壤代表接受这些王国真理的信徒的心,那么上帝王国就会自动在信徒心中萌芽。这意味着,当任何信徒成为他人的好榜样时,他们播下的种子就会发芽,生长,结出超出我们想象的果实。

这与耶稣的“葡萄树的比喻”(约翰福音15:1-11)中的原理相似,当时告诉门徒:

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5b

这一原则也与保罗的教导相似,即选择受圣灵引导自然会产生圣灵的果实: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之下……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加拉太书 5:16, 18, 22-23

王国在信靠上帝话语的接受信徒心中结出果实,是一个自然而有序的过程。就像一颗种下的种子首先发芽长成叶片,然后形成花穗,然后成熟的谷粒在花穗中生长一样自然。在这个例子中,种下的种子是通过另一个信徒的作用和影响而来的。


此类植入的正常顺序是,一个人的生活榜样会创造一种合法性,使接受者接受他们的话语。然后植入的话语开始发挥其转化作用。

正如我们在雅各书 1:21 中看到的,将上帝的话语铭记在心,可以拯救我们脱离与生俱来的罪恶本性。正如雅各书 1:14 所述,诱惑的主要手段来自我们内心的欲望。通过将上帝的话语铭记在心,我们的生活便摆脱了这些罪恶欲望在我们生活中造成的不良后果。罗马书 12:1-2 进一步表明,转变过程的一部分来自我们思想的更新。

最后,庄稼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但当收成好的时候,他立刻拿起镰刀,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第 29 节)。

连词“但是”用来对比种子的逐渐,看不见的生长和收获的突然,果断的行动。收获庄稼成熟可供享用的季节或时间。播种者把种子撒在土壤里,上帝让它从种子长成叶片,穗子,成熟谷粒,现在播种者可以享受收获的好处和祝福了。

一旦王国种子的益处成熟为王国的收成,撒种者立即拿起镰刀,收割所播种,所结出的王国祝福。根据“撒种的比喻”,祝福可能是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马可福音 4:20)。

保罗这样表达了同样的倍增原则:“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4:20

保罗提醒信徒,他们种什么,收什么(加拉太书 5:7)并且“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 5:9),然后劝告加拉太人“不可丧志行善;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 5:10)。

在圣经文学中,收获常常象征审判,例如:

  • 约珥书 3:13 中,的审判被描绘为用镰刀收割,
  •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马太福音13:24-30, 36-43),其中上帝将恶人与义人分开,被描绘成在收获时将不结果的稗子与结出果实的小麦分开,以及
  • 启示录 14:15,上帝对地球的审判被描绘成成熟葡萄的大丰收

审判的含义也适用于此处,但审判会带来奖赏(哥林多前书 9:24)。此处的收获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这些丰收是上帝之言带来的益处。这包括爱,喜乐,和平,耐心,友谊,目标等,这些都是在这一生跟随耶稣和他的王国原则而来的。正如彼得后书 1:4 所述,上帝的应许使信徒“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得以与神的性情有份”。

“种子的比喻”告诉我们,虽然人类负责播撒种子,但神国的成长和最终的成果是神圣的奥秘,按照上帝主权的时间和秩序展开。

这个比喻的要点和应用对于信徒来说如下:

  • 忠心地传播国的种子,
  • 相信上帝的安排。这包括他的时间安排。
  • 因此,我们应该有耐心,认识到精神成长是渐进的,而且往往是难以察觉的,但却会带来上帝注定的丰收。

耶稣将神的国度比作一个人在土地上撒种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似乎也与以赛亚所说的耶和华的话有关:

“雨雪从天而降,
不要回去,除非你浇灌大地。
让它结出果实,
给播种的人提供种子,给食用的人提供粮食;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
它不会空空地回到我这里,
我没有实现我的愿望,
而我发送此信的目的却没有成功。”
以赛亚书 55:10-11

以赛亚在这里将上帝的话语比作雨雪,它们滋润大地,使大地发芽,为播种者提供种子,为食用者提供粮食。这强调了上帝的话语在实现祂旨意方面的功效。

听过耶稣“种子的比喻”的许多人,包括门徒,都是耶稣的忠实追随者,他们热切地希望上帝王国在耶稣的尘世生活中在世界上实际展开。但是,虽然他的王国被提出,却被他自己的人拒绝了(马太福音 27:24-26,约翰福音 1:10-11)。

上帝王国在地球上的正式建立,神秘地等待着基督的回归。那时,他的王国将在地球上建立(启示录 11:15)。与此同时,它的种子被播撒在人们的心中,神秘地发芽,成熟,人们却一无所知,直到收获……

詹姆斯认识到上帝的时间不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因此他劝告信徒:

“所以弟兄们,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雅各书 5:7)

这种耐心体现了对上帝完美时机的信任,以及他对实现其王国的主权工作的信任。

与此同时,让我们继续寻求上帝国度马太福音6:33)并按照耶稣教导我们的方式祷告:

“你的王国降临。
你的旨意必成就,
天上如此,地上亦如此。”
(马太福音 6:10)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