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前书 2:11-12彼得前书 2:11-12 commentary 中,使徒彼得开始描述信徒应有的行为,信徒生于上帝的家庭,因此是精神上的贵族。彼得提出,耶稣的信徒是神圣的祭司,是大家庭的活石(彼得前书 2:4-5彼得前书 2:4-5 commentary)。他们也是被拣选的子民和君尊的祭司(彼得前书 2:9彼得前书 2:9 commentary)。
每位信徒都肩负着基督君王身份所带来的重大责任。每位信徒都被授予一份遗产。但这份遗产必须通过顺服才能获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主而做的(歌罗西书 3:23歌罗西书 3:23 commentary)。
彼得向信徒发出挑战,要求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亲爱的” 。这是一个表示爱意的称呼,表示他的读者既被他所爱,也被上帝所爱。彼得写信给他所爱的犹太信徒和门徒:“亲爱的,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第 11 节)。
劝诫信徒要像外人和陌生人一样生活,指的是信徒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在世上的地位。彼得曾将信耶稣的人描述为一个精神国家的王室成员(彼得前书 2:9彼得前书 2:9 commentary)。耶稣说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约翰福音 18:36 commentary)。信徒要像天国的公民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外人和陌生人居住(腓立比书 3:20腓立比书 3:20 commentary)。
正如以色列人被驱逐出故土,作为外来人和陌生人居住在巴比伦一样,彼得时代的这些以色列人也将作为天上耶路撒冷的公民居住在地球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希伯来书 11:9-10希伯来书 11:9-10 commentary 中,亚伯拉罕因信仰而受到赞扬,因为他作为外来人和陌生人居住在异乡,却相信上帝的应许。
从神应许亚伯拉罕将应许之地赐给他的后裔,到约书亚进入应许之地,中间大约有五百年的时间(创世记 15:15创世记 15:15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但亚伯拉罕继续相信神的应许,住在应许之地的帐棚里。亚伯拉罕因着信心所行的事,被称为神的朋友(雅各书 2:23-24雅各书 2:23-24 commentary)
外来人(第 11 节)这个词是希腊语“paroikiious”,指的是住在非家乡的人。加上“陌生人”一词,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想法。第 11 节中的“陌生人”一词翻译自希腊语“parepidemous”。有趣的是,“parepidemas”在这封信的开篇被翻译为外来人(彼得前书 1:1彼得前书 1:1 commentary)。
彼得前书 1:1彼得前书 1:1 commentary 中提到的外邦人很可能是指那些因跟随耶稣而遭受迫害而逃离以色列的犹太人。因此,收到彼得这封信的犹太人现在居住在异国他乡(使徒行传 8:3-4使徒行传 8:3-4 commentary)。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如亚伯拉罕的这些子孙远离他们真正的尘世家园一样,耶稣的信徒应该将他们真正的家园视为他们的天国家园。
信徒不应固守地球公民的身份,而应将他们的主要公民身份视为即将到来的新天新地(《腓立比书》3:20《腓立比书》3: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21:1《启示录》21:1 commentary)。耶稣的信徒应将自己视为地球的临时居民。正如彼得在第二封信中所说:
“但根据他的应许,我们期待新的天地,正义居住在其中。”(彼得后书 3:13彼得后书 3:13 commentary)
彼得劝诫信徒要对生命有永恒的眼光。地球上的生命是短暂而短暂的(雅各书 4:14雅各书 4:14 commentary)。这是我们走向永恒家园的伟大旅程的一部分。这个家园首先在天堂,然后在新的地球上(启示录 21:1启示录 21:1 commentary)。信徒可以满怀希望地期待上帝承诺的奖励,以激励他们坚持信仰,坚持今生作为忠实的见证人。
如果我们理解像耶稣那样遭受世人拒绝之后将会获得的荣耀,那么我们就可以快乐地忍受世上的苦难,因为我们知道来世有荣耀的奖赏在等着我们(彼得前书 1:6-7彼得前书 1:6-7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 8:18-30罗马书 8:18-30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4:17哥林多后书 4:17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1:6希伯来书 11:6 commentary, 8-108-10 commentary, 24-2624-26 commentary)。
关于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活,以符合我们皇室和神圣使命的方式,迫切的劝告是戒除肉欲。翻译为“欲望”的希腊词意味着强烈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可以是为了一些好的事情,比如在腓立比书 1:23腓立比书 1:23 commentary 中,保罗强烈渴望与主同在。但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从我们有罪的人性中流露出的强烈欲望。因此,修饰语“肉欲”让我们知道,这里提到的欲望是肉体,我们人类的罪性产生的强烈欲望(罗马书 7:17-18罗马书 7:17-18 commentary, 8:4-58:4-5 commentary, 8:128:12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21加拉太书 5:16-21 commentary)。
如果听从这些欲望,它们就会生出罪,罪会长大并导致死亡(雅各书 1:13-15雅各书 1:13-15 commentary)。死亡是分离,就像人的灵魂离开人的身体一样(雅各书 2:26雅各书 2:26 commentary)。我们罪性中的肉欲使我们与神圣的设计分离。这些肉欲引导我们走向自我毁灭的行为,远离导致繁荣和满足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彼得能够断言这些肉体的欲望是与灵魂争战的罪恶欲望。翻译为灵魂的希腊词是“灵魂”。大约一半的时间,“灵魂”被翻译为“生命”。它指的是我们的全部存在。如果我们被罪恶的肉体欲望所束缚,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就会被浪费。正如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 告诉我们的那样,选择活在罪恶中会导致我们的生活逐渐腐烂:欲望变成成瘾,然后导致精神健康的丧失(堕落的思想)。堕落的思想意味着我们与现实分离,这是一种特别有害的死亡形式。
翻译为发动战争的希腊词是“strateuontai”,意思是参与战斗。我们看到这个词在《哥林多后书》10:3《哥林多后书》10:3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雅各书》4:1《雅各书》4:1 commentary 中同样用来指属灵的争战。在《以弗所书》6:14-18《以弗所书》6:14-18 commentary 中,使徒保罗用罗马百夫长的装备来强调信徒应该把每一天都看作一场属灵的争战。
请注意,肉欲的战争是针对灵魂的。介词“针对”翻译自希腊文“kata”,暗示敌对行动。彼得借此强调,肉欲的战争是针对灵魂的,而不是在灵魂内部。这表明,当我们相信耶稣并重生时,我们就是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 5:17哥林多后书 5:17 commentary)。
罪仍然住在信徒的体内,在我们的肉体里,但它不是我们。罪是信徒身体里的外来者,我们应该认清并抵制它(罗马书 7:17-18罗马书 7:17-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17加拉太书 5:16-17 commentary)。抛开罪让我们可以不受束缚地奔跑生命之路,赢得生命的大奖(哥林多前书 9:24-27哥林多前书 9:24-27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9-10希伯来书 2:9-10 commentary, 12:1-212:1-2 commentary,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
罪与我们的灵魂争战这一概念的应用与这封信的主题一致——“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得前书 1:9彼得前书 1:9 commentary)。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永垂不朽,并从今生获得最大的益处,那么这就会激励我们戒除那些阻止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肉欲!
陷入肉体行为的信徒可能会浪费今生凭信心生活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失去基督再来时因忠心服从而得到的奖赏。在即将到来的时代,将没有机会凭信心生活;那时我们将亲眼看到。
信徒在通往天国的旅途中,作为地球上的客旅和陌生人,有着永恒的视角,因此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在外邦人中保持优秀的行为(彼得前书 2:12彼得前书 2:12 commentary)。
这条劝告可以分解如下:
推论是,彼得希望他所服务的这些犹太信徒的生活能够成为他们周围外邦人的活生生的见证。
劝告信徒在非信徒中继续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的原因是:这样,他们无论在什么事上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善行,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第 12 节)。
耶稣信徒在社区中过着神圣,无可指责的生活,这常常让有罪的非信徒(和信徒)感到不舒服(约翰福音 3:19-20约翰福音 3:19-20 commentary)。为了缓解自己良心的不安,他们有时会使用诽谤(希腊语“katalalousin”),意思是贬低或诬告某人。有趣的是,诽谤(“katalalias”)这个词以前也曾被用作信徒应从生活中摒弃的事物清单的一部分(彼得前书 2:1彼得前书 2:1 commentary)。
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肉体会利用诽谤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诽谤将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人描绘成作恶者,即做坏事甚至犯罪的人。除了约翰福音(约翰福音 18:30约翰福音 18:30 commentary),彼得是唯一一位使用“作恶者”一词的新约作者(彼得前书 2:12彼得前书 2:12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 3:163:16 commentary, 4:154:15 commentary)。
信徒应该以高度道德的生活方式来反驳对邪恶行为的虚假指控。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应该做出反应。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抵制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因你们的善行而得到荣耀,因为人们会观察到这些善行,并在探访的日子荣耀上帝(彼得前书 2:12c彼得前书 2:12c commentary)。
信徒的优秀行为现在被描述为做好事。善行这个词来自“ergon”,意思是任何种类的活动。彼得在他的书信中使用了四次“ergon”(彼得前书 1:17彼得前书 1:17 commentary, 2:122:12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 3:103:10 commentary)。
此处的具体活动被描述为“好的” ,意为美丽,有用和值得称赞。同一希腊词在这节的开头被翻译为“优秀” (第 12 节),后来在这封信中描述信徒使用他们的属灵恩赐作为“好”管家(彼得前书 4:10彼得前书 4:10 commentary)。
圣经将善行定义为:由上帝预备的行为(以弗所书 2:10以弗所书 2:10 commentary),由信徒执行的行为(提多书 2:15提多书 2:15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多书 3:8提多书 3:8 commentary),促进他人的利益(提多书 3:14提多书 3:14 commentary),目的是给上帝带来荣耀(马太福音 5:16马太福音 5:16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3:21希伯来书 13:21 commentary)。在所有情况下,善行只有在出于爱的情况下才会有益,即选择为他人寻求最好的(哥林多前书 13:3哥林多前书 13:3 commentary)。
彼得书信中的这些善行有一个刻意的目的:当他们观察到这些善行时,他们会在探访的日子荣耀上帝(第 12d 节)。这句话可以分解如下:
非信徒可以通过观察信徒在世时所做的善行,在神眷顾的日子荣耀神,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让善行提供见证,使非信徒相信耶稣。彼得将在下一章中预言这一点(彼得前书 3:14-16彼得前书 3:14-16 commentary)。另一种方法是,当信徒的义行被聚集的见证人认可时,这些信徒的见证在神眷顾的日子荣耀神(帖撒罗尼迦前书 2:19-20帖撒罗尼迦前书 2:19-20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 2:10-11腓立比书 2:10-1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10希伯来书 2:10 commentary)。
当耶稣再来时,上帝会把虚假的指控变成一种荣耀他的方式,因为他的孩子们忠实地做着上帝为他们设计的善行(以弗所书 2:10以弗所书 2:10 commentary;马太福音 5:16马太福音 5:16 commentary)。在这封信的后面,彼得会劝告信徒不要为“作为基督徒”遭受苦难而感到羞耻,因为为行善而遭受苦难会荣耀上帝的名(彼得前书 4:16彼得前书 4:16 commentary)。他继续说,上帝的审判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促使我们在自己之间进行判断,以便我们在那一天能够纯洁(彼得前书 4:16-17彼得前书 4:16-17 commentary)。
神对我们在世生活的审判,应当成为我们今生所作所为的动机焦点。因此,彼得在第 4 章中断言:
“因此,那些按照上帝的旨意受苦的人,也将通过做正确的事,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忠实的造物主。”(彼得前书 4:19彼得前书 4:19 commentary)
信徒应该欣然接受因行善而遭受的迫害,因为我们相信上帝会在审判之日适当地奖励我们的行为。彼得也会指出“如果义人得救尚且困难,那么不敬虔的人和罪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得前书 4:18彼得前书 4:18 commentary)。
彼得可能指的是耶稣必须献出自己的生命才能为世人赎罪;这当然符合“困难”的标准。那么那些想靠自己得救的不信神的人会怎样呢?他们不会有好结果的。
彼得利用这种对比来敦促他所教导的这些犹太信徒,要抬头寻求未来的奖赏,相信上帝的应许,而不是世上转瞬即逝的快乐。这些快乐对灵魂发动战争,部分原因是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专注于过上行善的生活,以便在审判之日得到好的回报(哥林多前书 3:14-15哥林多前书 3:14-15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5:10哥林多后书 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歌罗西书 3:23歌罗西书 3:23 commentary)。它们还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生活在现实中,即生活在信仰的服从中,使我们能够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从而抵制与我们的生活作斗争的肉欲。
彼得前书 2:11-12 含义
在彼得前书 2:11-12彼得前书 2:11-12 commentary 中,使徒彼得开始描述信徒应有的行为,信徒生于上帝的家庭,因此是精神上的贵族。彼得提出,耶稣的信徒是神圣的祭司,是大家庭的活石(彼得前书 2:4-5彼得前书 2:4-5 commentary)。他们也是被拣选的子民和君尊的祭司(彼得前书 2:9彼得前书 2:9 commentary)。
每位信徒都肩负着基督君王身份所带来的重大责任。每位信徒都被授予一份遗产。但这份遗产必须通过顺服才能获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主而做的(歌罗西书 3:23歌罗西书 3:23 commentary)。
彼得向信徒发出挑战,要求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亲爱的” 。这是一个表示爱意的称呼,表示他的读者既被他所爱,也被上帝所爱。彼得写信给他所爱的犹太信徒和门徒:“亲爱的,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第 11 节)。
劝诫信徒要像外人和陌生人一样生活,指的是信徒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在世上的地位。彼得曾将信耶稣的人描述为一个精神国家的王室成员(彼得前书 2:9彼得前书 2:9 commentary)。耶稣说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约翰福音 18:36 commentary)。信徒要像天国的公民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外人和陌生人居住(腓立比书 3:20腓立比书 3:20 commentary)。
正如以色列人被驱逐出故土,作为外来人和陌生人居住在巴比伦一样,彼得时代的这些以色列人也将作为天上耶路撒冷的公民居住在地球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希伯来书 11:9-10希伯来书 11:9-10 commentary 中,亚伯拉罕因信仰而受到赞扬,因为他作为外来人和陌生人居住在异乡,却相信上帝的应许。
从神应许亚伯拉罕将应许之地赐给他的后裔,到约书亚进入应许之地,中间大约有五百年的时间(创世记 15:15创世记 15:15 commentary, 1818 commentary)。但亚伯拉罕继续相信神的应许,住在应许之地的帐棚里。亚伯拉罕因着信心所行的事,被称为神的朋友(雅各书 2:23-24雅各书 2:23-24 commentary)
外来人(第 11 节)这个词是希腊语“paroikiious”,指的是住在非家乡的人。加上“陌生人”一词,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想法。第 11 节中的“陌生人”一词翻译自希腊语“parepidemous”。有趣的是,“parepidemas”在这封信的开篇被翻译为外来人(彼得前书 1:1彼得前书 1:1 commentary)。
彼得前书 1:1彼得前书 1:1 commentary 中提到的外邦人很可能是指那些因跟随耶稣而遭受迫害而逃离以色列的犹太人。因此,收到彼得这封信的犹太人现在居住在异国他乡(使徒行传 8:3-4使徒行传 8:3-4 commentary)。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如亚伯拉罕的这些子孙远离他们真正的尘世家园一样,耶稣的信徒应该将他们真正的家园视为他们的天国家园。
信徒不应固守地球公民的身份,而应将他们的主要公民身份视为即将到来的新天新地(《腓立比书》3:20《腓立比书》3: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21:1《启示录》21:1 commentary)。耶稣的信徒应将自己视为地球的临时居民。正如彼得在第二封信中所说:
“但根据他的应许,我们期待新的天地,正义居住在其中。”
(彼得后书 3:13彼得后书 3:13 commentary)
彼得劝诫信徒要对生命有永恒的眼光。地球上的生命是短暂而短暂的(雅各书 4:14雅各书 4:14 commentary)。这是我们走向永恒家园的伟大旅程的一部分。这个家园首先在天堂,然后在新的地球上(启示录 21:1启示录 21:1 commentary)。信徒可以满怀希望地期待上帝承诺的奖励,以激励他们坚持信仰,坚持今生作为忠实的见证人。
如果我们理解像耶稣那样遭受世人拒绝之后将会获得的荣耀,那么我们就可以快乐地忍受世上的苦难,因为我们知道来世有荣耀的奖赏在等着我们(彼得前书 1:6-7彼得前书 1:6-7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 8:18-30罗马书 8:18-30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4:17哥林多后书 4:17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1:6希伯来书 11:6 commentary, 8-108-10 commentary, 24-2624-26 commentary)。
关于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活,以符合我们皇室和神圣使命的方式,迫切的劝告是戒除肉欲。翻译为“欲望”的希腊词意味着强烈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可以是为了一些好的事情,比如在腓立比书 1:23腓立比书 1:23 commentary 中,保罗强烈渴望与主同在。但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从我们有罪的人性中流露出的强烈欲望。因此,修饰语“肉欲”让我们知道,这里提到的欲望是肉体,我们人类的罪性产生的强烈欲望(罗马书 7:17-18罗马书 7:17-18 commentary, 8:4-58:4-5 commentary, 8:128:12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21加拉太书 5:16-21 commentary)。
如果听从这些欲望,它们就会生出罪,罪会长大并导致死亡(雅各书 1:13-15雅各书 1:13-15 commentary)。死亡是分离,就像人的灵魂离开人的身体一样(雅各书 2:26雅各书 2:26 commentary)。我们罪性中的肉欲使我们与神圣的设计分离。这些肉欲引导我们走向自我毁灭的行为,远离导致繁荣和满足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彼得能够断言这些肉体的欲望是与灵魂争战的罪恶欲望。翻译为灵魂的希腊词是“灵魂”。大约一半的时间,“灵魂”被翻译为“生命”。它指的是我们的全部存在。如果我们被罪恶的肉体欲望所束缚,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就会被浪费。正如罗马书 1:24罗马书 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 告诉我们的那样,选择活在罪恶中会导致我们的生活逐渐腐烂:欲望变成成瘾,然后导致精神健康的丧失(堕落的思想)。堕落的思想意味着我们与现实分离,这是一种特别有害的死亡形式。
翻译为发动战争的希腊词是“strateuontai”,意思是参与战斗。我们看到这个词在《哥林多后书》10:3《哥林多后书》10:3 commentary 和 commentary《雅各书》4:1《雅各书》4:1 commentary 中同样用来指属灵的争战。在《以弗所书》6:14-18《以弗所书》6:14-18 commentary 中,使徒保罗用罗马百夫长的装备来强调信徒应该把每一天都看作一场属灵的争战。
请注意,肉欲的战争是针对灵魂的。介词“针对”翻译自希腊文“kata”,暗示敌对行动。彼得借此强调,肉欲的战争是针对灵魂的,而不是在灵魂内部。这表明,当我们相信耶稣并重生时,我们就是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 5:17哥林多后书 5:17 commentary)。
罪仍然住在信徒的体内,在我们的肉体里,但它不是我们。罪是信徒身体里的外来者,我们应该认清并抵制它(罗马书 7:17-18罗马书 7:17-18 commentary, commentary加拉太书 5:16-17加拉太书 5:16-17 commentary)。抛开罪让我们可以不受束缚地奔跑生命之路,赢得生命的大奖(哥林多前书 9:24-27哥林多前书 9:24-27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9-10希伯来书 2:9-10 commentary, 12:1-212:1-2 commentary,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
罪与我们的灵魂争战这一概念的应用与这封信的主题一致——“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彼得前书 1:9彼得前书 1:9 commentary)。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永垂不朽,并从今生获得最大的益处,那么这就会激励我们戒除那些阻止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肉欲!
陷入肉体行为的信徒可能会浪费今生凭信心生活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失去基督再来时因忠心服从而得到的奖赏。在即将到来的时代,将没有机会凭信心生活;那时我们将亲眼看到。
信徒在通往天国的旅途中,作为地球上的客旅和陌生人,有着永恒的视角,因此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在外邦人中保持优秀的行为(彼得前书 2:12彼得前书 2:12 commentary)。
这条劝告可以分解如下:
推论是,彼得希望他所服务的这些犹太信徒的生活能够成为他们周围外邦人的活生生的见证。
劝告信徒在非信徒中继续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的原因是:这样,他们无论在什么事上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善行,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第 12 节)。
耶稣信徒在社区中过着神圣,无可指责的生活,这常常让有罪的非信徒(和信徒)感到不舒服(约翰福音 3:19-20约翰福音 3:19-20 commentary)。为了缓解自己良心的不安,他们有时会使用诽谤(希腊语“katalalousin”),意思是贬低或诬告某人。有趣的是,诽谤(“katalalias”)这个词以前也曾被用作信徒应从生活中摒弃的事物清单的一部分(彼得前书 2:1彼得前书 2:1 commentary)。
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肉体会利用诽谤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诽谤将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人描绘成作恶者,即做坏事甚至犯罪的人。除了约翰福音(约翰福音 18:30约翰福音 18:30 commentary),彼得是唯一一位使用“作恶者”一词的新约作者(彼得前书 2:12彼得前书 2:12 commentary, 1414 commentary, 3:163:16 commentary, 4:154:15 commentary)。
信徒应该以高度道德的生活方式来反驳对邪恶行为的虚假指控。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应该做出反应。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抵制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因你们的善行而得到荣耀,因为人们会观察到这些善行,并在探访的日子荣耀上帝(彼得前书 2:12c彼得前书 2:12c commentary)。
信徒的优秀行为现在被描述为做好事。善行这个词来自“ergon”,意思是任何种类的活动。彼得在他的书信中使用了四次“ergon”(彼得前书 1:17彼得前书 1:17 commentary, 2:122:12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 3:103:10 commentary)。
此处的具体活动被描述为“好的” ,意为美丽,有用和值得称赞。同一希腊词在这节的开头被翻译为“优秀” (第 12 节),后来在这封信中描述信徒使用他们的属灵恩赐作为“好”管家(彼得前书 4:10彼得前书 4:10 commentary)。
圣经将善行定义为:由上帝预备的行为(以弗所书 2:10以弗所书 2:10 commentary),由信徒执行的行为(提多书 2:15提多书 2:15 commentary, commentary提多书 3:8提多书 3:8 commentary),促进他人的利益(提多书 3:14提多书 3:14 commentary),目的是给上帝带来荣耀(马太福音 5:16马太福音 5:16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3:21希伯来书 13:21 commentary)。在所有情况下,善行只有在出于爱的情况下才会有益,即选择为他人寻求最好的(哥林多前书 13:3哥林多前书 13:3 commentary)。
彼得书信中的这些善行有一个刻意的目的:当他们观察到这些善行时,他们会在探访的日子荣耀上帝(第 12d 节)。这句话可以分解如下:
非信徒可以通过观察信徒在世时所做的善行,在神眷顾的日子荣耀神,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让善行提供见证,使非信徒相信耶稣。彼得将在下一章中预言这一点(彼得前书 3:14-16彼得前书 3:14-16 commentary)。另一种方法是,当信徒的义行被聚集的见证人认可时,这些信徒的见证在神眷顾的日子荣耀神(帖撒罗尼迦前书 2:19-20帖撒罗尼迦前书 2:19-20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 2:10-11腓立比书 2:10-11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2:10希伯来书 2:10 commentary)。
当耶稣再来时,上帝会把虚假的指控变成一种荣耀他的方式,因为他的孩子们忠实地做着上帝为他们设计的善行(以弗所书 2:10以弗所书 2:10 commentary;马太福音 5:16马太福音 5:16 commentary)。在这封信的后面,彼得会劝告信徒不要为“作为基督徒”遭受苦难而感到羞耻,因为为行善而遭受苦难会荣耀上帝的名(彼得前书 4:16彼得前书 4:16 commentary)。他继续说,上帝的审判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促使我们在自己之间进行判断,以便我们在那一天能够纯洁(彼得前书 4:16-17彼得前书 4:16-17 commentary)。
神对我们在世生活的审判,应当成为我们今生所作所为的动机焦点。因此,彼得在第 4 章中断言:
“因此,那些按照上帝的旨意受苦的人,也将通过做正确的事,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忠实的造物主。”
(彼得前书 4:19彼得前书 4:19 commentary)
信徒应该欣然接受因行善而遭受的迫害,因为我们相信上帝会在审判之日适当地奖励我们的行为。彼得也会指出“如果义人得救尚且困难,那么不敬虔的人和罪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得前书 4:18彼得前书 4:18 commentary)。
彼得可能指的是耶稣必须献出自己的生命才能为世人赎罪;这当然符合“困难”的标准。那么那些想靠自己得救的不信神的人会怎样呢?他们不会有好结果的。
彼得利用这种对比来敦促他所教导的这些犹太信徒,要抬头寻求未来的奖赏,相信上帝的应许,而不是世上转瞬即逝的快乐。这些快乐对灵魂发动战争,部分原因是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专注于过上行善的生活,以便在审判之日得到好的回报(哥林多前书 3:14-15哥林多前书 3:14-15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后书 5:10哥林多后书 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歌罗西书 3:23歌罗西书 3:23 commentary)。它们还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生活在现实中,即生活在信仰的服从中,使我们能够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从而抵制与我们的生活作斗争的肉欲。